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京學而思家長群吵炸了窩,原因是學而思開發了一種基於ios系統的app應用於教學中,採用PAD做為教學輔助工具。
學而思的說法
1、IPS是經過學而思總部和其他分校長期研究並實踐過的產品。最早以前上課老師都是用的粉筆黑板,後來學而思推出ICS,在課件中插入生動的圖畫和視頻,大大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對教學過程大有益處。
2、目前我們給孩子檢測學習效果,主要是通過布置作業、課堂練習等,然後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批改,效率低較低,IPS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系統的整理出孩子的錯題、薄弱環節,並針對性的推送類似題型。
3、IPS每節課設置有課前測、課堂檢測、課後作業等模塊,這些模塊以闖關的形式設置。每個模塊全對後才能做下一關,每次測試後,系統會統計所有孩子的錯誤情況、正確率、平均耗時等詳細信息。
4、學生一次課花在這上面的總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其他所有時間正常上課,每次檢測的關卡由任課老師激活孩子才能進入檢測,不檢測的時IPAD由老師保管。課後作業完成後在IPAD上拍照上傳, 老師在平時就能批改(有批改痕跡),再者孩子每次的各項檢測會非常詳細地被記錄,孩子平時的學習效果反饋一目了然。
5、 如果不願意自帶IPAD,課堂有檢測紙質版,孩子完全可以選擇做紙質版,內容完全一樣,不影響上課效果。
6、對於pad在課內的使用時間,會嚴格控制,儘量減少對眼睛的傷害。pad統保管,放學歸還學生!不會讓學生有機會玩遊戲等。
7、IPS不是學而思新產品,學而思其他分校已經實行了很久,課堂使用率高達98%以上。
家長的擔憂
1、由於對學而思的信任絕大部分家長在今年5月前,就報了學而思暑假秋季班,數學、英語、物理三課全報的話費用大約在1萬6左右。報名後教學模式改變,上課使用需使用pad,卻沒有提前告知家長。造成了家長被動選擇,讓很多家長不能接受的。如果能提前告知,家長至少還有選擇權。(估計大部分家長都因為電子產品家裡發生過不大不小的爭吵。)
2、如果學而思堅決使用ips,很多家長表示要退費,重新選擇。但很多家長其實都是學而思的忠實擁護者,可以說是陪同學而思一路走過來的,孩子和家長也習慣了學而思的教學模式,重新選擇一時也有點措手不及。
3、會對孩子眼睛視力造成影響。
4、 以學習為由使用ipad,為使用電子產品找到藉口,順便做其他事情,比如玩遊戲,聊qq。影響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的家長曾經為使用電子產品和孩子鬥爭很多次,心力憔悴,增加使用ipad的機率,感覺家庭戰爭的機率也一同增加。
5、IPS的教學效果到底如何?學而思一直沒能給出可靠的數據和事實讓人信服,證明ips教學優於目前的教學方式。
6、數學、物理目前已確定在提高班、尖子班、目標班使用ips教學,但聯賽班除外。如果ips真的那麼好,為什麼聯賽班不用?
7、青春期的孩子難以交流,難以管教,自控能力又不如成人。有的大學生,甚至成人沉迷遊戲不能自拔,何況初二的孩子,這是增加了孩子玩遊戲的風險和機率。
8、 如果真到最後使用ips教學,學而思真的能管好孩子們嗎?有的家長反映,現在有的孩子在課間都在玩遊戲,有時候遊戲沒有結束上課接著玩。孩子回去的路上誰又來監控?回家後誰來監控?平時孩子大人不在家的時候是接觸不到pad,電子產品處於沒收狀態。
9、學而思的說法在課堂上使用,如果不願意帶pad,會提供紙質材料。但是看到其他孩子在用ipad,不用的孩子心裡不痒痒嗎?
一些家長的原話:
A 家長:前面也有不少家長說強行推就退費。我們是被動的,也有的團班錯過了,也存在錯過了比較合適的班級時間,那這個損失誰來負?
B家長:初二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自控能力差會玩遊戲,不僅會玩遊戲還會惦記QQ、QQ空間,青春期的孩子「情商」非常活躍,請問你們有沒有實際關注過一個孩子一群孩子一個班孩子的平時上網痕跡?還有時下瘋狂流行的遊戲「王者榮耀」,估計學而思的老師也抵擋不住這個誘惑吧?
深度解析
學而思在完全沒有提前介紹產品的情況下,決定採用ips系統,我認為這是導致矛盾的關鍵點。在訴求不果,矛盾激化的情況下,才讓家長來了解IPS,不管是好是壞,學而思都錯失了一個推廣IPS教學系統的最好時機。
在此事件之前學而思在學生家長心目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如果當時提前做好推廣IPS相關活動,結果應該和今天完全不一樣。
筆者倒是認為,在使用電子工具的背後,學而思轉型的需求。我們知道,學而思是在美國上市的大陸第二大教育集團,市值上百億美金。各地學而思學校也高熱不退。但在風光的背後也有隱憂,比如被詬病的飢餓營銷,比如被指責的拔苗助長等等,在成都等地,當地教育部門已經開始禁止學而思的某些做法。
新聞:2017年5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責成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對所在區域學而思培訓機構違規辦學行為進行整治。
當然這並不能怪學而思,當公辦學校被「素質教育」引進大坑,而整個教育選拔機制沒有變化的時候,有需求的家長和孩子自然會催生無比龐大的社會培訓機構,大陸是這樣,臺灣是這樣,日本也是這樣。目前日本已經在反思所謂素質教育的得與失,總體看來,是失大於得。特別對家境一般無力負擔高額培訓費的普通孩子,直接喪失了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希望。
但轉型的壓力依舊存在,比如電子化網絡化教學。學而思的這些舉動,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對未來潮流的恐懼和焦慮。我們知道,在網絡時代,任何傳統行業都可能被顛覆:淘寶顛覆了商場;微信顛覆了電信;滴滴顛覆了計程車,那麼未來廉價又方便網校顛覆培訓機構,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而且現在已經有這種苗頭出現了。學而思不可能束手待斃,一定在這個方面會有所動作。
擁有龐大學生資源的學而思搞大數據確有優勢,比如將app引入教學後,能夠用統計學的方法,找到學生的弱點和痛點,對症下藥,改善教學,並為網絡化培訓提供方案,從這個角度說,倒也算雙贏。只是目前家長的反對聲,是學而思不得不翻越的一道坎。
對於家長來說,在阿爾法狗戰勝最聰明人類的今天,一味阻擋電子產品進入生活恐怕已經不太可能,甚至某一天,當除了網校別無選擇,或者網校的優勢大到無法忽略。在教育體制難變,選拔越發殘酷的今天,電子化學習的利弊天平也會不斷發生變化。當然家長的考慮並不是沒有道理,在這個階段,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加上保護視力確實也是一個因素。
所以,還是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切吧。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習慣,也是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不是嗎?
這是家長們自己的公號
可以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