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106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生活要想有秩序,處處都要我們遵守各種規則。教育孩子立規矩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的「熊孩子」呢,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立規矩的年齡給他們正確的示範。
張鳴曾在《熊孩子背後有個熊大人》裡這樣說:好習慣不見得會傳代,但壞毛病一定會遺傳。
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樣。
愛孩子,不是事事為他出頭,事事讓孩子當贏家,給孩子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適當的立規矩才是真愛!
稻盛和夫說:「很多家長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因為你不管教孩子,社會會替你管。
《戰國策》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何計深遠呢?就要把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儘早地教給他們。而知好歹、懂規矩、會感恩都是為人的大素質、做人的大原則。
教會孩子這些,一定能讓孩子一生的路更順,活得更安穩。
做事要先學做人,懂規矩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扛,知道誠實守信的意義。當你用你的真誠回報社會的時候,社會也在用真誠回報你。
有一次帶女兒去餐廳吃飯,女兒在取食餐廳免費贈送的零食不小心將容器的蓋子碰到了地上,打碎了,當時周圍有很多人,都在看著女兒,女兒一下嚇懵了,滿臉通紅的看著我。
我走過去,先讓女兒去找店員借來了掃把簸箕,把碎片小心清理掉,然後讓女兒去跟餐廳經理道歉,並詢問價格後先借錢給她賠償了損失。
回家後女兒用零花錢還給了我這筆費用,雖然女兒的零花錢少了許多,但通過這件事情,女兒也懂得了做事不能太急和敢於承擔責任的道理。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很多家長會說,我也會給孩子立規矩啊,但為什麼總是不管用呢?家長可以反思下,是否有遵守立規矩的2大原則——溫柔且堅定。
溫柔,是指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語氣平和地給孩子說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時讓他感受到愛意。
長期通過打罵育兒管教,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低自尊心。
堅定,是指一旦制定好規矩,家長就不能隨意妥協。
立規矩的6種方法
01
孩子小的時候,不怕他聽不懂
1歲半的孩子,當他開始說「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
立規矩的時候,語氣誇張,表情豐富,把規矩說得簡單明了。
只要你語氣快樂,就會讓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規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02
不要總通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
一味說「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說「不」。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例如,孩子吃飯點兒卻吵著要吃餅乾,怎麼辦?
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一個是,現在先吃半塊餅乾,然後吃飯,吃飯後沒有餅乾吃;另一個是,現在先吃飯,吃完飯後,可以吃兩三塊餅乾。問孩子,要選擇哪個方案。
如此,媽媽就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想要吃零食這件事情上,轉移到了我們提供的兩個選擇上。
這樣,我們不僅巧妙地立了規則,還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其他規矩的建立,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提供選擇,強化選擇,而不是一味限制。
03
規矩需要有彈性
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得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04
並非規矩越多越好
立規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規矩。哪些是原則性的,必須要立規矩,哪些規矩可立可不立?
因為規矩並非越多越好,規矩太多,執行起來很複雜,如果大人立了規矩又不能堅持,那麼規矩就會成為擺設。
05
給孩子一個預熱時間
很多父母問:「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拖延症啊,做事怎麼這麼磨蹭啊?」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看上去磨蹭,是因為他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他想通過這種方式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預熱的時間。在孩子跟你說「不」之前,我們先給他一個理解,如「媽媽知道,你可能這會兒不想吃(不想睡)。那你先玩幾分鐘,然後我們再吃(睡)。」
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等他緩解過來之後,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要強迫他。
06
好情緒是建立規則的前提
讓孩子保持一個好的情緒,往往會讓規矩建立事半功倍。
比如讓孩子好好吃飯這件事情。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當孩子愁眉苦臉的時候,你還硬逼他「把這口飯吃下去,不吃飯我揍你」。孩子只會更不願意去吃飯。慢慢地,他還會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吃飯。
而當你發現,孩子越來越難好好吃飯了,身體日漸消瘦,而且他還開始挑食了……那個時候,你就會感到束手無措。
實際上,我們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為你沒有給他一個快樂的吃飯體驗,所以才會導致這樣。
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源自於他的教養,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在於能夠處處為他人考慮,懂規矩,無時不刻把尊重和體諒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