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維打擊」:「德雲鬥笑社」,原來玩的高級了,可以是這個樣子

2020-12-20 註冊的微世界

騰訊推出了的團綜「德雲鬥笑社」已經更新到第二期了!放眼整個國內娛樂圈,恐怕也只有「德雲社」這樣「相聲男子天團」才能僅依靠內部發掘,就能如此完整和充實的把一個播放時間達到一個半小時,帶花絮時間將近三個小時的「真人秀」節目展現出來!不得不感嘆,「德雲社」本身的「造星」能力是如此之強!而看過了兩期之後,更令我感受頗深的是,在受疫情影響,所有的演出類活動都無法正常進行的情況下,「德雲鬥笑社」,開闢了一個傳統藝術與新媒體、新娛樂手段的完美結合手段!甚至,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對整個相聲行業的「降維打擊」!

當然,「打擊」是玩笑話了!但「降維」卻是實打實的!在之前的採訪中,郭德綱就曾經說過,相聲並不適合搞什麼「雲開箱」。因為這一一門需要與觀眾面對面,使人發笑的藝術,那如果把這些都放在網絡上,那一些特定的環節與包袱就必然不可能達到效果!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德雲鬥笑社」依舊在上線後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閒話少說,我就以純粹個人的觀點,來聊一聊這個很特別的「真人秀」——「德雲鬥笑社」!

那當然要從十多天前的首期談起,說實在的,在看到節目之前,我真的很擔心這檔綜藝會使「德雲社」掉粉!因為,現今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的各類真人秀節目,已經越來越「玩爛了」。作為「鋼絲」和「德雲社忠粉」的我,確實是捏了一把汗!

但在節目的一開頭,就徹底打消了那些念頭!我絕對也相信在節目中會有一些程度上的作秀的成分,然而,那種從骨子裡的感覺是很難有變化的。這個,從類似花絮般的開頭「採訪」中就能看得出,一眾徒弟們在突然看到是「老郭」來採訪時那種「本能」的反應,無論是脖子上的鏈子,腳下的拖鞋還是手裡的扇子,實在是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感受得到在「德雲社」內部的那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在隨後的「家宴」環節中,郭德綱巧妙地採用分配「滷子」的方法,一邊「自嘲」一邊「自省」的近年來「德雲社」在火起來之後,將內部出現的一些問題和話題熱點,談笑間化為節目的亮點也是對於眾徒弟們的鞭策!其水準及用意之深之高級,可見一斑!

在期間,也是無處不透露著那種「溫馨」。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那就是在張鶴倫「嘴瓢」引起鬨堂大笑之後,「外甥」王九龍的凳子腿意外的斷掉了,在這之後,場上的布局發生了一個小變化,那就是原本坐在右邊第二位的「傻子」秦霄賢,卻站在了自己的椅子後面,而王九龍則坐在了原本秦霄賢的位置上。以我的理解,這也許就和「雲鶴九霄」的排序有關,作為師弟,秦霄賢的反應應該還是很本能的。

如果說之前的環節主要是在體現「德雲大家庭」的氛圍的話,那之後的「選大褂」環節,則是典型的「綜藝秀」,倒不用多聊。不過,其中「於大爺」的「綜藝味」之濃,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原來這個「看似忠厚老實」的長者,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綜藝咖」!隨之,是一個讓我感覺非常好的環節,那就是中間的「真人秀」競賽環節,在節目的主單元中,居然是讓一段「語音播報」一帶而過。這在我看來就太理想了,這樣就完美的避免掉了那些在我看來「過於做作」的「街頭秀」內容,而是直奔主題!「德雲社」的綜藝,就是應該拿相聲本身說事兒!

那就要說節目最後的「高潮」,以這九位「角兒」臨時組隊成的四組搭檔,再根據主題,結合房間裡不同的「線索」使不同的「活兒」。在這一環節裡,郭德綱大膽的採用了「空場」的環境下演出,來了一把對於每組新組合的「突擊考核」。在這樣令人眼前一亮的嶄新模式下,我覺得對於幾對演員的現場應變和功底是個非常精彩很優質的「檢驗」。結果,和我預想的一樣,四個節目的「優劣」還是比較明顯的。索性,我就按照個人的看法和印象,對這四段作品簡單的評價幾句!純粹個人喜惡。

第一對出場的是由「燒餅」、張鶴倫和王九龍的群口《打燈謎》。

就這個「活兒」來講,屬於一個非常傳統的老段子,當年侯耀文和石富寬也曾經演出過這個節目,裡面的每個包袱環節都非常為人熟悉。所以,實際上這個看似最簡單的節目,卻是最考驗演員基本功的。也許是突然面臨一個空的劇場,而且臺下還坐著郭德綱和嶽雲鵬,上臺之後的三個人明顯有些緊張,在剛開始的一兩分鐘裡,幾乎可以用雜亂無章來形容。好在張鶴倫進入狀態的算是比較快,而且,以我的視角來看,「小白」的第一個「黃豆迷路」的包袱,應該還算的上不錯,只是這類包袱可能更適合有觀眾的現場,那樣應該能夠很快得到反饋,這個包袱就響了!可惜,「空場」的環境,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到了作品的效果。同理,我覺得王九龍的最後一個「挖藕」梗,也是吃了現場的虧!

隨後,有個有趣的片段,就是那個非常熟悉的「遠看是條狗」的老燈謎,「燒餅」和王九龍在接張鶴倫話的時候,居然少說了一句「罵它它不走!」這一細節,被老郭發現,並給兩人各扣掉了一分!在節目尾聲老郭講評的時候也專門提到,別看就少那麼一句,但整個的節奏的效果就達不到了!你再回頭來看這一段,也確實如此,短了這麼一句,總是覺得好像不太順暢。可見正如之前老郭也曾在多個場合和節目中提過,所有的傳統相聲段子,都是經過了多少代相聲藝人精心揣摩出來的,裡面看上去什麼都有,但實際上你很難從中摘出去一句,因為那已經是語言的精華!

整體來說,這個包含了「雲」、「鶴」、「九」三科師兄弟的臨時組合所表演的這段《打燈謎》,其質量確實非常之一般!當然了,也這確實有著很多不利的因素,因為張鶴倫的現場能力我還是挺看好的,只是對於這個段子的三個人銜接上,做的不夠順暢導致。其實,他們似乎忘了,在德雲社「二十周年」的慶典演出中,「總教習」高峰和「總隊長」欒雲平和「師爺輩兒」的石富寬三個人曾經表演過一個叫做《歡樂二打一》的節目,裡面使用的框架實際上就源自《打燈謎》。在那場演出中,三個人的配合非常順暢,現場效果也非常好,可惜這哥兒仨似乎並沒有想起有這麼好的一個參考。不過說實話,這哥兒仨的基本功底也確實和《二打一》裡的那三位,是有點差距了。

順便說一句,在當年德雲社「二十周年」慶典演出中《歡樂二打一》裡面那個「三頭六耳八條腿一隻眼」的梗,最早也就來自侯耀文和石富寬兩人早期的作品《節日遊戲》。

第二對出場的「斷頭臺」尚九熙和「小先生」周九良。

說實話,這一對的組合是我最為看好和具有期待的。極擅現場表演的尚九熙在近兩年的「開光式」爆發,再搭配上可以說是「九字科」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捧哏演員周九良,他們的表現理應就不會差到哪裡。尤其是,他們由於王九龍的「馬虎」而意外收穫到《學外語》的「梁子」,可謂是「因禍得福」!因為尚九熙本來對於外語就非常的精通,在2020年初德雲社的封箱演出中,尚九熙就曾經用西班牙語演唱過,所以這個節目,恰好是最適合兩人的!所以,他倆也是在「於大爺」那裡得分最高的!

從現場上看,可以說兩人的表演,無論是作品的完整度,還是整體效果,以及給人的感官印象!確實是當天四個節目中最好的。像「小先生」周九良這種不必多言,而就像于謙所評價的:「九熙穩當!」。這一個簡單的「穩當」,可絕不僅是「大爺」的長者之風!熟悉他的朋友就能感受到,,尚九熙的個人表現能力在臺上的穩定性上,絕對是在整個德雲社中排在前列。「雲」字科就不多言,就「鶴」字科講,恐怕也只有孟鶴堂和張鶴倫能與之在一水平線上。「九」字科中,在我看來,也就張九南可與他平起平坐!這也足可見德雲社人才之輩出!像尚九熙這樣的,以我多年關注德雲社的經驗而談,說真的,也就是當年的曹雲金了!尚九熙前途不可限!而......

想起......可惜......可嘆......

第三對登場的是「九字科」大師兄張九齡和「傻子」秦霄賢!

怎麼說呢,這一對組合的綜合水準是「首發」九人中最弱的兩個人。暫且不講基功本身就尚未達到水準的「網紅藝術家」老秦,就是那近兩年進步飛快的「大師兄」張九齡來說,說真的,要說九齡的基本功還算過得去,但是要論起天賦與對於舞臺的感覺而言,在我看來雖然是也屬合格,但要與同為「九」字科九熙、九南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也許就是老郭時常提起的「祖師爺賞飯」和「老天爺賞飯」的區別!至於秦霄賢,恐怕更多的也就是大大大寫的尷尬了。

這一對寶貝兒的「梁子」是《論捧逗》!這個作品對於演員的基本功和捧逗兩人的默契程度,以及對於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個人表現力都有著極其高的要求!換句話說,有些水準還不錯的捧哏,因為個人表現力不夠,說不定就演不了這個節目。在2005年前後德雲社剛開始火遍全國的時候,郭德綱與于謙就曾經有過對於這個作品的經典演繹!其實按角色分配上,兩個捧哏來這個段子應該是佔了一定的便宜的,但是由於過分的緊張和確實是基本功上的欠缺,以及對於「本子」的創作性不夠,兩個原本就沒有穩定的舞台風格的年輕演員來講,確實是有些難為和殘酷了!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倆表演完後,九齡的話很說明問題:像「九」字科絕大多數演員,甚至部分「鶴」字科的演員,都沒有接受過郭德綱的「口傳心授」,他們在看到郭德綱「考核」式的聽節目,就會極度的緊張。再有,他們的很多表演習慣和技巧,以及對於一些問題的應對上,就必然存在著一些硬傷!沒辦法,就像在「相聲有新人」李寅飛所講的他是多麼希望再看到2005、06年那時玩命說相聲的郭德綱呀,只是,那不再可能!近年來,由於在圈內地位的上升,很多內容老郭就不適合再去講了,而且作為一個龐大演出團體的領頭人,他所去思考和顧慮的問題就更多了!你也就不可能要求他像20年前教授那些還是孩子們的「雲」字科徒弟們的精力與投入了!

至於第四對,已經有自己明顯表演風格標籤的孟鶴堂與「總隊長」欒雲平的搭檔,本身就可以說是一個基本品質的保障!而且這樣一對完全能夠「各自為戰」的搭檔,《口吐蓮花》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考驗「捧哏演員」能力的老段子,明顯就是「欒隊」的菜了。所以,這一對也是綜合得分最高的組合。

在我看來,這段「攢底」,孟欒二人的表現也就基本符合了各自應有的水準,不過,儘管是基本,但對於二人的意義卻並不太一樣。對於「欒隊」而說,那是種平靜如水、重劍無鋒的穩定,他對於節奏感的把控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也是節目的節拍器!而孟鶴堂則是最近兩年的「常見」狀態,那就是有些「晃蕩」,就像在「家宴」環節分配「滷子」時的描述,「綜藝」拍多了,基本功下降。其實我倒不認為是基本功的下降,而是在他火起來的時候,其本身的能力水平尚未達到能與之「火爆程度」相符合的地步,而工作一多,研究業務的時間也就少了。按早年見郭德綱作品裡的話就是:還沒學會呢,人就紅了!好在小孟為人還算謙虛,又兼著身邊有個「紮實」的好搭檔,假以時日,進步是必然的。

節目片尾,郭德綱、于謙也對這九位徒弟作了點評,畢竟,大半年沒有演出,讓原本應該「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藝人們真的是生疏了,但即便如此,也看得出,這幫「德雲小將」們的整體水平仍然在一個比較高的基準線上!不得不說,德雲社這個相聲團體,他們的整體專業水準到達的高度,恐怕是整個文藝、娛樂圈內任何一個專業團體都很難達到的地步!從這裡也看得出,火,真的是有原因的!

不由之間,又竟碼了4000多字,關於「德雲鬥笑社」的,還有不少想說的,本文就當是對於十多天前首期「綜藝開箱」的個人評價和感觸吧!好節目,值得一看!隨後,繼續......

相關焦點

  • 「德雲鬥笑社」,原來有實力了就可以這樣任性!
    如果說「德雲鬥笑社」的第一期,是大家的熱身運動的話,那麼第二期就是已經被「推上跑道」的戰鬥機!而幾乎誰都沒想到的是,領頭放飛自我的,居然是「德雲社」的掌門人郭德綱和「母儀天下」的于謙「於大爺」!以至於,差不多從現場工作人員,還是那活蹦亂跳的九個徒弟,腦袋上都頂著一個大大的「懵X」!得,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老不正經起來,那可真是防不勝防!
  • 德雲鬥笑社搖身一變,數家大媒體點名批評,我們還在期待得到什麼
    《德雲鬥笑社》作為近日來最紅火的一檔節目,剛剛播出了四期,就被幾家大媒體點名批評。觀眾也不禁質疑,德雲鬥笑社,我在追的是什麼?數家媒體點名批評《中國新聞周刊》的文章《從劇場到綜藝,郭德綱反正不閒著》可以說是直擊德雲社的軟肋:「德雲女孩」。文章表示,事實上,《德雲鬥笑社》在業內呈現了兩極分化的口碑。
  • 《德雲鬥笑社》相聲粉圈文化下,看到的是德雲內鬥會
    擅長說學逗唱的哥哥們在老郭的幫助下發明了第五門功課「演」,《德雲鬥笑社》明顯領悟了真人秀節目的真諦,在自己人設的基礎上自由發揮,盡情陶醉於節目組設置的情節之中,但節目最後演出環節,從老郭和於大爺的打分來看,還是在這個環節更加得心應手,對相聲創作,表演的技巧方面,好壞評判標準,顯得更加專業性
  • 德雲鬥笑社:遊戲環節看懂5個細節,讀懂郭德綱的前半生
    《德雲鬥笑社》正在如火如荼的播出,每周四成為了許多德雲女孩狂歡的一天。晚上的兩個多小時的節目也算是創了國內綜藝的記錄,最新播出的一期《德雲鬥笑社》時長長達2小時40分,這還不算周邊的衍生節目。《德雲鬥笑社》播出到現在已經第3集了,第3集結束之後其口碑和收視率仍然直線上漲。這一期的遊戲環節十分有趣,郭德綱和于謙帶著徒弟各自為戰組。為了在相聲江湖上爭奪一席之位你爭我奪十分精彩,再加上相聲演員們天生的幽默感簡直讓人捧腹不禁。第3集貢獻了許多名場面,剛開始還沒有5分鐘直接打了起來,場面十分混亂。
  • 《德雲鬥笑社》史上最強陣容「開箱」,分期樂邀你票選「德雲一哥」
    距離德雲社2020年封箱已有200多天,在無數"德雲女孩""德雲男孩"的期盼和呼聲中,德雲社以史上最強"開箱"陣容在線上與觀眾見面了。8月27日,郭德綱、于謙攜嶽雲鵬、欒雲平、朱雲峰、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王九龍、周九良、尚九熙、秦霄賢這幾位耳熟能詳的"雲鶴九霄"相聲演員,亮相由分期樂贊助播出的頭部喜劇廠牌真人秀《德雲鬥笑社》。
  • 被「降維打擊」的泡泡的一生|正經玩
    吹泡泡這種老少皆宜的休閒活動相信大家都玩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泡泡的高級玩法首先用牙籤搭建一個立方體這裡小編把橡皮割成小塊用來連接牙籤然後用洗潔精加水調成一碗泡泡水將立方體浸入泡泡水中片刻後拿出拿出後的樣子
  • 《德雲鬥笑社》被官媒批評,觀眾問到底看得是相聲還是綜藝
    節目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郭德綱要在雲鶴九霄中選下一個「德雲一哥」,但節目說白了就是德雲社的團綜+「洗白」+捧人,還有就是換種方式賺錢,要知道在疫情期間,德雲社不管是小園子還是商演的演出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德雲女孩:貴社憑實力改變了我的審美
    德雲女孩:貴社憑實力改變了我的審美說起現在的德雲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德雲男團「迷倒眾生」的魅力,你可嗎?「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來到了我的身旁~」再如七隊隊長孟鶴堂,下班積極的周九良,堂堂笑起來特別的美,九良一笑就必定狠。不撅翻孟鶴堂,他就不是一語致死的周九良。
  • 熱詞降維打擊、黑暗法則在講什麼?劉慈欣的逆天想像不亞於霍金
    降維打擊32歲高薪保姆逆天簡歷曝光:有一種開掛,叫降維打擊5小時5個億!蘋果的"降維打擊",華為也擋不住?1天前跌至4559!華為Mate30Pro 5G"降維打擊",難道買早了?網上好像越來越隨意就可以看到降維打擊這樣的熱詞,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還是一知半解。 降維打擊一詞,正是出自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的第三部:《三體Ⅲ·死神永生》,這也是劉慈欣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 德雲第一傻白甜王九龍兩眼一抹黑,引起網友共鳴
    他準備好的下一期服裝,一套利利索索很帥氣的西裝由於被無情的淘汰,沒機會在鬥笑社裡穿給大伙兒看,很遺憾,被淘汰了之後,由他們五隊的隊副曹鶴陽補位。開了上帝視角去看,第九期時替他補位的曹鶴陽也慘遭淘汰,五隊一連串淘汰三個人,三六九小分隊已經順利集結完畢。
  • 《德雲鬥笑社》 :「零負擔綜藝」的簡單快樂法則
    距離德雲社2020封箱至今已有200多天的時間,在德雲女孩德雲男孩一句句「還不開箱嗎」的呼聲中,8月27日,郭德綱、于謙攜「雲鶴九霄」十位相聲演員,以另一種方式與觀眾見面——由騰訊視頻出品的頭部喜劇廠牌真人秀《德雲鬥笑社》
  • 甲骨文被阿里雲降維打擊?二者並不構成直接競爭
    正好剛看到一篇報導《500強外企架起一個分部就能佔領中國市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裡面提到這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甲骨文被阿里雲降維打擊了。背後反映的,則是外企的全面潰敗。對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就從這個角度談一下吧。
  • 升維學習,降維打擊
    結構設計大賽是升維學習,結構力學學習是降維學習,二者差別巨大。基於工業化體系的需要,我們創造了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工業化的體系,本質上是分工協作的效率體系,它要求有流水線產品思維,要把人固定在特定的工序上,反覆做最簡單的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傻瓜型標準操作,可以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
  • 橫空出世李雪琴 這次脫口秀大會王勉奪冠是「黑幕」還是降維打擊
    楊笠也是整季發揮最穩定最敢言的,既貼合現實又融入每期主題對比其他OG,王勉的文本實力整體偏弱,但在藝術笑料上卻製造了出其不意的轉折,脫口秀三個字除了脫口,重在最後一個秀字,藝術大於稿子是脫口秀長遠保證所在,單憑文本能力遲早枯竭(建國除外,他是瘋子一般的存在),段子門檻低隨便搬運過來稍帶改進都可以用
  • 論空間維度——《三體》降維打擊
    《三體3》死神永生的結尾,關一帆悟出了宇宙的真相:高級文明利用宇宙規律作為武器發動宇宙戰爭,降維打擊就是其中一種,田園時代存在十維文明,降低自己的維度後再對其他文明進行降維打擊,宇宙最終歸為奇點,然後宇宙大爆炸再次誕生文明,文明發展,如此循環往復。維度自中學數學開始,就不停的折磨著我們,零維的點,一維的線,二維的面,三維的體,那四維以上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讓我們大開腦洞,玩轉維度。
  • 野孩子的降維打擊,馬東別哭,《樂隊的夏天》變成了冬天
    去年馬東用他的膽量和創意,打造了《樂隊的夏天》這個音樂類節目的超級IP。第一季的成功,讓第二季請來了更多的超級樂隊,比如野孩子、後海大鯊魚、joyside、聲音玩具、重塑雕像的權利、達達、水木年華等。但這些音樂江湖的老前輩都不是那麼好惹的,結果野孩子就站出來把搞事情了,馬東全場板著個臉,看他幾次都要哭了。
  • 王者榮耀是「降維論」的成功代表?這到底是什麼鬼?
    看過《三體》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一個「降維打擊」,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很多人通過這個,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和「降維」有那麼一點點的關係。慢慢的,「降維」這個詞就改變了原來的意思,有了新的解釋:高處的人通過降低姿態來融入低處人的世界,並從中獲取利益。
  •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從網際網路行業的進化,我們可以看出教培行業未來的路在哪。 網際網路行業擺脫了很多行業都存在的物理限制,有無可比擬的進化速度。目前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高度成熟的競爭階段。網際網路行業最經典打法有兩個:高頻打低頻,降維打擊。
  • 世界上有一種屢試不爽的成功戰術,那就是降維打擊!
    因為這個世界就怕認真,一認真你就成功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完成工作的態度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也就是這個差不多讓我們成為了平凡的芸芸眾生。 大家都知道雷軍是勞模,在我看來,他卻是一個瘋子,他知道這個世界需要什麼,他就儘可能滿足這個世界。而他成功的最核心秘訣就是降維打擊!
  • 《德雲鬥笑社》第一檔相聲類的真人秀,是送給德雲女孩的一封情書
    《德雲鬥笑社》迎來了第一季的大結局,想必不少粉絲在觀看的過程中都會覺得心有不舍。整檔節目看下來,感觸頗深的就是郭德綱對兒子郭麒麟的父愛。只是跟著兒子坐在一塊,說一會兒話,就可以開心到笑到眼睛都看不見了。這樣的爸爸似乎很難說是一位不愛孩子的父親。當然,老郭也確實有著中國式父親的通病,那就是不會表示自己的愛意,有時候也會過於嚴厲。但他的嚴厲是有理由的,是基於「一位父親對於兒子的了解」所產生的。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看出兒子的內向和小性兒的父親,又怎麼可能不會在孩子性格尚未定型的成長期,用自己的方式對其進行正向的引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