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警方:免費發放雞鴨苗 助力貧困戶增收

2020-12-22 中國新聞..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3日電 (劉剛 鄭燁 詹佳紅)3月13日,自貢市大安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吳革和政委鍾昆,率領民警來到回龍鎮關帝村,為公安局定點幫扶的貧困戶發放雞苗、鴨苗,助力他們增收脫貧。

發放雞鴨苗現場(大安警方 供圖)

  據介紹,當天,民警共發放了2750隻雞苗、鴨苗,價值3萬餘元。現場登記領取的貧困戶們紛紛表示,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人民警察,大家一定好好養殖,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發放雞鴨苗現場(大安警方 供圖)

  「為切實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待貧困戶把發放的雞、鴨苗養到一定標準後,公安局會為他們再聯繫銷售渠道,增加貧困戶的家庭收入。」大安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安局作為關帝村的定點幫扶單位之一,從2014開始定點幫扶貧困戶40戶共79人。這次免費發放雞鴨苗,旨在進一步鞏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成果,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幫助關帝村的貧困戶通過產業脫貧致富。(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打贏脫貧攻堅戰:祁東縣幸福村為貧困戶免費發放果樹苗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胡春雷 劉倩 記者劉娟報導 3月19日,衡陽市祁東縣歸陽鎮幸福村為貧困戶免費發放一批金葵砂糖桔果樹苗,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為全面實現脫貧目標任務打下紮實基礎。果苗發放現場,大家戴著口罩,保持兩米安全間隔距離,依次領取金葵砂糖桔果樹苗。縣林業果樹栽培專家受邀傳授果樹栽種技術,從防病防蟲、澆水、施肥等方面詳細講解了果園管理知識,並對村民提出的疑問作了一一解答。「這些砂糖桔樹苗再過3年就變成了搖錢樹,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關愛,讓我們走上致富路。」言談中,貧困戶高天寶信心滿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臨澤倪家營鎮:小額信貸 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訊員 漆宏強  今年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切實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以小額貼息扶貧貸款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接,完善制度,強化落實,多策並舉,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 廣東汕頭潮陽區打造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助農增收
    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水稻常年播種面積14.8萬畝,產業園總投資21041.9萬元。由該區扶貧辦統籌全區2860戶扶貧資金5385萬元,投資潮陽區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實施主體,以現金流方式有效參與產業園項目建設和經營。
  • 杜仲葉助力貧困戶增收
    5月15日,慈利縣三合鎮月巖村50多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黎運忠高興的告訴筆者,在公司的幫助下,他學習了制茶技術,月工資能達6000元以上,極大地改善了家庭的生活狀況。張家界綠春園茶業有限公司是慈利縣一家集杜仲種植、鮮葉收購、杜仲茶加工為一體的民營企業。目前該公司建有三個杜仲種植及科研基地,總面積5000畝,並輻射周邊近20萬畝野生杜仲林、配套1個大型生產加工廠,8個原料集中收購點。
  • 通許縣厲莊鄉:免費化肥送上門 貧困戶冬種不發愁
    11月16日,記者來到通許縣厲莊鄉西巨崗村,看到村支書王肖飛正領著村裡的年輕人幫貧困戶把冬種的化肥送到家中,領到化肥的貧困戶個個笑逐顏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快到小雪了,這正是小麥追肥的時候,我腿腳不利索,家裡正愁咋買化肥呢,這不支書就帶人送來了,真是『及時雨』,現在黨的政策就是好,能用上這免費的好化肥,明年的收成差不了,日子一定更好過。」
  • 保靖首八峒村:免費發放紫薯苗 助力疫後村民發展生產
    保靖縣新銘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在給村民免費發放紫薯苗。保靖縣新銘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採剪紫薯苗。綠油油的紫薯苗格外惹人愛。沉甸甸紫薯苗,滿滿的希望。紅網時刻湘西5月7日訊(保靖站記者 彭振 通訊員 王兆勝)5月6日,湖南恆保靖縣碗米坡鎮首八峒村紫薯育苗基地,該縣新銘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江堰正組織社員免費為村民發放紫薯苗,村民們個個喜笑顏開,忙著剪苗、清苗、運苗......
  • 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農業」助力扶貧增收
    衡陽晚報12月15日訊(王蘇燕 通訊員席加軍)近年來,衡陽縣大力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開展優質稻產業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增收。隨著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一些龍頭企業與種糧大戶籤訂糧食購銷合同,激發了種糧大戶的種糧積極性。
  • 禽業富農 增收脫貧「插翅膀」
    據了解,目前全省有150多家國家、省及市級家禽龍頭企業通過企業用工、訂單收購、股份合作等方式,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增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更為重要的是,安徽省地方家禽品種資源豐富,為貧困戶開展生態養殖提供了優質種源。 「這些資源多分布在山區,生態環境優越,具備打造生態家禽品牌的天然優勢,是山區脫貧的新路子。 」楊增權介紹。
  • 巫山花竹村:石榴林變脆李林 貧困戶增產又增收
    (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巫山雙龍鎮花竹村,離脫貧戶聶章華家不遠的山坡上,新栽的脆李苗剛剛抽出新芽。這裡原是一片廢棄的石榴樹林,聶章華將其流轉過來,發展脆李。「本以為挖出的石榴樹只能當柴燒,沒想到,政府幫忙聯繫到買家,這又讓我們多了筆收入。」果林下,聶章華的兒子聶海一邊察看幼苗長勢,一邊高興地說。
  • 950萬袋菌包助力新疆洛浦農民脫貧增收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與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新疆洛浦縣緊抓黑木耳種植有利時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協調引導縣域內的洛浦崑崙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時啟動黑木耳菌包發放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農民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3月5日 上午,員工在新疆洛浦縣崑崙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魯鄉墩庫孜來克村廠區加工黑木耳菌包。
  • 婦女學苗繡 增收帶娃兩不誤
    【脫貧故事】婦女學苗繡增收帶娃兩不誤  【解說】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為了實現非遺傳承與扶貧開發相融合,李少玉開起培訓班,免費培訓苗繡技藝,為當地貧困人員增加了脫貧致富的技能,也讓苗繡這一傳統手工工藝得以重燃。脫貧戶王天勤告訴記者,家裡以前因病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通過苗繡實現脫貧增收。
  • 圖說懷化|紅薯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該鄉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自2019年3月成立以來,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今年從老百姓手上流轉田地200多畝種植紅薯7.5萬公斤,51戶1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從農民家裡收購紅薯12.5萬公斤左右,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82戶800餘人從中受益,從事紅薯粉深加工,全鄉220戶779人受益,紅薯產業有力助推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致富。
  • 永興「人氣主播」助力貧困戶農產品「走俏」
    紅網時刻6月4日訊(通訊員 曾翔 曾慧 朱熙)「除了永興縣城,包括永興縣城周邊的鄉鎮都是可以免費送貨的。像大布江、七甲等偏遠鄉鎮,如果你的訂單多的話,老闆照樣免費送貨!」近日,在永興縣便江街道龍王嶺半山腰的天宇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直播現場,永興縣「人氣主播」方苡菲正在給手機鏡頭前的觀眾們介紹來自貧困戶家中的土特產。
  • 聯合村:發展庭院經濟拓寬百姓增收渠道
    安龍縣招堤街道聯合村,在安龍縣總工會的幫扶下,大力發展以雞、鴨、鵝等養殖為主的庭院經濟,拓寬了百姓增收渠道,實現穩定增收。這幾天,安龍縣總工會的幫扶幹部正忙著和聯合村村幹部們一道,走村串戶對申請家禽養殖補助的家庭進行核查驗收,並現場發放相關補助資金。安龍縣招堤街道聯合村村民 韋正明:今年得到工會的幫扶,就給予很大的鼓勵(補助),通過這個養殖,我現在已經養得有60-70隻雞,通過這個養殖來增加本人的收入。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大安田間地頭,來了許多收購黃菇娘的客商在大安市太山鎮巨寶村的農貿市場,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成噸的黃菇娘在這裡分揀、晾曬、裝箱之後銷往全國各地,他們正在為黃菇娘尋個好「婆家」。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
  • 扶貧日記|「半夜雞叫」是為茶灘村貧困戶脫貧增收
    新冠肺炎疫情對珠海市直機關工委對口幫扶茶灘村的貧困戶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多渠道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茶灘村決定為村內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發放雞苗及配套飼料,鼓勵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分散養殖的形式養殖一批本地受歡迎的線雞(閹雞)。
  • 紫雲板香村:香港紅頭蔥壩區種植忙,助力農戶增收
    11月28日,記者走進紫雲五峰街道板香村中心板香500畝壩區香港紅頭蔥種植基地,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近百名農戶正在進行安裝噴頭、鬆土、覆膜、搬運蔥苗、種植蔥苗等工作,香蔥產業發展勢頭正旺,田裡種出的香蔥,已經接到來自深圳、香港等地的大量訂單。
  • 河北平原地區「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助力貧困戶增收
    河北滄州南皮縣扶貧辦主任 孫國臣:現在就是光伏電站一年收入為貧困戶全體增收414萬元。養魚一年能增收個十幾萬塊錢,所以說這是雙豐收,雙增收,這樣能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 衡水故城縣「五金」扶貧產業助力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 河青新聞網...
    強化資金支持,創新模式促增收。他們依託「五金」扶貧產業,探索了「黨建引領、龍頭帶動、農戶入股、合作經營、金融保險兜底」的「五金」產業扶貧模式,為貧困群眾開闢了多元增收渠道。一是「金雞」模式。貧困村集體以扶貧資金入股,建設泰國正大肉雞全產業鏈的養殖環節生產設施,交給正大集團租賃經營;累計發放扶貧收益3119萬元,每村年均增收3.21萬元、貧困戶年均增收800元。
  • 「藍莓灣」助力果農增收致富——沅陵縣楠木鋪鄉打造高端藍莓鮮果...
    農曆十月小陽春,是「漿果之王」下苗的好節氣。沅陵縣楠木鋪鄉集鎮旁,50餘名農戶正在田間勞作,呈現一片繁忙的農耕景象。據統計,2020年度,藍莓基地在除草、施肥、灌溉、養護等方面累計使用勞力達5000人次,投入資金60萬元,加上地租,區域農戶每年每畝增收1500-1700元,農戶獲益效果顯著,二期項目完全落地後,計劃投入資金翻一番。兩年來,公司委派專業技術人才到田間地頭指導,選拔、培養本地管護員3名,其中一人是貧困戶,全程培訓種植藍莓技術,講授階段性管護方式,促使很多農戶自發學習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