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遊璇鈺 通訊員朱寶楠)11月27日上午,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學習貫徹《退役軍人保障法》座談會,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直各有關單位代表約20人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機關各業務科室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據悉,《退役軍人保障法》共10章85條,涵蓋退役軍人的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激勵等方面內容,是我國第一部關於退役軍人的專門法律。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紛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圍繞頒布實施《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重要意義,如何學習宣傳好《退役軍人保障法》,如何貫徹落實好《退役軍人保障法》提出具體措施和建議;對照法律規範,分析我市退役軍人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對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和改進退役軍人保障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牛國棟說,《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頒布施行將解除退役軍人離開軍營回歸社會的後顧之憂,優化政府退役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對確保各級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機構更好地維護和保障退役軍人的各項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座談會上,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廣東寶晟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湖森首先發言說,《退役軍人保障法》對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有了這部法律,意味著我國千千萬萬的退役軍人的權益保護工作將有法可依,尤其對軍人退役後的安置工作作了明確規定,為軍人退役後的『出路』問題指明了方向,意義不可小覷。」
「《退役軍人保障法》突出了貢獻、參戰、榮譽、幫扶、保障5個導向。在激勵廣大官兵安心服役、建功軍營、參戰軍人優先優待、弘揚英雄烈士精神、困難幫扶、創業扶持、權益維護等保障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委員、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曾建勇說。
市人大代表、市殘聯副理事長朱賢民則提出,《退役軍人保障法》部分條文未有定量標準,如「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或者特殊崗位服現役的退役軍人」中「長期」是指多少年尚無定論,彈性空間比較大。希望下一步能出臺一些條例具體細化內容,使該法更具可操作性。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希望我市在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過程中,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總要求,在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激勵等方面制定更加細化、更加優待、更高標準的配套措施,切實增強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可以在貫徹好《退役軍人保障法》的同時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如結合明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選樹惠州市100名退役軍人進行典型宣傳,以提升惠州全市退役軍人的尊崇感和獲得感。」市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協調科科長黃友琪說。
市人大代表、廣東跨越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可緣建議,廣泛學習宣傳《退役軍人保障法》,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宣傳。通過廣泛學習,為守法、執法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形成擁護支持《退役軍人保障法》的輿論氛圍和社會共識。同時,發揮一些專門部門的作用,深入基層,到社區、企業、學校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全面準確理解把握《退役軍人保障法》的精神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