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豆豆在家感冒發燒很長一段時間,咳嗽時輕時重,家長按照以往的經驗給孩子在家用藥。但是一直未見好,有天半夜孩子突然醒來,並且哭鬧不止,嘴裡還喊著左邊耳朵疼,夫妻倆這才連忙帶著孩子來醫院就診。
豆豆入院時左耳嚴重流膿伴並已穿孔,再晚點來治療將會影響到聽力,接診的何玲醫生說豆豆是急性中耳炎,經過系列治療,豆豆穿孔癒合,12月1日出院,所幸沒有影響到聽力。隨著氣溫降低,耳鼻咽喉頭頸外三科收治多例急性中耳炎的患兒,多是感冒後又患上了中耳炎。
耳鼻咽喉頭頸外三科主任王寧解釋,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鼓室內分泌的炎性液體不能排出,就會出現耳悶、聽力下降等,嚴重者甚至可造成傳導性耳聾。
王寧主任提醒:兒童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中樞神經正處於發育階段,機體調節能力較弱,是中耳炎的高發人群,需要家長格外注意。預防中耳炎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密切關注孩子感冒後的情況,如嬰幼兒持續一周不明原因發燒在38℃以上,感冒過後經常哭鬧,或用手扯耳朵,耳朵裡流出膿性的黏液分泌物,睡覺長期打呼,反覆有膿鼻涕、鼻塞等情況,請及時就醫。
第二,「左鄰右舍」威脅也不可忽視。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竇炎、扁桃體炎、腺樣體等,常會並發中耳炎,所以為了保護中耳的健康,還必須注意矯治這一類疾病。
第三,部分急性中耳炎患者可轉為慢性,並有影響聽力的可能性。家長應在隨後的1~2周,注意聽力的變化,以便及時就診。
第四,2歲以上的孩子多可訴說患側耳痛或同側面痛、頭痛等。疼痛較劇烈,多在夜間痛醒,不肯再睡,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尤其是小嬰兒不會訴說,症狀可表現為搖頭、挖耳等,或者夜間哭鬧、飲食和睡眠不好。
王寧主任建議,冬季家長要為孩子適時防寒保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要清淡,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注意補充水分。要預防謹防感冒發生,同時要兒童遠離二手菸,如果出現耳部不適要及時就醫。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肖茜予 王娟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