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一把故鄉土 老兵離昌回緬甸(圖)

2020-12-16 宜春頻道

  本報訊 記者馮訓太、劉興旺攝影報導:樟樹籍遠徵軍老兵尋親的故事,經過本報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在眾多志願者和好心人的幫助下,老英雄劉輝於11日回到闊別72年的樟樹老家。

昨日,老兵劉輝和家人在南昌八一廣場合影。

  在樟樹逗留期間,劉輝給已逝世數十年的父母上了墳,還和兒時夥伴見面敘舊,圓了自己尋親夢。

  相聚總是短暫,劉輝返程的時候到了。昨日一大早,劉輝揮淚告別故鄉親人,在侄子劉秋華的陪同下,乘坐南昌志願者胡文飛及他的夥伴們駕駛的小汽車,從樟樹趕到南昌。

  昨日,在本報記者的陪同下,劉輝老人參觀了南昌八一廣場、人民公園等旅遊景點。劉輝老人動情地說:「祖國一片繁花似錦,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是一名中國人,我還願意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老兵。」

  昨日下午在南昌街頭遊玩時,老人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提出要本報記者今日陪他到贛江邊上捧一把黃土,裝一瓶贛江水帶回緬甸,「因為,這可能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回國探親。」

  據悉,今日,劉輝將飛離南昌,經昆明返回緬甸。

相關焦點

  • 臺灣迎緬甸遠徵軍英靈入「忠烈祠」 老兵:等了70年
    中新網8月28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最後終於驅逐日軍、收復緬北,卻也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臺當局防務部門日前派員到緬北招魂,將英靈牌位請回臺灣,昨天下午專車直送「圓山忠烈祠」,完成入祀。這次赴緬甸迎靈緣於今年5月「立委」陳鎮湘、楊應雄、詹凱臣的提案。臺當局防務部門組成迎靈小組,由參謀本部少將領隊,於8月18、22日分批前往緬北曾是遠徵軍與日軍重要戰場的密支那,當地至今仍有許多無名荒冢。
  • 遠徵軍老兵,痛殺400日軍,流落海外67年,死後用家鄉土相伴長眠
    他是一名遠徵軍老兵,曾痛殺400個日本兵,流落海外67年,86歲回國時向親人說了一聲對不起,死後用家鄉土相伴長眠。他就是遠徵軍老兵劉召回。劉召回是四川嶽池縣裕民鎮陶家溝村人,生於1924年。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隨即將戰略轉向東南亞,企圖從西部圍攻中國。
  • 臺灣迎回遠徵軍緬甸陣亡將士英靈 入祀「忠烈祠」
    據中新網8月28日援引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臺當局防務部門日前派員到緬北招魂,將英靈牌位請回臺灣,27日下午專車直送「圓山忠烈祠」,完成入祀。
  • 盧少忱:國家承認國民黨老兵的作用是客觀全面的
    畢業學校:黃埔軍校二分校隸屬軍隊:原國民革命軍新六軍50師特務連親歷戰役:緬甸西保戰役  昨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盧溝橋抗戰紀念館與抗戰老戰士和老同志、抗戰烈士親屬、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遺屬代表會面。
  • 抗日老兵在外73年,拒絕加入緬甸國籍,90歲才持民國護照回國
    楊劍達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名老兵,與祖國分離70多載,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的等待,回到這邊生他養他的熱土,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擁戴。楊劍達出生於廣東省,自幼與家人經商,來往與馬來西亞,印度,緬甸等地做皮草生意。然而,當日本的鐵蹄踏入中國,並試圖通過佔領緬甸來達到中威脅中國的目的。
  • 教兒女說漢語、養中國狗的老兵,竟在緬甸生活了一輩子,是為何?
    沒想到的是,在短短一年後的時間,抗日戰爭勝利,緬甸戰場走向尾聲,倖存下來的士兵被陸續運回國內,可李光鈿卻錯失了這次機會。從此以後,李光鈿在緬甸待了70多年。闊別故鄉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這位心繫故鄉的老兵終於得以回歸,可家裡卻只剩下了冰冷的墳墓。在這場旅途當中,他的妻子因胃穿孔去世,由於妻子沒有中國的國籍,因此只能在當地火化後,回到緬甸進行安葬。儘管這一路上困難重重,甚至失去了至親,可這都沒能磨滅了他回歸祖國的那顆心。
  • 70年前遠徵老兵回故鄉 想見當年老戰友(組圖)
    這是他流落緬甸生活70年之後,第一次和四川家鄉親近。  這段路,老人一走就是70年。  從緬甸到瑞麗,又從瑞麗到芒市,再到昆明,這場圍繞著遠徵軍老兵展開的愛心接力棒,昨天,隨著川籍老兵劉召回抵達成都,傳到了本報的手上。接下來,我們還將陪同老人回到廣安嶽池縣老家,與他分別了70年的親人團圓。
  • 15天極限改造93歲老兵的農村土牆小院兒!結局驚豔全村!
    此案例是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2018年第五季首期節目播出的項目,項目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山頭村,節目組要求在15天的現場施工時間內,為93歲的抗戰老兵改造土牆老宅。>左右滑動查看施工過程圖為了完整保留青瓦屋頂和南側土牆,建築師團隊用偷梁換柱的方式,在原本是承重牆的後牆上方,支起跨度近七米的橫梁來支撐屋架,從而拆除後牆,
  • 17歲入緬抗戰,客居緬甸70多年不加入緬甸只為回國,93歲恢復國籍
    大家都知道,日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華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以及沉重的傷害,小小島國也敢企圖滅亡我泱泱華夏,在此期間,國內湧現出了一批抗戰英雄,他們不畏艱辛,敢於同日本帝國主義鬥爭,為抗戰的勝利做了無數的貢獻,然而這一批英雄卻默默無名,甚至於這批抗戰英雄遠赴國外戰場,抗戰勝利後被遺留在國外,直到白髮蒼蒼才別接回中國
  • 跨越海峽29年的等待 江西籍99歲赴臺老兵陳竹生回鄉團圓(圖)
    跨越海峽29年的等待 江西籍99歲赴臺老兵陳竹生回鄉團圓(圖) 2018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10月23日晚,一架來自臺灣的飛機緩緩降落南昌昌北機場
  • 緬甸軍方從土裡挖出巨量毒品及槍枝彈藥
    【緬甸之聲訊】國防軍總司令部消息,2月26日,軍方部隊在撣邦東部孟敦鎮開展地區安防巡邏工作時,查獲了埋在土裡的毒品及槍枝彈藥。軍方預估這批毒品市值約21億緬幣左右。2月26日下午4點30分左右,正在撣邦東部孟敦鎮開展安全防衛工作的軍方部隊,在巴霍(阿卡)村一塊油菜地與芭蕉林內,查獲了埋在土裡的1400000片WY麻黃素片(預估地區市值21億緬幣左右)、86.5公斤紅白粉末,10毫升裝130瓶異丙嗪(Promethazine)、1編織袋膠帶、4編織袋包裹麻黃素片用的塑膠袋、9瓶硫酸等。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圖為年已85歲的胡五元少小當兵離鄉去臺1946年,漢川縣城隍鎮閘口村的胡四元還是一名15歲少年。大他7歲的哥哥胡浩元結婚成家,而兩個弟弟五元、再元都還年幼,他被迫加入國民黨軍隊。1947年,胡四元到福建時,曾往家裡寄過一封信。
  • 臺老人帶200多老兵骨灰回大陸 現要為兒孫消"獨"
    送臺灣老兵遺骨「回家」 他「感動中國」在高秉涵名片的背面,印著一幅彩色的山東地圖,地圖上明確標註著菏澤的位置。「給別人遞名片時,我都要向他們介紹菏澤。」身為臺灣菏澤同鄉會會長,他已經義務當起了家鄉的「宣傳大使」。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臺灣生活了七十年,高秉涵的魯西南口音依然濃厚。
  • 92歲抗戰老兵想回四川老家祭拜父母(圖)
    對於普通人來說,過生日是平常的事,但對於家住騰衝縣猴橋鎮的滇西抗戰老兵張光華來說,卻極不平常,幾乎讓他等了一輩子。2月17日這天,得知是張光華92歲生日後,騰衝猴橋邊防派出所的邊防民警帶著生日蛋糕和水果,來到猴橋鎮箐口村劉家寨社,為張光華熱熱鬧鬧地過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生日。
  • 川軍老兵譚移生:6發炮滅了日軍一個中隊
    第一眼,就讓人覺得眼前這位抗戰老兵年輕時,一定是個威嚴的軍人。   伸手握手,剛勁有力,讓人真不敢相信他已年屆99歲。   他身後牆上高掛的一面紅色錦旗,中間8個黃色大字「抗日老兵 民族脊梁」更村託出這位老人的豪氣。
  • 遠徵老兵李光鈿:不想內戰流浪緬甸67年,拒絕加入別國國籍
    奔赴緬甸的時候,李光鈿以為自己要麼榮歸故裡,要麼忠骨埋他鄉。而在1944年,遠徵軍大反攻時,李光鈿勇敢無畏的向前衝鋒,中彈的那一刻他以為自己是回不了家了,可是他還是活了下來。
  • 緬甸的果敢使用著中國字,說著中國話,你去過這裡嗎?
    從當地的街道看起來,就像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乍一看會覺得像是雲貴川那一片的某一個地方,但是這裡不是中國,而是緬甸的果敢,果敢又叫做緬甸禪邦果敢自治區,這是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他在緬甸的東北方,與我們國家的雲南相鄰,總人數達到25萬,95%以上的人他們的血統屬於漢族。
  • 雲南邊境緬甸第四特區離中國最近的小勐拉歐亞周邊美景
    在緬甸撣邦有著三個華人特區,一百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落後的小山村,後來慢慢地開發了旅遊業和度假業之後,逐漸擺脫了貧窮的困境,尤其是這裡的博彩業興起了之後,經濟發展更是如日中天嗎,雖然所支持的行業在世界各國看來並不合法,但實際上當地的治安還是不錯的,所以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經營,
  • 醫者妙手 津昌同心(圖)
    術後,肯熱旦增握著援藏醫生李月光的手表達感激之情。記者 王倩 攝   時間:2020年7月上旬   地點:西藏昌都市藏醫院與昌都市   貢覺縣人民醫院   人物:藏族患者與天津援藏醫生   高原的天就像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7月4日下午,剛剛還是白雲繚繞的豔陽天,忽然就烏雲密布下起陣雨來。
  • 92歲老兵花一個月手繪3張遠徵軍作戰地圖 或為世界上最詳細作戰圖...
    2014年9月3日  今天清晨6點,當年的遠徵軍老兵李重培將會早早起床,穿戴整齊後,從都江堰市崇義鎮新華村2組出發,轉幾趟公交車再轉一次地鐵,趕赴成都市人民公園參加抗戰老兵聚會。雖然他已經92歲高齡,但身體健朗,看上去只有70來歲,因此此行他沒讓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