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可是,如何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並不是一件易事。經過調查本班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總結歸納出家長們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困惑:
第一,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思想也變得複雜,由於家長們不懂得手語,無法實現與孩子的良好溝通,即使有時自己有空靜下心來與孩子進行書面交流,但孩子似乎沒有什麼耐心,或者根本就不向家長敞開心扉,久而久之,家長與孩子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
第二,多數男孩比較調皮,特別貪玩,周末父母去上班,雖多次囑咐孩子要在家裡看書,但都沒什麼效果,就這樣家長們也感覺有些束手無策,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來教育引導孩子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習。
第三,家裡負擔比較重,家長們每天忙著幹活或打工,再加上語言不通,心想只能靠學校老師多幫忙進行教育,自己也是真的沒有辦法。
第四,孩子在家裡比較聽話,但由於孩子本身有缺陷,家長就想多付出一些愛,但這種愛一般只是局限於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而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深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也進行了深入思考。大多數的聾孩子住宿在學校,大部分的時間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這更使得學生對獲得家長關心的渴望,即家庭教育及其重要,家長應當要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作為父母應該懂得孩子的語言,要是真正關心孩子,就應該要想辦法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實現與孩子心靈上的共鳴。即使真的不懂手語,也應該要抽一定的時間花費在孩子身上,當然有的家長因為生活所迫要忙於生計,但也希望能夠思考一下家庭教育的問題。
對此,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父母要調整好心態。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成敗,積極的心態是一個人的成功、健康和快樂的保證。我們的孩子已經有殘疾,這是事實,而他更需要家長們以賞識的眼光鼓勵孩子追求進步,告訴他:「你能行」,不斷地進行心理暗示,引領孩子向好的方向努力和發展。千萬不能暗示孩子:「你已經有殘疾了,努力學習也是沒多大用」,這樣只會起到很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家長要理性地接受孩子耳聾的事實,保持樂觀精神,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長。
第二,父母要抽時間陪孩子。我們鼓勵家長學習手語,學習的途徑有:參加學校開設的手語培訓班,不僅可以學習手語,還可以促進家長間的交流;與孩子之間制定家庭作業,要求孩子每天教自己幾個手語;自備《中國手語》書籍進行自學。如果實在學不了手語,也可以經常性地與孩子進行書面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生活、與同學相處情況和內心想法等,幫助孩子分析一些困惑,講道理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父母可從側面了解孩子。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父母要加強與老師間的聯繫,實時掌握孩子在校情況,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也可以通過建立「家校聯繫簿」,及時記錄孩子在校表現情況、學習情況和心理動態,了解孩子近期渴望及需要父母所做的配合等,這樣及時反饋,配合做好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