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為什麼又叫毒月?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2020-12-17 請叫我神話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飲用雄黃酒、吃粽子等,端午節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端午節歷經二千多年而常勝不衰,必定有它獨特的魅力。《奉天通志》上說:「五月屬午,五日為端午,二午相屬為火旺之相,過旺則為毒。」所以五月也稱之為毒月。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此時陽氣外散,內裡虛弱,人體就易受邪氣幹擾,另外這個月毒蟲肆虐、百病泛濫,瘴氣流行、瘟疫爆發、邪靈傷身,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帶來災難,特別是會給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傷害。而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故端午節人人都佩帶香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雄黃驅蛇早在《抱樸子·登涉》裡面就有記載:「黃帝欲登園丘,其地多大蛇,廣成子教之佩戴雄黃、其蛇皆去雄黃是端午最常用的一味中藥,味辛,性溫,有毒,歸肝,大腸經,具有攻毒殺蟲止癢、祛風定驚的效果。點雄黃也是端午的一大習俗,用毛筆蘸調配好的雄黃在孩子們的額頭點畫以達到驅蟲闢穢的效果。當然也有雄黃泡酒飲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艾草在民間一直用作闢邪之物,農村常有將艾掛於門上起到闢邪的作用。神農本草裡面有描述:主灸百病。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慝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

艾草的另一功效就是驅蟲,很多市面上的驅蚊包裡面都含有艾葉。將一把艾蒿仍在廚房裡,廚房內的蟑螂都會少很多。將一把艾蒿掛在衛生間,衛生間的氣味都會改變很多。記得小時候,夏天蚊子特別多,父親都點艾草,把蚊子趕跑然後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時光變幻,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年年的端午節……

相關焦點

  • 古時候五月稱為「毒月」,端午節稱為「毒日」,當天有哪些禁忌?
    其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要說端午節安康據筆者回憶,前些年大家一直說的是端午節快樂,只是近些年來,忘記從哪年開始了,開始流行說端午節安康,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端午節是祭祀的日子,不能互祝快樂,而安康則可以使用,因此,為了避免讓別人生氣,建議說端午節安康吧。
  • 俗語:端午到,五毒醒 五毒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有避五毒的習俗?
    眼下端午將至,在農村裡向來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句俗語。有的地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像是「端午至,五毒出」,那麼,大家是不是十分好奇,五毒具體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農村地區會有避五毒的習俗呢?接下來,小毅將為大家進行解答。
  • 五月初五為什麼叫端午節?究竟是紀念誰?
    我們中國有很多重要的傳統節日,像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春節是每年正月初一;中秋節是秋天正中間;重陽節是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九月初九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節。那為什麼五月初五叫端午節呢?十二地支夏曆(陰曆)把每年的第一個月叫寅月,依次排下來,五月就是午月了。那就有人說了,為什麼第一個月不叫子月呢?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
  • 端午節:古代流傳下來的五毒月九毒日之首,男女禁忌要注意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所曰:「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與屈原有關?
    為什麼不平凡?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去冬今春在湖北武漢暴發,全國人民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春節。今年閏四月,不然的話農曆五月初五早就過了。百家號讀者知道嗎?端午節為什麼與戰國時的屈原有關係呢?在五月初五即將來臨之際,我為大家說說,也可以說是共同學習吧?端午也稱端五,「端」和「初」意義相同,「五」與「午」讀音相通。按地支順序五月正是「午」月。
  •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六月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這個月沒有什麼節日,只有一個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主要有食粽、賽龍舟、掛艾草、放風箏等習俗。大家不知道的是,由於端午節歷史悠久,有著很多不同的叫法。那麼,端午節又叫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過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
    在端午節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裡,我們發現有的地方會吃鹹鴨蛋、茶葉蛋或者皮蛋,比如江西、湖北、福建、四川、重慶等南方省市。我老家在重慶農村,端午節餐桌上是必然會有皮蛋的,有時是青椒皮蛋,有時是蒜蓉皮蛋,有時乾脆就是帶殼皮蛋自己剝開直接吃。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  以及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 今日端午節,在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有啥區別呢?看完明白了
    導語:今日端午節,在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有啥區別呢?看完明白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端午節,端午節開啟了吃粽子模式,甜粽子、鹹粽子紛紛登場,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節還要插艾草,家家戶戶門前懸掛艾葉,起到驅趕月毒的作用。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鹹鴨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和寓意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說法一:端午節是祭地、祭水,必須用陰性的祭品來祭祀,禽類腳爪為四爪,為偶數,根據古人的分類觀念,偶爪類動物屬陰性動物,再者,鴨子是水上動物,水中動物一般都視為陰性動物。
  • 端午節為什麼吃鹹鴨蛋?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身體健康
    在古代,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人們相信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所以就有了端午節要吃鹹鴨蛋的習俗。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身體健康。端午節為什麼吃鹹鴨蛋?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所以,老百姓就把五月稱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就被稱為「惡日」。這一天降生的孩子還會被歧視,認為活不長。雖然這天很難過,但是日子還要繼續。老祖宗們就發揮了群體智慧,用各種方法驅蟲闢邪,比如說:用香草洗澡、帶香囊、喝雄黃酒、掛菖蒲……這些東西,有個共性:「味道重」,讓毒蟲近不了身。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吃粽子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傳統習俗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與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相關,由「龍升天」祭龍儀式演變而來,既涵蓋星象文化內涵,也糅雜多種民俗風俗,從端午節的一項紀錄中可見一斑——據統計,端午節叫法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屈原日、解粽節等二十多種,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可謂冠絕群節。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
  • 端午節別名何其多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被當今認可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如今法定的節日有四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作為法定節日就有了從上到下的高度認同。但在這四大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很奇怪,就是端午節的名字最多十分混亂,數量達到兩位數的二十多個,為什麼呢?
  • 五月五端午節裡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
    端午節裡的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端午節,在我的心目中就叫五月五。小時候這樣叫,長大了,也依然這樣叫著。但一說起五月五,我就心裡清楚了,明白了,高興了。五月五,是端陽,端午節裡事務忙。門插艾,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每一個重視端午節的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