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高質量拔尖創新人才?北京這所高校有妙招!

2020-08-21 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人才重鎮,英才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立德樹人,聚焦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秉承&34;的育人理念,貫徹&34;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著力培養各類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設有23個本科教學單位,2020年北京校區計劃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300餘人,研究生5000餘人;珠海校區計劃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100餘人,研究生800餘人。本期推送,來看看北京師範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舉措——

培養舉措

加強科學研究訓練,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多渠道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教育部首批列入實施&34;學校;首批列入實施&34;學校;學校設立&34;,供本科生申請科學研究項目,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訓練;學部院系設有本科生專項科研基金。教師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

構建體現北京師範大學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

旨在使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方面獲得長足進步。在離開學校後,能夠從在大學學習時獲得的思維方式和技能中受益,在未來面對迅速變革的時代和社會時,能夠以開放的思路和多元的視角,去應對問題和挑戰,探究事物的本質,積極尋找有效解決方案,創造社會價值。

構建了六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經典研讀與文化傳承、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藝術鑑賞與審美體驗、社會發展與公民責任。每學年開設近700門通識教育課程,目前已建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50餘門。

另外,學校開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基礎等教師教育類課程,供有意願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同學修讀。

實施本科新生導師/生制,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新生導師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新生了解專業,加強新生學習規劃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指導,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每年有近1000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員等擔任新生導師,導師中包括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等。

實施朋輩計劃,高年級學生與新生分享大學學習經驗,幫助新生儘快順利適應和融入高校生活。

實行專業再選擇,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

在錄取新生時,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來安排專業錄取。2019年新生專業志願滿足率達98%以上。

為使更多的學生實現專業願望,獲得更好的發展,全校一、二年級學生擁有專業再次選擇機會。學生可在春季學期自主提出轉專業申請,由接收院系按轉入標準進行公開考核,擇優錄取。轉專業不設轉出門檻,不設人數上限,且可跨文理大類。從學校近年來申請轉專業的情況看,每年均有200餘名申請者實現了轉專業的願望。

實行輔修制度,拓展學生發展機會

在校進行本專業學習的同時可以修讀跨學科專業的輔修課程。

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專業證書;修滿輔修學士學位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學士學位。每年平均有20%的畢業生獲得輔修證書。

設置自由選修學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設置自由選修學分,學生有機會根據個人規劃和興趣愛好,跨專業、跨年級選修全校各專業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為優秀本科生設立高級研修課程,開放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實行小班化教學,加強師生互動探究

推進課程小班化,促進師生互動探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校各類課程教學班級規模在60人以內的達到全部課程教學班級數的80%,班級規模在30人以內的已超過50%。

開設新生小班研討課,課程以理論探索和專業研究為導向,就特定學術專題開展研究互動、學術討論和科研寫作訓練,增進學生的科研興趣,啟迪並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實施小學期制度,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學校實施小學期制度。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實習、社會調查、暑期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組織學生到海外優質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短期研修交流,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境外實習、考察、調研或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短期課程、講座或培訓,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開設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生創業能力提升

學校大力推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開設多門創業基礎選修課程供全校學生修讀。2017年,學校獲評北京高校示範性創業中心。2018年,學校榮獲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34;。同時,作為唯一的師範大學入選&34;建設單位。在北京市優秀創業團隊評選中,學校累計12支團隊獲評。學校連續兩年獲評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優秀組織獎。2019年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中,北師大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

在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眼於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34;,北京師範大學既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又重視學生的品德個性、自主發展;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又重視培養國際視野,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歡迎全國優秀學子的到來!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招生辦

相關焦點

  • 45所高校榮譽學院齊聚天津大學,聚焦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
    ,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於2009年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選擇了20餘所中國大學的數、理、化、信、生5個學科率先進行試點,力求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培養出中國自己的學術大師 2018年底,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人才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發布,為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
  •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王國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巴蜀實踐
    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30人,我們學校有3人被錄取了。北大數院大概錄取了我們10位同學。這是我們這些年取得的一點成績,巴蜀中學如何做的呢?巴蜀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指導思想主要圍繞這四句話:塑造品格、厚積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思維。巴蜀探索之一:凝心聚力。深學篤行、強化責任、名校擔當。
  • 北京五校發布高招信息 重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交通大學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五所綜合實力較強、行業特色鮮明的北京高校,17日發布招生信息。繼續深化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
  • C9、E9高校榮譽學院共同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人才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發布,為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作為改革探索的先鋒,C9、E9高校結合2009年啟動的「珠峰計劃」,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學本科教育創新和改革方面等方面已有將近十年探索,而這些高校中的榮譽學院,更是教育改革探索的中堅力量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它是一所現代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發展史,也是優秀學子精勤學業、求知進取的成才史,更是一部鄭大人為國家富強、人類進步而不懈努力的奮鬥史。    快速發展前進中的鄭州大學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與嬗變,又如何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人才?讓我們一起走進鄭州大學,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 北京城市戰略定位下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素養和教育路徑
    這類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以及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勝任國際化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和職業溝通,注重創新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治理能力,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袖者。面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求,北京高校應當以人才培養改革、國際交流、網際網路+教育、產教融合、區域共同體以及教育資歷框架為路徑,提高教育質量,優化辦學,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 2021北京大學全球精英人才A計劃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2010-2020年)》等文件要求,根據《北京大學「十三五」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和《北京大學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規劃(2016-2020年)》的精神,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當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大學的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在線教育深刻改變著高校的辦學模式,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在快速迭代升級。這些讓我們始料不及的變化,大大加速了大學變革的進程。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變化,給高校的海外引智和科技交流合作帶來了嚴重影響,迫切需要我們培養能夠實現「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的拔尖人才。
  • 中山紀中成為「清華大學信息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基地」
    日前,「建好清華大學信息學貫通基地,培養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專題研討會在中山紀念中學舉行,中山紀中成功獲批成為「清華大學信息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基地」,是全國僅有的7所中學之一。研討會旨在深化兩校合作,更好地落實教育部出臺的「強基計劃」,切實推進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 從初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該怎麼做?
    據報導,12月18日,廣州市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廣州計劃挑選12所中學作為實驗學校,設計專門的創新人才課程,從初中生開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並非僅僅應對中考、高考,而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有廣州人才的一席之地。
  •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陸雲泉談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02北京一零一中是一所北京市的市級示範校,也是一所重點學校,北京一零一中成立74年來,我們也是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的各方面的人才,同時北京一零一中所處的位置應該說是中國最美的學校,緊鄰清華和北大,所以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和我們教育各方面的優勢。
  • 培養拔尖人才需重視「資優教育」
    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對於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對於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所以,世界各個國家及我國港臺地都非常重視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我國內地,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雖然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和北京八中、中國人民大學屬附中學等學校進行過一些嘗試,但總的來說並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政策法律的支持。一些地區進行的改革創新也步履維艱。
  • 多所高校入選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近日,多所高校放出消息稱已入選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10日,有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已公布入選。
  • 朱子平: 華附不「搶生源」,要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原標題:朱子平: 華附肩負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責任 近日,華附校長朱子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華附肩負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責任,最應考慮的不是「搶生源」,而是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快報記者 王娟 實習生 葉碧君   痛心先進科技品核心部件非國產 要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愛運動、愛音樂、愛私訪……不少熟悉朱子平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實幹家。
  • 我國基礎學科拔尖人才2.0版怎麼培養
    原標題:我國基礎學科拔尖人才2.0版怎麼培養 專家學者這樣解讀央視網消息:先進的智能技術,離不開基礎科學作為基石。9月17日,教育部正式發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首批共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104個基地入選。入選基地旨在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孵化器和國家一流人才培養高地。
  • 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05年,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曾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錢學森之問」。「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不約而同指向我國學校教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重大課題,擊中當前學校教育的痛點。正因為如此,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特別強調,要系統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省清中與北大金秋舉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學校高品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為清中學子搭建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1月1日上午,江蘇省清江中學與北大金秋集團在清中學生劇場舉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江蘇省清江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陳欣在致辭中說,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京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北大金秋成立於1993年,是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屬一級校企,以教育、科創、醫療、資本為主要業務。
  •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改班,總有一款適合你
    期待你的到來華南理工大學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整合優化校內外辦學資源,不斷深化科教協同、校企協同、學科協同、國際協同等協同育人機制,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立「華工南航創新班」,聯合培養民用航空飛行籤派人才,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 成都教育局專家組到川大附中指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中國網11月5日訊(鄧海燕)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專家組姚進、邱小平、文宗、李嘉庚到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就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進行專業指導。川大附中黨總支部書記、校長米雲林,副校長蘇梅,校長助理兼課程教學處主任張謙以及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 從創新拔尖人才的特徵看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