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於肘關節並引起關節囊、關節周圍韌帶及筋膜等組織損傷,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的病證,稱為肘部扭挫傷,中醫稱為「肘部傷筋」。
直接暴力的打擊可造成肘關節挫傷,間接暴力,如跌僕、由高墜下、失足滑倒、手掌著地、肘關節處於過度扭轉,也可導致肘關節扭傷。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前臂過度扭轉動作,以及做投擲運動時姿勢不正確,均可造成肘關節扭傷。
臨床上以關節囊、側副韌帶和肌腱損傷較多見。受傷後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腫,嚴重者關節內出血、滲出,影響肘關節的功能。一般以橈側副韌帶損傷最為常見,尺側次之。
【診斷要點】
1. 外傷病史肘部疼痛、乏力,活動時疼痛明顯加重。
2. 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傷側腫脹明顯,皮下瘀斑,甚至有波動感。
3. 活動受限肘關節可以活動,但活動時常引起劇痛而影響活動。受傷部位可觸及到明顯的壓痛點。
4. X線攝片可排除肘部骨折及肘關節脫位。
【病因病機】
1. 筋主束骨而利關節,若外力過大,使筋肉的活動超出正常範圍,即可造成筋肉撕裂,血溢脈外。離經之血阻滯經絡,經氣不通,不通則痛;筋傷、筋裂則致關節不利。
2. 直接暴力作用於肘部造成肘關節軟組織損傷,如跌僕滑倒,手掌撐地,傳導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外展、伸直或扭轉,均可造成筋肉撕裂,瘀血閉阻。
3. 骨折或關節脫位糾正後,肘關節挫傷、瘀血阻絡則成為突出的病證。總之,肘關節扭挫傷的主要病機是血溢脈外,離經之血痺阻經絡,氣血不通,發為疼痛、腫脹、關節活動不利等症。
【辨證與治療】
肘關節扭挫傷的主症:肘部疼痛,瀰漫性腫脹,可見瘀斑,局部壓痛,肘關節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或弦緊。
肘關節扭挫傷的病機主要是由血瘀阻滯所致,故治療的總原則是散瘀消腫,活血止痛。但由於挫傷的部位不同,損傷的經絡不同,治療選用的穴位也不盡相同。
1. 經絡辨證治療
(1) 橈側副韌帶損傷
主症:肘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肘部外側有明顯的壓痛點,側扳檢查陽性。
治則:取手陽明、少陽經穴為主,針刺瀉法,活血祛瘀。
處方:曲池、天井、手三裡、阿是穴、尺澤、合谷、商陽、關衝。
操作法:先用三稜針點刺尺澤出血,出血量以血色由黯紅變鮮紅為度。再於商陽、關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其餘諸穴均採用針刺瀉法。也可在天井與手三裡或曲池與合谷採用電針,選用疏密波。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
(2) 尺側副韌帶損傷
主症:肘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肘部尺側面有明顯的壓痛點,側扳檢查陽性。
治則:取手太陽、少陰經穴為主,針刺瀉法,活血祛瘀疏通經絡。
處方:少海、曲澤、小海、天井、陰郄、後溪、少衝、少澤。
操作法:先用三稜針點刺曲澤出血,出血量以血色由黯紅變鮮紅為度。同時在少澤、少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其餘穴位均用針刺瀉法。也可在少海、天井之間加用電針,採用疏密波。
(3) 肱二頭肌腱損傷
主症:肘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肱二頭肌腱及其附著處有明顯的壓痛點。
治則:取手太陰、厥陰經穴位為主,針刺瀉法,活血祛瘀,通經止痛。
處方:曲池、尺澤、曲澤、阿是穴、孔最、郄門、內關、少商、中衝。
操作法:先取尺澤或曲澤用三稜針點刺出血,出血的血色從黯紅變鮮紅為止。刺少商、中衝出血,每穴3~5滴。其餘諸穴均用瀉法。也可在曲澤、孔最之間加用電針,採用疏密波。
2. 其他方法
(1) 巨刺法
主穴:
外側副韌帶損傷取健側陽陵泉或足三裡;
內側副韌帶損傷取健側陰陵泉;
肱二頭肌腱損傷取健側膝關。
操作法:用3寸的毫針,從陽陵泉透向陰陵泉,或足三裡透向合陽;刺陰陵泉透向陽陵泉;刺膝關透向陽陵泉。用捻轉手法,在捻轉的同時令患者活動患肢,一邊捻轉針柄一邊活動患肢。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捻針1次,並活動患肢。
(2) 同經相應法
主穴:
橈側副韌帶損傷:商陽、關衝(患側),足三裡、陽陵泉(健側)。
尺側副韌帶損傷:少澤、少衝(患側),內委中、陰谷(健側)。
肱二頭肌腱損傷:少商、中衝(患側),陰陵泉、曲泉(健側)。
操作法:先在患側的井穴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5~7滴,然後取健側的經穴行淺刺雀啄術法,同時令患者活動患肢。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
心得體會:
1. 放血療法在本病的治療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病變的初期,是首選的方法,出血量一般較多,出血量掌握的尺度是出血的顏色由黯紅變鮮紅。
2. 在病證的中期,肘關節疼痛、腫脹均不甚,但持續活動受限,脈沉細。此時是血虛筋脈失養證,治療應調血養筋,通絡止痛。穴如尺澤、曲澤、少海、內關、曲池、足三裡,針刺平補平瀉手法。如果阿是穴壓痛明顯者也可在阿是穴刺絡拔罐,對解除疼痛和肘關節功能的恢復有較好的作用。
3. 在病證的後期,肘關節酸軟無力,不耐久勞者,緣於外傷損氣耗血,此時氣血虧損筋肉失養,治宜益氣養血,濡養筋肉。可選取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曲池、內關、三陰交等穴,針刺補法,局部加用灸法。
4. 功能鍛鍊要循序漸進,早期可做肘關節無痛範圍的屈伸活動,2~3周後可逐漸加大活動範圍和運動量,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