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變「辣椒官」:義大利人張盧卡把中國辣椒推向全球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5月3日電題:「外交官」變「辣椒官」:義大利人張盧卡把中國辣椒推向全球

中新網記者 鍾旖

31歲的義大利人張盧卡已在中國生活13年,從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到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擔任商務處處長,再到德莊國際董事長、世界辣椒聯盟秘書長,張盧卡稱自己是一名「創業者」,卸下「外交官」變身「辣椒官」,願以辣椒為媒把中國美食及文化向世界傳播。

張盧卡2007年第一次到中國時,便愛上了中國美食。2011年,他第一次來到山城,面對「紅彤彤滿是辣椒」的重慶火鍋,他在震驚之餘發現,原來中國的辣椒與國外用作菜品點綴的方法不同,它起著複合調味品的作用。

圖為義大利人張盧卡。受訪者供圖

2013年張盧卡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工作。作為一名官員,張盧卡的工作主要是架起中國與義大利的多元化溝通橋梁。隨著張盧卡日漸適應「無辣不歡」的生活,他也慢慢明晰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在英國讀書時便喜歡做菜,來到中國後對美食情有獨鍾,它是一張很好的文化交流名片。」

2017年,張盧卡決定放棄外交生涯,「下海」經營辣椒生意。

在張盧卡心中,要將中國美食文化在國際上進行傳播,首先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中國、義大利、墨西哥、韓國等國家菜品都有辣椒的運用,辣椒就是一個「無國界」「親民接地氣」「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民間食物,是國際文化交流的良好媒介。

張盧卡先是成立名為「華意之交」的文創公司,主要從事辣椒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和銷售。絲巾、袖口、領帶、雕塑、版畫……張盧卡與義大利藝術家合作,讓「辣椒」(圖案)不僅可以穿戴在身,也可擺在家中觀賞,目前該公司的文創衍生品已發展出50多個品種。

圖為張盧卡(中)與團隊一起推介辣椒及中國美食。受訪者供圖

美食依然是張盧卡所痴迷的。2017年他頻繁進出科研實驗室,對辣椒的屬性、辣度、特色做專門研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中國的辣椒出口主要是半成品,並沒有把辣椒的價值完全發揮出來。增加附加值是實現商業價值的最佳方式。」張盧卡說。

中國的辣椒種類齊全,長的、短的、胖的、瘦的、紅的、綠的、黃的……應用空間廣闊。試吃過上百種辣椒後,張盧卡決定從西方消費習慣出發,降低中國辣椒複合調味的「門檻」,主打即食辣椒醬,減少教育成本。

目前,其研發的辣椒醬品牌ChinEAT(註:China和EAT的合寫,直譯就是「中國吃」)有「渝味麻辣醬」「川式豆瓣辣醬」「宮保醬」「辣椒紅油」「燒烤辣椒粉」等7款招牌產品,外國人還可根據辣的耐受度自由選擇0°、12°、36°、45°、52°、65°等不同辣度的辣椒醬。現辣椒醬已出口至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人民幣。

張盧卡注意到辣椒無處不在,充滿著國際範,義大利甚至每年舉辦有辣椒節,成立有專門的辣椒學院。「為何不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個平臺?為辣椒產業交流發展提供幫助。」基於此想法,2017年張盧卡與世界多名辣椒產業達人共同在義大利羅馬發起成立世界辣椒聯盟,致力於讓辣椒成為全球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深挖產業潛力,共尋商業路徑。目前聯盟成員國已發展至12國。

「文化輸出不是簡單的原材料出口,而應是完整的體系傳播。」張盧卡說,下一步他將在中國籌劃舉辦「國際辣椒節」、建立「國際辣椒博物館」「國際辣椒交易中心」等,並拓寬線上線下渠道,讓更多人品嘗中國味道,了解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外交官「下海」 向全球賣重慶辣椒
    愛上辣椒 辭去外交官 搞辣椒文創2015年,米蘭世博會的「重慶日」上,5個巨型辣椒雕塑成為遊客爭相合影的焦點。創作這5個辣椒雕塑的,是義大利藝術家朱紙,2014年他到訪重慶時,負責接待的正是張盧卡。「事實證明,老外是喜歡辣椒這種形象的,重慶應該把辣椒作為海外形象推廣的標誌。」
  • 0°、12°、36°、45°、52°、65°……他把辣椒分成不同辣度,想...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西南大學供圖對大多數重慶人來說,無辣不歡!不過,對於一位生活在重慶的義大利人來說,辣椒更是成了他的意中人。9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新聞傳媒學院陳曦同學擔任製片的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紀錄片作品《辣椒意中人》日前上線央視頻。據介紹,《辣椒意中人》是由來自義大利馬切拉塔大學的Serini Saverio擔任導演、2018級新聞與傳播學碩士研究生陳曦同學擔任製片協作拍攝的一部紀錄片。
  • 外國人最愛的中國城市竟然是?
    大賽面向全球的短視頻創作者、愛好者、自媒體主播、網絡博主等人士,圍繞中國走向世界、中國改革發展、中國城市建設、中國品牌塑造、中國文化傳播等主題,徵集紀錄片、脫口秀等各種產品形態的多語種短視頻。大賽獎項設置「全球各國攜手抗疫」「擺脫貧困,幸福小康」2個年度特別單元和「行至世界,發現中國」「身在中國,樂享發展」「我最愛的中國城市」「我和中國人的故事」「『老外』在中國」5個主題單元。其中,「我最愛的中國城市」主題單元,講述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城市,以及他們與這些城市之間難忘的故事。
  • 墨西哥人最愛吃辣椒,中國人辣椒消費量世界第一
    墨西哥吃辣椒的法子很多;比如甜食搭辣椒、辣椒冰淇淋、新鮮水果撒辣椒粉、裹著辣椒粉的糖果等;最奇葩的還有「一口美酒就一口辣椒汁」(辣椒冰琪凌)二,中國是世界上吃辣椒最多的國家。(湖南吃辣椒比賽)中國辣椒種植面積世界第一,辣椒產量世界第一,辣椒消費量世界第一,吃辣椒的人數世界第一「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
  • 在北大當學霸的義大利帥哥來重慶創業 招員工先看中文好不好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這個節日,然而有一群熱愛中文的「老外」卻記得清楚。 張盧卡,在重慶做美食貿易的義大利人。在他眼中,中文很美。比如,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曾經在徐志摩的翻譯中,化身為「翡冷翠」,那真叫一個如詩如畫。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學習中文,這個曾經的北大「學霸」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中文的樂趣。
  • 來看看全球最辣的辣椒排行,中國兩個上榜,這個辣椒居然是...
    第五名,白哈瓦那辣椒,辣度10萬至35萬,白哈瓦那辣椒是一種起源於秘魯的辣椒,這個辣椒的辣度別看是才排到第五,但它的威力實在是不容小覷,吃一口這個辣椒,可以讓你一天都不用吃飯了,當然不是撐的了,而是辣的吃不下東西。
  • 當年吃遍全球辣椒,號稱「中國辣王」的河南大爺,現在怎麼樣了?
    導語:人們比較喜歡的一個味道就是辣,但是辣這種味覺實際上是一種痛覺,然而這一種痛覺卻讓人感覺到很爽,並且辣味兒向來都是開胃,很多人都喜歡吃比較辣的食物,不過吃辣的程度卻不一樣,有一些人只喜歡稍微一點辣,點綴一些菜品就可以,然而有一些人就特別能吃辣,還記得當年吃遍全球辣椒,號稱中國辣王的河南大爺
  • 《魔鬼的晚餐》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
    為了更好地解讀,我還會結合另外一本《中國食辣史》,幫你補充辣椒在中國的故事。接下來,我從生理和歷史文化兩個方面為你具體講一下,辣椒是怎麼進入人類社會,並讓人類上癮的。首先,我們從生物學角度,重新認識一下辣椒這個「老熟人」。既然辣椒給人帶來那麼多痛苦,為什麼人們還會對它上癮呢。
  • 吃辣椒好還是不好?有三類人,確實不適合吃辣椒
    一提到「辣」這個字,多數人必會想到辣椒,甚至會在腦海中閃現出朝天椒、螺絲椒、杭椒的各種樣子。 那麼,「無辣不歡」的你對「辣」了解嗎?多吃辣椒,對身體真的很好嗎?
  • 中國最愛吃辣的七個省份,第一名吃掉全球一半的辣椒,不是四川
    你的身邊有沒有無辣不歡的朋友,我是一個不能吃辣的人,每當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在吃麵的時候,一勺又一勺的往裡面加辣椒,我的胃裡就莫名產生一種火辣辣的感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不同,因此,每個人對辣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就像是河南省的「中國辣王」,吃辣椒就像是在吃零食一樣,一天吃5斤辣椒配著白酒,這水能夠受得了,當我看到他挑戰吃世界上最辣的涮涮椒的時候,我都驚了,一口氣幹吃了6個涮涮椒,要知道,當地還沒有人能夠一口氣吃下去一個!
  • 世界辣椒聯盟來到四川 讓火鍋川菜「辣」出新境界
    辣椒還有國際組織?可能愛吃辣的你都沒聽說過。還是叫世界辣椒聯盟,你的反應是不是這個組織裡都是吃辣椒特厲害的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跟隨即將在9月26日至29日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的四川農業博覽會的腳步,來認識一下這個神秘的世界組織。
  • 【生活地理】辣椒除了吃,還能幹啥?明年辣椒也成了考點?一文分析中國辣椒地理!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中亞商人販運珠寶來到中國,隨身攜帶了一些幹辣椒,但是現有文獻告訴我們,中亞食用辣椒的歷史也只有三百年左右,跟中國差不多,中亞人應該沒有機會去做中國和辣椒之間的紅娘。四川某些地方管辣椒叫「海椒」,海南某些地方管辣椒叫「番椒」,這說明辣椒是外來物種,而且是從海路傳入中國的,最可靠的傳播路線是從馬來西亞到廣州。
  • 看看全球最辣的辣椒,辣度高達200萬,網友:還好中國沒有
    我們都知道,一到冬天的時候北方都是有下雪的,所以當地人都是吃一些辣椒來抵禦寒冷,而南地區在怎麼冷都不會出現下雪的現象,所以當地人就不怎麼需要吃辣椒。小愛個人挺愛吃辣椒的,特別是跟米飯或者食材搭配起來吃起來非常的過癮,最後再來一杯冰冰涼涼的碳酸飲料。
  • 老乾媽味道為啥變了?原因:陶華碧兒子把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了
    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的美食大國,我們的菜色豐富多樣,甚至單單是調料就有很多的種類。中國人做菜更是非常注重調料的使用,畢竟很多時候調料是構成中國美食的核心。中國人尤其對辣椒有著很深的感情,有的人更是奉行著無辣不歡的原則,不論吃什麼都一定要辣味十足。
  • 百吉餅拼盤配蔬菜奶油芝士,搭配義大利香腸和辣椒義大利麵
    30分鐘的義大利香腸和辣椒義大利麵配有新鮮的青椒,洋蔥和美味香腸。這是一個快速簡單的晚餐創意,靈感來自傳統的香腸和辣椒食譜,充滿了新鮮的味道。義大利香腸和辣椒義大利麵我對義大利香腸和辣椒的介紹是在2011年,當時我的朋友託尼分享了她家人最喜歡的慢燉鍋香腸和辣椒,在慢燉鍋中燉了幾個小時。並且通過'分享',我的意思是我看到了完成的菜餚並得到了食譜的簡要概述,但當時我沒有寫下任何東西,現在只有那種芳香餐的記憶。
  • 中國最能吃辣的省,也是它們最早開始吃辣椒,不是四川也不是重慶
    對於中國人吃辣椒這件事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個爭論,有的人說四川人能吃辣,有的人說重慶人能吃辣,也有湖南人不甘示弱。歷史上也有不少比賽吃辣的一些活動,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具體哪個省份能吃辣一直都沒有具體的結論。
  • 掩卷遐思│辣椒的獨一無二
    比如我們的鄰居不丹,辣椒在該國的地位就像人們離不開的鹽一樣,「平均每個不丹家庭每周至少1公斤的辣椒消費量」。放眼全球,有的人習慣把辣椒作為調味品,有的人則熱衷辣醬,有的把辣椒素兌入烈酒中。人工培育的令一般人望辣止步的「死神辣椒」,其辣度居然高達1569300SHU(史高維爾指標)。要知道,四川人熱衷、一般人哪怕沾一點都會連連咂舌的朝天椒,其辣度僅為30000-50000SHU。
  • 辣椒傳入中國與湘川菜系的形成
    在美洲辣椒未傳入前, 可以說古代川人對食茱萸實在有些情有獨鍾了。明末清初以降, 原產美洲的辣椒在中國的引種和傳播, 不僅使中國飲食文化深深打上了辣椒的烙印, 而且辣椒比之食茱萸的各種優勢, 也使川人最終拋棄了食茱萸。 二、美洲辣椒在中國的傳播路徑 辣椒, 茄科, 起源於中南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 當印度辣椒、德國牛油、紐西蘭毛肚遇到重慶火鍋
    這些辣椒將乘坐海輪從印度東南部的金奈港出發,抵達廣西欽州港後,再換乘鐵路班列到達中國西部城市重慶,經過嚴格檢驗檢疫,扮演起為重慶火鍋提升辣度的角色。印度辣椒在重慶火鍋中扮演著提升辣度的重要角色。新華社記者李愛斌攝重慶是火鍋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其「中國火鍋之都」稱號。
  • 改革開放40年丨「辣椒大王」楊意紅:湖南人能吃辣椒還會種辣椒
    借用電影《中國合伙人》的一句臺詞,瀏陽市湘天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意紅的夢想就是培養更加優良的辣椒品種,同時讓自己實驗選育的「雞腸子辣椒」能像「老乾媽」一樣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楊意紅77年的人生旅途中,有53年都在種植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