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超級醫院迎來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國內首次植入

2020-12-20 美通社

博鰲2020年9月7日 /美通社/ -- 近日,美敦力最新研發的無導線雙腔起搏器Micra AV 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此次引入的無導線雙腔起搏器Micra AV不僅延續了第一代Micra VR無導線起搏器的優勢,還通過傳感器創新和革命性算法突破實現更貼近人體心臟自然的跳動模式:A和V分別代表心房和心室,AV說明可以實現房室傳導,更好的模擬了心臟的生理傳導功能,實現生理、精準、符合人體需求的起搏。

無導線雙腔起搏器Micra AV 國內首次臨床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張澍教授介紹到:Micra AV是前兩屆進博會明星展品Micra VR的全新一代創新產品,Micra VR 亮相於2018年進博會,被媒體譽為「全球體積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在海南省、樂城先行區等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博鰲超級醫院的積極努力下,當年12月在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例臨床應用,加強了該新技術在中國人群患者應用的信心,開啟了我國無導線起搏治療新的時代。今年博鰲超級醫院心內科團隊攜改變我國起搏治療格局的使命再次出發,實現了Micra AV的國內首次臨床應用,是我國起搏治療發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裡程碑。此次Micra AV在海南的臨床實踐,符合海南對於全球創新醫療器械和藥品「先行先試」的政策方針,海南省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先行區管理局、省藥監和衛健委對此大力支持,推動國內外創新醫療同步應用的目標。

此次Micra AV手術由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醫學中心專家、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吳立群教授主刀、攜潘文麒、凌天佑兩位醫生共同完成。「新常態下,公眾和醫學同道更好的看到了Micra等與國際同步的醫療科技所能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更多醫療便利。」吳立群教授說道,此次植入的Micra AV是全球首個雙腔無導線起搏器,與前一代Micra VR相同的是,它的體積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兼容1.5 T/3.0 T全身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無傳統起搏器的導線和囊袋,患者預後快,感覺不到異物存在,是心臟健康的隱形衛士。不同的是,此款雙腔具有革命性新算法,能感知心房起搏心室,實現房室順序性傳導,可以讓更多符合起搏器適應症的患者獲益。本次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僅三十分鐘,術後狀況良好,相信很快就能痊癒出院,享受自如生活。得益於海南政府開放包容的政策方針,該全球最新技術可以讓國內患者提前受益,希望Micra AV能及早在中國正式上市,惠及廣大心律失常患者。」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顧剛說到:「未來樂城先行區還會繼續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實現醫療技術、裝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打通臨床急需綠色通道,把目前起搏行業最領先的技術帶到了國內,凸顯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踐行『釋放世界能量』的初衷,更顯示了著國家堅定發展提高海南乃至全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決心。積極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攜手像美敦力這樣的企業,為未在國內上市的國際創新藥械提供展示平臺,讓患者不出國門即可享受到與世界同步的創新藥械服務,創建全新的國際創新藥械中國展示窗口。」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速,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來臨,人民群眾的健康訴求變化急劇提高。像Micra無導線起搏療法這類微創治療方式,是未來醫學科技發展的趨勢。博鰲超級醫院常務副院長方丕華教授強調,「無導線起搏器手術時間僅三十分鐘,兩天即可出院,大大降低了患者在院感染的風險,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患者獲益於微創手術的優勢更為明顯。無導線起搏療法的出現,讓眾多心律失常患者擺脫病痛困擾,回歸正常生活。如果說第一代Micra開啟了我國無導線起搏治療時代,那麼新一代Micra AV將繼續引領我國起搏療法登上精準治療的更高臺階。

張澍教授說到:「借『國九條』政策的東風,博鰲超級醫院成為國際前沿的新器械、新藥品、新疫苗進入中國的前哨,肩負著推動中國醫療健康事業融入國際的使命,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醫療科技創新平臺。在引進創新醫療科技造福廣大患者的路上我們從未停步,本次Micra AV的優先引入,意味著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醫學中心追求醫療技術、裝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的目標不會變,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國家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更不會變。未來我們仍期待越來越多像Micra AV一樣符合新時代醫療需求、全球領先的創新醫療器械能同步應用於博鰲超級醫院臨床實踐,為我國起搏治療與其他疾病領域醫療水平的提升貢獻力量。

美敦力大中華區心臟節律及心衰業務部門副總裁黃芳女士表示:「作為全球醫療科技領導者,美敦力很榮幸能再次攜手博鰲超級醫院把諸多與國際同步的創新科技引入中國,不斷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添磚加瓦 。我們深知此時正處於醫療改革的歷史時刻,國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未來,美敦力紮根中國、造福中國的戰略不會變,仍會以引進全球創新醫療科技的形式踐行美敦力的企業社會責任,幫助更多中國患者減輕病痛、恢復健康、延長壽命。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你見過嗎?
    日前,Micra 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當天,今年21歲、來自福建的李超(化名)是國內首個使用該起搏器的患者。手術時間僅30分鐘,術後狀況良好。
  • 梅州市人民醫院完成粵東西北首例 無導線起搏器植入
    近日,梅州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粵東西北首例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無導線起搏器(Micra)的植入,這標誌著該院心血管內科的心臟器械植入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植入最小心臟起搏器 解決心率問題 患者賴伯今年75歲,因患有間歇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到市人民醫院入院治療。
  • 治療心律失常的微小機器人——無導線心臟起搏器(Micra)正式進入...
    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上該產品宣布已經獲得相關批准正式國內上市應用於臨床使用。  記者20日獲悉, 在第二屆進博會正式上市僅一個多月後,2019年12月中下旬已有國內多家醫院順利為心律失常患者完成首批手術植入,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成為我國心動過緩患者的"隱形衛士",守護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幫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的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 動畫演示起搏器植入
    Zoll醫生首次在人體胸壁的表面施行脈寬2ms,強度為75~150V的電脈衝刺激心臟,成功地為1例心臟停搏患者進行心臟復甦,挽救了這位瀕死病人的生命。由於電極縫在胸壁,使電刺激起搏心臟的同時也刺激胸部肌肉,引起局部肌肉的抽動和疼痛,但這一創舉立即受到醫學界和工程技術界人士的廣泛重視,迎來了心臟病學的又一個變革時期,臨時性心臟起搏器術逐漸被醫學界廣泛接受,成為一種常規的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
  • 威海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完成
    日前,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心內科成功完成威海市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標誌著該院起搏器植入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患者為91歲女性,因「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房纖顫」已先後植入及更換起搏器3次。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7 月 8 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的介入手術室內,在董建增院長的指導下,邱春光教授團隊完成了河南首例無導線 ( Micra ) 起搏器的植入手術,開啟了我省心律失常無導線起搏治療, 將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7月8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該院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實施河南首例無導線(Micra)起搏器的植入手術,給更多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兒童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跳嚴重過緩,引發了心慌、疲勞、頭暈等一系列症狀,植入心臟起搏器是目前最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鄭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邱春光教授說:「患兒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且活動較多,帶導線的起搏器會給其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 從亮相到上市,一個小小心臟起搏器見證進博會滿滿溢出效應
    從展品到商品,從亮相到上市,小小的心臟起搏器卻見證了進博會滿滿的溢出效應。在今天舉行的媒體訪談會上,前兩屆進博會明星展品Micra守護患者的故事被一一道來。據統計,我國心律失常患者人數超過1000多萬人。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
  • 河南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鄭大一附院植入成功,無形之間,心跳如常!
    (Micra)起搏器的植入手術。 (起搏器進入並釋放在右心室) 手術在全麻下進行,通過股靜脈經導管將無導線(Micra)起搏器植入到右心室,在進行仔細的測試後結束了手術。
  • 我院心病科完成首次國產心臟起搏器手術
    近日,我院心病科順利為兩名心動過緩的患者植入了新型國產心臟起搏器,這預示著我院開啟了起搏植入的新徵程---國產起搏器植入
  • 不足2克膠囊大小 青島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半島網6月30日訊  6月1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完成青島地區首例無導線起搏器Micra植入。開啟了青島市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標誌著市立醫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了國內先進水平。膠囊大小,通過血管直達心臟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g,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開刀製作皮下囊袋,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患者術後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成功植入七旬患者體內,進博會「明星產品」加速...
    左圖:無導線起搏器僅膠囊大小,重約2克,相較傳統起搏器體積減小93%。(醫院供圖)  同仁醫院是剛「升級」的新三級醫院,全球最小起搏器的加速「落地」,得益於該院多年的大心臟學科建設。昨天,記者從上海市同仁醫院獲悉,首屆進博會「明星產品」——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近日在這家醫院成功植入患者體內。  這款無導線起搏器是今年上海市醫保目錄下的第一個新增耗材項目。新科技產品以「加速度」抵達百姓,得益於上海市推出的「一網通辦」高效政務系統,讓新技術產品醫保準入的審核流程化繁入簡。
  • 【新聞速遞】變危為機,胸科醫院巧用心臟「漏洞」植入起搏器,挽救...
    最近,72歲的湯阿婆因心臟病多次發生暈厥,她甚至感到自己的心臟有時候都不跳了。由於心臟裡有機械瓣膜,老人想植入起搏器卻遇到了大難題。我院心內科起搏器亞專業主任李若谷帶領團隊,巧妙運用機械瓣瓣周漏入口,獨闢蹊徑,不但為老人成功裝上了起搏器,同時還修復了瓣周漏問題,變危為機,給湯阿婆的晚年帶來新曙光。據查閱相關文獻,此例手術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報導。
  • 甘肅首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人民網蘭州7月8日電(王文嘉)日前,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內,該院幹部病房心內科主任王楠主任團隊為87歲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該患者也成為了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起搏器的患者。
  • 86歲高齡心動過緩患者造影劑過敏,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火石研究院 | 國內心臟起搏器產品及市場概覽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我國起搏器市場目前仍然被外資品牌壟斷,獲得CFDA批准的國產起搏器生產廠商僅有三家,但從無到有,國產起搏器正在不斷突破並逐漸擴大市場佔有率。
  • 重慶實施首例無導線起博器植入手術 起搏器僅重2克
    05-08 14:54:19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5月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重慶首例無導線起博器植入手術患者成功出院了。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重慶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診療技術邁入了國際領先水平。
  • 孕婦心跳慢至每分鐘45次 醫生 「零射線」植入起搏器
    新橋醫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3日電 (韓璐 李春梅)「心臟超聲、心電圖複查都正常,可以放心回家養胎待產。」23日,聽到醫生念出檢查報告,懷孕16周的姜楠(化名)摸了摸肚子,連聲對醫生道謝。此時,距醫生為她植入心臟雙腔起搏器僅3天。「1年前看中醫時,醫生說我的脈搏跳得慢,當時沒在意。」
  • 我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92歲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
    年齡大,肺部條件也不好,容易有囊袋、導線的併發症,而且房顫伴心率慢。綜合考慮了患者的情況,謝玉才認為,安裝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是目前最適合李爺爺的方法。「老人血管條件不太好,而且卵圓孔未關閉,手術中要避免心臟承受過大的壓力……」雖然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已是駕輕就熟,但手術前一天,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吳立群主任團隊還是進行了仔細的預案分析,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