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起,人民日報推出系列報導,直指學生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家長焦慮感十足。
這些天,又到了學而思招生的日子。在杭州,成群的家長提前一晚守候在幾個教學點,「瑟瑟冷風中,還要靠高音喇叭和保安控場疏散入學考試的培訓班——學而思」,那種期盼,那種無奈,溢於言表。
學而思,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機構,能夠捆綁無數的孩子和家長?杭州都市快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10月31日16:47,學而思體育場路教學點,一位男老師在教室裡上課。
學而思在全國25個城市建有分校,僅杭州分校就有10個教學點,每個教學點的培訓班層次不一,人數不一,我們無法準確估算一個基本的學生數字,也未從學而思官方採訪的回覆中得到解答。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杭州有的民辦小學,一年級一個班60%的學生都在上學而思。有的公辦小學五六年級一個班,上學而思的人數達到80%以上。
從老師上一節課最多掙70元,到第一年起薪15萬元,從上門做家教,到紐交所上市市值60億美元,13年時間,學而思走的是一條怎樣的瘋狂擴張之路?
如此多的學生家長趨之若鶩幾近跪求一張報名表,僅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嗎?
學而思,與幼升小是什麼關係?
學而思,真的與小升初暗中掛鈎嗎?
學而思,有沒有綁架小學教學?
學而思,是愛一代人還是害一代人?
今天為你揭開這家課外培訓機構瘋狂背後的思考。
學而思和瘋狂的小學數學培訓捆綁了多少小學生家庭?
「哎呀,每個周末忙得都像打仗!」
上周日下午三點不到一點,李女士開車把女兒送到了杭州學而思環城北路校區,女兒要從下午3點一直上到傍晚5點35分。「學校老師讓上的,老師說成績好一點的同學最好都去。」
「這個校區是新的,好停車,其他地方真是不行……」報名前李女士特別考察過其他幾個校區,每到雙休,那些校區門前汽車電瓶車都會停得滿滿當當。
同一時間,劉先生帶著兒子趕到學而思位於下城區文創園的校區,他要和兒子坐在教室裡一起聽課。
「我們是小學二年級開始上的,孩子一開始也很牴觸,不肯來。暑假有段時間,我是一個人來聽了四五堂課,自己掌握了,再回去給他講,只能一點一點培養興趣。」劉先生說自己是個脾氣溫和的人,但在學而思,他不管網上課堂,線上線下,從來不跟其他家長議論交流。「主要是太容易焦慮了。」
「我在課堂上見過一個家長,老師還在講,他已經急得敲孩子頭了。還有一個媽媽,下課在走廊就對孩子動了手,一邊走一邊打,嘴裡訓斥,真是看不下去……」
「但是沒辦法啊,大家都擠破頭要上民辦初中,各種杯賽上拿獎,就等於搭上了民辦初中直通車,你說,誰不想給孩子擠個座位?」
新華路39號,一幢毫不起眼的7層商務樓,整個二層就是學而思的新華路校區。
張女士的兒子正在裡面上課,她在附近逛了一圈又回到這裡。
為什麼要上學而思?
「孩子爸爸也是老師,他還專門去問了幾個數學老師,都說要上的。」
「進來都要考試的,按成績再分成什麼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我們孩子在學校成績還可以,但到了這裡還是跟不上,很多家長都坐在教室後面聽課,你進去看看就知道了。」
一出2樓電梯口,抬眼就看到「學而思培優」幾個大字。電梯口三排椅子上,滿滿當當坐的都是家長,有的刷手機,有的看書,有的靠牆發呆。
走進教學區,視線一下子明亮起來。最醒目的是走廊牆上的板報——「熱烈祝賀學而思1421人次在華杯/中杯/希望杯賽事中獲獎」。
每間教室都在上課,後三排坐的幾乎全是家長,有些家長直接和自己孩子「同桌」。
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太太單手託腮,一邊聽講,一邊忙著記筆記。記者輕輕推門走進教室,老太太回頭望了一眼,眉頭皺起,微微有些不悅。
有個媽媽趴在桌上睡著了。後來她跟記者說,「我們家兒子太喜歡動了,我坐在他後面,就算只是睡覺,他也會表現得好一點」。
11月3日19:55,學而思環城北路教學點,一位父親背著右腳受傷的兒子回教室。
下午5點,離下課還有35分鐘。
一個中年男人一隻手拎一隻超市購物袋小跑而來,氣喘籲籲,一屁股坐在花壇邊。
「我家小朋友剛上小學一年級,今年暑假開始報學而思。有人提醒我,學而思新生報名全靠『搶』。報名那天,我一大早定了個鬧鐘,10:00開搶,我定在9:55……」一位等孩子下課的媽媽繪聲繪色地跟記者講。
「鬧鐘響的時候,我在開車,正好開到西溪河下那裡,鈴聲一響,我頓時手一抖,那個緊張!心怦怦跳呀!我想趕快靠邊停車,偏偏旁邊也沒有可以臨時停靠的地方,急得我真是,手一直在抖!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停車,手機已經顯示9:59,我馬上刷新學而思App,哆嗦著手指一陣亂點,『秒殺』成功,搶到了!整個人一身汗!」
一位媽媽一邊在手機看電視劇一邊等兒子下課,孩子上小學三年級。
「一年級升二年級的時候,我帶小朋友去報學而思,分數上了『尖子班』,但沒名額了,當時我沒當回事,報不上就算了。二年級升三年級,我們再去考學而思,結果成績只夠上『提高班』,我當時心裡一沉,這是不是說,這一年裡其他小朋友都進步,我們已經落後了?」
「所以這次搶名額,我非常重視,哪怕學而思搞飢餓營銷我也認了!早早定好鬧鐘,手機報名App時刻打開……其實心裡一直惦記的事根本用不著鬧鐘,時間還沒到,我就已經什麼事情也做不下去了,老早就把手機放在眼睛前面等。」
「新生報名其實大部分班都沒有名額,全靠撿漏。我還算運氣,搶到一個名額,雖然時間段不理想,教學點也離家很遠,來之不易,我們也認了!」
還有家長告訴記者,進學而思,不但報名要「搶」,好老師也要搶。
「剛進來的時候,搶到哪個班就上哪個班,根本不挑老師和時間段。進去以後慢慢地,很多家長就開始討論了,哪個老師好,哪個老師不好,想換班什麼的,換班哪有那麼容易!要等那個『好班』有名額出來,才有機會去搶,大家都像盯著唐僧肉一樣盯著這個名額,我們兩年搶了幾次都沒搶到。」這位爸爸的兒子正上小學四年級。
「上個學期,我聽別的家長『傳授』,在學而思App上設置了鈴聲提醒,只要有名額就會鈴聲通知。那幾天,我整天把手機打開在App頁面,就怕速度不夠快。
那天我正在開車,忽然鈴聲響了,一看,新名額出來了,我開了十幾年車的老司機,全身汗毛也豎起來了!腦子都沒想過找停車的地方,看了一眼後視鏡就胡亂靠邊停下,那次運氣真好呀!哈哈!刷中了!心裡就像書上形容得一模一樣,一塊石頭落了地,放心了!」
一些等孩子下課的家長,向記者表達了另外的憂慮。
一位爸爸說,原來很喜歡帶兒子出門運動,自從孩子上了學而思,運動時間被急劇壓縮,「現在和兒子一起下樓散步20分鐘都很奢侈」。
「上學而思佔用了大量時間。一次課近兩小時,送去上課半小時,找車位半小時,回來半小時。下課回家還要吃透課堂內容,花五六個小時是正常的。一周一次課,算下來,10小時投入是基本的。如果再報個杯賽,更是忙作一團。」
「兒子已經很久沒和我打球了,總是坐在書桌前,近距離用眼,視力下降很快。兩三周前學校體檢,他視力降到5.0以下,趕緊帶到醫院,醫生說是假性近視,如果再這麼下去,很快就要真近視了。」
「我沒事的時候也在想,現在逼這麼緊,對孩子來說,到底值不值?」
一位媽媽說,為讓兒子考上學而思超常班,今年國慶長假,取消了孩子的出遊計劃,讓他在家做了學而思訓練營布置的的10套試卷。
「有的題反覆講,孩子就是聽不懂,講多了自己也會火大起來,孩子哭哭啼啼,大人大呼小叫。冷靜後,我們也反覆在想,這是怎麼了?
「學而思每一期結束都有考試,老師在臺上報每個分數段有多少人,家長相互比來比去,孩子戰戰兢兢看著家長臉色,到了這裡,分數就是一切,這樣真的正常嗎?」
傍晚5點40分,天色變暗,華燈初上。
下課時間剛過5分鐘,走出學而思的學生和家長越來越多,新華路開始擁堵,汽車和電瓶車喇叭聲此起彼伏。一位外賣小哥騎車經過,看到正在拍照的記者,有些不解:「這有什麼好拍的?每個星期都是這樣啊。」
11月6日17:40,學而思下課後,新華路上滿是接孩子的家長。
這個校區最晚的一堂課,是從晚上6點半到9點零5分。為報上一位心儀老師的課,朱女士不得不為女兒選擇這個不受歡迎的時間段。
朱女士的女兒就讀於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她們班三十幾個人,二十多個都在上學而思。我女兒是四年級下開始上的,現在五年級,班上很多同學二三年級就開始學了。」
職業是公務員的朱女士說「我們小時候是沒有這些東西的」,她也是教室裡聽課最認真的家長。一個A4大小的藍色硬皮本上,她詳細做了課堂筆記,蠻厚的本子已經用去大半,重點內容無一遺漏,還用紅筆標註了容易做錯的和老師提醒的知識點。老師講過的教輔書上的經典題目,她也一道一道剪下來,貼在了筆記本裡。
小林同學最後一個獨自走出教室時,已經晚上9點半了。她在下沙一所小學讀書,今年五年級。每個周日下午,小姑娘一個人坐一個多小時地鐵來這裡上課,晚飯就在附近小店隨便解決,下課後再等爸媽開車來接。
這樣的日子,她們一家已經過了快兩年了。
套路很直接
把一些方塊組合成正方體
不需要空間思維,只需要找「目」和「Z」就可以了?
這幾天,很多家長都在忙著給孩子報學而思的寒假和春季班,按流程,每個孩子報名前要進行入學測試,按成績進入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每年定期選拔)。
昨天,學而思一年級某個QQ群,很多家長在交流孩子的考試情況,有家長說,孩子坐在考場從頭哭到尾,還有孩子整場考試就是在裡面畫畫。
家住城西的毛女士,兒子已經上了兩期學而思,「當初想讓孩子開拓一下思維,真正進去聽了,發現問題很多,有的教法我是質疑的,很多題那裡的老師直接告訴孩子怎麼找答案,而不是啟發他們去思考過程,真的很生氣。」
毛女士的兒子剛讀一年級,暑期考進了學而思尖子班。
「最大的感受,就是提前學習,學而思的一節課,知識密度非常大。近個2小時,要學四五個知識點,老師把教學內容極力壓縮,語速很快,一道例題講完,接著就是四五道練習題跟上。課後回家,需要刷更多的題來鞏固記憶。
「送兒子去上課,我一般都在後面聽。稍微開個小差,一道題沒聽全,就錯過了。最讓我生氣的是,很多題目的教學方法不是合理引導,而是直接告訴學生解題的捷徑。孩子根本沒有真正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在太簡陋了!我不打算再讓孩子學下去。」
毛女士向記者介紹了一道學而思一年級的數學題:
把一個正方體剪開可以得到多種不同形狀的展開圖,看哪幅圖可以折成一個正方體。老師教的解決方法是在圖形裡找到一個『目』字形狀和『Z』字形狀,兩個都有,這樣的展開圖就能折成正方體。 毛女士說:「培訓班上,老師跟孩子說,讓他們在圖形上找兩個『目』和一個『Z』或是一個『目』和兩個『Z』,就能構成一個正方體。孩子就像一個解題機器,只要按老師的指令去找到答案,根本沒有空間概念,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孩子數學思維培養有好處嗎?價值在哪裡?」
對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我們也請教了杭州一所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王老師。她說:「這道題是小學四五年級學習長方體、立方體的認識時,才會要求孩子掌握的。學校裡學習這塊知識時,會給孩子一系列基本的展開圖,會要求孩子先動手操作,拼拼擺擺,然後再總結一些方法,來快速辨認。
「對一年級孩子來說,直接告訴他找『目、Z』意義不大,關鍵是要讓孩子動手做,比如現在很流行的磁力片,玩一玩立即一目了然。有了了解後,再引導孩子進行空間想像,在腦海裡把這個展開圖慢慢組合起來。」
經過類似學而思這種統一模式培訓過的孩子,到了中學,原先形成的數學優勢,還能繼續保持嗎?
「培訓班這種走捷徑的學習方式,對短時應試有效果,但對孩子長期的數學學習和能力培養肯定不利。」杭州西溪中學校長、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潘雲芳說,告訴學生結果,但不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相當於沒有教給學生如何從頭想問題的能力,沒有鍛鍊學生的數學能力。
「舉個例子,教孩子求圓錐側面積,老師直接告訴孩子計算公式。孩子通過練習用熟公式,是非常簡單的。
讓學生根據公式計算,僅僅是教學的顯性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如何探究曲面面積的計算,這裡面滲透了「化曲為直,化空間為平面,化三維為二維」的轉化思想,
而這種轉化思想和能力,在學生今後的生活中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最有用,但往往容易被現在的題海教學完全忽視。
「各培訓班裡,都有一批領先的孩子,有的學習能力很強,記住了這些公式外,還會去鑽研為什麼,他們的優勢進入初高中可以繼續保持。
但是其他同學,如果一直憑藉這種走捷徑的學習方式,進入初二後,只要碰到新的稍綜合的題型就吃不消,更別提高中了。」
重點高中數學備課組老師:
一所重點高中的數學備課組長洪老師,直接否定了這種學習方式:「通過記解題技巧、走捷徑,理科學習肯定不是這樣的!學習的第一要素是發現問題,學而思這種直接教孩子公式的方法,實在很可怕。」
「舉個例子:學浮力公式時,我們如果直接記公式,可能沒什麼感覺,很快忘記。但是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很有意思,是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溢出的水的體積和人的體積一樣。這樣再記公式,不會輕易忘記。
「理科和文科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小朋友小時候背古詩詞,不懂意思也能先背下來,到後來慢慢有了知識儲備,會有一天突然茅塞頓開,理解了詩詞。但數學不會這樣,先記住公式、解題技巧,並不能幫助你理解整個知識。而且,即使現在記下來,將來也會很快忘記。
「在小學階段,培養對數學的感覺還是很重要的。因為記住公式培養的是記憶力,而學數學應該培養的是思維能力。通過推導公式,培養推理、邏輯能力,才是正確的培養過程。如果只是記公式,進高中肯定不適應,因為高中裡很重視知識的來源和探究,直達捷徑的方式,沒有作用。」洪老師說。
一所重點高中的校長,兒子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暑假進入學而思學數學。
為什麼要去?校長搖搖頭說:「無奈!班上同學都在學,撐不牢只能送去。」他說,對於學而思,有很多話想說:
才跟著聽幾節課我就知道,學而思都是套路,而創新思維的培養一定是沒有套路的。但是培訓的套路這麼多,我們都知道不好,為什麼還要上。
對於學習,大家常用的比喻是跑步。因為大家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去上,不一定跑得過別人。但不上,是肯定跑不過別人。
2012年,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教育部發布《指南》,就是試圖制止「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教育部不允許,所以培訓機構裹挾著家長,帶著孩子就偷偷地提前跑起來。但是跑步是需要策略的,第一圈跑得太快,但第二三圈力氣用沒了,就跟不上了。這也是人生最好的隱喻,你能永遠跑得快嗎?
學生就像塊土地,家長只想在地裡種點東西,有點收成。如果一開始沒開墾,長了些草,家長就慌了,因為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塊荒地。其實處女地才是有無限發展可能。
這是社會的問題,但卻需要孩子來承擔種種副作用,甚至多重傷害。
首先,學而思上課都是套路,講解題的捷徑。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思維固化,產生定式,不去思考。
其次,超前消費。超前學知識,也是對學習能力的超前消費,相當於透支,孩子的後續發展力自然減弱。
還有,一次課兩個多小時,量大、速度非常快,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
現在家庭親子關係的最大破壞者,是成績。成績好,一好百好。學而思吃透了應試規則,能幫孩子提高成績,所以再沒有創新的課堂,也有無數家長擠著要進去。想想,如果孩子沒上學而思,真的在班裡落後了,他是痛苦的第一受害者。
沒辦法,我只能妥協,因為這是時代的無奈,我抗爭不過。
老闆張邦鑫2003年做家教一節課掙70元
2010年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60億美元
學而思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據公開報導,學而思創始人張邦鑫出身農民家庭,2001年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2年,考上北大的碩博連讀。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在本科的時候,張邦鑫便開始做家教。當時做家教學費最高的是高三課程,一次課兩小時,收入70元。
2003年,研二時的一次家教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 「非典那年,我印象很深。有個軍隊大院的小孩兒(北京石油附小六年級的學生杜揚)成績不太好,我給他做家教後他連續三次考了100分,他父親特別高興。
因為這個孩子進步神速,他父親單位幾位同事的孩子也想一起來學習。於是,我和我的一位同學便在禮堂裡貼了個廣告,並招到了20個人。
後來,這兩個班裡六年級升初中的學生,一大半都考上了重點中學。雖然非典時沒再開班,但非典後我和我的同學便開始琢磨著要幹點事兒了。」
據報導,2003年,張邦鑫和曹允東兩個在校生,在「親友團」的贊助下東拼西湊了10萬塊錢註冊了公司,籌劃開辦學校。2005年,張邦鑫正式將機構取名為學而思,專門從事中小學課外輔導培訓。
2010年10月,學而思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10美元,首日大漲50%,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目前,好未來集團(2013年8月改名)股價已達到約80美元,總市值高達60億美元,居中國教育行業第二。
學而思自創了三條原則:小班教學、開放課堂、隨時退費。
現在的學而思培優每班學生控制在15-35人之間,嚴格執行先有師資再開班的原則,不盲目擴班。
學而思認為,最終為培訓課程買單的是家長,因此家長成為教師的「考官」,可以隨時旁聽,以監督授課的質量。如有任何的不滿可以隨時退費。
據學而思官方介紹,目前,學而思在全國擁有教師團隊約3000人,其中近300人畢業於北大、清華,近70%畢業於985和211全國重點院校。從初次申請到站上學而思的講臺,需進過初試、複試指導、複試、專業培訓和試用五道程序,最終錄取率低於5%。
與其他培訓機構不同,學而思採用統一教材,對入職教師統一進行培訓。
近幾年來,學而思的擴張極為迅速。2008年,學而思率先在天津、上海和武漢建立分校。2011年,杭州分校成立。
目前,學而思培優在全國共設立150餘個教學點,分校擴展到廣州、深圳、西安、成都、寧波等25個城市,並以每年三到四所的分校在增加。所授課程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語文等科目。
學校裡要學5個月,學而思只要15次課!不參加學而思根本進不了四大杯賽培訓圈?小升初是最大的痛點不參加學而思,根本進不了四大杯賽培訓圈?沒有杯賽成績,想上好的民辦初中很難很難?有校長直言:民辦學校靠培訓機構選拔優質生源,這是公開的秘密。
11月8日20:21,網友「夜歸人」在學而思環城北路教學點帶兒子排隊等候測試。
近幾年,學而思在杭州迅速擴張,每到報名階段,總是「一位難求」,家長在網上爭搶入學名額,都需要「秒搶」。
為什麼會這麼瘋狂?採訪中,很多家長提到,除了希望快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一個更直接的目的,為小升初做足準備。
有家長說,學而思等培訓機構跟杭州的熱點民辦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每年民辦中學招生一啟動,這些培訓機構都會散發出巨大「能量」,比如組織考生測試,向民辦初中推薦優秀生源。
還有家長說,帶孩子到民辦學校報名,有校長直接會問,有希望杯等競賽成績嗎?而這些杯賽的培訓都是通過學而思等培訓機構組織的。
學而思如何掐準小升初的脈搏?學而思與民辦初中招生有哪些關聯?學而思如何攪動小升初?
現在,杭州民辦初中招生採取自主招生和搖號派位相結合的招生方式。招生計劃數的40%由學校自主招生,60%採取網上報名、電腦派位。每位小學畢業生只能報讀一所民辦初中。
一位教育業內人士說,2014年開始,杭州民辦初中自主招生比例從30%增加到現在的40%,給民辦初中帶來了深遠影響。因為60%名額要無條件搖號,招進來的學生質量不能保證,民辦初中想盡辦法,保證40%的自主招生生源絕對優秀。民辦初中自主招生的門檻也因此比以前提高。
在這種背景下,杭州很多培訓機構,對學生分快慢班,進行各種測試,為民辦初中掐尖當好「幫手」。
學而思到底有沒有和小升初招生掛鈎?
一位民辦校長說:「我們學校沒有,其他學校有沒有,我不好說,不過聽說有。」
另一位民辦中學校長說:「我們學校是沒有的,別的學校我不好說。但民辦學校要招優秀學生這一點無可厚非。」
杭州某公辦初中的校長說,「民辦學校依靠培訓機構招收優質生源,這是個公開的秘密。只是,不一定是學而思一家。
不少民辦初中都在暗暗通過一些機構,通過考試招生,時間一般在每年12月和第二年是三四月左右。前兩年這些考試可能比較明顯一點,這兩年教育主管部門抓得嚴,更加隱蔽點,比如學校會到培訓機構的尖子班去考試招生。」
杭州一位很資深的民辦初中數學老師說,學而思,包括很多類似的培訓機構,都對學生有分層,學生被分到了普通班、高級班、尖子班、競賽班,民辦初中有時候會藉助這些培訓機構招生,具體形式有很多。
比如,掌握學而思尖子班的信息,在自主招生這些學生來報考時,學校會重點關注。
再比如,拿著學校試卷,到這些培訓機構去組織考試,篩選一些優秀學生。「如果我是校長,我肯定也願意去學而思招那些優秀學生。」
一位知名民辦小學校長和幾位小學老師也證實了這個說法:「不僅是學而思,別的機構也有。有的機構甚至可以推薦特別優秀的學生去民辦初中。有的民辦初中會通過機構考試招生,學校知道現在很多優秀學生都在學而思等培訓機構上課。」
朱先生每個周末都陪孩子去上學而思。上周日,黑壓壓上課的人把他嚇住了,他對記者講述時,情緒都有點激動:「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在上學而思嗎?把樓下快餐店都擠得坐不下了!」
朱先生說:我的孩子在一所普通公辦小學讀書,成績是全校數一數二的,當時不少家長都在學而思,我沒有去湊這個熱鬧,覺得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更加重要。
到了去年下半年,孩子六年級上學期時,我加入了那種小升初的家長群,才明白了原來小升初有那麼多門道,不參加學而思,根本進入不了「四大杯賽」的培訓圈,沒有杯賽成績,想上民辦初中很難很難。
8月1日,網友「錢塘水手」在學而思杭州屏風街教學點陪兒子上課時遇到的一個正在吃午飯的同學。
教學進度很超前
學校裡需要學五個月的數學課程
學而思只要15次課就完成了
一年級是二年級難度,四年級要學初中知識
學而思為什麼這麼受家長的追捧?採訪中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提到一點:上了學而思,孩子的考試成績上去了,提分有效果。
讓孩子提分快,這家培訓機構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先看看他們的課程設置、教學體系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選取了小學的中低段兩個年級的數學課本內容,分別作了對比。
先來看看一年級的數學內容對比。
這兩本教材一比,明顯看出學而思的上課進度超前,而且難度非常大。
最近,很多學校的一年級孩子還在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規範數字的書寫,整個學期,學校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其中穿插一些圖形、鐘錶的認識。
但在學而思,早已開始四五個數字的相加相減。而圖形、鐘錶等內容,學而思早在幼兒園大班畢業的暑假,就已經開始上了。雖然與學校學習內容大致相同,但學而思難度更大。
比如認識鐘錶,不僅要認識整時、半時,還要會認8:18這樣的時刻,有的拓展題甚至要求知道鏡子裡的鐘表應該是幾點;幼兒園大班小朋友,在學而思已經在學怎麼數銳角、鈍角,線段;還有的在學統計圖形。
學而思這些內容,都超前到什麼程度?杭州一位熱點民辦小學的數學教研組長王老師,教齡20年,對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很深,她仔細對比了學而思和學校兩本數學書的內容——
「學而思在計算方面,出現四五個數的連加連減,比較大的數字,學校一年級數學不作要求;
通過鏡面反射,認識鐘錶,是二年級學對稱時的內容,在老教材書本上曾出現過一道類似習題,不過新的數學教材(四年前,杭州小學數學換了新教材)已經不作要求了;
數角,讓孩子用排列組合的思想來數角,難度已經到了四年級上了。」
再來看看四年級數學教材的對比。
小學四年級的數學內容,主要有這些內容:
大數的認識,1億有多大,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優化。
學而思的四年級數學內容:
定義新運算初步,等積變形,方程與方程組,相遇追及複習,環形跑道,一半模型,最值問題初步。
看得出來,學而思的數學內容小部分和學校的教學內容有涉及,大部分是新的知識點。
一位資深數學老師評價,學而思數學體系基本沿用老的奧數教材,學的內容難、深,不符合教育規律。
「小學數學是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的。一味提前教學,並不是合理的教學方法。」王老師仔細介紹了小學數學的特點。
目前,杭城大多數小學的數學教材,採用的是人教版,這是一本面向全國的數學書,內容比較基礎,難度不深。整個教學體系是螺旋上升的,低年級對一些內容是初步認識,大致了解。到了中高年級,再繼續深入學習算理、方法等,這個過程是一層層階梯式的。
學而思的這種教學模式,有沒幹擾目到目前的學校教學?
採訪中,很多一線數學老師說,學而思太超前了,很多內容直接灌輸,直接教孩子如何解題,如何走捷徑。這種教學方法,確實對現行的學校課堂教學造成很大幹擾。
一位老師很激動地說;「很明顯的一點,大多數孩子外面學了之後,課堂上就不怎麼聽課了。」
一位家長說,朋友的兒子幼兒園開始就在學而思上課,聽說一年級就會解二、三年級的的數學題,不過學校的數學考試,他有好幾次只考了60幾分。「孩子基礎都沒打好,就想造高樓,遲早要出問題。」
11月3日20:47,學而思環城北路教學點門口,因為網約車司機不認識路,一位學生的母親蹲在地上等待。
有人說,學而思培養的是解題和應試機器,你怎麼看?
是不是有民辦初中直接從學而思尖子生班挑學生?
學而思培優杭州校長白超接受專訪
11月7日,記者聯繫好未來集團(學而思2013年更名為好未來)北京總部,希望有關負責人能對讀者和家長關心的問題做出回應。
昨日,好未來集團北京總部指派學而思培優杭州校長白超接受都市快報記者專訪。
記者:您認為,「學而思」這麼火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白超:一方面基於蓬勃增長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是學而思培優堅持做教育的「匠心」。
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管理增長,學而思有一句話是「有一個好老師,開一個班」。即只有師資、教研達到要求,才會進入一個新城市、才會開一個新班,否則的話,寧可不開。
另外,學而思人還有一個信念,就是:我們收了家長的錢,假如不能給他效果,就等於偷錢和搶錢。通過用戶的監督,能夠確保教學質量穩定。也正因如此,學而思培優極少做廣告,但憑藉口碑傳播,續報率長期保持在80%以上。
記者:有人說,你們培養的只是解題機器和應試機器,雖然一時拿到了高分,卻扼殺了孩子的形象、擴散和自主思維的能力,是在揠苗助長。你怎麼看?
白超:能夠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並提高學習成績,這是一切教育培訓機構得以生存的理由,也是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外教育輔導的有力依據。
學而思幾年來的積澱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在帶給學生良好學習效果的同時,也在培養學生興趣、提升思維培養、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品質和激勵學生方面有所作為。學而思培優的教育理念是「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塑造品格」,我們希望提升學生成績的同時,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
記者:你們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真正理解數學、熱愛數學並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嗎?
白超:很多人看來,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是一件嚴肅甚至沉悶的事,但是學而思培優一直倡導「趣味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綜合思維」,即巧妙地將生活常識或其他學科知識應用到數學解題思維當中,並且全面兼顧在課堂形式、題目內容、解題方法、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去主動思考,開拓孩子們的思維,讓孩子們真正體驗到數學有趣、數學有用以及數學之美。
記者:有人說,「學而思」與小升初掛勾,民辦初中直接從「學而思」的尖子生班挑人入學。你的看法是什麼?
白超:作為教育培訓輔導機構,學而思培優為6-18歲孩子提供課外輔導服務,並盡己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不參與體制內學校的招生。
記者:補課佔用了孩子大量的課餘時間,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負擔。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白超: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得承認,在有限的資源下,從現行機制和班級人數來說,公立學校並不都能對每個孩子照顧到位。希望自己孩子考上一個好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長們的剛性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正當合理的。
輔導班是家長們用來提高孩子成績、爭取更好教育的工具,它本身並沒有能力加重孩子的負擔。相反,一個高品質的輔導班,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會讓孩子們節省很多時間。
記者:對「學而思」的家長,和非「學而思」的家長,您有什麼建議?
白超:感謝家長們對學而思的認可和監督。學而思在教育領域一直存有敬畏之心,我們或許已經盡到最大努力,但可能真的只探索了一點點。
目前,與學習相關的很多方面,例如與學習動力相關的品質,如好學、目標、堅持等;與學習能力相關的習慣,如專注、反思、規劃、務實等,我們都在嘗試加到教學中去。當然更重要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培養、指導,需要家庭、學校雙方的共同努力。
10月31日,17:36,學而思屏風街教學點,一位家長在看掛在牆上的教學講義。
中國到底需不需要學而思這樣的數學教育?
竺可楨學院是浙大的榮譽學院,每年只有浙大最優秀的學生才會選入。唐教授每年都參與竺可楨學院的新生選拔。
學好數學,非常重要,數學是很多專業的基石。但解題一味講究通過技巧,忘記了靈活掌握和應用數學原理,就有點投機取巧了。
竺可楨學院每年招的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要考察的內容很多,要考體育,優秀的人才應該要有良好的體質;要考番茄炒蛋怎麼炒,優秀人才起碼要有生活常識;要考現在前沿的科技,對自己的專業和未來有什麼打算……僅僅數學好是不行的,至少招不到竺可楨學院裡來。」
現在也是沒辦法,小學升民辦初中,要看數學奧數成績或者其他什麼數學成績,所以大家都去學,肯定有優秀學生脫穎而出,但陪跑的人實在太多了,很多學生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去搞數學培訓,最後得不償失。有這些時間和精力,不如去多了解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或者多陪陪父母。」
蘇德礦:浙江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教授、浙大百萬獎教金獲得者
蘇教授講課風趣,是浙大學子心目中公認的「最受歡迎浙大老師」之一,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礦叔」。
學生自己有興趣,多學點數學知識是不錯的,也能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如果沒有興趣,強迫學生花大量時間去搞什麼數學培訓,這就不大合適,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
學數學要花大量時間,學生要全面發展,片面強調數學,肯定不合適。浙大不少同學,中學時期都參加過數學競賽,還得了獎,但我在教大學數學時發現,搞數學競賽的同學,在學大學數學課時,與普通同學相比,並沒有什麼明顯差異。
馮定應:杭州學軍中學副校長、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
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從小培養、訓練一下是不錯的,但大部分孩子不樂意學,那就別浪費時間了。
說句實話,小學、幼兒園苦練數學,和初高中提高數學成績,基本沒有任何關係。
學數學,天分很重要!喜歡的人讀起來甘之如飴,不喜歡的人上數學課味如嚼蠟。現在全民被奧數綁架,孩子們不能去學更感興趣的東西,有些無奈。希望家長們能更理性、平靜一點。
從近幾年奧賽的結果看,大部分同學是從初中開始接觸的。因為有了小學的算術基礎,進入初中,又開始接觸代數運算、平面幾何,同學們初步形成了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奧數需要的抽象的理性思維能力逐步形成,這時候接觸奧數,對提升數學水平也才有實質幫助。不像大部分幼兒園、小學生,只能生呑活剝地記住老師講的幾道例題。
周順鈿: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奧林匹克競賽一級教練
一方面,低齡化、高強度的數學超前教學無疑是有害的。大量的時間投入既剝奪了小孩子的童年樂趣,也會讓許多達不到思維訓練要求的孩子過早地失去對數學的興趣,產生恐懼、厭煩的心理。
另一方面,對於學有餘力、智力超常的學生,可以因材施教,實施英才教育,在小學高段和初中階段適度培訓,為高中階段的競賽打下基礎。
現在的家長普遍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上初中擇校的壓力,奧數教學不斷提前,這違背了教育的客觀規律,摧殘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科學的。
現在許多學生參加學而思的培訓。我沒看過學而思的教材,據說授課內容難度較大,我認為培訓機構有各自的特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精英教育而言,需要一定難度,只是學生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道理都懂,可是誰能阻止瘋狂的家長,誰又能化解瘋狂的升學焦慮?
來源:都市快報,文字:魏奮、韋嘉蓉、張娜、胡信昌、林碧波,攝影: 葛亞琪。綜合文匯教育(ID:wenhuieducation)
本期編輯:田豐、範昊天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