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天洗澡,不只可以清理乾淨身體上的灰塵和汙垢,還能幫助舒緩緊張的情緒,讓身體放鬆下來。但還是需要注意挑選洗澡的時間,時間選得不好,很容易讓溼氣進入身體內部,造成身體水腫、眼袋突出和脾胃虛弱等問題。
一、小心溼氣入體!這四個時間段,最好不要洗澡
1、剛吃飽飯
剛吃完飯,有些人想著放鬆下身體,會選擇去洗個澡,然後躺床上玩手機或者看電視。這樣的生活習慣可不好,因為剛吃飽飯的時間,我們的血液都會流到胃部,來幫助消化吃下去的食物。若是這段時間去洗澡了,血液就會轉而流到其它部位,影響到消化工作的進行,讓我們消化不良。
2、肚子餓的時候
肚子餓了,身體內部的血糖就會降低,為了保持體表的溫度,血液流動會變慢,大腦部位的血液供應也會減少,用來保證四肢的行動。這個時間去洗澡,很容易消耗掉積攢的體力,加快血液循環,造成缺氧、抵抗力下降,讓溼氣進入體內。
3、運動過後
我們運動的時候基本都會出汗,這時候全身的毛孔都會張開,幫助身體內部排出更多的毒素。剛運動完汗液還在身上的時候,選擇去洗澡,很容易讓溼氣從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堆積在內部引發很多的身體問題。
4、喝完酒後
剛喝完酒,很多人會想要趕緊洗個澡可以去睡覺了,但其實這樣對身體沒有好處。喝完酒,酒精會進入肝部,身體的血液會湧向肝部來支持分解和代謝酒精的工作。這個時間去洗澡,會讓血液流動分散,酒精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大腦,造成頭暈,甚至昏迷的情況。
溼氣堆積在體內,會讓身體的各個部位出現異常:
1、腿腳水腫
2、四肢無力
3、頭昏腦脹
4、消化不良
5、面色發暗
二、溼氣重容易讓人水腫,想要有效祛溼,堅持這2個好習慣,輕鬆排出溼氣
1、堅持運動
運動可以激發體內的陽氣,加快體內的代謝,排出更多的溼氣,改善身體的氣血循環。因此每天堅持做運動,比如太極、跳舞、瑜伽、跑步等等,讓身體暖和起來,就能將溼氣趕出身體,讓身體更健康。另外要注意每次做完運動,要等到收了汗,再去洗澡,不要讓溼氣有可趁之機。
2、注意保暖
寒氣進入體內會轉化成溼氣,引發四肢酸痛、手腳冰涼等問題。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腹部和頭部,不要讓寒氣進入。另外也要避開潮溼的環境,洗完澡後也要記得及時擦乾身體、吹乾頭髮,室內也要多開窗通風除溼。
三、多喝這杯祛溼茶,調理脾胃,輕鬆排出體內溼氣,身體不再沉重無力
想要祛除體內的溼氣,用中醫中的食療方最合適。早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就有記載:「紅豆、茯苓、薏米、芡實和甘草等食材相結合,是能夠起到祛溼排毒的作用的。」這也符合藥食同源的理論,只要將它們科學配比起來泡水喝,就能排出體內的溼氣,讓身體更輕鬆。中醫小食方中也記載了這些食材的作用:
芡實:可以起到補中氣,強腰膝,補充營養,增強小腸吸收能力,助消化,安神,定心等作用。
紅豆:可以起到消腫,利尿,促進腸道蠕動,通便,補血,養顏,補充營養,催乳,祛溼等作用。
薏米:可以起到健脾胃,補肺,清熱,祛溼,養顏,降血脂,促進新陳代謝,美白,潤膚等作用。
像紅豆這類食材,我們都認為要燉煮才能食用。其實沒有那麼麻煩,直接選擇配好的祛溼茶,只要用熱水衝泡,就能飲用了。每天喝一杯,輕鬆祛溼不是問題。
有需要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洗澡時間不對,會讓溼氣入體!少在這四個時間段洗澡,祛溼更輕鬆。選擇合適的洗澡時間,才能不讓體內的溼氣加重。堅持2個好習慣,每天喝一杯祛溼茶,輕鬆排出體內的溼氣,讓身體更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