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姬達(坐者右一)和部分的自閉兒員工及家長一同歡慶聖誕節。(受訪者提供)
自閉兒員工專注地在進行茶葉包裝工作。(受訪者提供)
中國僑網2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自閉症患者家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患者融入社會及有尊嚴地生存下去?」這是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工作逾10年的馬來西亞華裔穆斯林女子瑪姬達,所看見的現象;為此,她將企業社會責任元素納入本身創辦的「茶葉坊」,打造一個自閉兒上崗就業的平臺,幫助這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瑪姬達表示,深信唯有讓自閉兒自食其力,才能讓他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希望Seven Tea One茶葉坊可以讓自閉兒有尊嚴地得到幫助,知道本身的生活價值。
「我們不是因為可憐你而給你(自閉兒)這筆錢,而是你(自閉兒)靠本身的能力得來的薪水。」
她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指出,不是每個自閉兒都屬於天才型,因此她不介意自閉症員工「拖延完工」的時間,即使他們犯錯,她也會包容。
她表示,和一般員工相比,患有自閉症的僱員或許只能出到七分力,但她相信,只要經過培訓,他們總有一天會達到和一般人一樣的工作效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更重要的是,要順應這些員工的特殊脾氣,若出現問題,要及時安慰及解決。」
她進一步說,不然的話,這些自閉兒員工做數天就會走,如果決定聘請了,就一定要持續請,好多人做一間走一間,其實(對他們)傷害更大。
她表示,聘請自閉兒最重要是要有耐性,並對他們進行貼身訓練,就如教小朋友走路般,要慢慢教。
「要真正幫到自閉兒,必須讓他們在職場與常人一同工作,這對自閉兒本身和他們的家人都好。」
瑪姬達指出,茶葉坊聘請自閉兒工作時,確實面對不少挑戰,由於自閉兒有溝通障礙,因此本身在和這些自閉症員工溝通時,也存在一定難度。
「剛開始時,他們不太願意和我說話,即便完成了手上的工作,也只是靜靜待在一旁,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員工們在工作時,都表現得非常專注。」
她披露,員工們的工作範圍包括了採收茶葉及包裝茶葉。這些自閉兒員工從初期只能在兩個小時內包裝14袋茶葉,在經過近半年的培訓後,每人已可在兩個小時內包裝60袋茶葉。
「由於這些自閉兒不能獨立完成工作,在完成工作後,也選擇不出聲,因此在這半年的時間內,我嘗試營造一個家庭式的工作環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加強彼此的溝通,讓他們能更快融入整個工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瑪姬達表示,該茶葉坊允許這些自閉症員工的家人陪伴在左右,直到他們可以融入工作環境。
「這方式是有利於茶葉坊的,讓我們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這些自閉兒員工。」
她說,這些自閉兒員工首次見到這些經衝泡後的茶葉呈現的顏色,紛紛露出好奇的表情,這也讓她抓緊時間,向他們講解這些茶葉的由來,促進溝通。(陳靜慧)
【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