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班的時候,我才發現隔壁部門的小周已經提出了辭職,並且很快辦完手續就離開公司了。
這讓我覺得很詫異,因為小周是個比較努力的員工,在公司也幹了兩年多,平時都和我們同事關係不錯,沒有感覺出他有離職的跡象。
可這次,小周居然靜悄悄地就離職了。
實際上除了小周以外,職場上有一些同事平時大大咧咧,會和同事們打成一片,但到了離職的時候,卻出奇的低調。
關於這點,我是這樣看待的。
一、離職並不是特別光鮮的事情,值得廣而告之
在很多員工的心目中,離職和入職不同,離開一家公司並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沒必要逢人就提。
首先,離職的原因因人而異,有些人離開公司並非自己所願,比如和公司協商一致,甚至被勸退離開都可能。
那麼這種被動的離職對自己並不太光彩,何必讓其他的同事去關注這件事呢?
我記得曾經有個同事,就是因為連續多次違反考勤制度被領導給辭退的,所以他走的時候非常低調,只有部門領導和人事部的同事才知道他要離職了。
其次,一些員工的自尊心往往比較強,入職的時候躊躇滿志,希望幹一番大事業,可如今什麼都沒做出來,打算離開這個失意的地方難道還要一一和同事們告別麼?
指不定別人就會對你的離職冷嘲熱諷一般,何必去找罪受呢?
最後,把自己要離職的事情公開宣傳出來,公司裡就可能有好事的同事來打聽你離職的原因等等,這種八卦也許會把自己的名稱給搞臭了,實在沒有必要。
總的來說,離職在大多數人傳統思維中,頂多也就是中性的行為,和關係要好的同事說說也就罷了,基本上不會主動去擴散。
二、對公司失望而離職,沒心情和人說
朋友阿飛上個月提出了離職,離開了工作了五年的公司。
我知道他做出這個決定也很不容易,畢竟這是他第一份工作,可五年來,領導各種對他畫大餅,再令他失望,多次循環以後,阿飛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公司的信心。
我問他離職前有和同事們告別麼?
他搖搖頭說沒有,這次離職就屬於裸辭,感覺身心俱疲,想好好休息一陣子。
我能夠理解他的心情,也許五年下來工資和職位原地踏步,已經磨皮了他當年的鬥志,剩下的僅僅是為了生存在工作的意念。
當一個個員工對公司和自己的工作感到麻木,心灰意冷,那麼我想這家公司離關門大吉也不遠了。
我們再看看一些人力資源管理上做得成功的大公司,員工即使提出離職也是萬般不舍,雙方的「分手」就好像初戀情人一般。
這就說明,公司的文化和對員工的管理會深刻影響到其離職行為。
三、擔心影響下一份工作的發展
還有一些員工,辦理離職的時候非常低調是不想剛找好的新工作受到什麼影響。
因為離職期這短短的一個月左右,是員工最不穩定的時期。
一方面,原來的公司已經提出了離職申請,大概率不會再留下來;另一方面,新單位雖然發了offer,但畢竟還沒入職籤合同,總存在一些變數。
所以,某些性格謹慎的員工是希望悄悄把離職手續給辦了,待新公司順利入職以後再和前同事溝通當初的一些想法。
我有個朋友就吃過一次離職的虧。當時她已經拿到了同行業一家更大型上市公司的offer,待辦完離職後的一周去報導。
可這位朋友心直口快,提了離職以後就把自己的去處告訴了許多同事。不知道消息傳到誰哪裡,有人去給新單位打了個電話,大致意思是這位同事以前在公司品行不好,不適合被錄用。
當然,這種說法也有些莫須有,可偏偏新單位的人輕信了謠言,解除了offer的邀約。
這讓朋友非常鬱悶,好好的跳槽因為提前走漏了消息而被人惡意破壞。
吃過這次虧,她發誓以後再也不告訴同事要跳槽的動向了。
寫在最後
辭職的事情,體現出一個人的情商。關於做人、做事,如果你有很多疑惑,現實的困境,又苦於無高人指導,不妨看看這套書《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口才三絕》。
董卿是這麼評價這三套書的:29歲之前,逼自己讀完這3本書,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
這三套書,原價加起來要近百元,現在29元的價格就能拿到了,花一頓飯的錢,去解決當下的困境,那麼只能改變一點點,都還是非常值得的。
#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