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孩子的早期教育在語言發展、天賦開發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2020-09-16 沙漏說

陽光穿過玻璃照進家裡,戶外確實非常溫暖。但是由於新冠肺炎的存在,我和淘氣的2歲寶寶只能宅在家中玩耍,他玩的非常開心,但是稍過一會兒就得再去吸引他的注意力。他非常喜歡藍天和白雲,所以我指著天空,然後叫他的名字。「看,這是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多美啊!」

他專注地看著窗外的天空,就在我覺得他快要失去興趣的時候,突然他指著天空說:「sky(天空)」。是的,我確定這是他說的準確的一個英文單詞,我開心的笑了,他的記憶力還不錯,這和我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大進步。

這一步表明孩子取得各種小進步進入開始階段。並在上幼兒園之前,他們的語言表達會與周圍人的表達非常接近。

研究發現:一般孩子在入學前說母語並且詞彙量大約有6000單詞;能說結構完整的複雜句,能夠描述清楚自己的世界以及內部的結構;幾乎可以準確地發出母語裡所有的讀音;能夠通過自己或是其他人的語言習慣學到新的和抽象的概念;可以通過閱讀和書寫學習語言;開始學習數學。

學齡前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孩子都是這樣的,因為父母與他們的交流,讓他們學會了正確的說話方式。

在早期教育中,不僅僅是語言,還有天賦和習慣培養都是不容忽視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它們的重要性。

一、早期教育對刺激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3T原則: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開發孩子的智力。

美國的薩斯金德提出了父母與孩子溝通的「3T原則」:共情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它隨時隨地都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不管我們在討論孩子的衣服顏色,書本的內容也好,或者圓柱狀的物體時,3T原則都應參與其中。因而預料豐富的早教語言環境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1、共情關注。

「共情關注」要求我們去有意識的觀察孩子關注什麼。等時機成熟,父母再和孩子討論它,即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這就是通過父母的語言來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

比如,我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一本《專注力貼紙書》。我拍了拍沙發,並向孩子微微一笑。這個舉動正是我向孩子發出信號:過來找媽媽玩貼紙。可惜,孩子沒有反應,繼續擺弄著諾米骨牌。這時,我說:「過來,這兒有本貼紙書,一起來貼。」

看上去挺不錯的,不是嗎?有媽媽陪伴,再加上一本貼畫書。孩子還想要什麼呢?

實際上,我並沒有覺察到孩子的興趣,應該加入到孩子的隊伍中。體會到孩子的言語:「媽媽,快過來啊,諾米骨牌可有意思呢。」

換句話說,這就是共情關注。父母仔細地關注孩子的興趣,再接著加入的話,不僅可以改善親子關係,通過遊戲中在互動中產生語言交流,提高孩子的遊戲玩法,從而達到開發孩子大腦的目的。

這一點有多麼重要也就不用多說了。當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孩子的大腦相應的就會得到開發,因為大腦轉移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媽媽可以這樣說:「寶寶,想不想聽媽媽講故事呢?」仔細地關注孩子的回應,即使沒有得到回應,也是應用「共情關注」有價值的體現,這樣的回應在早期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行為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共情關注就是觀察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然後做出下一步的行動。避免孩子的情緒管理失控、學習能力弱等現象。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共情關注,同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提升孩子的未來社交能力和情商及認知力的發展。

2、充分交流。

和孩子交流的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各類詞彙,並學會使用它們,長期孩子的語言就會上升到嶄新的高度,而且這種交流是雙向的,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和促進大腦發育。

比如,你可以說:

「你拿媽媽的包包做什麼?」

「你給媽媽找找鑰匙。」

「你拿家門鑰匙開開門。」

不斷每天這樣的重複,和孩子進行語言和表情交流,讓孩子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環境,並讓孩子聽懂和理解詞義,慢慢地孩子就用起來得心應手了。等孩子大一點,還可以加入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來拓展孩子的語言表達。

另外美國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成員和孩子交流很多,孩子就會說不同的內容,也會使用不同的方式和大量的詞彙,孩子也就能由此更好的學習語言。

所以,父母平時在孩子有了一定基礎的交流模式下,去拓展一些更複雜的交流形式,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3、輪流談話。

輪流談話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對開發孩子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接下來父母該如何做到輪流談話呢?首先,父母共情關注孩子的興趣,然後和孩子進行充分交流,最後父母和孩子發起談話互動,等待孩子的回應,或反之。從嬰兒期的哭聲交流到語言交流,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詞語,但期間一定給出孩子回應的時間,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輪流談話中,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開放式交流,就可以讓孩子的思想自由放飛了,然後做出各種回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3T原則不僅可以運用到和孩子的日常對話中,還可以運用到孩子的閱讀或其他學科中,比如共情關注孩子閱讀中的關鍵,充分交流書中的內容,並在輪流談話中拋出問題引發孩子思考,從而在閱讀中讓孩子學到知識。

二、早期教育是開發孩子的潛能的重中之重。

1、「天賦遞減法則」——趁早教育,發掘孩子的潛能。

研究發現人的天賦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遞減的,教育開始的時間越晚,孩子最終所能發揮的潛能就越少。所以說,關於孩子的語言天賦,越早開發越好。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果父母注重教育,其中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麼孩子的天資就可以充分發揮,甚至可達到滿分的能力;如果放任不管,那只能成為具有40分能力的人,只發揮出一小部分潛能。但是如果抽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進行適當教育,孩子的能力就可以達到80分左右。把握住這個語言的關鍵期就是在孩子的6歲之前,一旦錯過,即使在理想的教育,孩子的能力也就發揮受阻了。

在心理學裡把這樣的現象稱作「天賦遞減法則」,就是教育開始的越晚,孩子相應的得分能力越,天賦就越低。

研究顯示:一般孩子的語言天賦在7歲左右就開始枯竭,語言能力在接近8歲的時候就逐漸消失了。同樣,其他的才能也相應的開始退化。

我們總是不禁感嘆那些聰明會說的孩子,其實大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早期教育和生長環境的結果。因為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能夠輕鬆的學習很多東西,而且還喜歡用腦。所以在培養孩子語言天賦的時候,如果遵循天賦遞減的規律,則會讓孩子成為「社交能手」的機率大一點。

現在就讓孩子多讀書,一個2歲的孩子就已經具備了閱讀能力,而且學習欲望非常強烈。這個時期的閱讀會促進孩子腦神經的發育,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懶得或者忙於其他事情沒有陪伴孩子閱讀,限制孩子的閱讀能力,那麼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智力發展。

音樂家莫扎特的樂感就是這樣培養的,在嬰兒期的時候,父親就每天給他聽5首不同旋律的鋼琴曲,後來在3歲的時候父親教他鍵琴入門,結果3歲就能登臺演出。5歲時候就開始創作小曲,6歲開始為鋼琴創作協奏曲。他的進步是不是很驚人呢?這完全來自於父親的早期精心培養,若不是及早教育,恐怕不能如此快速地發掘他的音樂天分。

2、對「早期教育」認識的偏差。

義大利蒙臺梭利說過:「兒童出生後頭三年的發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

「早期教育」我們都知道,但是它的真正含義並未理解,導致孩子的教育和潛能出現種種問題和理解上的偏差。

(1)理解上的偏差。

對於沒有條件上早教和不願意學習的家長來說,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總是不停地交孩子識字、數數,背詩等,以知識代替智力,以局部能力取代全部潛能培養。

(2)方法上的偏差。

例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和看書,有些父母就用金錢或者物質刺激,使孩子的活動局限於獎勵本身,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最終錯過了孩子潛能的真正開發時機,阻礙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充分發展。

3、正確的早期教育方法。

(1)玩遊戲開發孩子潛能。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中,玩遊戲中開發孩子的潛能非常重要。例如,父母可以在家裡用大箱子做一個圓筒,距地面大概50釐米。然後,父母可以在前方假設一個喜歡的玩具,讓孩子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穿過圓筒,通過爬、鑽等一系列動作發展孩子的運動和體格潛能。

(2)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早期教育中父母應該刺激孩子的反應速度,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比如,鼓勵孩子摸一摸絲巾、棉布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東西,讓他感受,慢慢地就會了解很多東西。這種主動的學習會促使孩子接收能力更快。

三、不可忽視早期培養孩子習慣的重要性。

大家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英國的長途鐵路是古羅馬人鋪設的,寬度只是古羅馬戰車的寬度,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結果這個寬度影響到美國太空梭燃料箱兩旁的兩個火箭推進器的寬度。這說明鐵軌的寬度決定火箭助推器的寬度。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路徑依賴」法則。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一旦人們在生活中選擇某一路徑,在以後的發展中,就會依賴這一路徑,而且很難輕易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這一法則還啟示父母:如果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某一習慣,之後這一習慣就很難更改。

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將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對人生、事業、生活起著永久性的作用。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小時候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按時起床,每天刷牙,每天鍛鍊等,那麼以後,你想要讓他放棄這一習慣都非常困難。因為有一種慣性的、本能的力量在督促著他去行動。因此說,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這一習慣越早養成,孩子就越容易依賴。作為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從小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

這裡需要糾正一些父母錯誤思想:孩子小時候養不成好習慣不要緊,長大之後,好習慣會自動養成的。有的父母甚至會認為等孩子長大之後,等懂事了,小時候的壞習慣是可以改正的。因此,他們總是疏於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例如父母不顧孩子的好吃懶做,認為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沒有什麼不好……他們總是心想,等孩子長大了,被生活所迫的時候,自然會變得勤快;等孩子長大了,自然會變得成熟穩重……可結果呢,孩子長大了,愈發地好吃懶做;孩子長大了,依然到處惹事生非。這個時候,再去糾正孩子的這些習慣,就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這句話不僅道出了習慣的重要性,還告訴我們習慣的養成要從行為入手。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1)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能庇護。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出某種錯誤行為是在所難免的。但父母不能因為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包庇孩子的錯誤行為,這種做法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以為然,孩子就會抱著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久而久之,犯錯對孩子來說就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培養習慣從小事做起。

細節決定成敗,同樣好習慣往往表現在生活中的各種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比如做事認真的習慣,體現在心思縝密,考慮周全,做事有計劃,有條理等等。許多家長常常忽視了這些細節和小事,其實是錯誤的。

(3)持續堅持。

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父母要做到持之以恆,直到孩子形成良好而穩固的習慣為止。良好習慣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且在形成過程中,還經常會有相反的力量在與之抗衡。

(4)實踐出真知。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只是對孩子一味地說教,還要讓孩子參與到實踐中來。如果父母只注重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那麼,好習慣是不會真正形成的。

結語:

全文從早期語言發展、天賦開發和習慣培養分析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把眼光投向孩子身上那些由年齡帶來的特徵,便會發現孩子有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能力,那些良好的發展勢頭,就是孩子的發展優勢。其中父母的語言可以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腦,父母早期開發孩子的潛能會讓孩子長大後脫穎而出,父母早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將會對孩子一生享用不盡。

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早期的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塑造優秀孩子的特性,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而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家長關注」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
    而藝術教育正是激發孩子們藝術天賦的一個重要方法!藝術教育對兒童的早期發育的重要性藝術創作是一個手、眼、腦並用的過程,需要孩子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像,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
  • 天賦遞減法則:這4種能力越早培養越好,別錯過天賦培養的關鍵期
    比方說在學習英文的時候,如果從小讓孩子學習英語,那麼孩子的英文水平就會漲得很快,甚至更學習母語一樣輕鬆,可如果是初中才開始學習英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就表明人的天賦是會隨著年齡而退減的。那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明白什麼是天賦遞減法則,才能更好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的開發和培養。
  • 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要知道!
    俗語說:「三歲看大,八歲看老」,孩子的教育好不好,對於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關係極大。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不僅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而且是開發孩子潛能的最有效的途徑。早期教育不是非要到早教機構學習。
  • 幼兒閱讀的好處及重要性: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其次,不要把繪本看作教科書,如果家長每次讀書時或讀完後問各種問題,那麼孩子就會將讀書看作上課或考試,聽故事的時候會不斷預測,今天會被問到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回答,享受故事的樂趣將大打折扣,這也是讓孩子討厭讀書的最有效方法幼兒閱讀的好處及重要性  早期閱讀是大家都很關心的熱點問題,教育專家認為「所有學習的基礎都是從閱讀開始的」,可見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 【閱讀習慣】孩子閱讀的重要性,現在明白還不晚!
    (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另有大量研究顯示,在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之前,具有早期閱讀經驗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詞彙量、識字量、理解力、專注力、知識面、思維能力、社交能力、作文水平、學業能力、學習習慣、學業成績等方面,比沒有早期閱讀經歷的孩子,均具有明顯的優勢。
  • 早期閱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教師承擔著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啟蒙和培養任務。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早期閱讀在幼兒語言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早期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學前期兒童的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大量的圖文並茂的繪本等讀物,來實現與圖畫、文字的互動,進而達到認識世界、發展自我的目的。
  • 被忽略的0-6歲,這次我們聊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美嬰教育
    早期指的是孩子0歲—6歲,在大腦快速發育和成長但是還未定型的時期,而早期教育則是指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大腦發育特點以及關鍵期,給予孩子科學豐富恰當的信息刺激和訓練,通過影響、引導和培養去開發孩子們的身心潛能,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
  • 0-6歲是培養天賦的最佳期,家長明白這種規律,孩子才有發展空間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 孩子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天賦雖說是與生俱來的,但也是變化的,家長要重視對孩子天賦的發現和培養,千萬別讓孩子的天賦消失殆盡。鄰居家的天天很小就展露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聽過的歌,自己都能奶聲奶氣地哼唱出來不跑調,節拍感和節奏感都很好。
  • 明都教育科技: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準確率及最佳開發時期
    想要讓自己孩子不錯過人生最佳轉折點,首先得讓他有一門功課有紮實的基礎。那麼你知道自己孩子的天賦基因嗎?明都教育科技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是需要通過600多項的檢測,百萬的位點覆蓋,通過十大檢測體系進行檢測,這種檢測是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進行開發自己的天賦。
  • 孩子沒什麼天賦?天賦遞減法則:很可能是家長錯過培養「關鍵期」
    在孩子長到八歲左右,孩子那些未經過發掘的潛能就會逐漸的消退然後消失。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自從一出生都是在某個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天賦和潛能,但是這些天賦的培養是要在早期就開始進行培養,否則的話這些天賦會慢慢的消失。
  • 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重要性,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
    家長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從幼兒階段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當教育資源懸殊,眼界受限於邊界,唯有讀書,能幫孩子衝破時間、空間的界限,與世界一流的頭腦對話。當科技發展,社會巨變,唯有讀書,能帶給孩子不變的思考能力和成長機遇。
  • 多元智能理論:gogokid注重培養孩子英語思維和語言習慣
    教育專家認為英語思維和環境的培養至關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根據近千個從幼兒期一直跟蹤到少年期的研究提出:1-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一個孩子4歲時,他的智力已經發展了接近50%,另外30%到8歲時發展完成。
  • 多元智能理論: gogokid注重培養孩子英語思維和語言習慣
    教育專家認為英語思維和環境的培養至關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根據近千個從幼兒期一直跟蹤到少年期的研究提出:1-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一個孩子4歲時,他的智力已經發展了接近50%,另外30%到8歲時發展完成。
  • 寶寶早期智力開發真的很重要嗎?
    愈發聰明的孩子,他以後的成長可能也就越順暢。嬰幼兒智力發育關係到寶寶的一生,因此幼寶智力開發也就越來越多的被重視。   早期智力開發重要性的具體分析:   1、學齡前兒童尤為注重早期智力開發。因而,兒童在3歲以前的潛力開發尤為重要,緊迫。   2、失去早期教育的嬰兒潛力開發也會受到限制。   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一旦延誤了大腦生長發育期的開發,腦組織結構就會趨於定型,即使有優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如學美術、外語、遊泳、音樂、滑冰等,都要提倡早期訓練才能有所成效,起步遲了就難以成才。   3、開發大腦智力潛能,成功不可預計。
  • 天才=潛能開發——談潛能開發與早期教育
    對孩子教育,其目的之—就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將他的各種潛能給開發出來,為他今後一生的學習和創造打下基礎。 我們知道動物在母體內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出生以後很快就會站立行走,自尋食物,有的還會跑、會遊泳。而人類的嬰兒就不同了,除了會哭、會吃奶之外,其它的行為能力比起動物來要差得很多。正因為這樣,嬰幼兒的潛能就有待於後天教育環境的充分開發,其能量無比巨大。
  • 早教的意義和早教的重要性,及早期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開展早期教育的意義在於,做父母的都希望著自己的寶寶聰明、活潑,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成功。早期教育就是實現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早期教育的意思,是指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前這段時間所受的教育。國內外學者研究證明,幼兒有驚人的學習潛力,而且存在一定的關鍵期或者說是敏感期,時不我待地抓緊對小兒開展早期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開發兒童智力和潛力,使他們變得更加的出類拔萃。當今世界正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求人類在有限的時間內,去掌握更多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最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能。為了實現這一要求,我們的兒童應該具有高度發達的智力,而這種智力必須從最初階段—嬰幼兒時期就開始進行開發。
  • 中國全腦開發教育發展現狀淺析
    近年來全腦教育、全腦開發等理念在國內不斷發展和演變,尤其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緊隨世界先進國家腳步,具有中國特色的「腦科學」計劃接踵而至。除了科技與醫療領域的研究,中國腦計劃最大的特色是「基於腦」、「適於腦」的腦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 周兢:早期閱讀不等於早期識字,培養幼兒閱讀習慣有法可依
    早期教育要把孩子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培養一個終生熱愛學習的孩子一定注意不要讓他在早期就對閱讀感到厭倦,如果一個孩子在早期學會了幾千個字,但是他認為閱讀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那麼我們的閱讀教育就是失敗的。幼兒時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 孩子寫字難看怎麼辦?培養孩子寫字,「精細肌肉發展」要重視
    有些事情不是強迫出來的,家長應該按照自然規律的發展考慮事情,有的孩子在寫字上很有天賦,你會發現即使不靠大人也能把字寫的非常好,有的孩子即使家長嚴加管教,卻怎麼寫都難看,知道是為什麼嗎?究竟問題發生在哪裡呢?
  •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不能晚於這個年齡!4招「逼」出孩子閱讀天賦
    ,開始重視早期閱讀教育,可據相關調查數據統計分析,卻得出了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83%的父母「狹隘」地認為,早期閱讀最重要的目的是「識字」,能認識的字多,孩子將來上學基礎就好。不僅如此,早期閱讀繪本更能促進孩子感知世界,輔助孩子心智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以及閱讀興趣的培養。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不能晚於這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