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雅小姐:每天分享身邊有趣、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言為心聲」,我們的字裡行間以及講出的話語裡潛藏著我們的性格心理。
同理,有些西方國家認為「人如其食」,也許是給予食物進入身體後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我們吃的食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我們的心理特徵。
食物有酸、甜、苦、辣、鹹的五種,而只有辣最特別。辣的感覺是通過辣椒素作用於舌頭的味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而產生的的。而這條通路也是痛覺的傳導通路。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辣覺更像痛覺。
而其他四種則是通過作用於味覺細胞上的受體蛋白,激活味覺細胞以及相連的神經通路。
▍吃辣能夠提升人的攻擊性,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測驗。
❖ 實驗一:通過提問的方式記錄被試是否愛吃辣,愛吃辣的程度是怎樣的(微辣、特辣、變態辣),記錄之後讓被試做關於攻擊性的量表,以此來對比,發現喜歡吃辣的程度越高的人,他們的攻擊性更強。
❖ 實驗二:給到所有的被試相同的食物,但其中一組微辣,一組不辣,等被試吃完,讓他們進行填詞遊戲,發現微辣組的人更偏向填寫帶有攻擊性的詞彙。
❖ 實驗三:讓被試去看一些辣或者不辣的食物,然後對被試的攻擊性水平進行測驗,得到的結果與前兩個實驗相同。
對於愛吃辣的人我們傾向於認為更容易發脾氣
比如辣妹子,英文中的「spicy girl」,這些都是將吃辣和易攻擊性聯繫起來。
辣椒其實屬於舶來品,是由墨西哥傳入中國。而全國最能吃辣的當屬於湖南、江西、貴州、四川。
湖南的尖辣椒炒肉、江西的蓮花血鴨、貴州的老乾媽、四川的牛油火鍋,都是一等一的辣椒中的優秀選手。
▍關於吃辣的人為何更有攻擊性的解釋:
❖ 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鼻祖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天生的,屬於人的本能。
比如嬰兒哺乳吃奶的時候,會用雙腳踢母親的肚子,也會用手狠抓母親的面部。
等到長牙的時候,會用牙齒將母親的乳頭咬傷。再等到一周歲左右的時候,還會用手去攻擊周圍的人。
所以吃辣可能是我們本能的一種需要。
❖ 而生理學認為吃辣時我們身體會產生高溫的反應,這與我們憤怒、攻擊行為發生時產生的高溫反應一致。
▍吃辣有什麼好處?
❖ 減肥。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吃辣椒可以刺激脂肪代謝,讓人出汗和產熱,讓身體的能量以熱能形式散發出去。
❖ 降低死亡風險。義大利IRCCS Neuromed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辣椒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攝入辣椒能增加血清中的維生素D濃度,增加對心腦血管具有保護效益。
❖ 增加食慾。刺激腺體分泌唾液、增強消化酶的活性,促進食慾,增強消化能力。
吃辣有益健康?是的,你沒看錯!
不過有有些人並不適合吃辣,所以不用為了降低死亡風險而強行吃辣,不然會適得其反。
比如胃不好的人,便秘以及痔瘡患者,還有口腔潰瘍患者要做到儘量少吃辣或者不吃辣。
作為社會人的角色,攻擊性不可忽視。辣能夠挑起人的攻擊性,首先是生理的作用,然後記憶將這種刺激與辣劃上等號以至於我們看到辣就有可能產生攻擊性,攻擊性是本能。
但攻擊也受自我的約束,並非所有的攻擊性都會表現成攻擊性行為。
所以不要對吃辣的小夥伴產生偏見哦,他們只會兇兇你,而不會打你~
關注 @由雅小姐 每天跟您嘮嗑一點有用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