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古語今說談「上合」

2020-12-18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6月9日至10日,在黃海之濱的山東青島,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成功舉行。

  習近平主席的「上合時間」緊張而完滿。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宴會,歡迎出席青島峰會的外方領導人,並同貴賓們共同觀看燈光焰火藝術表演。10日,習主席主持小範圍會談、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並發表題為《弘揚「上海精神」 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

  「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發祥地。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主席在歡迎宴會祝酒辭中深情款款地介紹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並多次引用古文典籍中的經典語句,貼切地表達了他對「上合」的期待,寄意年輕的「上合」擁有蓬勃生機。

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合夥伴」古今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講話中開篇引用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子名言,既表達著朋友相見的喜悅,也述說了友誼長存的珍貴。

  回想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組成的「上海五國」在上海舉行會晤,烏茲別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宣告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2017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至今,上海合作組織擁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20%和40%。習主席擲地有聲地說,上合組織「已經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將迎來17歲生日。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即將「成年」的上合組織不忘初心、攜手前進。講話中,習主席表達了與各成員國領導人的一致觀點,即「本次會議是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後舉行的首次峰會,具有重大現實和歷史意義」。

  過去一年,作為主席國的中國為推進上合組織合作與發展做出了許多努力,得到各成員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也體現在青島峰會種種細微之處。舉行小範圍會談、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的國際會議大廳分別名為黃河廳、泰山廳,傳遞出上合國家友誼源遠流長。

  不僅如此,青島還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地,舉辦此次峰會的青島國際會議中心一旁,即醒目立著「奧運五環」的標誌。在這樣一個揚帆起航、追逐夢想的美麗城市,習主席說:「讓我們以青島峰會為新的起點,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齊心協力,乘風破浪,共同開啟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新徵程!」

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會前,習近平同與會各方在迎賓廳集體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海精神」古今談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談及「上海精神」,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用西漢時期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古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古文原意是,當大道施行的時候,世界為人類共享。它描述了一個「大同」的美好世界,和「小康」一起共同組成儒家思想對社會進步、世界發展的經典表述。

  「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2017年1月,習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講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描繪了「天下為公」的世界面貌。

  「上海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承。「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是構成「上海精神」的核心理念。

  本次青島峰會上,習主席數次講話,首先並始終提及的都是「上海精神」,並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上海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在習主席看來,回首過往,正是秉持「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組織才取得了重大成就。面向未來,更要「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

  「『上海精神』是我們共同的財富,上海合作組織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題為《弘揚「上海精神」 構建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中,習主席鄭重建議:「我們要繼續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濟,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6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外方領導人。這是習近平發表致辭。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合行動」古今談

  「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

  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用儒家思想的3句經典論述,表達了如何在新的起點踐行「上海精神」。「協和萬邦」出自先秦著作《尚書》,意為人民和睦相處,國家友好往來。「和衷共濟」同樣出自《尚書》,寓意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四海一家」則出自戰國著作《荀子》,描繪了世界猶如一個大家庭的願景。

  早在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主席就發出倡議,我們應該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

  「第一,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第二,築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礎」;「第三,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第四,拉緊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紐帶」;「第五,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絡」。青島峰會上,習主席就進一步推動上合組織發展提出上述5項具體建議。

  與建議提出的同時,習主席提出的一項項舉措更是實實在在地體現著「上合行動」:未來3年,中國願為各方培訓2000名司法領域執法人員,將為各成員國提供3000個人力資源培訓名額;中國將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還將設立法律服務委員會,將在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框架內設立300億元人民幣等值專項貸款;我國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會後,習主席與各成員國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介紹了青島峰會達成的重要共識和成果。各成員國共同發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新聞公報》,籤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青島宣言》。

  兩天時間,十多場雙邊、多邊會晤,籤署、見證了23份合作文件和8000餘字的《青島宣言》。它們組成了一幅新時代的「青島上合圖」,彰顯著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行動力。

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小範圍會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習近平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共同步入會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合共識」古今談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這是儒家經典著作《孟子》語句,用來形容人的視點越高,視野就越寬廣。面對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國家主席習近平沉穩地說道:「我們必須登高望遠,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

  國際關係民主化是時代潮流;安全穩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習主席在主旨講話中提出的「中國觀點」,在會後的新聞公報中成為了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一致性意見。

  一致認為,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一致主張,安全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一致指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一致強調,各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一致認為,上海合作組織擴大國際交往和合作十分重要;一致商定,吉爾吉斯共和國擔任下屆輪值主席國……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在山東青島召開。這是9日晚在青島舉行的《有朋自遠方來》燈光焰火藝術表演。圖片來源:新華社

  好客山東,大美中國。誕生在上海的上海合作組織走過17個春夏秋冬,如今,身處新形勢,手牽新夥伴,從中國黃海之濱青島再次揚帆起航的上海合作組織,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引用的古詩一樣——「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文/錢景童)

相關焦點

  • 古語今用,習近平這樣描述「金磚合作」
    原標題:古語今用,習近平這樣描述「金磚合作」 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過去10年,金磚合作為何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第二個「金色十年」的大門如何開啟?在不同場合,習近平多次引用中外古語、諺語來闡述金磚合作之道。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推出文章,與您一同學習、品味。
  • 從中國到秘魯 習近平引用的中外古語和諺語集錦
    中國網11月22日訊(記者 袁宵)11月17日至11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厄瓜多、秘魯、智利進行國事訪問並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曾數次引用中外古語和諺語闡述思想。本期中國國情為您盤點習近平此次出訪中曾使用的古典詩句與中外諺語,領略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 習近平引用古語「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告誡誰?
    「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風」,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密切關注的問題,深刻地烙印在他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中。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他借古警今,引用古語「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告誡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言之諄諄,發人深思。
  • 義貫古今、理通中西,看習近平APEC上如何用典
    【編前語】在國際講臺上,習近平主席經常借中國古代的詩詞、格言,為當今世界的發展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在習近平即將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了他在歷次會議上引用的古語。
  • 習近平這樣夯實上合「三大支柱」
    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來源: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從比什凱克到杜尚別,從烏法到塔什幹,再到阿斯塔納......習近平主席一直高度關註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的發展。5年來,習近平就上合組織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國方案」,備受世人矚目。
  • 習近平引的古語,英文怎麼說
    習近平的所有講話中,引用最多的就是儒家經典。據媒體統計,2012年11月15日以來,除了在毛澤東、鄧小平誕辰紀念座談會上大量引用兩位前領導人的話語,習近平引用《論語》36次、《孟子》10次,引用《禮記》《尚書》《荀子》也均超過5次。
  • 為什麼「古語今說」依舊適用?老農民告訴你,農村俗語就能證明
    很多人經常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古語今說」依舊還適用呢?老農民告訴你,農村俗語就能證明這一點。比如農村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個古語即使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不能改變。如果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烏雲遮住了月亮,那麼在第二年的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會下雪,也就是鬧元宵的花燈會落上雪花。
  • 習近平用六個關鍵詞規劃上合未來
    《攜手前進,開啟上合發展新徵程——習近平主席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並舉行系列活動紀實》《以「實」為筆書寫上合新篇章》✔ 人民日報《弘揚「上海精神」 破解時代難題——二論習近平主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要講話》《深刻領會新思想的鮮明理論品格》✔ 求是《堅決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
  • 習近平在政協65周年大會講話引用古語 出處大有文章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導,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講話中多處引用古語古訓。這些古文凝聚著中華民族先賢的智慧,背後的典故、出處皆大有文章。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釋義:天所看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聽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聽到的。6.「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 習近平主席講話引用的古語名言50例全收錄
    編者按:習近平主席31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對千里達及托巴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並赴美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後第二次出訪。首訪中,他穩重的風格、生動的語言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縱觀習近平歷次重要講話發現,他曾數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闡述思想。
  • 習近平在G20用過的古語,對照當今,寓意深遠!
    從這些古語,可以看出習近平為G20貢獻的「中國智慧」,對照當今世界經濟形勢,更是字字箴言、寓意深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 崇尚實幹,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闡明
    天天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準確把握複雜局勢,科學判斷,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 天天學習 | 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用這句古語鞭策領導幹部
    天天學習2020年1月8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金句頻出,鞭辟入裡,直抵人心,使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受到洗禮、靈魂上受到觸動。
  • 學習用典| 習近平最新回信引用的古語背後有深意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中引用了這句古語,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寄語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出自《後漢書·虞詡傳》,原典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金句回顧:習近平上合峰會講話引用過的經典名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主持會議並舉行相關活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領導人和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與會。在此前的的上合組織峰會中,習近平主席引經據典闡述了「上海精神」以及開放合作的「上合聲音」。上海精神Shanghai Spirit
  • 習近平的2018:6月關鍵詞——合
    請跟隨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的文章,看「合」之下的國際大勢、區域發展和中國夢的願景。  6月,重量級嘉賓紛至沓來,重量級外事活動引人注目。要說其中最吸睛的,無疑是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今年以來的第三次「習金會」。
  • 時政新聞眼丨七次出席上合峰會 這個詞習近平一以貫之
    上合有巧合。6年前,習主席首次出席上合峰會就是在比什凱克。在最初的6個上合組織成員國輪流辦過一次峰會之後,今年又回到了比什凱克。七次上合峰會,習主席都是親自出席。《時政新聞眼》發現,在習主席一年一度的講話中,有一個詞貫穿始終,今年還首次用到了講話的題目裡,那就是「務實」。
  • 關於網絡安全,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指明路徑
    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這句古語,強調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在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對網絡安全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預測、預警,知道風險在哪裡,是什麼樣的風險,什麼時候發生風險,才能預先防範網絡安全風險。
  • 學習用典|習近平最新回信引用的古語背後有深意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中引用了這句古語,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寄語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出自《後漢書·虞詡傳》,原典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
  • 天天學習 | 崇尚實幹,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闡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準確把握複雜局勢,科學判斷,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劈波斬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