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押韻方法

2020-12-16 鳴鳳在竹古詩文

構成詩歌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字的四聲和平仄,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押韻。不論是古體詩或近體詩,都要求押韻,"無韻不成詩"。

漢字每一字一音。每一個音都隸屬於不同的韻,也就是屬於今天漢語拼音的韻母。這種同韻母(或相近)韻母的字在一首詩中用於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做"押韻"。押韻的字都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又叫"韻腳"。

先看一下盧照鄰的《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仄)

圓影覆華池。(chi,平)

常恐秋風早,(仄)

飄零君不知。(zhi,平)。這首詩中第二句末一字「池」,第四句末一字「知",兩字的韻母都是"i」,都是平聲字。「池、知"就是這首詩中用韻的字,即"韻腳"。詩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尾的"岸、早"沒有用韻,用的是仄聲字。所以押平聲韻的詩用韻的規律是押韻的韻腳用平聲字,不押韻的句末一字用仄聲字。

舊體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在用韻上是比較自由的。全首詩可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又可隨意轉為其它韻。一首詩中每句都可用韻,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鄰韻是聲調比較接近的字,稱為鄰韻。

相對於古體詩而言,近體詩用韻的規矩卻很嚴格:一首詩限用一個韻;第一句可用韻可不用韻,其餘句子雙數句用韻。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近體詩如何用韻。

先說一下絕句的押韻。在每一首絕句詩中,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都可以用韻,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二、四句必須押韻。近體詩大多都押平聲韻,少數押仄聲韻的一會再講一下。押韻就是用同一個韻部的字做韻腳,如果用了不同韻部的字做韻腳,就叫"出韻"或"落韻"。

第一句不用韻的絕句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格律詩中都採用《平水韻》,這首詩中流和樓在一個韻部。

第一句用韻的五言絕句如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feng

將軍夜引弓。gong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zhong

第一句用韻的七絕如杜牧的《山行》:

遠山寒山石徑斜,xia

白雲生處有人家。jia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a

第一句不用韻的七絕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hui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lai

以上都是押平聲韻的古詩,不押韻的句子末一字用仄聲。

下面看一下押仄聲韻的例子:

唐代詩人曹鄴的《官倉鼠》

官倉老鼠大如鬥,dou

見人開倉亦不走。zou

健兒無糧百姓飢,

誰遣朝朝入君口?kou

這首詩的韻腳"鬥、走、口」,三個韻腳的韻母都是ou,都是仄聲中的上(讀賞)聲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三聲。不押韻的字"飢",用的平聲字。

再看一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jue

萬徑人蹤滅。mie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xue

這首詩的韻腳"絕、滅、雪」都是舊讀入聲字。入聲是古漢語四個聲調之一,古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入聲字讀音短促,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已不存在,分別併入現在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中。如果不知道古音中有入聲,字中有入聲字,把舊讀入聲字讀為陽平聲,就會認為這首詩押的是平聲韻。按今天的普通話讀這首詩,絕讀jue,二聲,滅讀mie,四聲,雪讀Xue,三聲,三個韻腳用了三個聲調,會以為押韻不講聲調的。實際在古漢語中這三個韻腳都是入聲字。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近體詩大多押平聲韻,不押韻的句子末一字,用仄聲字。押仄聲韻的必須同一個聲調才能用於一首詩中,也就是押三聲必須韻腳全是三聲,押四聲韻腳全是四聲,押古入聲韻的韻腳全是入聲字。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其他詩詞知識在以後的篇章裡繼續和大家分享。

江雪 柳宗元

相關焦點

  •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今天的問題和昨天寫的文章有異曲同工之處:既然古人說的不是現代普通話,為什麼古詩詞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依然押韻呢?.......前言首先,古詩是一種押韻的文體。除了個別現代詩以外,詩都是押韻的。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我們不知道古人怎麼說話,但大多情況下我們閱讀古詩詞是押韻的。當然,也有不少古詩詞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一、那些不押韻的宋詞上學的時候,老街最奇怪的就是蘇軾《念奴嬌赤壁》,為什麼讀起來這麼彆扭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不過,我們爭取讓自己朗誦得似乎很押韻。
  • 告訴孩子:為什麼這些古詩詞不押韻
    後來我們知道不舒服的原因是不押韻,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押韻不是古詩詞必須的嗎?雖說格律詩源於唐代,被稱為「近體詩」,以區別於古體詩,但實際上古體詩對字音也是有要求的,押韻是必須的。但為什麼會有不押韻的現象呢?其實是因為——古今讀音的變化首先,無論是發音還是聲調,古音和普通話發音都有很大的差別。
  • 念奴嬌不押韻嗎 閒聊高中40首必背古詩詞
    國人從小開始學古詩詞,可大多數人到老也只會讀不會寫。總感覺隔了一層牆。其實就算是讀,很多人也奇怪:《滿江紅》、《念奴嬌》明明不押韻,為什麼還說是好詩詞?現在國學越來越受重視,高中的必背古詩詞已經增加到40首,今天讓老街味道來幫您了解一下,上學不講的古典詩詞另一面。@老街味道。
  • 要寫好中國古詩詞,如何押韻?
    所以,押韻是寫詩的基本條件。這一點無論對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是一樣的,但是現代詩由於各種新興文化的衝擊,有很多認識和看法與古詩不同。我們講押韻還是以古詩為主。而中國古詩詞又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詞牌、散曲等等。押韻這個大的概念針對每一種小的分類又有區別。包括使用的韻書也有不同。
  • 漲知識了:古代和現代發音不同,為何古詩詞現在讀起來會押韻呢?
    到如今,唐詩的押韻演變出了三種情況:之前押韻的現在還押,之前能押的現在不能押了,之前不押的現在反而能押了。所以說我們小學時學的那些押韻的古詩詞,不過恰好是上面三種情況中的一種而已。南方方言很大程度上較北方方言來說,保留了更多的中古音訊息,如果我們使用粵語或吳語等南方方言的話,中古音隔閡感會更小。
  • 抑揚頓挫:詩歌押韻的規則是什麼?
    什麼是押韻 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這叫韻腳或韻字。一般來說,詩詞的雙數句子的末尾,必須押韻。
  • 輔導一年級孩子背誦古詩詞,什麼方法效果更好
    一年級學生家長,自然而然要輔導孩子背誦古詩詞,這樣我們會經常面臨輔導效率不高,大人氣氣呼呼,小孩哭哭鬧鬧的局面。長此以往,不但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父母有時也一籌莫展。這可怎麼辦呢?我的親身體驗是,首先家長要平心、耐心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虛心、誠心反思一下輔導方法。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還不具備獨立閱讀與背誦的能力,家長輔導孩子背誦古詩詞,你責無旁貸。
  •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
    這個大概念的詩歌都必須要押韻,中國古代詩歌這個小分支一定要押韻嗎?那是必然的,不押韻的作品,我們是把它剔除在詩的概念之外的。不押韻的作品就不是詩。你可以隨心所欲,寫不押韻的短句分行,但是不好意思,你的東西無論多麼優美,多麼難得,都不能稱之為詩。現代詩和古詩詞的區別就在于格律的完全背叛,然後格律的拋棄不代表可以拋棄押韻。詩是精煉的,有節奏感的適合吟誦的韻文。
  • 詩詞寫作入門(一)押韻
    話說詩詞君從昨晚八點一直弄到十二點左右,結果微信網站掛了,今天補上昨晚的文章。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 講究平仄押韻,讀出詩詞美感丨光明藝觀
    詩詞最起碼的標準,就是要講究押韻。可是,當我們用現在的普通話去朗讀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古詩詞讀起來不押韻、不順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讀音有著一定差別。舉個例子,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 古詩詞讀音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是否應按古音讀古詩詞「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是否能按古音讀古詩詞,那要看怎樣理解「古音」。
  • 古詩詞讀音怎麼定: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是否應按古音讀古詩詞「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í」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é」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是否能按古音讀古詩詞,那要看怎樣理解「古音」。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是否應按古音讀古詩詞「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í」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é」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是否應按古音讀古詩詞   「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í」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é」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   是否能按古音讀古詩詞,那要看怎樣理解「古音」。
  • 不用驚訝,一歲半寶寶古詩詞啟蒙的方法在這
    這個階段的寶寶最喜歡朗朗上口的語句,所以既押韻又富有畫面感和美感的古詩詞是最適合寶寶的語言伴侶。兜兜一歲兩個月能背誦教給他的古詩;有些很長的宋詞,我說前幾個字,他能很準確的說出後幾個字。現在一歲七個月,可以背誦將近三十多首古詩詞。我把自己引導兜兜學習古詩詞的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 七言絕句的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句句押韻不行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唐詩七絕第三句,為什麼不能押韻,作為自寫詩,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前言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古詩詞,五絕和七絕是我們最熟悉的詩體。我們先看看唐朝絕句押韻的方式。一、唐朝的七言絕句在詩的每一句中,最後一個字如果押韻,叫做韻腳,如果不押韻,叫做白腳。絕句的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尾字押韻既是韻腳,首句尾字不押韻就是白腳。無論是近體絕句還是古體絕句,第三句末尾字幾乎都是白腳(不押韻)。
  • 中文押韻工具「完美韻腳」的賺錢套路
    今天分享的是《中文押韻工具「完美韻腳」的賺錢套路》。對於作詞人、詩人和其他一些文案創作者來說,押韻是非常常用的寫作技巧。 過去人們只能靠日常筆記積累、大腦記憶或專門的詞典來進行押韻創作。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開始尋求更為方便的能協助押韻創作的線上工具。從搜尋引擎關鍵詞搜索量來看,每天都有數百萬人次在尋找押韻相關工具。
  • 不押韻,不合律,四不搭!不影響它們千古流傳
    可是對於古詩詞,大抵是知道的。在我們沒上學前班的時候,父母就會讓您吟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待上了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初高中乃至大學,古詩詞都是不可少的。我們的童年、少年都是被詩詞「餵」大的。
  • 詩詞創作 學習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
    我看到的這個問題是:自己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古詩詞,其實是指古人的詩詞作品,我們寫的當然不是「古詩詞」。但是這樣提問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歧義。相對於新詩而言,古詩詞一般被稱之為「舊體詩」,題主的意思是要想學習舊體詩的創作,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民國初期的文人,如魯迅、聞一多、胡適等人,他們自小還是接受舊式教育,詩詞創作是必學課程。
  • 為什麼讀唐詩宋詞還押韻呢?
    —阿諾德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想到過:用普通話讀古詩,為什麼會押韻?古代漢語跟現在的普通話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嗎? 古人的文字,我們學習過以後,至今能看懂;古人的文章,大部分我們幾乎也能讀下來。 所以,古詩詞,我們能夠讀懂,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