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一個校外培訓機構,這幾天正處於輿論風口浪尖。有人稱其讓補課更趨「瘋狂」,有人卻為其辯護「何罪之有」。該機構昨天緊急發布官方聲明,表示會積極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努力成為推動教育進步的重要力量。
趨之若鶩求報名
近期,有關學而思辦班太過「瘋狂」議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起因便是在全國25個城市建有分校的該機構,被指「瑟瑟冷風中,還要靠高音喇叭和保安控場疏散入學考試」。事實上,不僅學而思,全國各地很多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校外培訓機構都是長年火爆,即便學費不菲,但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報上名,有的還要進行「入學」測試。不過,也有人指責這與其他商家的「飢餓營銷法」異曲同工。如此多的學生家長趨之若鶩,幾近跪求一張報名表,招致了學而思「與幼升小是什麼關係」「真的與小升初暗中掛鈎嗎」「有沒有綁架小學教學」甚至「是愛一代人還是害一代人」等質疑。
有意思的是,面對輿論近乎狂轟濫炸的批評,昨天學而思的官方聲明卻更像是在做一種「正面廣告」。該機構稱,由於教學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導致很多家長很難搶報到課程,因此決定推出永久免費的網校——小學數學思維訓練高清專題知識課程。
報名校外機構培訓班,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再以各類獲獎證書為敲門磚,從而在幼升小、小升初時佔得「先機」,已經成了相當一部分家長篤信的不二法則。這樣造成的負面結果,也早已在生活中應驗。
學業壓力苦難訴
也是在昨天,本市一場親子網絡設計大賽在中福會少年宮頒獎。全市共有近5000名中小學生參加了畫微信表情包的活動,結果有多件獲獎作品出人意料,反映的均是他們正在遭遇的學業「壓力山大」。比如,徐果同學的表情包作品《累成狗》,幽默地訴說「狗都沒有自己累」的心聲;周嘉融和張理宸的作品《周末萬歲》,描繪了沒有補課的雙休日和父母出遊盡情擁抱大自然的快樂。
據中福會少年宮、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等聯合發起的3000多份樣本親子溝通調查,在親子交談內容上,位居前3位問題分別是學習情況(95.36%)、行為習慣(87.99%)和班級情況(74.79%),而且,除了這些「老三篇」話題,相當多的親子間仿佛就沒啥「好說的」了。
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業壓力,為了給校外培訓降溫,前天,上海市教委再度重審「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證書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錄取依據」,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像「中環杯」、「小機靈杯」等火爆了多年的學科競賽。這些獲獎證書在升學政策層面上已經變為「廢紙」,但在具體的招生過程中,其「含金量」究竟會褪色幾成,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市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協調處處長蔡偉民說,校外培訓的市場需求很大,但這個需求其實主要是來自家長,而不是孩子本人。比如,讓孩子報名奧數班,可是真正適合學奧數孩子不到一成,絕大多數是「陪讀」。因此,當孩子們紛紛把遭受的壓力用表情包表達出來,這也是很無奈的事,家長、老師要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正是從這點來看,要使教委的「禁賽令」不打折扣,就需要對校外培訓實行綜合治理,尤其是要轉變學校選拔學生的理念與機制。
歡迎關注 新民晚報官方微信
微信號:xmwb1929
或下載新民晚報APP
轉播到騰訊微博
升學、留學、育兒、職場……更多教育資訊>>>大申教育
2017上海小學初中報名入學問答 附流程圖
預測:2017上海教育八大變化 高考錄取將有新規
「非滬籍」高考的八條出路
九類非滬籍學生可參加2017年上海高考
2017上海中考報名 8類非滬籍生可在滬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