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心跳慢至每分鐘45次 醫生 「零射線」植入起搏器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圖為醫生在手術中。 新橋醫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3日電 (韓璐 李春梅)「心臟超聲、心電圖複查都正常,可以放心回家養胎待產。」23日,聽到醫生念出檢查報告,懷孕16周的姜楠(化名)摸了摸肚子,連聲對醫生道謝。此時,距醫生為她植入心臟雙腔起搏器僅3天。

「1年前看中醫時,醫生說我的脈搏跳得慢,當時沒在意。」27歲姜楠告訴記者,在今年懷孕至12周時,她到醫院做產檢,心電圖提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T波改變」,病情嚴重,建議到專科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我當時聽到醫生診斷,完全懵了。我之前有流產經歷,這個孩子懷上非常不容易。我希望在保住他的前提下進行治療。」姜楠和家人決定到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診治。

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王江副主任在檢查後告訴姜楠,如果把她的心臟比喻為一個小房子,現在房間裡的電線完全斷掉,所以心跳才會很慢。

「人的心臟正常的心率是每分鐘跳動60-80次,而她的心臟每分鐘僅有45次。加上現在她處於懷孕期,本身心臟的負荷比正常人要高。如果心率慢,就會導致胎兒供氧不足,不但嚴重影響胎兒的發育,還會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衰和猝死。」王江說。

經過該院多科室會診,醫生們決定應用三維CARTO標測系統輔助,「零射線」下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幫助姜楠的心臟跳動。

據悉,三維CARTO標測系統是用來做電生理的設備,完全「零射線」,而傳統的起搏器植入是在X射線下完成的,在X射線透視下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斷起搏導線的走行、定位。而三維CARTO標測系統無法直觀準確看到電極的走行,只有在三維建模下操作「摸索前行」,最後用心臟超聲判斷。

隨後,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晉軍率科室起搏器團隊和射頻團隊,在武漢同濟醫院王炎教授的幫助下,利用三維CARTO標測系統(零射線)輔助,為姜楠實施起搏器植入術。因為姜楠曾經做過一次先心病外科矯治術,其心臟組織結構異於常人並遺留了手術創傷,為手術增加了難度。專家們經過兩個小時的手術,最終成功將兩根起搏電極導線植入左心室和左心房。

王江提醒,正在備孕的女性,需要做好孕前評估,了解自己是否有一些基礎疾病,是否適合懷孕。孕期要密切隨訪,例如基礎疾病有無加重,是否有新的疾病出現,有無妊娠風險,在醫生的監護下制定不同的方案。對於備孕伴III度阻滯的病人,建議先植入起搏器再懷孕,這樣可以通過常規手術方式植入,手術更容易且節省時間,並且可以確保孕期的安全。

相關焦點

  • 孕婦心跳莫名加快 每分鐘達200次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消息,一位懷孕7個月的準媽媽心跳竟然高達每分鐘近200次,嚴重時一天發作多次,極大地影響孕婦休息及胎兒健康。近日,全軍心血管研究所、三醫大新橋醫院心內科黃嵐主任率領的心律失常團隊為她成功施行了重慶首例「零射線射頻消融術」,讓一個家庭重獲新生。4月起, 來自廣安的孕婦29歲程茜(化名)一直反覆感覺莫名地心跳加劇,最多的一次竟然一分鐘跳近兩百次,去當地醫院產科吸氧後也稍加緩解。
  • 什麼樣的心跳慢,不需要裝起搏器?
    本文作者:陳育苗審稿專家:田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本文首發:哈特瑞姆心臟科普(CY-heartrhythm)經常有患者來門診諮詢:我心跳慢至50次/分左右甚至40次/分左右,用不用安裝起搏器?
  • 心臟「電路」異常 寶寶心跳每分鐘240次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劉雲芳)每分鐘心跳最高達240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小彥有一顆瘋狂跳動的心臟。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近期,醫生通過射頻消融術為小彥消除了這一困擾。
  • 二胎孕婦心跳過快危及生命,「零射線」心臟手術保證母子平安
    通過醫院的24小時心電圖檢查,心血管內科醫生陳申傑發現,王女士的心跳出現了異常。心跳最高達每分鐘190次孕婦、胎兒隨時存在生命危險「檢查中,我們發現她的心跳一度達到每分鐘190次,對於一個孕程中後期的孕婦而言實在太危險了。」陳醫生說。
  • 成都一老人心跳每分鐘僅30次!醫生:有猝死風險,得治
    封面新聞消息,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而如果心跳每分鐘僅30次會發生什麼?近日,成都一名88歲的老人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劉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總是在家莫名其妙的反覆暈倒,到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一檢查發現,心跳非常緩慢,心跳每分鐘僅30次,被診斷為「病竇症候群」。
  • 醫生:每分鐘心跳60次活90歲 心跳70次活80歲
    本報記者 谷伊寧  浙江「心跳大會」昨在紹興落幕。紹興人民醫院院長郭航遠的一句解讀,令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們為之一振:每分鐘心跳60次,活到90歲;心跳70次,活到80歲……也就是說,略緩、有力的心跳對長壽貢獻大。
  • 11歲女孩1分鐘心跳近200次 醫生零射線治「心」病
    本報訊(記者 楊凌凌 通訊員 朱科)11歲女孩小蔣,是株洲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3年前因反覆出現陣發的心悸不適,被診斷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最多的時候,1分鐘心跳近200次。近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專家符孝磊率領的團隊為她成功施行株洲首例「零射線射頻消融術」。術後,小蔣心跳恢復了正常。
  •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我每個人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應該是在一個規定的範圍之內的,在正常的情況下正常的心跳每分鐘應該是不慢於60次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心跳明明數著都低於60次,但是醫生卻說沒有問題,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是多少次?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門診總能遇到患者問,王醫生,我心跳50次,危險不?是不是得裝起搏器?我說,50次也是正常的啊!正常人心跳每分鐘多少次,看似很簡單一個常識,但好多人並不確定。大家似乎知道,但又不敢明確。心血管王醫生告訴您一個準確概念。
  • 男子心跳每分鐘30次 肝臟穿2根「電線」救命(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9日訊(記者 劉佩佩)「本來都想放棄了,還好我最後決定相信醫生。」4月18日下午,在川大華西醫院心臟內科病房裡,41歲的左先生露出了笑容。而在一個月前他因先天性心臟病入院時,心跳每分鐘只有30次左右,他的家人收到了病危通知書。
  • 爹爹頭暈眼黑腳軟 竟因心臟跳太慢 心動過緩需植入起搏器
    武漢協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馮筱提醒,心跳過快、過慢都不行,不要因對起搏器抗拒而延誤治療。近來,69歲的王爹爹總覺得頭暈眼發黑,走路沒力氣,爬樓梯還有點胸悶喘氣。女兒放心不下,趕緊將他送到武漢協和醫院心內科。心電圖發現,王爹爹的心跳一分鐘才不到40次。尤其到了晚上,睡著後的心跳更是低到了每分鐘27次。張馮筱表示,王爹爹屬於心動過緩,應植入心臟起搏器。
  • 起搏器植入的相關問題——王炎
    擅長各種心動過速消融手術:室上速(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撲;房速、心房顫動(房顫)的導管消融;各種心動過緩的起搏器植入(小切口無拆線方案):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房室傳導阻滯,房顫伴長RR間期心動過緩的治療。目前在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我們手術組採用特殊處理辦法,大多數患者起搏器植入術後直接步行返回病房,無須嚴格臥床,第二天檢測起搏器和換藥,如果無特殊,第二日即可出院。
  • 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醫生告訴你答案!
    日常生活中,心跳和呼吸都是我們身體生命的象徵;了解自身的心跳快慢,能夠幫助我們監測自身的健康情況。雖然我們把手掌放到左胸口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心臟的跳動,但心跳快慢並不是這樣就能夠測出來的。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看完你就明白了!
  • 頭暈、乏力或是心跳過慢所致 植入心臟起搏器助心臟恢復「活力」
    現實中,雖然沒有「機械心臟」,但心臟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心率,幫助患者「滿血復活」。很多患者對心臟起搏器持觀望或懷疑的態度,總想著吃點藥就行,而不選擇做手術,反而延誤了病情。心率低至50次/分需引起重視81歲的張阿姨,每天蹬三輪車去買菜,還要照顧偏癱30多年的老伴兒。要強的她無視身體報警信號,哪怕心慌多年,她都沒放在心上。
  • 46歲女子心跳每分鐘僅50次 安置心臟起搏器救命
    而在7月6日之前,楊女士還處在一個高危狀態,心跳每分鐘只有50次左右。據川大華西醫院心臟內科教授方元介紹,楊女士的心臟有先天性的結構異常,從而導致她出現了心動過速合併心跳過緩的症狀。複雜的病情讓楊女士需要進行三次手術,第一次手術解決心動過速,第二次手術解決心臟結構異常,第三次手術解決心跳過緩。安置在楊女士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有三根電極線與心臟相連。
  • 心跳穩定人長壽,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
    將手指放在以上任意部位,從手指感受到搏動開始,記錄下一分鐘之內搏動的次數,就是我們的心率。一般來說,正常成人在平靜的狀態下,測得的心跳範圍應當是每分鐘60次至100次。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低於60次或高於100次就一定代表患有疾病,有很多疾病以外的因素都會導致心跳過慢或過快。心跳過慢有哪些原因?
  • 運用三維標測植入心臟起搏器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亞專科病區黃石安教授帶領電生理團隊,利用三維標測系統成功為一名70歲女性患者植入心臟永久雙腔起搏器。這是粵西首例在三維標測系統下完成的幾乎接近零射線起搏器植入術。
  • ...奶奶心臟跳不動,長達5秒一跳不跳,高齡老人能否植入心臟起搏器?
    幾天前項美香教授為杭州95歲的壽奶奶(化名)植入心臟起搏器。項教授告訴錢報記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高齡患者植入了心臟起搏器,「年齡不是手術禁忌,90多歲都不算稀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全面的檢查問診後,醫生讓老太太做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壽奶奶平均心跳才50次/分鐘,其中還有5秒鐘長時間不跳。而正常情況下,心臟每天要跳10萬次左右,平均60~100次/分鐘。
  • 深大總醫院成功植入首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 74 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 1.75 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 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使用周期17至19年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