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5月3日電題:「外交官」變「辣椒官」:義大利人張盧卡把中國辣椒推向全球
中新網記者 鍾旖
31歲的義大利人張盧卡已在中國生活13年,從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到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擔任商務處處長,再到德莊國際董事長、世界辣椒聯盟秘書長,張盧卡稱自己是一名「創業者」,卸下「外交官」變身「辣椒官」,願以辣椒為媒把中國美食及文化向世界傳播。
張盧卡2007年第一次到中國時,便愛上了中國美食。2011年,他第一次來到山城,面對「紅彤彤滿是辣椒」的重慶火鍋,他在震驚之餘發現,原來中國的辣椒與國外用作菜品點綴的方法不同,它起著複合調味品的作用。
圖為義大利人張盧卡。受訪者供圖
2013年張盧卡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工作。作為一名官員,張盧卡的工作主要是架起中國與義大利的多元化溝通橋梁。隨著張盧卡日漸適應「無辣不歡」的生活,他也慢慢明晰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在英國讀書時便喜歡做菜,來到中國後對美食情有獨鍾,它是一張很好的文化交流名片。」
2017年,張盧卡決定放棄外交生涯,「下海」經營辣椒生意。
在張盧卡心中,要將中國美食文化在國際上進行傳播,首先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中國、義大利、墨西哥、韓國等國家菜品都有辣椒的運用,辣椒就是一個「無國界」「親民接地氣」「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民間食物,是國際文化交流的良好媒介。
張盧卡先是成立名為「華意之交」的文創公司,主要從事辣椒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和銷售。絲巾、袖口、領帶、雕塑、版畫……張盧卡與義大利藝術家合作,讓「辣椒」(圖案)不僅可以穿戴在身,也可擺在家中觀賞,目前該公司的文創衍生品已發展出50多個品種。
圖為張盧卡(中)與團隊一起推介辣椒及中國美食。受訪者供圖
美食依然是張盧卡所痴迷的。2017年他頻繁進出科研實驗室,對辣椒的屬性、辣度、特色做專門研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中國的辣椒出口主要是半成品,並沒有把辣椒的價值完全發揮出來。增加附加值是實現商業價值的最佳方式。」張盧卡說。
中國的辣椒種類齊全,長的、短的、胖的、瘦的、紅的、綠的、黃的……應用空間廣闊。試吃過上百種辣椒後,張盧卡決定從西方消費習慣出發,降低中國辣椒複合調味的「門檻」,主打即食辣椒醬,減少教育成本。
目前,其研發的辣椒醬品牌ChinEAT(註:China和EAT的合寫,直譯就是「中國吃」)有「渝味麻辣醬」「川式豆瓣辣醬」「宮保醬」「辣椒紅油」「燒烤辣椒粉」等7款招牌產品,外國人還可根據辣的耐受度自由選擇0°、12°、36°、45°、52°、65°等不同辣度的辣椒醬。現辣椒醬已出口至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人民幣。
張盧卡注意到辣椒無處不在,充滿著國際範,義大利甚至每年舉辦有辣椒節,成立有專門的辣椒學院。「為何不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個平臺?為辣椒產業交流發展提供幫助。」基於此想法,2017年張盧卡與世界多名辣椒產業達人共同在義大利羅馬發起成立世界辣椒聯盟,致力於讓辣椒成為全球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深挖產業潛力,共尋商業路徑。目前聯盟成員國已發展至12國。
「文化輸出不是簡單的原材料出口,而應是完整的體系傳播。」張盧卡說,下一步他將在中國籌劃舉辦「國際辣椒節」、建立「國際辣椒博物館」「國際辣椒交易中心」等,並拓寬線上線下渠道,讓更多人品嘗中國味道,了解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