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重鎮,英才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立德樹人,聚焦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秉承&34;的育人理念,貫徹&34;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著力培養各類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設有23個本科教學單位,2020年北京校區計劃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300餘人,研究生5000餘人;珠海校區計劃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100餘人,研究生800餘人。本期推送,來看看北京師範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舉措——
培養舉措
多渠道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教育部首批列入實施&34;學校;首批列入實施&34;學校;學校設立&34;,供本科生申請科學研究項目,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訓練;學部院系設有本科生專項科研基金。教師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
旨在使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方面獲得長足進步。在離開學校後,能夠從在大學學習時獲得的思維方式和技能中受益,在未來面對迅速變革的時代和社會時,能夠以開放的思路和多元的視角,去應對問題和挑戰,探究事物的本質,積極尋找有效解決方案,創造社會價值。
構建了六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經典研讀與文化傳承、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藝術鑑賞與審美體驗、社會發展與公民責任。每學年開設近700門通識教育課程,目前已建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50餘門。
另外,學校開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基礎等教師教育類課程,供有意願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同學修讀。
新生導師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新生了解專業,加強新生學習規劃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指導,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每年有近1000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員等擔任新生導師,導師中包括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等。
實施朋輩計劃,高年級學生與新生分享大學學習經驗,幫助新生儘快順利適應和融入高校生活。
在錄取新生時,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來安排專業錄取。2019年新生專業志願滿足率達98%以上。
為使更多的學生實現專業願望,獲得更好的發展,全校一、二年級學生擁有專業再次選擇機會。學生可在春季學期自主提出轉專業申請,由接收院系按轉入標準進行公開考核,擇優錄取。轉專業不設轉出門檻,不設人數上限,且可跨文理大類。從學校近年來申請轉專業的情況看,每年均有200餘名申請者實現了轉專業的願望。
在校進行本專業學習的同時可以修讀跨學科專業的輔修課程。
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專業證書;修滿輔修學士學位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學士學位。每年平均有20%的畢業生獲得輔修證書。
設置自由選修學分,學生有機會根據個人規劃和興趣愛好,跨專業、跨年級選修全校各專業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為優秀本科生設立高級研修課程,開放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推進課程小班化,促進師生互動探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校各類課程教學班級規模在60人以內的達到全部課程教學班級數的80%,班級規模在30人以內的已超過50%。
開設新生小班研討課,課程以理論探索和專業研究為導向,就特定學術專題開展研究互動、學術討論和科研寫作訓練,增進學生的科研興趣,啟迪並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學校實施小學期制度。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實習、社會調查、暑期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組織學生到海外優質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短期研修交流,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境外實習、考察、調研或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短期課程、講座或培訓,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學校大力推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開設多門創業基礎選修課程供全校學生修讀。2017年,學校獲評北京高校示範性創業中心。2018年,學校榮獲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34;。同時,作為唯一的師範大學入選&34;建設單位。在北京市優秀創業團隊評選中,學校累計12支團隊獲評。學校連續兩年獲評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優秀組織獎。2019年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中,北師大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
在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眼於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34;,北京師範大學既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又重視學生的品德個性、自主發展;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又重視培養國際視野,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歡迎全國優秀學子的到來!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