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的第1個學生——學而思起源揭秘

2021-02-25 好未來

學而思的起源,有種無心插柳的感覺。從1個孩子到20個孩子,從1對1家教到教育科技公司,都是自然生長起來的。不過,相比學而思的創立,她的教育理念緣起更早。

這要從16年前講起。2002年,創始人張邦鑫考上北京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為了追求經濟獨立,他在課外做了幾份家教。

2010年,張邦鑫在內部分享企業文化

「從小我爸就告訴我,美國人在十八歲以後就自食其力了。而我十八歲以後仍在讀書,還在向家裡要錢。我父母只是普通的農民,連社保都沒有。」那時的張邦鑫心理壓力很大。

相比其他兼職,家教性價比最低。但在那個時候,對於出身農家的大學生來說,家教收入很高。他格外珍惜這份工作,花費很多心思研究如何把學生教好。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張邦鑫給自己定下這樣的標準。

但很快他發現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周在學校上「5 天」課都沒有學好,怎麼可能「2 個小時」家教就能教好呢?

經過幾天冥思苦想,張邦鑫突然想到一個辦法。如果2小時家教只是教知識,做加法,相當於「5 天+2 小時」,那麼效果自然有限。只有通過這2個小時,改變學生周一到周五在學校的狀態,提高他在學校的學習效率,才會產生價值。所以,這2個小時必須與學校5天做「乘法」。

「我要讓學生在這2小時裡,愛上學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想清楚這個邏輯之後,他便對這2個小時絞盡腦汁。他做了大量備課工作,第一節課的備課時間就超過了10個小時,思考怎樣講學生才更有興趣學。

在他早期輔導的三個學生中,有個不是那麼對學習感興趣。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他除了講知識故事,還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話題,孩子們非常喜歡他,每次輔導結束都對老師戀戀不捨。

一個月下來,孩子學得很開心,張邦鑫卻隱隱有些不安:如果學習過程很歡樂但沒有效果的話,怎麼跟家長交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認學生學明白了呢?

他琢磨出一套方法,孩子把學校裡學習的要點先給他講一遍,他再給孩子講拔高的部分。當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課堂上的知識講出來時,張邦鑫心裡很踏實——他知道孩子真的明白了。後來張老師更「懶」了,有時索性讓孩子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他更多是參與討論和給予鼓勵,——孩子越發有成就感了。

張邦鑫後來總結他做家教的三個階段:

這樣,孩子一步步愛上了學習,動力十足。這是2小時創造的價值,也成為學而思教育理念的起點。

後來一個孩子進步特別快,連續三次數學考了100分。孩子父親很高興,給張邦鑫介紹了一撥熟人的孩子過來,還找了一個軍區禮堂作為上課地點。

開課那天,雪下得很緊,那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張邦鑫獨自在禮堂徘徊,他不知道會來多少人,結果20對家長和孩子踏雪而來,試聽完一節課全部報名了。

從來沒有收過那麼多錢,這個年輕人有些恐慌。這種恐慌與初做家教時的感覺不一樣。家教是個性化的,他可以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確保學習效果,但是輔導班20個孩子,很可能後進的學生跟 不上,而領先的學生又「吃不飽」。思考再三,他決定根據學生的水平,把20個孩子分成上下午兩個小班,這也是學而思最早的小班分層教學。

儘管這樣,張邦鑫還是擔心:如果過了一個學期,有孩子從班上15名變成了50名,怎麼跟家長交代?這讓他倍感焦慮。所以他又定下一個規矩——開放課堂,所有家長可以坐在教室後面旁聽,不滿意隨時可以退費。這些樸素的想法,成為學而思延續至今的商業模式,倒逼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把教學質量做好。

這種天然的客戶意識,與張邦鑫的家庭背景有關。他出身江蘇農村,父母在當地做小買賣。別人過來買東西,買1斤,父母會給人家1斤1兩;買2斤,給人家2斤1兩。他們的邏輯是:不同人家的秤不同,難免有誤差,多給人家1兩,誤差會降低。

從小受父母影響,他總怕佔別人便宜。做輔導班時,他也擔心佔家長便宜,所以每次課都精心準備,哪怕上午講過一遍,下午上課前還會再過一遍,把每次課都當成新的。

一天中午,一位家長急匆匆地趕到教室。原來孩子那天發燒了, 父母原本希望他在家休息一天,結果大人上班之後,孩子偷偷跑到教室來了。這讓張邦鑫很感動,深感責任很大。打那以後,他更努力了。

不知不覺,半個學期過去了。一次下課後,幾個家長在教室後面竊竊私語,張邦鑫有點忐忑,懷疑是不是昨天講課有點鬆懈,家長有意見了。正當他隱隱不安時,家長們過來了。

「張老師,你下學期還教嗎?」家長問。

「你們下學期還學嗎?」他鬆了口氣,反問道。

「只要你教,我們就學。」

「只要你們學,我就教。」

張邦鑫發現,只要你真心為學生好,真正幫到他們,他們就會跟著你一直學下去。從那時起,他就很重視口碑,這也形成了學而思的續報模式。

然而,2003 年「非典」來襲,張邦鑫只好關掉小有起色的輔導班,搗鼓了一個網站「奧數網」,為有學習需求的家長和學生線上答疑。「非典」過後,他的輔導班迅速恢復。隨著家長的口耳相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源,他的小身板撐不住了。這時,剛好他的北大同學曹允東也在尋找辦班「盟友」,兩人便東拼西湊借了10萬元,2003年8月註冊了一家公司。


學而思最早的辦公地址——知音樓

當時,他們在北航南門的知音商務寫字樓租了一間辦公室,不到20平方米。兩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破沙發和一個古舊鐵皮密碼櫃是全部家當,它們是從一個公司淘汰的家具中花350元買的。沙發屁股底下有個大洞,鐵皮密碼櫃由於不知道密碼,直到後來搬家時扔掉也從未打開過。

狼狽的辦公環境,讓初來的幾百位家長滿腹狐疑,他們就免費給一個個家長試講。家長見他們一臉赤誠,檢查了他們的身份證之後才敢交錢。最終100多個膽大的家長把孩子留下來了。一天天過去,學生越來越多,學而思也一步步成長起來。

2007年,學而思第一期教師培訓

張邦鑫與老師合影

責任編輯:噗姐

排版設計:艾莉

相關焦點

  • 學而思的第1批老師——學而思起源揭秘II
    系列1: 學而思的第1個學生——學而思起源揭秘I每當夜闌人靜時,張邦鑫常常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幕:破舊的辦公室,白色的燈光下
  • 學而思的第1批老師——學而思起源揭秘Ⅱ
    2008年,學而思高校招聘巡講第一批應聘的60位老師,張邦鑫和曹允東面試了整整一天,最後只錄取了3個人。其中一個表現尤為突出,他一進來就向工作人員詢問面試細節,了解怎麼講課。別人試講時,他一直坐在後面默默記筆記,一邊聽一邊學,總結經驗教訓。
  • 學而思第1批家長
    當初給杜楊找家教時,我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學而思第一個家長。想來,與學而思的淵源已不止15年。2002年,杜楊上小學四年級,我和愛人工作特別忙,沒有多少時間輔導孩子,便四處找家教。我跟大家一推薦,家長都很響應,很快來了20個孩子。追溯起來,那是學而思第一批學生。
  • 解密學而思
    16年前,學而思只是北京市海澱區知春路上知音商務樓裡一個打著「小而美」旗號的培訓班。截至2019年2月底,學而思在北京有50個左右的教學點,在全國56個城市開設了500多個教學中心,每年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報名聽課。但無論擴張到多大規模,小班教學、開放課堂,都是學而思一直堅持的傳統。2010年,學而思成為國內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
  • 學而思2020大數據:每13名清北新生有1名來自學而思
    報告顯示,學而思用戶已經覆蓋了全國331個地級市以及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清華、北大錄取新生中,每13個就有1個學而思學員。無論是用戶覆蓋範圍、教學成績還是公益輻射範圍,都顯示出學而思在K12教培行業的優勢地位。
  • 學而思道歉了!
    調查發現,杭州學而思培訓學校在1月7日晚「新中考政策解讀暨初中理科產品發布會」上,對正在徵求意見的杭州市中考中招新政策(意見徵求時間為2018年12月29日—2019 年1月10日)進行了不當解讀,嚴重誤導與會家長對中考中招政策的理解,幹擾了相關政策的制定。
  • 挖走學而思100多名老師的樂課力能否顛覆學而思?
    學而思內部也承認教培行業的【規模不經濟】性:第10000個老師一定沒有第10個老師教學質量把控的好,所以內部也一直致力於通過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減少教師人數增加而導致的教學質量下降程度。由於準入門檻較低、學生跟老師的黏性大於學生跟機構的黏性、總部沒有核心資源可完全控制校長,所以機構留不住老師、留不住校長是行業最大的難題,這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學而思通過系統把每一個人設計成螺絲釘的戰略意圖。但萬事皆有利弊,學而思這樣的策略並不是無敵的。
  • 學而思第一批員工:進擊的人生不設限(下篇)
    楊付光提出了一個「+1」目標,即寒假班比秋季班增加1個學員。經過一段時間優化運營,2012年寒假班體量達到了秋季班的85%,下一年超過90%。在上海,楊付光花了近兩年解決人和業務的發展問題,這促使他思考如何掌控一個成熟分校的節奏和加速度。
  • 學而思是如何統一教研的
    第一批應聘的60位老師,張邦鑫和曹允東面試了整整一天,最後只錄取了3個人。與此同時,他們也把自己讀書時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習慣傳給了學生。 由於年齡相差不大,學而思的老師與學生走得很近。課上是師生,課下像朋友,常常一起聊天、吃飯,甚至互懟。學生對老師又喜歡又佩服。
  • 學而思商業模式的邏輯
    網站的前期進入為學而思在每個城市獲取第一批客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先小範圍招生 有了家長幫的前期鋪墊,學而思便開始嘗試在該城市建立第一所分校。第一年的招生往往被限制在 200-300 人的小規模,學生需要經過極其嚴苛的考試方可入讀。
  • 學而思網校:名師加技術、「直播+輔導」,打造一堂網課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8月28日訊,昨日,學而思網校總部舉行 「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一堂網課的誕生」活動。活動現場,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回顧了學而思網校的發展歷程。在免費直播課推出的3個月時間裡,每天觀看直播課的學生超過6000萬人次,峰值最高時每節課有超過100萬人同時在線。5月18日起,學而思網校將免費直播課升級為在線免費「同步習題課」,主要圍繞課內同步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同時配有學習助手和社群服務,讓學生能真正掌握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與家長更好地迎接開學季,學而思網校還將於8月30日推出為期兩周的「免費預習課」。
  • 學而思危機往事:兩個最牛老師帶走了20%的學生
    16年前,學而思只是北京市海澱區知春路上知音商務樓裡一個打著「小而美」旗號的培訓班。截至2019年2月底,學而思在北京有50個左右的教學點,在全國56個城市開設了500多個教學中心,每年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報名聽課。但無論擴張到多大規模,小班教學、開放課堂,都是學而思一直堅持的傳統。2010年,學而思成為國內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
  • 學而思雲學習
    學而思雲學習簡介 學而思雲學習是學而思配合現有課堂的教學內容,研發的一套「智能學習系統」。
  • 學而思學員斬獲「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雙語學生記者訓練營活動...
    12月27日,「杭州2022 年第 19 屆亞運會雙語學生記者全國總決選」(以下簡稱為「全國總決選」)圓滿落幕。來自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學而思國際、學而思·愛智康的34名學員榮獲第19屆亞運會雙語學生記者稱號。其中,有3名學而思學員分別斬獲全國初中組冠軍、小學組亞軍與季軍,還有10名學而思學員獲得一等獎。
  • 瘋狂「學而思」
    而現在,只要一打開手機,擠滿屏幕的都是與學而思相關的爭議。該不該給孩子報學而思?不上學而思會掉隊嗎?學生壓力大究竟該由誰擔責? 風靡一時的學而思是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傳聞有近10萬全國性學員以及「英語找藍天,數學找學而思」之稱。 熱議很快瀰漫得無處不在,就連單位早會,幾位同事也忍不住爭論一番。
  • 【深度】學而思為什麼要求學生用IPAD學習
    學而思的說法1、IPS是經過學而思總部和其他分校長期研究並實踐過的產品。最早以前上課老師都是用的粉筆黑板,後來學而思推出ICS,在課件中插入生動的圖畫和視頻,大大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對教學過程大有益處。
  • 實地探訪濟南學而思 感受重新定義中的學而思課堂
    繼去年重新定義好未來之後,今年我們重新定義學而思,幫助孩子實現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前提下的學習進步。在座談交流環節,學而思濟南分校校長許瑞宸表示,21世紀對學生的要求更加綜合多元。而學而思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更要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技術手段,幫助孩子獲得創新、思辨與實踐等綜合能力。
  • 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網課背後班主任的故事
    11月27日,「走進學而思網校」活動在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鎮江基地舉行。鎮江新區管委會主任薛峰,學而思網校事業部總裁劉慶遜出席活動。鎮江市、鎮江新區各部委辦局領導,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來到學而思網校鎮江基地,全面了解鎮江基地的運營管理和班主任老師的主要工作場景,聆聽一堂好網課背後班主任老師的故事。
  • 走進學而思網校 見證一節好課的誕生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 8月27日,「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一堂網課的誕生」活動在學而思網校總部舉行。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對外全面展示自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科技,向公眾講述一堂好課背後的故事。學而思網校第一時間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率先面向全國學生推出免費直播課。在免費直播課推出的3個月時間裡,每天觀看直播課的學生超過6000萬人次,峰值最高時每節課有超過100萬人同時在線。5月18日起,學而思網校將免費直播課升級為在線免費「同步習題課」,主要圍繞課內同步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同時配有學習助手和社群服務,讓學生能真正掌握知識點。
  • 學而思業務模式介紹
    學而思雙師課堂    2015年,學而思推出全新的教學模式--雙師課堂。雙師課堂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主講名師線上高效授課、與學生實時互動,輔導老師線下指導答疑、跟進學生聽課和學習情況。    學而思在線    在線課程是學而思順應教育行業發展趨勢所進行的探索,運用網際網路直播技術,打破地點和時間的局限,隨時通過電腦、手機或Pad進行測評、選課、預習、上課和練習。對教學數據全程跟蹤記錄,全程檢測課前到課後整個學習閉環,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通過學習報告和教師1對1溝通,讓家長輕鬆掌握孩子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