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是繼三年級「預測」後的第二個閱讀策略單元。
本課的預習一方面要做好常規預習,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在預習中就有意識地讓學生學著思考,學著提問。
這一課課文篇幅長,內容多,標自然段時要細心,不要漏標錯標。這一課共24個自然段。
1、拼讀要求會認的字
先拼讀,再直呼,然後不看拼音,要能把它準確讀出來。
2、讀出要求會寫的生字
(1)一部分是會認的字,上邊已經標註了拼音,另一部分在拼讀時如果遇到困難,要查字典解決。
(2)給課後生字注音
(3)在文中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它讀正確
(4)給課後生字組詞,每個字組兩個詞
豌 wān(豌豆)( 豌豆莢)
按 àn(按時)(按壓)
舒 shū(舒適)(舒服)
適 shì(適應)(適當)
恐 kǒng(恐怕)(驚恐)
僵 jiāng(僵硬)(僵化)
硬 yìng(堅硬)(生硬)
槍 qiāng(手槍)(槍炮)
耐 nài(耐心)(忍耐)
探tàn(探索)(探討)
愉yú(愉快)(愉悅)
曾céng(曾經)(何曾)
這篇課文較長,可採用朗讀、默讀、跳讀瀏覽等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給文中的多音字標註正確讀音,並會用它的另一個讀音組詞
稱 chèn (相稱)chēng(稱呼)
縫 fèng (裂縫) féng (縫衣服)
掙zhèng (掙錢) zhēng(掙扎)
的 dì (的確 ) d ì (目的) de(我的家)
盛shèng(盛開) chéng( 盛飯)
漲 zhàng (漲紅了臉) zhăng (漲潮)
這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大多數可能會糾結在文中某個字音是什麼,哪個詞怎麼解釋,其實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問題。可結合20頁課後第二題的提示,提的問題一是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容,二是針對全文。
怎麼提問題呢?
首先要讀課文,從理解課文內容的角度出發,注意文中有特殊含義的句子,注意課文內容的前後聯繫。
先看題目:題目是《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在文中除了這五粒豆之外,還出現了小女孩和媽媽,問題就來了:題目中的五粒豆應該作為重點來寫,可我們發現小女孩和媽媽寫得比較多,這是為什麼呢?(和我們預想的不一樣的可以作為問題提出來)
再讀1、2、3段,先說「豆莢和豌豆都是綠的」,又說「整個世界都變黃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注意細節的變化,提出問題)
第23自然段,掉到髒水溝裡的那粒豌豆為什麼會覺得它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呢?它想法正確嗎?(對它的說法產生懷疑,也是一種提問的方法。)
第21段「這一天簡直像一個節日」 這是什麼意思呢?(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是另一種提問方法)
這篇文章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從文章整體出發,就它的寫作目的提出問題)
文章問題梳理如下:
1、題目是《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重點應該寫這五粒豆,為什麼文中對小女孩和她的媽媽寫得那麼詳細?
2、小豌豆的世界為什麼開始是綠色的,後來變成黃色的?小女孩的母親為什麼把生長著的小豌豆苗稱為「小花園」?
3、小豌豆的世界為什麼開始是綠色的,後來變成黃色的?
4、為什麼說豌豆開花的那一天「簡直像一個節日」?
5、躺在髒水溝裡的豌豆為什麼覺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它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嗎?誰是最了不起的一粒豌豆?
6、小女孩為什麼從「非常虛弱」變成「健康快樂」?
7、五粒豌豆有著怎樣的不同命運?
8、文章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
預習課文,讀課文是關鍵,提出問題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讀懂課文。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有助於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狀態,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優質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
教給學生提問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