補鈣竟然補出心臟病?你可能缺的是鎂,不是鈣

2020-12-23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599,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

孩子想長高,要補鈣。

老人防骨質疏鬆,要補鈣。

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常識,所以,市面上會流行很多補鈣的產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補鈣的危害。

我們之前寫過文章,專門說了補鈣劑的危害,有美國心臟病專家呼籲,補鈣是隱形殺手。

也介紹了對於成年人,冠狀動脈鈣化(CAC)檢測的重要性,對於心臟病風險,我們一直在關注膽固醇。

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CAC,這個非常重要,因為

大量研究發現,鈣補充劑會使血清鈣急劇增加,提高血液粘稠和鈣沉積,導致動脈硬化。

In other words, increased levels of blood calcium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elevated blood clotting and calcium deposition in blood vessels, which leads to arterial hardening.

其實,我們現代飲食中的鈣很多,幾乎無處不在,很多人,想缺鈣都難,最主要的問題,是身體無法吸收鈣。

比如說,維生素D3不足,太陽曬太少,特別是在冬天,這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高發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缺鎂了。

你不是缺鈣,而是缺鎂

鎂很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人體吸收和利用鈣需要鎂,吸收其他重要營養素也需要鎂。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2013年,美國華盛頓兒科學術協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年度會議上,研究者指出,雖然鈣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但是鎂才是影響小孩骨質密度、重量的關鍵礦物質

而且,研究者還發現,鈣與總骨礦物質含量或密度沒有顯著相關性。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s of magnesium consumed and absorbed were key predictors of how much bone children had. Dietary calcium intake, however,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otal bone mineral content or density.

是不是很驚訝?我們真的不需要補充鈣嗎?

今天,先帶新朋友來複習一下補鈣過多的風險

為什麼補鈣多,有問題

很多人補的鈣,身體吸收不了。

鈣補劑或很多食物中添加的鈣,通常是以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如果沒有檸檬酸等螯合劑,很難被吸收進入骨骼,或通過尿液排洩出體外(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過多的鈣,會積聚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我們的血管中),目前,很多研究發現鈣補充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2017年人民日報的報導)

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科學家研究補鈣對心臟病(心肌梗塞)的影響、中風和死亡風險的關係。

他們分析了1,472個55歲以上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補鈣,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is associated with upward trends in cardiovascular event rates.

約翰·霍普金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超過2,700名男女,進行了10年的醫學測試分析。

得出結論:服用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冠狀動脈斑塊積聚和心臟損害的風險

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中會積聚鈣基斑塊,這會阻礙血液流動,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老人補鈣,比孩子補鈣風險更大

人體鈣質的缺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

對於青少年和孕婦,由於成骨和嬰兒的需要,鈣很重要,如果缺鈣,適當增加鈣質是有益的。

老年人的缺鈣,可能是由於骨鈣的流失導致,屬於功能性缺鈣,是假性缺鈣,而應該以促進自然鈣吸收為主

如果攝入過多的鈣,吸收不好,多餘的血鈣進入血管、細胞等地方,還可能加重細胞和組織的老化,導致動脈硬化。

多餘的鈣質,還會在骨骼沉積,導致關節病變,骨刺或骨質增生。

《隱形殺手-補鈣劑》(Death By Calcium)一書中,Thomas Levy引用了高達766篇科學文獻,對骨質疏鬆的治療和相關問題逐一剖析,得出了這樣一個顛覆性的結論:

骨質疏鬆不是缺鈣引起的,骨質缺鈣只是表象,並不是病因。

而嚴格來說,它實際上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應激升高嚴重消耗體內抗氧化劑,再加上其他營養素缺乏(包括維生素C、 D3、 K2及鎂、必需脂肪酸等),荷爾蒙失調。

但是,對於絕經後的婦女來說,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大幅度下降,導致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效果下降,骨的密度變小。

因此,鈣對絕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可能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鎂為什麼比補鈣更重要

人體內的鎂60%左右在骨骼中,26%在肌肉中,其餘的則在肝、心、胰等軟組織和體液中。

鎂對骨骼很重要,它可以促進鈣吸收,並激活維生素D,發揮更大的作用,鎂對身體有更大的作用。

鎂與骨骼健康

休斯頓貝勒醫學院教授發現:兒童總骨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與攝入的鎂顯著相關,而與鈣的攝入和吸收沒有顯著相關

史蒂文·艾布拉姆斯教授說:「想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骨骼,營養攝入十分必要,其中一個重要的營養元素就是鎂

對於,那些鈣攝入不足的孩子來說,鈣當然很重要,但是,對於攝入足夠的孩子來說,鎂更重要。

如果沒有鎂,高鈣攝入會增加動脈鈣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結石的風險。

特別是正在服用鈣補劑的人,都應該補充鎂,確保鈣得到充分的吸收代謝。

鎂與糖尿病

鎂在葡萄糖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鎂的水平也會影響患糖尿病的風險。

幾項研究表明,鎂的攝入量越高,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

每天每增加100mg的鎂攝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降低15%。

鎂水平太低,與胰島素分泌受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

鎂與心臟健康

鎂是維持肌肉健康(包括心肌)和信號傳輸所必需的礦物質,攝入足夠的鎂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在弗雷明翰心臟研究中,攝入鎂最多的人,冠狀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58%,腹部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34%。

心臟病發作後不久接受鎂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

鎂有時被用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療的一部分,用來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

NIH的研究發現,血液中鎂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他們還指出,較高的鎂含量可能降低卒中風險

鎂與偏頭痛

偏頭痛還和缺鎂有關,因為,鎂對平衡體內神經遞質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GABA(一種可以讓人放鬆的神經遞質)。

在「神經療法專家評論」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服用300mg鎂可以減少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鎂與運動表現

研究發現:補充鎂可以顯著減少肌肉的疼痛和壓痛,當然,在運動的過程中,比休息時需要更多的鎂(10-20%)。

鎂能促進能量產生,讓你有運動欲望,感覺精力充沛,並且有減少乳酸堆積,和預防運動後腿部抽筋的作用。

很多人總是感覺很累,一想到運動就痛苦,沒有精力,很有可能是因為缺鎂。

如果你不想運動,提不起精神,補充鎂試試。

鎂能減輕焦慮

缺鎂還可能提高焦慮的風險,這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有關。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由三個腺體組成,控制著人們對壓力的反應。

研究發現:低鎂飲食可能會改變腸道中存在的細菌類型,這可能會影響焦慮行為。

鎂與經期綜合症

大姨媽來之前,很多女生會經歷包括疲勞、煩躁、憂鬱、易怒、水腫、眩暈、渴望甜食等狀況,這一系列症狀被稱為經前症候群

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大姨媽來臨之前,確保足夠的鎂攝入,特別是結合維生素B6,會有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

鎂很重要,缺鎂和很多疾病相關。

有關鎂,如何補充鎂,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失眠、抽筋、無力,可能是缺鎂,試試這款神器....

因為鎂的主要來源是堅果豆類等,它們本身就含有抗營養素,影響礦物質吸收,效果也不太好。

所以,必要時,也可以選擇鎂補充劑。

同時,如果攝入補劑,建議鈣鎂攝入比例要保持在1:1,要特別指出的是:尤其對於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鎂比鈣更重要。

關鍵的瘦龍說

家長害怕孩子長不高,老年人害怕骨質疏鬆,很多人開始就瘋狂補鈣,實際上,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補鈣過多,會有很多風險,很少有人提及這背後的風險。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提高鈣吸收率,

1、不要少油,一定要吃夠脂肪。

脂肪對於油溶性維生素D、K很重要,這些維生素對於鈣吸收很重要,所以,老人家和孩子一定要吃夠脂肪,不要低脂飲食。

孩子每天吃幾塊五花肉,有利於長高

2、一定要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3,每天曬半個小時。

3、補充鎂,這是提高鈣吸收最重要的礦物質。

4、維生素K2:幫助鈣和鎂等其他礦物質被骨骼吸收。

促進成骨平衡,並有助於提高骨鈣素,從而控制骨骼的生長,天然食物來源是酸菜、納豆等發酵食物。

5、磷也可以促進鈣吸收,還有助於平衡維生素D。

所以,不要只想著補鈣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鈣太多了,促進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相關焦點

  • 你缺的是鎂,不是缺鈣。補鈣過多,會有什麼風險?
    你不是缺鈣,而是缺鎂鎂很重要,但是鮮為人知。人體吸收和利用鈣需要鎂,吸收其他重要營養素也需要鎂。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 缺鎂比缺鈣還危險?3個信號說明你缺鎂了,吃什麼食物來補充?
    這幾年大家對補鈣處於一種痴迷的狀態,不管什麼年齡,不管男女都努力的喝牛奶、吃鈣片補鈣。當然鈣元素對各個年齡段的身體正常代謝都非常關鍵,老年人缺鈣也會導致骨質疏鬆,增加骨折的風險。但有一種元素被很多人忽視了,就是缺鎂。
  • 一直補鈣感覺沒用?補鎂是關鍵!鈣和鎂怎麼吃、何時吃?一次解答
    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每天攝取需大於100毫克以上的,稱為巨量礦物質,包括鈣、磷、鎂、鈉、鉀、氯、硫,其中又以鈣及鎂最重要;其餘的礦物質就是所謂的微量元素。而提到補鈣,鈣與鎂可說是相輔相成,不少人都想知道怎麼補、怎麼吃才有效果?
  • 老年人補鈣,若「鎂」中不足效果就大打折扣,你補對了嗎?
    補鈣的重要性,大家可能都知道,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增加含鈣的飲食、補劑。可你知道嗎,如果忽視了體內另一種礦物質—鎂元素的補充,出現「鎂」中不足,會使補鈣效果大打折扣。鈣和鎂,一對好搭檔當鈣被吸收進入血液後,鎂就像個搬運工,不斷將鈣搬進骨骼中,直到骨骼不再缺鈣為止;如果血液中還有多餘的鈣沒搬完,鎂又將它們「請」出體外,避免鈣沉積到其它地方。
  • 補鈣需注意,4種食物是鈣的「剋星」,專偷你補的鈣
    你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嗎?早上起床,總是腰酸背痛;面對一桌子的美食,提不起食慾;半夜突然手腳抽筋,睡眠質量差;......如果你總是這樣,那可能就是缺鈣了!含草酸的蔬果:竹筍、甜菜等日常吃的一些蔬果,若含有草酸,它會在腸道中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影響鈣的吸收。一般來說,澀味是判斷含有草酸方法之一。如果要補鈣,難道這些蔬果就不能吃了?當然不是。
  • 每個大量補鈣的人都要當心:你的心血管可能「吃不消」了
    中國人有多熱衷於「補鈣」?生長發育時、懷孕生子時、上了年紀後……不同時間節點都少不了。鈣在預防骨質疏鬆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也因此,我國全民補鈣的氛圍一直很濃厚。但你可能不知道,補鈣的方法不對,可能會損傷心血管健康。
  • 果園開始補鈣,為什麼補鈣補鉀,還要補鎂呢?果農了解一下
    鈣鎂同補,不僅有利於鈣的吸收,還能減少鎂的損失。磷酸二氫鉀廣泛用於果樹開花結果期,具有保花保果壯果,促進果實膨大、增加產量、提高果實的品質,改善口味的作用。蓋世美葉面肥,鈣鎂同補,效果更好,蓋世美適合在果實期噴施,可以減少裂果,提升果品品質,建議800-1000倍兌水噴施,一般噴施2-3次,可以和磷酸二氫鉀現配現用。
  • 科學補鈣有技巧 拒絕鎂中不足是關鍵
    缺鈣會引發多種疾病,而沒有鈣生命活動就會停止。可以說「鈣是生命的基石」科學合理補鈣十分重要和必要。很多人都知道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補鈣,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定自身是否缺鈣最簡單科學的辦法,就是去醫院做血鈣含量測定,聽從醫生的建議。人體對鈣的需求與年齡、性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有關。
  • 補鈣不補維生素d,你的鈣可能都白補了。為什麼曬太陽可以補鈣呢
    補鈣不補維生素d ,你的鈣可能都白補了。 鈣和維生素d 就像是通電寶和通電線一樣,你要是只有鈣,沒有維生素d,那你的鈣呢就不能被衝進身體裡。如果只有維生素d 沒有鈣,那身體也無鈣可補。
  • 女人吃什麼補鈣 補好鈣美麗永駐
    女人吃什麼補鈣呢?補鈣的飲食原則是什麼?哪些食物補鈣效果最佳?下面小編就做具體的講解。女人吃什麼補鈣1、牛奶牛奶是大家公認的補鈣效果好的飲品。牛奶中不但鈣元素多,鈣和磷的比例也非常適中,有利於鈣質在人體內吸收,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種類很多,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質、乳糖、無機鹽等。
  • 天天補鈣,為啥還缺鈣?4種食物是鈣的剋星,可能你也愛吃!
    早上起床,總是腰酸背痛面對一桌子的美食,提不起食慾半夜突然手腳抽筋,睡眠質量差……如果你總是這樣那可能就是缺鈣了!一旦攝入過多的磷,人體內的礦物質平衡被打破,鈣磷比高達一比十,便會抑制、破壞鈣的吸收利用。此外,還會造成兒童發育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2、含草酸的蔬果:竹筍、甜菜等日常吃的一些蔬果,若含有草酸,它會在腸道中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影響鈣的吸收。一般來說,澀味是判斷含有草酸方法之一。如果要補鈣,難道這些蔬果就不能吃了?當然不是。
  • 天天補鈣,為啥還缺鈣?4種食物是鈣的「剋星」,可能你也愛吃
    你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嗎?早上起床,總是腰酸背痛面對一桌子的美食,提不起食慾半夜突然手腳抽筋,睡眠質量差...... 如果你總是這樣,那可能就是缺鈣了!
  • 這樣補鈣,不但「鎂」,還健康營養
    隨著人們對健康、營養認識的提高,已從我們日常中遠去的鈣又閃亮地疊放在各大商場、藥店、網上,讓人關注起來。各種補鈣的方法也五花八門地被推到人們的眼前,接踵而來的補鈣模式卻沒有讓人有改變,你真的了解它嗎。其實,在體內還存在另一種與它息息相關的礦物質——鎂.在成人內的總鎂量約25g,60%~65%存在與骨、齒,27%分布與軟組織。
  • 鈣!你給寶寶補對了嗎?這些點你可能沒想到
    哦~鈣!你確定給寶寶補對了嗎?寶寶補鈣這些點,你可能木有注意到!來看看你中招了嗎?寶寶吃得太甜容易影響長個兒:甜食吃多了,會使體液由弱鹼性變成弱酸性,為了維持人體內的酸鹼平衡,就必須動用體內的鈣、鎂、鈉等鹼性物質來中和,從而消耗體內大量的鈣質。
  • 棒骨湯能不能補鈣?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啦!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啦!營養行動 缺鈣只是老年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預防鈣的缺乏。嬰幼兒、青少年、孕期和哺乳期等人的特殊時期更是如此。但如果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了,補鈣效果可能會事倍功半。 豆漿的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左右棒骨湯等並不能補鈣那麼,吃什麼食物才能補鈣呢?乳製品、豆製品和綠葉蔬菜是我國居民膳食中補鈣的主力。
  • 「鈣」你補對了嗎?
    要長個了,懷寶寶了,年紀大了……遇到這些人生節點,我們總能聽到周圍人說「多補補鈣」,市場上各種補鈣產品琳琅滿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補鈣大軍。 ‍‍鈣是人體不可短缺的營養元素之一,從骨骼形成、肌肉收縮、心臟跳動、神經以及大腦的思維活動、直至人體的生長發育、消除疲勞、健腦益智和延緩衰老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補鈣的重要性,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補對鈣、補夠鈣。稍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誤區。
  • 你需要補鈣嗎?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了
    當然不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預防鈣的缺乏。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全生命周期的補鈣需求。嬰幼兒:由於這段時間每天食用較多的母乳和嬰兒奶粉,鈣的供應量並不缺乏,所以並不需要補充鈣片,而是需要考慮補充維生素 D。盲目補鈣反而增加嬰幼兒的腎臟負擔。
  • 中老年人要多吃「鎂」食
    人們常常提及補鈣,卻極少聽說要補鎂,這是因為腸道對鎂有極強的吸收能力,即使飲食不太均衡,一般也不太缺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鎂的吸收減少,排洩增加,再有某些飲食習慣或用藥都會影響鎂吸收增加鎂排洩,這些人群就要多攝入點富含鎂的食物。
  • 補鈣補出心臟病?快扔掉鈣片,這10種方法幫你提升骨密度
    但,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即便大量補充,也可能事與願違:2007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薈萃發現:補鈣並不能降低絕經後女性的骨折發生率,甚至可能增加髖部骨折的發生率。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們之前的文章寫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就是鈣質,沉積下來很可能導致血管阻塞。還有美國心臟病專家的一本書《隱形殺手補鈣劑》警告世人,別再無故補鈣了。相關閱讀→美國心臟專家:補鈣劑是隱形殺手,提高心臟病、腎病等疾病風險....
  • 寶寶到底需不需要補鈣?要補什麼鈣?
    最近我們家對於寶寶要不要補鈣引起了一片爭論。主要是因為三歲以內的寶寶不容易缺鈣,只要保證奶量和正常吃輔食,就可以滿足寶寶每天鈣需求的。 1 歲前要保證寶寶每天奶量 600~800ml,1~3 歲 400~500ml。而且寶寶出生之後是需要補充維生素A、D的,充足的陽光會促進維生素D在體內發揮作用,更好的促進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