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晚上六點,老字號新雅粵菜館的行政總廚黃任康和打扮成「財神爺」的同事一起來到飯店大堂,給小朋友、「老小孩」派紅包,送祝福。收到紅包後,客人們都笑得合不攏嘴。「希望大家吃過年夜飯,來年健健康康,更加幸福。」在這個特殊的除夕夜,這是黃任康發自內心的祝福。
黃任康(左)派紅包、送祝福
這是黃任康成為廚師後的第40個除夕夜。除夕原本是家人團圓的時刻,但對他而言,卻是一年中最忙碌時刻的開端。
「當廚師最怕過年。」黃任康告訴記者,除夕夜前,他已經連續五天忙到沒有踏進家門一步。不過,當食客吃到一頓滿意的年夜飯,特意來向他致謝的時候,他的疲憊就一掃而空了,「比吃了補藥還要強。」
自從踏入餐飲行業後,黃任康幾乎沒和家人吃過一頓年夜飯。這位年屆花甲的大廚看著精神,提到年夜飯時眼底卻流露出一絲疲憊,「和家人吃年夜飯早已成為一種奢望了。」
原來,每年春節是黃任康和廚師們最忙碌的時候。春節前,他們白天工作完成後,還得在晚上加班加點烹飪熟食和半成品菜餚,以保障第二天一早的銷售。為此,熬幾個通宵是家常便飯。
今年春節期間,他們更是有一場「硬仗」要打。每天早上8點來上班後,廚師手腳不停,為幾十桌客人烹飪菜餚,一直忙到晚上8點才能準備收拾回家。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飯店還增添了衛生消毒工作,對公共場所、廚房間進行定時消毒工作,並且為客人準備了溫度計、消毒液等物品,做好防護措施。這樣的忙碌,將一直持續至年初六。
這個除夕夜,黃任康忙到晚上9點才到家,這時家裡已經開始收拾起了碗筷。囫圇吃了點菜,他原本想看看春晚,但電視打開兩分鐘不到,他就已經累得睡著了。「說起來也是蠻心酸的,每次家裡都說要等我吃年夜飯,但卻總是等不到。晚上說不上幾句話,我就要趕緊休息了。」 黃任康說,40年來,這一直成為他心中對家人的愧疚。
這麼辛苦,為何還要堅持這份工作?「可能是因為對這行的熱愛吧。」黃任康說。這份熱愛,其實也傳承自他的父親。他告訴記者,父親是一名來自廣東的廚師,因為手藝好來到上海工作。小時候,父親也總是吃不到年夜飯,但他回家後,還是會和母親一起繼續忙碌,為家人炒瓜子、花生,做蛋餃、筍燒肉……
說起小時候做年夜飯的場景,黃任康仍覺得歷歷在目。那時,11戶人家住在一幢房子裡,卻只有一個公共廚房,大家都擠在一起燒年夜飯。大年三十,廚房裡從早到晚,人都多得不得了,小孩就在一旁打打下手。誰家晚上吃什麼,看看鍋裡燒的菜便知。
黃任康家裡必做的「大龍糕」,就是一道從廣東帶到上海的年食。大龍糕就是廣東版的年糕,有龍馬精神、步步高升之意。「以前家裡只能用煤球爐蒸糕,溫度上不去就慢慢蒸,有時候要等上4、5個小時。」黃任康說。雖然辛苦,但一家人等著大龍糕蒸好的情景,卻成為了他對年夜飯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大龍糕
從上世紀70年代到2020年,黃任康也從一名年輕的學徒,成為了統管菜餚出品質量的廚房「掌門人」。在不變的忙碌中,去餐廳吃年夜飯的人群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70年代,家裡條件不錯的人才會選擇去餐廳吃年夜飯。如今,消費水平提高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去餐廳吃年夜飯則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今年春節期間,黃任康依然沒法回家和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但他卻十分豁達:「我們要讓客人吃得安全、開心,就像在家裡吃年夜飯一樣,這就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大年夜進行舞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