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孩子們的家庭和學校生活多麼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
—— 謝爾蓋米哈爾科夫
皮羅果夫曾說過:「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與氣質,使人高尚。」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
無數的成功家庭教育均表明,閱讀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明白事理、提升修養、促進思考、鍛鍊思維、激發創造力、增強語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喚起孩子的想像力、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等。
閱讀是最基礎、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中高考已經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更是學霸之間拉分的利器!
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作為父母,也許我們無法給孩子足夠優越的生活環境,但卻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閱讀的能力。
01
學習能力
來源於早期的閱讀
從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但是閱讀能力,需要兩種條件才能發展起來:
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
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一般幼兒一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使這種能力萌芽!
另有大量研究顯示,在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之前,具有早期閱讀經驗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詞彙量、識字量、理解力、專注力、知識面、思維能力、社交能力、作文水平、學業能力、學習習慣、學業成績等方面,比沒有早期閱讀經歷的孩子,均具有明顯的優勢。
02
小學時期閱讀
開發孩子天賦的保證
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提高閱讀能力重要。有海量閱讀支撐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一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需要條件才可以發芽生長。這個條件就是海量閱讀和動手動腦的遊戲。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裡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
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
閱讀能力決定未來高度
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
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即使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高中這種情況更為嚴重,進入社會後,當需要工作能力而並非成績單來評定一個人的發展時,這種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語的程度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績,甚至被老師每天都在強調的分數所迷惑,不捨得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玩,認為是浪費時間。
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要追求分數,要更看重為孩子的長久發展。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習慣培養上,才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讓好書伴隨孩子一生,助力孩子不斷成長、成人、成才、成功。
在家庭教育中,個性化問題層出不窮,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完美適配所有的家庭。因此,家長還應通過堅持閱讀,提升自身教育認知,為自己的家庭量身打造一套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論;同時,家長陪伴孩子閱讀,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24小時內刪除並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