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救命亦奪命

2020-12-12 科學網
輸血救命亦奪命
過度輸血愈演愈烈引發全球醫學界關注

 

圖片來源:Greg White

2009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大型醫院尋求壓縮成本的方法。當年,斯坦福醫院和門診部購買了680萬美元的血液用於輸血治療。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內科醫生應當時常放棄這一治療手段。

因此,從2010年7月起,每當臨床醫生使用醫院的計算機訂購系統申請血液時,它會要求提交該患者的最新實驗室數據。如果數據顯示不輸血患者也能足夠健康,那電腦屏幕上會顯示警告信息,提示醫生注意指導方針,並要求其為訂購血液提出更多的理由。

這樣的結果引人注目。2009~2013年,紅血細胞輸血減少了24%,每年能節省160萬美元的進貨成本。而且,隨著輸血率的下降,死亡率、平均住院數和30天內需要重新入院的患者的數量也在下降。僅要求醫生再三思考是否輸血,這家醫院不僅節約了成本,還改善了患者的狀況。

輸血是普通的醫療程序,至少在發達國家是如此。2011年,美國醫生為患者輸了2100萬單位的血液和血液製品;在英國,這一數字接近300萬。儘管輸血可以挽救生命,但這並非總是必要的,有時甚至有害。「我認為我們有點強迫認為血液能挽救生命,並且越多越好。」約翰·霍普金斯健康系統麻醉學家和血液管理項目主管Steven Frank說,「我們已經調轉180度,現在我們認為少即是多。」

科學家目前正在推薦更保守的輸血方法,但要改變數十年建立的醫療實踐並不容易。即便指導方針十分清楚,但實踐證明臨床醫生通常並不遵循它。「斷絕醫生對血液的強烈愛好比我們想像的難。」倫敦衛生學和熱帶醫學學校臨床試驗系主任Ian Roberts說。

輸血指徵

大量失血能導致身體組織喪失氧氣。輸入收集自兼容貢獻者的血紅細胞能扭轉這種狀態。一些患者也可能接受輸入其他血液成分,例如幫助凝血的血小板,但輸入紅細胞是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

至少從17世紀起,科學家和醫生就已經進行了輸血實驗,但這一治療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變成常規程序。當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不同的血型,並知道了如何保存捐獻的血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血庫開始真正使用。在英國,採血隊週遊全國,採集市民的血液以幫助前線的士兵。一張1944年的海報寫道:「你願意貢獻一點血嗎?我們的傷員需要它。」

從那時到現在,呼籲獻血變得普遍,尤其是戰爭或災難時期。但輸血被廣泛使用並未進行過嚴格的科學審查。同時,隨機對照試驗並不標準,而且輸血的理論依據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人們認為,『如果人們失血了,他們必然需要血』。」Roberts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系列融合因子引發人們對減少輸血的興趣。血源性C型肝炎和愛滋病病毒的發現觸發了社會對輸血安全的擔憂。對傳染性疾病的檢測增加了採血成本,嚴格的篩查標準導致獻血數量的下降。一些臨床醫生開始懷疑他們得到的血液將越來越少。

1994年,一個加拿大研究小組啟動了一項研究,評估患者如何響應日益減少的血液使用。醫生通常通過測量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決定是否進行輸血。世界衛生組織將血紅蛋白的健康標準定義為,對於男性而言,每分升血液13克(g dL-1)或更高,女性為12 g dL-1。

一般而言,醫生會考慮給血紅蛋白低於10 g dL-1的病人輸血。由流行病和重症監護專家Paul Hébert領導的加拿大團隊,把這個廣泛使用的閾值也納入到測試當中。研究者將838個重症監護病人隨機分配成兩組:一組為當血紅蛋白低於10 g dL-1須接受輸血,而另一組的輸血條件為血紅蛋白低於7 g dL-1 。

30天後,第一組所有人全部接受了輸血,平均每人接受了5.6個單位的紅細胞(一個單位是指從500ml的獻血中分離出來的數量)。而另一組平均每人僅使用了2.6個單位,並且其中有1/3的人根本沒有輸血。

但兩組的死亡率卻相同。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患者的兩個子群——低於55歲和病情更緩和,結果發現限制性輸血措施實際上降低了死亡率。

輸血風險

研究人員現在正試著弄清為什麼輸血不能總是得到他們預想的療效。有可能是血紅蛋白標準不應是醫生們真正關注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能否有足夠氧氣真正被傳送到組織,或者人們接受的血液並沒有正確完成它的功能。

新生紅細胞很活躍,並且容易穿過體內微小的毛細血管。但在血庫中存放了幾周後,它們的細胞膜會變黏。細胞形狀改變,變得黏稠並緊緊地附著在氧分子上。這些變化被認為是存儲性劣變,會使紅細胞喪失功效。「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所謂的『生命的禮物』不會對病人起效。」Goodnough 說。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針對儲存性劣變是否真正惡化病人恢復結果的反對性結論,但大規模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結果預計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

不過,輸血不僅有一些不確定的好處,同樣也存在危險。它可以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壓迫心臟、損傷肺部,並可以給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破壞。「輸血類似液態器官移植,它是來自另一個人的外來組織。」Frank說。醫生可以通過確保捐贈者和接受者血液中的蛋白質和糖類等抗原相兼容,阻止大部分毀滅性的免疫反應,這些抗原決定了ABO和Rh血型。

但血細胞中還包含很多其他抗原,而且不兼容能引起從輕微到致命的免疫反應。另外,矛盾的是,輸血能抑制免疫反應,並使病人更容易受感染,儘管這些問題背後的機制尚不確定。

這些危險也許從未引人注意,因為它們在日常實踐中不容易被觀察。很多接受輸血的人已經生命垂危,並且傳染病在醫院不罕見。當科學家分析大規模病人樣本時,輸血的巨大風險才會凸顯。當然,對於一些患者,尤其是那些迅速喪失大量血液的人而言,輸血能拯救生命。

無論如何,專家表示,顯然病人已經面臨過度輸血問題。就像Roberts說的那樣:「一些病人因為沒有輸血而死,但也有人因輸血而死。」

臨床進展

保守的輸血方式開始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可。目前,越來越多的醫藥協會和專業組織建議將血紅蛋白的閾值設定在7 g dL-1~8 g dL-1。醫院也正實施策略減少病人在早期需要輸血的可能性。醫生給那些為擇期手術做計劃的貧血症病人補鐵,並儘量減少用於實驗室檢查的抽血數量和使用「術中血液回收」技術——在手術中收集流失的血液並重新注回患者體內。長期以來,這些措施已經用於治療那些以宗教理由反對輸血的耶和華見證會成員,現在它們正被用於更廣泛的群體。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這一行列,尋求幫助建立病人血液管理程序。」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醫院的Aryeh Shander說。

現在,荷蘭已走在了前面。在2000年,對其他方面健康的病人採用的輸血閾值為6.4 g dL-1,並且至少有一個血庫報告稱,相比2009年,輸血量減少了12% 。在英國,1999年至2012年,紅細胞的需求量已經減少了1/5。在美國,2008~2011年,全血和紅細胞的輸血單位數量下降了8%。美國血庫聯盟(AABB)預測,今年晚些時候發布的統計數據將顯示有10%的進一步下降。

然而,幾乎沒人相信是時候讓捐獻者停止捲起他們的袖子了。在一些地區或者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後,仍然存在血液庫存短缺問題,醫生預計將持續需要某些血型和成分,例如無法長期存儲的血小板。

但AABB的首席行政官Miriam Markowitz表示,降低血液需求方面仍然有很大空間。例如,2011年,一份針對英國9000例輸血的審查結果顯示,其中一半以上是可以避免的。

僅僅改變臨床建議是不夠的。「大多數人並不重視指導方針。」肯塔基大學心胸外科醫生Victor Ferraris說,「外科醫生是非常以經驗為導向的,每個外科醫生都曾見過輸血挽救了患者生命。」(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5-04-07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4歲女童每月要去醫院輸血救命
    (原標題:今年母親節,她又在醫院度過 4歲女兒每月要去輸血救命)琪琪媽媽生活節儉,省下錢來給孩子治病31歲的謝女士生頭胎是健康寶寶,二胎卻患上了重度地中海貧血,4歲多的女兒每月要去醫院輸血保命。琪琪除了每個月輸血外,還要做去鐵治療,光是醫療開銷一個月就要4000多元。生二胎救哥哥卻仍是地貧家住渝北回興街道的周女士也是地貧家庭。她是一名公交車售票員,大兒子熊明(化名)7歲,小兒子涵涵4歲。大兒子熊明7個月時查出是重度地貧。她在網上查到最佳的治療方案是實施幹細胞移植,而從配對率和最後的生存率來說,最好的配對者是親兄弟姐妹。
  • 這樣的「奪命童裝」不要買!孩子脖子被縊住,「救命」都喊不出來
    標題中的「奪命童裝」,是有年齡範圍的,建議7歲以下兒童不要買!7歲以上兒童參考我國發布《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範》(GB 31701—2015)規定。(附結尾)孩子今年3歲了。更可怕的是,實驗人員發現,一旦脖子被縊住,孩子根本無法發出聲音,就連「救命」都喊不出來。
  • 宜家奪命抽屜櫃驚現 揭秘奪命抽屜櫃背後的故事(組圖)
    宜家奪命抽屜櫃不在中國召回 稱符合中國標準北京時間6月29日凌晨,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由於存在可能翻倒的風險,宜家已同意在美國召回包括暢銷的馬爾姆(Malm)系列在內的宜家已經同意啟動針對「奪命抽屜櫃」的召回工作,但目前的召回範圍僅限北美地區。宜家方面已明確表態,不會在中國召回同款產品。
  • 血液病患者急需「熊貓血」救命
    #13; 13年前白血病治癒,如今骨髓異常增生 血液病患者急需「熊貓血」救命
  • 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
    原標題: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 摘要 【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歷經多年融資與再融資,房地產行業累積的債務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量級
  • 胎兒水腫嚴重,醫生決定隔著準媽肚皮輸血
    少量多次,輸送生命的光帶考慮到胎兒的心功能,王欣主任制定出少量多次輸血的方案,且第一次輸血是最為重要的救命措施,必須越快越好。正值周五下班時間,但大家都似乎忘記了下班,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輸血科負責人張可瑩接到三病房的求助電話後立即聯繫市血液中心成分科、血型室和供血科三個科室,由於孕婦血型特殊,需要配到無M抗原的紅細胞進行洗滌輻照後用於胎兒輸血,已經下班剛回到家的血液中心成分科工作人員又返回崗位加班。
  • 中江兩歲重度地貧女娃靠輸血度日 妹妹臍帶血帶來希望
    5月13日下午,兩歲的琪琪躺在中江縣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32床上,靜靜地接受著輸血治療,她的媽媽陳揚始終守護在身邊。琪琪的病讓這個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兩年來,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裡稍微值錢的東西都賣光了,陳揚感覺虧欠女兒,一家人都還沒拍過一張全家福,為人父母最簡單的願望就是看著孩子健康成長,而這對陳揚一家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 「通用熊貓血」問世 無需匹配可應急輸血
    在緊急狀況下能否及時得到「救命血」成為關係到「熊貓血」受血者生命存亡的關鍵因素。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了「通用熊貓血」,通過細胞膜錨定分子在紅細胞表面構建聚唾液酸-鹽酸酪胺的凝膠網絡,可將供應充足的RhD陽性紅細胞批量轉換為RhD陰性紅細胞,無須RhD血型匹配即可進行應急輸血,且不發生排異反應。
  • 飛針奪命的真相
    蘇州知府接案後,大為驚嘆,若此穴為賊人所用,必將生靈塗炭,便立即吩咐蘇州名醫濟世楷前往常熟查探,協助常熟知縣將飛針奪命之人緝拿歸案。  濟世楷奉命來到常熟,這裡曾是飛針奪命案案發最為猖獗之地,常熟知縣孫營、鄉吏王種、商賈劉德等人都曾被飛針奪命。而當濟世楷一一為其切脈診斷時,卻發現他們脈象極為平和,毫無病象。濟世楷向他們詢問起中針之前有何徵兆,賊人是否盜竊府中財物。
  • 溫州男子患上「嗜血症」 每天靠輸血維持生命
    真的需要每天輸血才能活下去嗎?昨天下午,錢江晚報記者趕到阿明所在的醫院。1、他真的「嗜血」嗎?4、輸血是救命的唯一辦法?其實光靠輸血,治標不治本主治醫生介紹,要治癒阿明的病,光靠輸血是不行的。「這只能暫時維持他的生命體徵,並輔助我們對他進行進一步的治療。比如,我們會通過一些激素治療,讓他的吞噬細胞得到有效控制。」
  • 為什麼直系親屬不能直接輸血?夫妻間輸血也要注意
    影視劇中父母爭相為孩子輸血的鏡頭,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醫生並不建議直系親屬間直接輸血,容易引發輸血相關性抗宿主病,一旦發生,死亡率90%以上。未生育前,也不建議丈夫給妻子輸血,否則可能引發新生兒溶血病。
  • 公主嶺一男子患尿毒症 急需O型RH陰性血救命
    吉和網1月20日報導公主嶺46歲男子高明玖,身患尿毒症,又重度貧血,血紅蛋白量不足正常人的一半,如果不及時輸血,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最關鍵的是,他是O型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非常稀有。1月19日,他在輸血站輸入送來的同型血時,出現了排斥反應。他希望能有好心人為他獻血,救他一命。不是很多,400CC就夠了。
  • 加壓輸血能不能加溫?解答加壓輸血的 6 大問題
    根據統計:對於失血量在 1000 mL 的輕度休克患者,輸血速度要求每小時 1000 mL;失血量在 1000-15000 mL 的中度休克患者,輸血速度要求每小時 1500 mL;失血量在 1500 mL 以上的重度休克患者,則要求每小時輸血量為 3000 mL。二、臨床上常用的加壓輸血方法?1.
  • 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輸血部部長副教授山口博樹
    輸血部部長 副教授 山口博樹 專業領域 先天性角化不全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再生不良性貧血講師 2003年10月 - 2008年3月 日本醫科大學 血液內科學 助教 2001年7月 - 2003年9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 NHLBI Hematological Branch Visiting fellow 介紹 輸血醫療是目前高度先進醫療的重要支柱之一
  • 熊貓血患者得救 熊貓血輸血注意六事項
    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顧民教授了解到李先生的病情後,立即組織由泌尿外科、肝臟外科、胰腺中心、輸血科、麻醉科等學科多位專家,共同為李先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會診、研討。  考慮到李先生是一名熊貓血患者,為確保手術成功,輸血科主任周小玉緊急聯繫江蘇省血液中心,並從揚州等地調集了20個單位、約5000毫升的熊貓血備用。
  • 西京醫院輸血科堅持11年為「熊貓血」患者輸血
    近日,來自甘肅省金昌市的萬女士及其家屬周先生將一面寫有「愛心、耐心、細心,感動、感謝、感恩」的錦旗送至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輸血科(解放軍西安血站),向為他們付出了愛心和關心的輸血科醫務人員表示感謝,也向曾經為她捐獻寶貴血液的所有愛心獻血者表示誠摯謝意。
  • 強化輸血安全管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召開輸血委員會工作會
    近期,在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的組織下,由輸血科副主任楊永濤牽頭的「2020年輸血委員會工作會議」在我院召開。副院長兼麻醉科主任張東亞、醫務處和護理部相關領導以及包括各臨床用血科室負責人在內的輸血委員會成員參加了會議。
  • 最全的輸血相關知識
    受血者配血試驗的血標本必須是輸血前3天之內的。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衝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衝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輸血並更換管路,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積極治療搶救。
  • 末日倖存者奪命營救怎麼玩?奪命營救玩法介紹
    末日倖存者奪命營救怎麼玩?在遊戲中擁有多種可玩性模式,豐富的各種遊戲功能與任務,奪命營救就是其中一個,那麼奪命營救怎麼玩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末日倖存者奪命營救怎麼玩 一、遊戲規則 1、系統隨機匹配參與的用戶 2、達成條件:搜救倖存者並想辦法安全撤離! 失敗條件:撤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