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論道丨陳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政治目標,也是政治實踐

2020-12-1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1

&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 9月27日上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尼山講堂開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與活動。

&nbsp&nbsp&nbsp&nbsp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主題為「文明照鑑未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在他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個政治目標,也是一個政治實踐。

相關焦點

  • 做好政治文獻對外翻譯與傳播,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次論壇旨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的多語種翻譯和傳播,就如何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做好政治文獻對外翻譯和推動國際話語權建設進行多學科研討。本屆論壇下設四個議題,分別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闡釋、翻譯與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對外闡釋與傳播」、「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經驗研究」等角度,為進一步加強政治文獻外譯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建言獻策。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自「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以來內涵不斷豐富、相關實踐不斷推進。
  • 學習園地丨全面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
    學習園地丨全面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 2019-04-2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理解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種避免衝突、全人類和平相處的國際關係範式,也是我國為全世界貢獻的解決全球危機和全球挑戰的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全球參與,不同文明共同進退,需要不同文明體及核心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安全等方面的包容和尊重,其中最基本一條就是「文化理解」。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新知新覺)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同志說:「我希望,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應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且進一步明確了總目標的具體內涵。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內容提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國參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核心的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已經得到聯合國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也應該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仍受到一些國家的質疑,甚至不少人對於如何有效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真正落地、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遵循感到信心不足。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理論與實踐創新結合的崇高理念
    《2018~2019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術研討會會場同時召開的研討會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相關領導及2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首選代表謝伏瞻院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對《2018~2019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的發布表示祝賀,並對與會的同志表示熱烈的歡迎。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基於此,中國有必要強化國際話語權意識,制定中國國際政治傳播戰略,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解和認知。」以及「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理論創新高地項目」等項目資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全球利益拓展的必然結果。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必然(人民要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人類利益共同體基礎之上的,命運共同體與利益共同體緊密相聯、存亡攸關。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又是以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為基石的。因此,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和國際會議上,倡導性地提出應在世界上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譚天星:拓展港澳臺海外統一戰線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建設「一帶一路」、構建周邊、雙邊、多邊、地區不同類型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動者、引領者。港澳臺同胞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程度越深,利益、責任、安全、價值更緊密的結合,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就越大。
  • 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9月26在曲阜舉辦
    30餘個國家的學者專家齊聚論壇第五屆尼山論壇的主題是「同命同運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圍繞這一主題,設有3個分論題:一是「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探索;二是責任與擔當:迎接人類文明新時代;三是文化遺產保護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 尼山光耀四海 文明照鑑未來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組委會名譽主席許嘉璐給論壇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說,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一下子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和大自然本身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大洲、各個國家和民族必須攜手並進,和諧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正在經歷的一場巨大危機,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考驗。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必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和世界人民思想智慧的創新性發展,不僅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有益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智慧,在世界各種文明中都蘊含著這樣或類似這樣的歷史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人類利益共同體基礎之上的,命運共同體與利益共同體緊密相聯、存亡攸關。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又是以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為基石的。因此,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與國際傳播
    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涵,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27〕只有建立起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才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久久為功。  二是激發國際社會高度認同,攜手世界各國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率先倡導的,中國應當率先垂範,帶頭踐行。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策略初探
    摘要:《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個外文版本(英譯本)於2019年4月正式出版。筆者作為英文定稿人全程參與了這項工作。根據筆者的實踐介紹了翻譯該書的指導思想,歸納了翻譯過程中的重點、難點,著重分析了相關翻譯策略的應用與選擇,提出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構建國家政治文獻的翻譯觀。
  •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重維度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歷史維度、實踐維度、未來維度、價值維度與文化維度五重維度,這五大維度相互支撐,缺一不可,分別從歷史、實踐、文化、價值、未來不同層面立體多維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 「家文化」內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摘要】中國的「家文化」源遠流長,對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面的影響廣泛深遠。「家文化」理念對「大同」世界的嚮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家文化」理念在處理個體與集體、責任與權利的關係上具有獨特的內涵,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借鑑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中國外交創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中國外交的新目標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手段在于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鑑、綠色低碳,其目標是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9〕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不僅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了憲法性理念和目標,還相繼被載入聯合國決議,成為全球治理機制以及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