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業富農 增收脫貧「插翅膀」

2020-12-23 金臺資訊

廬江縣泥河鎮洋河村,養殖大戶流轉荒山養殖土雞,帶動農戶100多戶,養殖規模10萬多隻。 通訊員 徐梅生 攝

「龍頭企業多、帶動力強,脫貧帶動效果好」

依託資源優勢打造生態家禽品牌,是山區脫貧的一條新路子

時近「兩節」,是雞鴨出欄的高峰期。

在霍邱縣石店鎮寬店村,村民劉則平原來是貧困戶,這兩年跟著當地企業養雞,脫了貧,日子寬裕起來。 「今年一共養了400隻雞,預計純收入五六千塊錢。 」劉則平告訴記者,他的雞都是牧翔禽業公司提供的,打疫苗、技術指導、飼料都由企業負責,養大了還保底回收,「我只管每天投飼料就行了,省心得很」。

像劉則平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靠著養禽脫貧致富。安徽省是全國重要的家禽生產和加工基地,禽肉、禽蛋產量常年位居全國第六位。去年全省家禽期末存欄27406.5萬隻,同比增長16.5%;家禽累計出欄103151.2萬隻,同比增長15.4%。 「今年出欄大概30萬隻,帶動全縣2800多貧困戶養雞鴨。 」霍邱縣牧翔禽業公司負責人馬國勇告訴記者。

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的調研顯示,目前安徽省家禽業有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80餘家省級龍頭企業,年屠宰加工家禽5億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表示,家禽養殖在我省畜牧業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最高,「龍頭企業多、帶動力強,脫貧帶動效果好」。據了解,目前全省有150多家國家、省及市級家禽龍頭企業通過企業用工、訂單收購、股份合作等方式,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增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

更為重要的是,安徽省地方家禽品種資源豐富,為貧困戶開展生態養殖提供了優質種源。 「這些資源多分布在山區,生態環境優越,具備打造生態家禽品牌的天然優勢,是山區脫貧的新路子。 」楊增權介紹。全省現有22個家禽遺傳資源,其中皖西白鵝、黃山黑雞、樅陽媒鴨、淮南麻黃雞等地方優質品種,適應性強、耐粗飼、覓食能力好,適合貧困戶生態放養。 「我們引領貧困戶利用荒山、林地等,實行放牧 補料方式養殖,可以滿足市場對高端禽產品的需求。 」馬國勇說。

目前,在皖南山區、大別山區,大批農戶通過飼養地方品種,成功走出一條有效的脫貧致富之路。

「特別是通過風險連接依次遞減風險,養殖戶市場風險降到最低」

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產業扶貧效果

「依託家禽養殖覆蓋面廣、群眾參與度高、產業鏈條長的優勢,不少地方因地制宜,逐漸探索出頗有成效的精準扶貧模式。 」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負責人田傳春說。

在碭山,貧困戶跟著強英鴨業公司飼養家禽,都可以從公司獲得幫扶,「公司成立了鴨棚代建隊、技術服務隊、飼料配送隊、產品回收隊及鴨產品回收中心,實施保姆式服務,解決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農民不會養的問題。 」公司負責人汪躍進介紹。

這是不少地方採取的,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為原則的聯合體產業扶貧模式。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安徽強英鴨業集團在「聯」、「合」上做文章,通過項目、服務、融資、市場和風險等「五個連接」,與農戶之間構建緊密聯合體。

「特別是通過風險連接依次遞減風險,養殖戶市場風險降到最低。 」汪躍進介紹,目前聯合體已發展養鴨專業合作社45個,種鴨養殖小區500多個,家庭養殖農場62個,帶動4256戶農戶從事鴨產業,1000多人脫貧致富。

以合作經營為載體,一些地方探索建立政府補貼、入股分紅帶動模式,取得顯著扶貧效果。全椒縣金鳳凰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部分貧困戶扶貧資金以量化入股方式,今年共吸納入股資金105萬元,帶動貧困戶分

紅485戶,按照不低於10%的投資收益分紅給貧困戶。

以家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為載體,安徽省還嘗試建立適合貧困戶的家禽生態放養模式。

淮南麻黃雞是肉蛋兼用型安徽省優質地方良種雞,適合於農戶生態放養。安徽牧翔禽業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淮南麻黃雞養殖的省級祖代場,2018年公司幫助韓老樓村、寬店村建成麻黃雞養殖扶貧基地,對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免費發放扶貧雞,並以保護價回收。 「每年帶動韓老樓村200多戶農戶發展麻黃雞養殖業,戶均增收達3000元。 」基地負責人說。

「資源場選擇優質且適合生態放養的優質品種發放給貧困戶,並提供技術指導,穩定脫貧效果顯著。 」黟縣畜牧獸醫局羅聯輝反映。初步統計,安徽省現有13家家禽保種場均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扶貧,帶動貧困戶脫貧770戶,每年為貧困戶增收4720元。

「養雞養鴨能不能致富,關鍵要發揮好龍頭作用」

遴選帶動力強的企業,建立健全長效激勵機制

採訪中,業內人士表示,生態養禽作為資源節約型畜牧業生產,具有投入少、效益高、技術易於掌握、市場風險小的特點,適合資金不多而又有資源的貧困地區推廣,是精準扶貧的「短平快」產業。「針對目前還存在的問題,要進一步優化產業模式,加強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連接,調動養殖戶積極性。 」楊增權強調。

「調研中也發現某些養禽扶貧項目往往是禽苗免費發給貧困戶,缺乏後續跟蹤管理,有時會因為市場波動、疫病發生、銷售不暢等一系列問題。 」田傳春認為,養禽貧困戶穩定脫貧,首先要選好龍頭,要就近遴選經濟實力較強、信譽好、技術力量紮實、有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化龍頭企業。遴選中可通過對多家龍頭企業進行招標確定中標企業,籤訂養雞產業扶貧項目協議。

選好龍頭,還要以良好的經營模式調動龍頭企業積極性,為貧困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養雞養鴨能不能致富,關鍵要發揮好龍頭作用。」田傳春說。目前農村貧困地區留守老人習慣單家獨戶的養殖方式,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在生產中只能提供勞動力;貧困戶養禽是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生產,分散且規模小。使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對接,使農戶生產的高端禽產品獲得較高收入,是實現養禽脫貧的關鍵。

為此,專家建議推廣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形式,農戶按照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的統一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產品生產,統一打造產品品牌,由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統一與電商合作,實現產銷對接。 「我們統一提供禽苗和投入品,統一提供技術服務,並且統一保底價回收。企業與扶貧對象籤訂協議,嚴格執行保底價回收禽蛋產品,當市場價高於保底價時,隨行就市全部收購,帶動穩定增收的效果很好。 」汪躍進說。

楊增權認為,總體而言安徽省家禽產業主動參加當地脫貧攻堅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家禽企業統籌發展與助力脫貧的積極性未被完全調動起來。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激勵更多家禽企業依託產業優勢參與脫貧攻堅。

專家建議,可以對家禽產業在當地脫貧攻堅以及鄉村產業振興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給予獎勵。對積極參與當地特色養殖和產業振興的企業,在項目申報和資金分配上給予政策傾斜或作為加分項。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家禽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扶持其創品牌、闖市場,積極融入長三角。(記者 史力)

相關焦點

  • 為商標富農品牌興農鄉村振興助力
    濟南市長清區市場監管局,在脫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市場監管護農,探索出將智慧財產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 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農業」助力扶貧增收
    衡陽晚報12月15日訊(王蘇燕 通訊員席加軍)近年來,衡陽縣大力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開展優質稻產業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增收。隨著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一些龍頭企業與種糧大戶籤訂糧食購銷合同,激發了種糧大戶的種糧積極性。
  • 木壘鄉村富農新亮點:一段難捨的美麗鄉愁
    遊客在民宿客棧前跳起歡快的舞蹈。  如今的月亮地村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見山望水覓鄉愁的好去處,對於當地村民來說,則是脫貧增收的福地寶地。  月亮地村是國家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被評為「新疆十佳特色鄉村遊」目的地,2018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村民閆向斌2017年把房屋改造成民宿,成為一名旅遊從業者,經營民宿年收入20萬元左右。
  • 京系「智慧蛋雞」咯咯噠 助力脫貧攻堅「棒棒噠」
    原標題:京系「智慧蛋雞」咯咯噠 助力脫貧攻堅「棒棒噠」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本報記者 華 凌「瞧這小雞,眼睛亮亮的,可真精神。以後就看它們的了。」不久前,河北行唐蛋種雞產業扶貧示範園區一派熱鬧景象,這裡迎來了一隻只毛茸茸的「扶貧雞」。這是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峪口禽業)培育的京系列蛋雞。
  •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農民增收遭遇最為嚴峻的挑戰
    農民增收無疑是連接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首要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此特別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黨中央一直將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動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 「斜槓」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
    新華社長春10月14日電題:「斜槓」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新華社記者孟含琪人們把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生活的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在吉林多地鄉村,很多農民除了務農外,還當上了「工人」「畫家」「演員」……這些「斜槓」農民脫貧增收了,也收穫了多彩的人生閱歷。早上七點半,磐石市永豐村村民李鳳芝離開家,駕駛電動車行駛十分鐘到了工廠。打卡、換上工裝後,她坐在縫紉機前開始一天的工作。李鳳芝的丈夫多病,家裡還有兩個孩子,過去主要靠種地維持生計,曾是貧困戶。
  • 廣元持續構建「三位一體」增收格局 鞏固脫貧成果 提升脫貧質量
    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廣元市,持續構建以產業發展為根本、就業創業為重點、消費帶動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增收格局,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產業升級 換種換養更有效益陽光照在天星村一組的山坡上,挖掘機剛刨過,旋耕機又跟進,把泥塊粉碎打細,接著開溝機進場。「改土,只是種黃茶的第一步。」
  • 探索新路促增收 生活更上一層樓(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
    核心閱讀  黑龍江省樺川縣多措並舉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在壯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探索致富新路;發揮資源優勢,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戶持續增收;實行積分激勵,樹立脫貧典型,開展技能培訓,扶志又扶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鍾靈鎮:興產業 促增收 助脫貧
    全媒體記者 方倩 攝科學劃分產業布局 激發脫貧攻堅活力「去年我們銀杏畝產大概2000多斤生葉,今年預計畝產3000斤以上,粗加工後賣到藥廠,能直接帶動40幾戶建卡貧困戶增收。」在鍾靈鎮旺龍村的銀杏基地裡,村主任劉也元一邊查看銀杏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銀杏產業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了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 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做有志青年引領產業文章。
  • 青海互助縣:農旅結合 以旅富農
    農村民俗接待、農業觀光採摘、農家樂、旅遊商品銷售……互助縣土族群眾正深切感受到「農旅結合,以旅富農」帶來的好處。小莊村原先是貧困村,近年來村裡挖掘特色民俗小吃以及安召舞、土族盤繡等土族民俗文化,村民紛紛辦起農家樂,2017年全村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35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80%以上。
  • 青海互助縣 農旅結合 以旅富農
    農村民俗接待、農業觀光採摘、農家樂、旅遊商品銷售……互助縣土族群眾正深切感受到「農旅結合,以旅富農」帶來的好處。  小莊村原先是貧困村,近年來村裡挖掘特色民俗小吃以及安召舞、土族盤繡等土族民俗文化,村民紛紛辦起農家樂,2017年全村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35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80%以上。
  • 「呆萌」羊駝助力太行山農民脫貧增收
    目前,當地已有30多戶貧困戶通過務工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戶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未來幾年,該基地還將以「企業+農戶」的方式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實現脫貧增收。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 阜陽市臨泉縣關廟鎮「大戶寄養」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中國網訊 2017年以來,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關廟鎮積極實施「中原牧場」計劃,針對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大力推廣能繁母羊「大戶寄養」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一是做好宣傳。各村積極行動,到轄區養殖場,到貧困戶家中,廣泛開展宣傳,促使利好雙方的政策精準落地。
  • 代表委員:鄉村振興指方向 興農富農幹勁足
    原標題:代表委員:鄉村振興指方向 興農富農幹勁足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連日來,出席全國兩會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住豫全國政協委員,河南、鄭州廣大幹部群眾通過各種方式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要給天使插翅膀一一贊湖北省監利市實驗小學名師黃敏
    實小有位好師長,要給天使插翅膀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省人大代表龔光輝:「洋」碩士養「土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雅麗通訊員 劉再麗 廖鶴松【人物檔案】龔光輝,漣源市楓坪鎮天柱山禽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湖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龔光輝頂住他人質疑與壓力,2010年成立天柱山禽業合作社,查資料、看文獻、鑽研養殖技術,一改傳統土雞養殖模式,引進國外自動化養雞設備,打造高科技、現代化的蛋雞養殖場,走出一條「科技養雞」新路子。短短幾年,天柱山禽業逐漸成為漣源市家禽養殖業的新標杆。
  • 我省實施穩定禽業生產財政補貼問答
    為積極應對H7N9禽流感疫情對全省家禽養殖業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穩定養禽業發展,保障禽肉市場穩定供給,省政府拿出5000萬元扶持禽業產銷。就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   問:省政府為什麼拿出5000萬扶持禽業產銷?
  • 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2018-11-21 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肖曙光發展農村產業助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