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喜歡吃辣的人,可能更有攻擊性

2020-08-16 由雅小姐

由雅小姐:每天分享身邊有趣、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言為心聲」,我們的字裡行間以及講出的話語裡潛藏著我們的性格心理。

同理,有些西方國家認為「人如其食」,也許是給予食物進入身體後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我們吃的食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我們的心理特徵。

食物有酸、甜、苦、辣、鹹的五種,而只有辣最特別。辣的感覺是通過辣椒素作用於舌頭的味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而產生的的。而這條通路也是痛覺的傳導通路。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辣覺更像痛覺。

而其他四種則是通過作用於味覺細胞上的受體蛋白,激活味覺細胞以及相連的神經通路。

▍吃辣能夠提升人的攻擊性,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測驗。

實驗一:通過提問的方式記錄被試是否愛吃辣,愛吃辣的程度是怎樣的(微辣、特辣、變態辣),記錄之後讓被試做關於攻擊性的量表,以此來對比,發現喜歡吃辣的程度越高的人,他們的攻擊性更強。

實驗二:給到所有的被試相同的食物,但其中一組微辣,一組不辣,等被試吃完,讓他們進行填詞遊戲,發現微辣組的人更偏向填寫帶有攻擊性的詞彙。

實驗三:讓被試去看一些辣或者不辣的食物,然後對被試的攻擊性水平進行測驗,得到的結果與前兩個實驗相同。

對於愛吃辣的人我們傾向於認為更容易發脾氣

比如辣妹子,英文中的「spicy girl」,這些都是將吃辣和易攻擊性聯繫起來。

辣椒其實屬於舶來品,是由墨西哥傳入中國。而全國最能吃辣的當屬於湖南、江西、貴州、四川。

湖南的尖辣椒炒肉、江西的蓮花血鴨、貴州的老乾媽、四川的牛油火鍋,都是一等一的辣椒中的優秀選手。

▍關於吃辣的人為何更有攻擊性的解釋:

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鼻祖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天生的,屬於人的本能。

比如嬰兒哺乳吃奶的時候,會用雙腳踢母親的肚子,也會用手狠抓母親的面部。

等到長牙的時候,會用牙齒將母親的乳頭咬傷。再等到一周歲左右的時候,還會用手去攻擊周圍的人。

所以吃辣可能是我們本能的一種需要。

❖ 而生理學認為吃辣時我們身體會產生高溫的反應,這與我們憤怒、攻擊行為發生時產生的高溫反應一致。

▍吃辣有什麼好處?

❖ 減肥。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吃辣椒可以刺激脂肪代謝,讓人出汗和產熱,讓身體的能量以熱能形式散發出去。

❖ 降低死亡風險。義大利IRCCS Neuromed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辣椒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攝入辣椒能增加血清中的維生素D濃度,增加對心腦血管具有保護效益。

❖ 增加食慾。刺激腺體分泌唾液、增強消化酶的活性,促進食慾,增強消化能力。

吃辣有益健康?是的,你沒看錯!

不過有有些人並不適合吃辣,所以不用為了降低死亡風險而強行吃辣,不然會適得其反。

比如胃不好的人,便秘以及痔瘡患者,還有口腔潰瘍患者要做到儘量少吃辣或者不吃辣。

作為社會人的角色,攻擊性不可忽視。辣能夠挑起人的攻擊性,首先是生理的作用,然後記憶將這種刺激與辣劃上等號以至於我們看到辣就有可能產生攻擊性,攻擊性是本能。

但攻擊也受自我的約束,並非所有的攻擊性都會表現成攻擊性行為。

所以不要對吃辣的小夥伴產生偏見哦,他們只會兇兇你,而不會打你~

關注 @由雅小姐 每天跟您嘮嗑一點有用的心理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這四種帶有攻擊性的語氣可能正在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溝通方式,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可是同樣的話,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攜帶著不同的情緒,比如以下四種表達方式往往就帶著攻擊性。相比較教導式的交流與溝通,對等的交流,如,同伴式的溝通會產生更好的作用,但是好多人就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教育別人,這種行為方式對於表達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 吃貨心理學:能「吃苦」的人,普遍心理陰暗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兩位心理學教授對1000位被試進行了兩次獨立測驗驗證了這一點。第一次實驗中給到被試一串食物清單,包括巧克力、蛋糕、醋、辣椒醬、咖啡、牛奶蘋果等幾十種包含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的食物,被試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打分,區間為1-6分,1分為非常討厭,6分為非常喜歡。
  •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一團和氣,反而有這些「攻擊性」
    這不僅讓你感嘆道,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和善。但事實上,如果你和層次高的人多接觸以後,你會發現,和善只是他們的表面。事實上,每一個大佬,都擁有極強的攻擊性。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真正成熟,高情商的人,往往都會有這幾種「攻擊性」。
  • 心理學:不敢活出攻擊性的人,其實是不能為自己而活的人
    ,它是一個好東西我們要知道,誰都不好惹,包括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有攻擊性。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攻擊性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它是我們生命力的象徵。正如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認為的那樣,攻擊性等同於活力或動力,每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個能量球,能量球伸展自己時,自然會有攻擊性。只是很多人可能對攻擊性有誤解,認為攻擊性是罵人、爆粗口,其實並非如此。
  • 心理學:表達攻擊性,是一種取悅自己的能力,請問你具備嗎?
    攻擊性的心理學意義有網友提問:每當別人提出過分要求時,雖然心裡有怨言,也不好發作,怕影響人際關係。但是憋在心裡不發洩,又很難受,不知該怎麼辦?所謂攻擊性,就是氣泡擴張之動力的直接展現。有心理學工作者認為:很多患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好人,他們普遍比較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也就是說,人的攻擊性若不能正常向外釋放,就會形成負性能量,轉而攻擊自身。
  • 喜歡吃辣的人,值得深交
    味蕾的記憶是牢固的——到死,也會記得小時候吃的那碗面片湯,放了細碎的蔥花小香菜,還有西紅柿和牛肉下去丁,母親親自做的面片……何況辣的記憶?辣有一種最原始的衝動,如莽撞少年。吃辣的人脾氣不好,但骨子裡是古道熱腸,辣還有一種橫行霸道和橫衝直撞,火辣辣,我喜歡這個詞。
  • 「健康」這就是你喜歡吃辣的原因!
    現在不管是去飯館還是在家吃飯,喜歡吃辣的人可謂無辣不歡,微辣少辣都要靠邊站,變態辣才是這些人的最愛。如此嗜辣究竟為何?有何益處?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在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定期在飲食中加入適量辣椒,可以降低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而死亡的風險。
  • 「我喜歡吃辣,但不喜歡吃辣的女生」|只因做一樣的事
    1那個沒有真正了解小清的男人,最終以一個可笑的理由:「我喜歡吃辣,但不喜歡吃辣的女生。因為那樣我很沒面子;你比我能吃,也讓我輸了2萬塊。」徹底結束了這段感情。說起小清,之所以喜歡吃辣,就是在追辣男之前,打聽了他一番,知道他喜歡吃辣,才開始慢慢嘗試吃辣的。可這事辣男壓根就不知。交往的這半年多,辣男有空就帶著小清,往辣上衝,這讓小清臉上的痘痘,時不時就冒出來,身體也跟著出現些小毛病。
  • 中國有的地方喜歡吃辣,有的地方不喜歡?「窮」可能是最大原因
    曾經有人這樣詮釋旅遊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出來旅遊是因為,沒有什麼比在火車,飛機,輪船上,更能傾聽到自己的內心。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更偏愛單一的辣味。喜歡辣味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但事實上,中國地域遼闊,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區的飲食風格也不盡相同。四川,湖南等地喜歡辣味,浙江,江蘇等地的人口味相對清淡。為什麼在同一個國家,中國人的口味卻如此不同?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吃辣不爽,而有些地區的人一點辣都碰不到,這是什麼?
  • 吃辣這回事,其實廣東人超級有潛力!
    那他有可能是失戀了,或者剛剛被公司炒了。當然也有可能,他只是一個吃完辣的廣東人。 在氣候長年溼熱的廣東,吃辣無異於火上澆油,渾身溼黏黏很難受不說,輕則爆痘便秘,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喉嚨痛拉肚子等等。
  • 紋身的人更叛逆、更有攻擊性
    一項研究發現,紋身者比未紋身者更可能具有攻擊性和叛逆性。 該校的社會心理學教授維倫·斯瓦米(Viren Swami)說:「一種解釋是反應性叛逆程度較高的人可能通過紋身來回應令人失望和沮喪的事件。」 「也就是說,這種人經歷負面情緒事件時,更可能採取被人們視為叛逆的行為回應。」
  • 「長期吃辣」和「從不吃辣」的人,誰更健康?別懷疑,身體是不會騙人的
    辣椒在我們生活當中是比較常見的,也有很多人喜歡吃辣。在湘菜的名菜當中有辣椒炒肉,家喻戶曉,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氣候比較潮溼,可以通過吃辣椒讓體內的溼氣變成汗水排出去。如果在夏天不吃一點辣的話,是很難促進我們的食慾增長,尤其是麻辣花蛤,麻辣龍蝦,回味無窮,唇齒留香。而在冬天吃辣的話,吃完會感覺身體都變的暖和了。
  • 心理學:合理表達攻擊性是一種能力,越能發脾氣的人,越該深交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在我們的文化中,一個人經常發脾氣和表達憤怒可能會被貼上「不禮貌、不合群」的標籤。因為我們中國人嘛,喜歡把仁義禮智信放在嘴邊談。當下隨著人們利益至上原則,越來越難交到推心置腹的朋友,與其交一堆虛偽善變友好的人,倒不如交一個脾氣大、但時仗義的人。陳丹青曾說:「朋友,只有一段路能共同走過,走過這一段,就會各奔東西,能一輩子都走同一條道的人很少。這個時代很虛假,與我們那個時代相比,垃圾更多了,人心也更複雜了,故此知音難求。」
  • 自戀,性,攻擊性(590)
    1,自戀我覺得學習心理學,真是是顛覆之前的三觀。比如以前我們說:謙受益滿招損。可是心理學告訴我們說,謙虛的代名詞叫做猥瑣,自滿的代名詞叫做自信。或者說自戀。而自戀可能是人的根本屬性——假如一個人都不愛自己,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那麼這是要把自己往絕路上面趕的節奏。所以,我覺得世俗的文化裡面有一些誤導的成分。
  • 四川人為什麼喜歡吃辣?有個不得不說的歷史原因
    四川人是出了名的能吃辣,估計你在街上隨便問一人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吃辣,十個人裡面有九個會說是四川,有許多人非常好奇,四川人為什麼喜歡吃辣,為什麼這麼能吃辣?首先是地理氣候原因,四川多山脈,氣候潮溼且經久不散,當地居民為了祛除體內寒氣,時間長了就養成了吃辣的習慣,習慣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口味,再者是遺傳因素,有學者認為四川人的體內有耐辣基因,筆者要說的是第三種歷史原因。
  • 長期吃辣的人,和不愛吃辣的人,身體素質有差異,哪個更好?
    辣椒應該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食物,也是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吃過辣椒之後,嘴巴裡會感覺到媽媽的,其實就是辣椒在刺激味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是無辣不歡的,一頓飯不吃到辣椒都是不行的。但是也有很多的人不吃辣,基本上有辣椒的食物都不會碰。對於這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飲食習慣,到底哪種的身體會更好呢?
  • 「學點心理學」10個對 99%的人都有效的心理學詭計
    吃東西!進食的人通常在環境中感到舒適。 飲食是一種鎮靜活動,並且可能有助於消除衝突。有些人心情一不好,就喜歡吃東西,也跟此有關。如果有人對你非常生氣,而你開始吃東西,這能立馬緩解緊張氣氛。「點頭」的動作會讓人不自覺地相信你所說的事是真的,並且他們也更可能開始點頭,贊同你的想法。當你想給某個人留下好的印象時,不妨試試這個技巧。但是別太貪心,據研究,這方法只對部分人有效。
  •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喜吃辣的人愛冒險
    在「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然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強烈刺激性,使人產生灼燒感,就是所謂的「辣味」。既然辣椒帶來的是疼痛,為什麼人們卻樂此不疲呢?根據相關研究,這也許和良性自虐有關。
  • 經常吃辣的人,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主要有三大好處
    辣椒作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通常是用來提味的,人們對它的偏愛,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食物的味道,讓人感到辣爽的感覺,當然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辣的,因為每個人對於辛辣食物的容忍度不一樣。所以今天小編和大家說的是,經常吃辣的人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的。
  • 無辣不歡,韓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辣?
    喜歡辣味的人們表示享受的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辣味調料。一旦嘗過辣味,大腦就會記住。最開始只是以單純的味道開始,漸漸地強度越來越大,不知不覺變得喜歡更辣的食物。另外,並不是只有韓國人喜歡辣味。通過油管上帶著「吃播」的題目,很容易就能找到挑戰各種辣味食物的博主,除了韓國調味料還能看很多麻辣類的中國飲食。 辣味不是味道的種類,而是屬於一種痛苦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