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的組織下,由輸血科副主任楊永濤牽頭的「2020年輸血委員會工作會議」在我院召開。副院長兼麻醉科主任張東亞、醫務處和護理部相關領導以及包括各臨床用血科室負責人在內的輸血委員會成員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聚焦輸血安全管理,順利通過了《北京華信醫院執行輸血全過程電子化管理的決議》《北京華信醫院手術室內手術三方安全核查表增加血型核查(試運行)的決議》。兩項決議體現了我院「以病人為中心」,在臨床用血和輸血安全方面的嚴格管理與要求。我院實施的手術三方核查血型措施,在北京乃至全國都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在北京輸血屆得到了廣泛好評。
會上,楊永濤結合醫院2019年臨床用血情況,通過橫向和縱向對比,給大家做了全面介紹。他參照北京市臨床用血質控中心的數據,展示了我院的用血水平,並與同級別醫院2019年的用血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楊永濤指出,我院臨床手術人均用血量較去年有所降低,表明外科手術尤其是心臟外科手術技術的日趨進步。此外,我院血液回收技術、術前血液分離保護血小板技術、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檢測技術的推廣,在臨床節約用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院的用血水平仍高於一些大型三甲醫院,仍需繼續努力。
委員們還聽取了2019年超計劃用血的病例,具體分析了超計劃用血原因,以及科室組成、佔常規手術比例等數據,經討論後提出了進一步改進建議和措施。
張東亞同時指出,臨床情況複雜多變,良好的術前評估,積極的術前準備,是避免超計劃用血的關鍵。楊永濤表示,在各類大量用血事件中,輸血科始終和臨床科室站在統一戰線,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為己任。
輸血是我國立法最多的臨床操作,其安全性不言而喻。楊永濤分析了以往我院在輸血中出現的不良事件,指出雖然都得到及時發現和糾正,但依然不能馬虎,必須從根源上剷除紕漏。
為避免各類不良事件轉為惡性事件,輸血科通過系統分析我院目前輸血流程漏洞、實地走訪輸血相關人員,尤其是手術室工作人員,提出了「電子掃碼輸血」和「手術三方核查血型」等建議,與會的委員們對此展開了討論。楊永濤介紹,電子掃描輸血核查技術在北京各大三甲醫院使用已久,是被實踐證實了的、有效的、可以提高輸血安全的措施。此項措施已在我院急診、心外手術室、ICU等主要科室試運行半年,期間多次收集臨床使用意見給予改進,目前運行順暢。手術室護士長常青表示,該系統多次在大量輸血患者的血液核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針對「手術三方核查血型」的建議,委員們討論認為,相比傳統的在患者需要輸血時才核查血型的做法,其方法更值得推薦。在多方討論後,委員會全票通過兩項決議。其中,我院推出的在手術三方安全核查表中增加血型核查的措施,在北京各醫院開創了先河。在北京輸血科主任微信管理群中,引發了廣泛好評,多家醫院均表示要學習和借鑑我院的做法。
最後,張東亞在總結中強調,樹立良好的安全輸血意識,強化臨床輸血管理,培養臨床節約用血理念尤為重要。輸血科作為銜接我院內科、外科、手術室、麻醉科等多個科室的平臺,必須嚴格把控,強化管理。遇見臨床不良事件,積極上報,及時改正,完善PDCA管理(按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循環地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希望廣大臨床科室繼續努力,充分利用好各項血液管理技術,減少術中出血,在血液管理及血液安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者:輸血科 楊永濤
攝影:輸血科 陳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