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舉世矚目的第二屆國際教育信息化會議於青島舉行,旨在推動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研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更加廣泛的實施應用。
舉世矚目的第二屆國際教育信息化會議於青島舉行,旨在推動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研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更加廣泛的實施應用。為積極響應會議精神,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攜手杭州博世數據網絡有限公司(學樂)主辦了第二屆「滴滴打車」模式下「人人通」建設與應用研討會,於6月23日上午在青島藍海大飯店——東海廳舉行。
教育部基教二司裝備處處長喬玉全、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新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領導、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及媒體代表逾200人參加會議。
丁新主持開幕式並致辭,他指出,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本次研討會意義重大,將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公共服務平臺協同發展,創新人人通建設與應用模式鋪路。
喬玉全在講話中說,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民營企業的參與,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
隨後,山東淮坊市高密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霞,廣東順德教育局教育發展中心部長楊涵偉,烏蘭浩特市電教主任張亞臣就「人人通?雲教學」在當地的應用和建設做經驗交流和分享。
劉霞作《實現教與學全面互動為學生建設「無邊界學習圈」》報告,介紹「人人通?雲教學」平臺的落地建設,總結平臺應用推廣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她表示,「人人通?雲教學」平臺突破時空和區域限制,支持師生家長多元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無邊界學習圈」。高密市以「人人通」網絡教學重點項目為抓手,通過理念引領、抓實培訓、雙線教研等工作,讓「人人通?雲教學」成為師生日常實踐。
在人人通應用推廣過程中,起到龍頭帶動作用的姚哥莊小學作為典型,在2016青島國際教育信息化會展上精彩亮相,展示了以「人人通?雲教學為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為主題的學校特色創建案例,受到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展濤的肯定與勉勵。
楊涵偉介紹說,自佛山市順德區於2014年7月進行「人人通?雲教學」平臺試點工作以來,通過開展「人人通」培訓、學術論壇、赴外地考察活動,經不懈努力,取得明顯成效,基於平板電腦的1對1教學、基於網絡多媒體電腦室的人機互動教學和基於電子白板的常規教學同步推進,實現「人人通?雲教學」平臺的常態化應用。
張亞臣帶來了烏蘭浩特市以薄弱學校帶動熱點校,自帶終端設備進課堂全面推廣「人人通?雲教學」的經驗分享。以試點校和平三小為例,學校總結歸納出三段助學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實現課中向課前、課後延伸,課堂向校園、家庭及社會延伸。將微課與平臺結合,讓學習落後的孩子跟上教學進度成為可能。「人人通?雲教學」平臺的運用,使城郊結合部的學校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試點校的成功,促使全市39所學校全面試用,推動人人通應用常態化。
接下來,杭州博世數據網絡有限公司(學樂)董事長陳冬華先生,從「人人通?雲教學」產品設計者角度出發,詳細闡述教育理念、產品應用、「滴滴」模式下人人通可持續發展合作等內容,並表示學樂致力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希望能與更多的平臺進行融合,協同發展。得到與會嘉賓的一致認同。
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廣東省電教館館長唐連章發表關於《教育資源平臺融合發展的創新與實踐》主題演講,介紹以新「粵教雲」為主的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整體規劃與設想。他表示,希望通過與國家、省、地市、企業平臺的互聯互通,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最後,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作總結講話。他指出,理想的教學資源應用狀態是個很值得思考的課題,強調形成市場化的資源提供與服務方式非常必要,國家平臺和企業、地方平臺需要無縫銜接,平臺之間可自由出入,實現各級各類平臺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廣大學校、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本屆研討會為教育信息化理念交流與實踐分享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將強化政企合作,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應用普及,推動教育信息化事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