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

2021-01-2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

摘要

【2800億地產債集中到期 房企密集發債「輸血」】歷經多年融資與再融資,房地產行業累積的債務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量級。據恆大研究院報告,截至2018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負債餘額20.3萬億元,其中,大部分將在2019年-2021年集中到期。(國際金融報)

  今年以來,「融資難」幾乎成為令所有房企困擾的難題。尤其在樓市遇冷的大背景下,當「融資難」遇到「償債高峰」,房企不得不更加小心應對。

  歷經多年融資與再融資,房地產行業累積的債務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量級。據恆大研究院報告,截至2018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負債餘額20.3萬億元,其中,大部分將在2019年-2021年集中到期。

  一名房地產行業資深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2015年初,證監會發布公司債新規,公司債大舉擴容,地產債規模業內人士迅速井噴。這一時期發行的地產債到2019年開始集中到期。

  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離不開融資「輸血」、借新還舊。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共計有5701.27億元地產債到期,其中,下半年到期金額共計2874.67億元。上半年,受益於較為寬鬆的發債環境,1-4月的地產債淨融資額均為正,但從5月開始至今,除7月之外淨融資額均為負。

  不過,隨著近日不少房企大額融資項目紛紛獲批,房地產企業融資被嚴控的局面似乎得到部分改觀。

  一周境內發債近百億

  據不完全統計,11月份以來,包括碧桂園、陽光城、藍光發展、金融街、中國電建、海亮股份在內的二十餘家不同梯隊房企通過發行公司債或為旗下項目公司擔保來取得銀行借款,使得地產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在進入逐步改善階段。

  以陽光城為例,11月22日-23日,作為閩系房企中「激進派」的陽光城,旗下5家參控股項目子公司接連獲得股東方提供的銀行借款擔保,借款總金額近20億元,其共同擔保方除了陽光城之外,不乏融創、正榮、大發等知名房企。

  同時,陽光城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項下房地產項目在銷售過程中形成的購房應收款為基礎資產發行相關產品進行融資,總額不超過20億元。

  數據顯示,11月18日-22日期間,房企境內發債總額達到96.9億元,環比暴增62%。業內普遍認為,2019年為房企償債高峰期,在樓市逐步回歸平穩情形下,預計房企融資態度將保持積極。

  光大固收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外部融資環境依然偏緊,地產企業已過規模為王的時代,邁入現金流為王、加速銷售回款的時代。在此背景下,房地產從投資、開發到銷售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地產企業的資金鍊狀況以及抵抗流動性風險的能力,因為這決定了發行主體的信用資質。此外,逆勢擴張或將導致風險累積,需警惕自2015年以來槓桿率不斷攀升、投資激進的主體。

  境外債兩極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巨大的債務壓力,眾多房企在大發境內債來「補血」的同時,海外融資渠道同樣被開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11月,就有19家內房企先後發布美元債,總額約68.63億美元,其中,萬科、旭輝、正榮、佳兆業更是接連發行2隻境外債。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發債金額最高的萬科,其發債利率同樣為近期最低。公告顯示,萬科此次發債是基於其2013年7月設立的20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分別發行金額為4.23億美元、票面利率為3.15%的5.5年期固息票據,以及金額為3億美元、票面利率為3.5%的10年期固息票據。

  近來發債成本最高的是德信中國和大發地產,其票面利率均達到12.875%,幾乎是萬科的4倍之多,不同規模的房企融資優劣勢展露無遺。

  此外,佳兆業集團於11月4日和6日接連發行的2筆美元優先票據融資成本也都超過10%,僅次於德信和大發,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據億翰智庫統計,2019年1-10月,典型房企海外債平均票面利率8.89%。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其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2019年信用展望中表示,開發商正通過削減土地補充和減少供應來應對疲軟的市場,當務之急是維持現金流和去槓桿,而大型開發商和小型開發商之間的增長策略可能會有所不同。究其原因,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是關鍵。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信託與海外融資,都是規範而不是全面暫停,對於中小房企和高負債率房企來說,未來融資難度預計將非常大,但是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影響相對有限。這也是大型房企在如今樓市下行周期仍能保持一定增速的根源所在。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我國房地產調控短期內難以放鬆,涉房融資收緊或維持較長時間。當前,房企雖然加快境外發債以補充資金需求,但對於仍處於債務集中償還期的房地產行業來說,境外融資難以覆蓋其融資需求,特別是中小型房企的資金鍊仍面臨嚴峻考驗。

  財務穩健是王道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披露,截至11月20日,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數量已經高達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產企業倒閉破產。雖然相對於房地產公司總數而言,破產數目佔比尚不足0.5%,但這一數據仍令整個地產行業感到不寒而慄。

  「負債過高、資金鍊斷裂是房企破產的主要原因。」興業證券一位資深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房地產商面臨資金困境,有限的資金主要流向大企業,加劇了房企馬太效應。中小房企的困難日子才剛剛開始,債務違約、資產處置、兼併重組的情況目前只是個案,將來可能會增多。

  其實,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小房企普遍遭遇現金流斷裂的險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銀億股份破產重組。

  今年6月,銀億股份控股股東母公司銀億集團、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兩家公司想向法院申請重整。公告顯示,2019年以來,銀億集團、銀億控股持續面臨流動性危機,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仍不能徹底擺脫流動性危機。

  同時,《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因資金周轉困難,銀億股份多隻到期債券連連違約。根據其10月發布的《關於新增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公司到期未清償債務合計達43.57億元。

  此外,廣東老牌房企頤和地產日前也被曝出資金鍊斷裂危機,再次給樓市敲響警鐘。經廣東證監局調查顯示,頤和地產共計有9筆到期債務違約未披露,每一筆債務金額都超過了1000萬元,總計金額已超過50億元。公司董事長何建梁被廣東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

  對此,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儘管目前房企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房企首先要考慮的仍應是加快去庫存節奏,加快銷售回籠資金,改善經營性現金流,而非過度依賴外部融資渠道。特別是中小型房企,由於樓市強調控期未過,更應當量入為出,控制好拿地支出與和銷售回款節奏,財務穩健才是「王道」。此外,充分利用CMBS、REITS、供應鏈金融保理ABS等創新類融資渠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報導>>>

  中小房企海外發債利率最高15% 救命稻草?奪命稻草?

  弱市中房企融資兩極分化 萬科發債利率低至3.15%

  大發地產加槓桿擴張淨負債率升至133% 連續高息發債票面利率最高13.5%

  房企赴海外發債步伐加快 年內發行規模超600億美元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070)

相關焦點

  • 房企開年「搶跑」發債 三天融資額同比大增233%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龐無忌)2021年開年不久,中國房企開始「搶跑式」密集發債,境外發債「井噴」。旭輝控股6日公告稱,擬發行4.19億美元優先票據,該票據將於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4.375%。
  • 償債高峰期的房企眾生相:中海獲300億貸款,中小房企「借新還舊」
    「1月份融資之所以增多,主要是因為市場行情仍然不理想,政府放鬆了對房企發債的管控,房企抓緊這一窗口期搶先發債,以確保現金流的安全。」某十強房企高管透露。  300億融資創紀錄  1月24日晚間,中海地產發布與中國農行銀行、星展銀行、中銀香港、滙豐銀行等20家銀行組成的銀團籤訂300億港元五年期定期貸款的消息。
  • 上市房企熱衷發行美元債 銀行開發貸退居二線
    某龍頭房企2013年首次境外美元債券發行時,其一筆8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的年票息率僅為2.625%。 今年二季度,房企美元債發行利率上行明顯,2018年二季度平均發行票息為7.34%,環比上升99個BP,同比增長57個BP;多家房產企業包括華南城、國瑞置業、正榮地產、毅德國際等,發行票息均在10%以上。
  • 中梁地產擴張背後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陷信託收緊、海外發債輸血漩
    按楊劍的話來說,中梁地產「 寶馬mini完爆大奔,還是大有機會」。但經濟發展疊加疫情影響,這一成績距離中梁2021年的3000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且充滿挑戰。在迅速實現規模擴張過程中,中梁控股的銷售額從百餘億猛衝到逾千億。與業績暴增相始終的是中梁地產不斷疊加的槓桿魔力,中梁地產的資本化利息在三年間從1.47億元暴增至13.81億元,暴漲9倍,遠超銷售額增幅。然而,業績的暴增並未給其帶來相應的利潤表現。
  • 證券研究院|李湛:地產債償還潮來臨
    2019年5月開始銀行信貸、信託、境外發債、供應鏈等地產融資渠道收緊。從特別是7月至今,銀保監會窗口指導要求控制地產信託業務規模,發改委規定房企的海外發債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銀監會規範供應鏈融資,人行召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認為房地產佔用信貸資源依然較多,房企融資環境處於收緊狀態。
  • 年底開發商"拼命找錢":有房企海外發債利率高達15.5%
    (原標題:年底開發商「拼命找錢」:有房企海外發債利率高達15.5%)
  • 房企開年債市搶跑 前3天房企發債規模同比增長233%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房企開年債市搶跑,2021年首三日,房企發債規模同比增長233%。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按發行日)房企2021年1月4-6日境內外發行規模約合人民幣270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境外發行金額約28.5億美元,而2020年同期境外發債僅1億美元。
  • 地產融資終極攻略,缺錢的房企和項目必看!
    至此,銀行、信託、股市、債市這些房企主要的資金來源都變難了…… 這些年,房企融資究竟都發生了什麼?現今,房企還能如何輸血?融資趨勢又將如何發展?但房企依舊可以「借道」為地產項目「輸血」,例如:將併購貸等渠道資金用於土地出讓款、借殼「432」項目、「明股實債」等等。 這更像是一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過程,直到最後「穿透式監管」浮出水面:
  • 房企美元債發行熱情不減 今年「借新還舊」或是關鍵詞
    圖1:2015-2019年房企美元債發行數量及金額從上圖看到的另一個趨勢是,2017年是房企美元債發行規模大幅度躍升的一年。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企融資有所收緊。在這一背景下,部分房企尋求通過海外發債募集資金。
  • 房企資金鍊告急 大銀行已基本不向小房企放貸
    某國有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負責人表示,大型銀行已基本不向50強以外的房企發放開發貸和信用額度,部分銀行甚至將合作範圍縮至30強和20強房企。一些小型房企已經出現債務違約。大中型房企則積極開展自救。近日,某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該人士對今年企業的融資壓力深有體會,以至於房企與金融機構接洽時,接待的級別和規格都在提升。近期,審計署、央行、發改委密集釋放房地產融資層面的利空消息,直指銀行貸款和海外發債。這意味著,已持續收緊了兩年的融資政策,將可能迎來新一輪加碼。在樓市調控中步步退讓的房企,正面臨「前後夾擊」的局面。
  • 一季度發債超3900億元!房企「找錢」轉戰國內,這一指標成關鍵!
    境內發債井噴「一季度是房企發債的小高峰期,一方面能夠儲備『糧食』伺機買地,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借新債償還舊債。」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1月份,房企海外發債動作頻繁,但疫情以來,一方面海外資本市場對房企銷售額有所擔憂,另一方面國內逐漸打開了境內融資窗口,不少企業開始轉戰境內融資。
  • 大發地產高息發債:踩三條紅線 銷售額增長權益佔比不斷下滑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大發地產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1%,淨負債率為112.8%,帳面現金28.26億元,而短期有息負債達到48.71億元,現金短債比0.58。三條紅線全部踩中。面臨著較大的債務壓力。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千億規模房企中,富力地產、中國奧園、泰禾集團等諸多房企皆處於紅色檔內,此外,還有類似弘陽地產這種近幾年追逐千億目標的房企;而在眾多紅色檔房企中,包括富力地產、泰禾集團等21家房企的淨負債率高於130%,亟須降負債以擺脫高危壓力。眾房企主動「降檔」為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包括恆大、融創、華潤等在內的多家房企均於年內實施了分拆上市動作。
  • 中交地產「拼爹」:10%高息輸血還是吸血?
    據統計,規模房企境內融資成本多位於6%-7%之間。以上借款利率略低於平均水平,這是股東給予渝開發和廣宇發展的「關照」。不過,三家公司之中,中交地產有些特殊,雖然也受到了股東的關照,但成本有點高。根據公告,中交地產擬向地產集團新增借款額度不超過100億元,借款利率不超過10%。這一利率水平,不僅高於境內平均融資成本,甚至超過境外美元債。
  • 密集發債 寶能地產要有大動作?
    距離震驚資本市場的寶萬之爭已過去近5年,寶能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地產帝國夢想。姚振華早前表示寶能地產要在2022年之前實現上市和進入行業前八的目標。然而距離這一目標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近期甚少涉足債市的寶能系又開始大舉發債了,似乎是要發力地產業務,為上市做最後的衝刺。  一向較少涉足債市的寶能系,近期卻頻繁發債,引發市場關注。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千億規模房企中,富力地產、中國奧園、泰禾集團等諸多房企皆處於紅色檔內,此外,還有類似弘陽地產這種近幾年追逐千億目標的房企;而在眾多紅色檔房企中,包括富力地產、泰禾集團等21家房企的淨負債率高於130%,亟須降負債以擺脫高危壓力。
  • 房企的紅5月丨融資環境由松變緊,房企的「緊箍咒」還要戴多久?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今年1-5月融資規模將近170億元,屬於融資比較活躍的房企。某知名房企副總裁對和訊房產表示,年初至今,信貸資金基本穩定,不過房企發債明顯增多,此外,信託資金前幾個月大幅增加,但自銀保監會發文嚴格約束,目前有所收縮。
  • 800億公司債獲批:中信證券有新動作?年內面臨近400億到期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800億公司債獲批,中信證券有新動作?年內面臨近400億到期 1月5日晚,券商界「一哥」中信證券宣布其規模達到800億元的公司債獲證監會批准。這是2021年伊始獲批的第一個巨額再融資申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信證券將有15隻公司債到期,涉及金額382億元,其中9隻集中在下半年。
  • 房企曲線圈錢虛實難辨,多筆住房租賃債被叫停
    僅上交所,從2018年初至今,便有綠城、世茂、首創、保利置業、合生創展、北京鴻坤偉業、奧園集團、廣州城建、中城聯盟、宋都基業、龍光、富力地產、花樣年、融信、葛洲壩等15家房企發行住房租賃公司債,融資規模共計571億元。其中,合生創展單筆融資金額最大,為100億元。一家大型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應該警惕住房租賃已成為開發商的新型融資工具」。
  • 7萬散戶入場「抄底」,房產大佬20億美元...
    在中資美元地產債如過山車般的行情中,一些散戶就這樣「踩對了點」。3、4月間,受美元流動性吃緊的波及,變現能力較強的中資地產美元債一度深幅下挫,成為買家與炒家的新目標。但與美元債大跌相對應的,則是地產美元債到期收益率明顯上升。於是,便出現了融創中國、當代置業和陽光城等多家房企回購美元債,以及明星玩家頻繁買入中資地產美元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