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產婦生娃後17天竟然不能走路了!元兇是它!專家提醒:這種痛忍不得

2020-12-24 騰訊網

懷胎十月誕下新生命,本該是充滿喜悅的,28歲的杭州新晉媽媽劉娜(化名)卻被一種「比生孩子還要痛」的產後腰痛折磨得動都不能動,只能天天直挺挺躺在床上,幾近崩潰。

產後第17天腰痛到走不了路

28歲新晉媽媽幾乎崩潰

劉娜懷的是頭胎,整個孕期都蠻順利,今年4月底,她順產生了個9斤重的女寶,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為了給女兒最好的營養和支持,劉娜堅持母乳餵養,女兒也吸得很努力。

產後17天,正在家坐月子的劉娜,跟往常一樣想起身動動,一站起來,右側腰臀部出現劇烈疼痛,連轉身都轉不了。之後,這種痛一發不可收拾,痛到走不了路,只能一動不動在床上躺著,哪怕側個身都困難,更別提給寶寶餵奶了。

本以為躺躺休息休息就會緩解,可一個多月下來,痛感絲毫沒有減輕,經常一個晚上痛醒好幾次,看著喝不到母乳的女兒,劉娜十分自責,更加痛苦不堪。

扛過了生孩子的痛,劉娜卻「栽」在了這種不明原因的痛上,心焦的家人經過多方打聽,帶她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疼痛科主任馮智英主任醫師門診。

「當時是病人的父親先找到我諮詢,說病人產後第16天時還能自己上廁所,第17天突然就不能動了,一動就痛,家人都非常擔心。」馮智英說道。

經過詳細了解,考慮到劉娜幾乎不能動彈,馮智英讓劉娜家人趕緊把她送到醫院來住院治療,6月初,劉娜躺在醫療床上,被推進之江院區疼痛科病房。

「病人來的時候,已經痛了一個多月,神情憔悴,心態也不大好,她的病情已經嚴重到穿不了褲子,因為躺在床上穿褲子會有一個抬胯的動作,她動不了。」馮智英解釋。

經過詳細的檢查,馮智英發現,劉娜的骶髂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提示骶髂關節有炎症(為產後骶髂關節炎),軟組織水腫,並且右側比左側更加嚴重,當務之急是需要進行消炎消腫處理。

隨後,馮智英主任為劉娜制定了骶髂關節注射和脈衝射頻的微創治療方案,把水腫和炎症消下去,然後又通過中醫來做後續的調理。

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疼痛科治療了9天,劉娜可以下地自己緩慢走路了,她順利出院後在家進行一定的康復功能鍛鍊,定期複診。

產後腰痛要考慮產後骶髂關節炎可能

有的人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幾個月

馮智英主任介紹,浙大一院疼痛科每年都要接診不少產後腰痛的患者,其中不少與產後骶髂關節炎有關。

去年,她曾接診過一個產婦,產後3、4天就開始腰臀痛,不能走路不能動,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多躺躺會好起來,結果躺了5個多月還是痛,最後找到馮智英主任,確診是產後骶髂關節炎,經過對症治療後,疼痛得以緩解。

產後腰痛是女性在生產後發生的以腰臀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症狀,有時還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據不完全統計,在產婦中的發生率約為45%-76%。」馮智英表示,圍妊娠期間內分泌系統變化、圍妊娠期間腰椎生物力學的改變、產後運動和休息不當、器質性疾病包括炎症腫瘤、產後骶髂關節炎和緻密性髂骨炎、產後抑鬱症等精神心理問題、生理性缺鈣等,都會引起產後腰痛。

「產後骶髂關節炎,是在妊娠過程中或者是生產過程中可能對骨盆有一些擠壓,牽拉,扭轉等損傷從而造成骶髂關節部位的炎症。因為疼痛部位相對難定位,導致它的診斷也相對困難,同時,該區域有很多感覺神經支配,更不易於診斷。」馮智英表示,核磁共振在診斷產後骶髂關節炎中起著重要作用

孕期開始注意做好預防

產後腰痛發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馮智英主任表示,雖然產後腰痛發生的比率較高,但如果在孕期做好相應預防,產後腰痛發生的概率便會大大降低。馮主任建議——

1. 注重產前預防,合理飲食,避免過於肥胖從而增加腰部負擔,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2. 產前產後注意合理的活動和休息。產後儘早下床活動,避免長期以固定姿勢臥床。產後避免過度、長時間的彎腰照顧寶寶;經常更換哺乳姿勢,避免總是固定一個姿勢哺乳,使腰部肌肉儘量處於放鬆狀態。產後應穿舒適的平跟鞋,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以免導致子宮後位或子宮脫垂引起腰痛。

3. 圍產期適當補鈣。

4. 如果出現腰痛,經過適當的按摩和理療無法緩解,或者持續腰背部臀部疼痛超過一周,應儘早到產科門診和疼痛科門診就診,避免因為拖延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記者 金晶 編輯 朱慧

通訊員 | 王蕊 胡梟峰

相關焦點

  • 走路生下了個娃?生娃如母雞生蛋,網友:同是生娃,為啥我這麼痛
    看到產婦這麼快速的分娩過程,很多網友表示羨慕:人家走走路就能把就孩子生出來,為啥我卻痛了三天三夜?還有的網友說:如果走走路就能把娃生出來,那我寧願天天走路,也不願意痛得死去活來。對於分娩的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每個產婦對這種痛都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說痛不欲生,有的說五馬分屍,還有的用生不如死來形容。生娃到底為啥會痛呢?宮縮陣痛。
  •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平時生活中,很多寶媽會感慨生娃好痛,自己為此受盡折磨。其實,生完寶寶後,各種小疼痛也不少。新媽媽如何應對這些疼痛呢?快來和小編學學吧。
  • 剖腹產生娃,第二次會比第一次更痛,了解原因後產婦就釋然了
    所以才有我生一胎,宮縮的時候沒感覺,堂姐生二胎,宮縮的時候各種疼痛難捱的現狀。對剖腹產產婦來說也是一樣,雖然生產方式不一樣。不過產後都是會有宮縮這一過程的。我們說的剖腹產生娃,第二次會更痛,其實多半也是這個原因,並不是說剖腹產痛,而是產後宮縮讓產婦會有更明顯的痛感。
  • 生娃後,不能啟齒的痛
    嘴饞,忍不住吃了一頓火鍋,第二天便感覺屁股火辣辣的痛,完了,這折磨人又難以啟齒的痔瘡又犯了。作為一個生過寶寶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生孩子很痛,剖腹產也很痛,但有一種痛會讓你坐立不安,難以啟齒,那就是產後痔瘡痛。痔瘡就是人體直腸末端連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發生擴張。
  • 52歲產婦生出「三胞胎」,看到娃後卻崩潰大哭,醫生:有點尷尬
    但是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選擇生二胎的大部分都是高齡產婦,不是40歲以下,而都是40歲以上的想要生二胎或者是三胎,但是醫生並不建議這樣決定,畢竟還是有風險的。
  • ...45%-76%產婦要經歷的人生第二痛 有的床上一躺就是幾個月 對...
    懷胎十月誕下新生命,本該是充滿喜悅的,28歲的杭州新晉媽媽劉娜(化名)卻被一種「比生孩子還要痛」的產後腰痛折磨得動都不能動,只能天天直挺挺躺在床上,幾近崩潰。產後第16天腰痛到走不了路28歲新晉媽媽幾乎崩潰劉娜懷的是頭胎,整個孕期都蠻順利,今年4月底,她順產生了個9斤重的女寶,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為了給女兒最好的營養,劉娜堅持母乳餵養,女兒也吸得很努力。
  • 英產婦生娃破紀錄,抬個腿娃就落地了,殊不知「急產」傷娃還傷己
    執筆:周瑤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產婦在產房足足待了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把孩子生了下來,不免感嘆女性分娩的艱辛,然而有些人卻偏偏與別人不同,仿佛生娃對她們來說異常簡單二胎寶媽生娃只花了兩分鐘,助產士:她抬腿就生了不久前,英國一名二胎寶媽生第二個孩子時,整個接生過程只花費了兩分鐘,大概率成為了世界上分娩最快的母親,她甚至決定申請金氏世界紀錄。這位媽媽甚至表示,生娃太快,她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還以為自己只是不小心排便了。
  • 女子發燒17天,元兇竟是這種家中常見蟲子?醫生提醒:衣服別被它沾上
    說到肺炎大多屬於常見病抗感染治療就可以治癒但有的肺炎
  • 過來寶媽表示:生娃不只有痛,這三種「爽」感十分難忘,你有嗎?
    如今對於分娩知識的普及,很多準媽媽對於生產痛還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但在實際情況下,生產的過程除了痛,產婦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感受。當我問起她對於生孩子的感受時,閨蜜竟然說出了讓我十分詫異的話。據閨蜜說:之前總聽說生娃十分痛,把自己嚇得不輕,但後來親身經歷了之後才發現,生孩子的過程並非之後痛感,還有幾個瞬間讓人感覺特別的舒服,甚至感覺很「爽」。
  • 67歲高齡產婦產子!40歲女兒要斷絕關係也要生!
    人到70歲古來稀,身體的各種狀況都不是很好了,常常也是大病小病不斷。但是山東棗莊一位67歲的婦女竟然還能自然懷孕產下一女!10月25日,67歲高齡產婦田女士通過剖腹產順利產下女兒,女兒重5斤一兩,系「自然受孕」。
  • 站著生娃,趴著生娃,外國產婦這樣生娃你見過嗎?
    孕婦懷孕後關心的事除了胎兒的發育問題,就剩下分娩時的問題了,很多剛懷第一胎的孕婦對分娩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害怕。其實生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孕婦順產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躺著生,躺著生孩子時最常見的生娃姿勢,也是最傳統的生娃姿勢,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對產婦來說最好的分娩方法,因為順產的時候孕婦需要使很大的勁,分娩的時候產程又比較長,會對產婦的內臟有一定的壓迫。蹲著生也是分娩方式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蹲著生的時候產婦的雙手要有抓握的地方,這樣可以讓產婦的產道可以達到最寬的狀態,產婦可以更好的發力,減少分娩的時間。但是這樣的產婦一般會比較累。
  • 順產最痛嗎?其實這種痛比生娃還要痛,希望你沒有遇到過
    順產最痛嗎?其實這種痛比生娃還要痛,希望你沒有遇到過!經歷過生孩子的女人,總會說這是她經歷過最痛的一件事,也是一生中最痛的一件事了,女人生孩子,要忍受十二級的疼痛,可見有多麼疼。不過還有人認為順產並不是最痛的!而是這件事——手剝胎盤。
  • 一天之中,這個時間點生娃最痛,趕上的產婦可要多受罪了
    都說女性懷孕後,就成了全家的重中之重,受到關心的程度也是無以復加的。在孕期的十個月裡,無論怎樣任性,家人一般都會無條件包容。在坐月子的一個月裡,除了要照顧寶寶的煩惱,自己也成了全家人的「掌中寶」,生怕因為一點疏忽留下後遺症。分娩時的疼痛根據時間不同,程度也不一樣話雖是這麼說,但懷孕仍是一件很受罪的是,分娩這個疼痛的環節可不能忽視。
  • 「為什麼不讓我打無痛」,順產生娃的痛,並不是女人本該承受
    更可氣的是,婆婆怕承擔責任竟然拒絕籤字,硬生生的疼了2個小時以後,她老公才感到籤字以後才打的無痛。這樣的一幕我看在眼裡,對那種痛苦身有感知,生娃的不易與心酸,家裡人要是不理解,對於一個孕婦來說,能夠絕望到深淵。
  • 「我再也不生了」一年後寶媽又來生娃,為啥女人好了傷疤忘了痛?
    她們的回答大多是:「給再多錢也不生了,太遭罪。」也有些寶媽表示:「生一個都帶不過來,生兩個不是找罪受嗎?」但事實是,晚則三五年,早則一年後,這些當初信誓旦旦說「我再也不生了」的寶媽,又會捲土重來,重新到醫院經歷生產的苦。
  • 生娃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順產生娃接生的竟不是醫生,而是她們...
    生產疼痛非常人能想像在家「見紅」或「破水」後,慌裡慌張趕到醫院,這時候就能進產房生娃了嗎?並沒有。劉嘉琪說,如果是初產婦,大部分人離真正生娃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時候,產婦們首先進待產室,每個人待產的時間並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宮口全開上產床生娃,有的人可能待產一整晚都沒開好。不過,所有的產婦都會經歷此生最劇烈的疼痛。
  • 山東67歲產婦生女後靠母乳餵養 兩姐妹年級差近40歲
    從外貌上看,頭髮已經發白的黃維平和其他「曬娃」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並沒什麼太大區別,只不過他的身份是手推車裡這個將近1歲孩子的父親。  黃維平早些年從單位離職後成為了一名律師,小天賜出生後他也並未停下手頭的工作,「很多案子都是要持續很長時間的,不能因為有了孩子就中斷,只是孩子出生後我接的案件就少了,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照顧家裡人。」
  • 生完寶寶後,被護士按肚子的3個好處!產婦:比順產還痛!
    很多女性都覺得生完寶寶之後,就再也不用因為懷孕的事情受罪了,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產後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件件關乎到產婦的健康,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按肚子!別以為順產的才需要按,剖腹產的一樣躲不了,但是產後按肚子並不是讓你白受罪,它的好處多著呢。
  • 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哪個生娃更快?哪個生娃更遭罪?
    哪個生娃更快?哪個生娃更遭罪呢?由於每個產婦的個人體質差異情況,有的初產婦在生產前1-2天就感覺小腹隱隱的疼痛了,而有的則在生產前6-8小時出現陣痛。經產婦由於有過生產經驗,因此整個產程會比初產婦快。據婦產科臨床數據記載,經產婦整個產程大概在6-8小時,有的還要更快。3、 高齡產婦一般年齡超過35歲以上懷孕的女性,稱之為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可以是初產婦也可以是經產婦。
  • 生娃之後,子宮是如何逐步恢復的?這3個恢復過程產婦媽媽要知道
    沒想到護士聽後笑了:「放心吧,子宮比你想的智能多了,有個十多天,它就自己回去了。」產後的身體恢復,不是只依靠產婦媽媽的堅持運動,身體本來也是有自我修復的機制。在大腦了解到寶寶已經娩出後,就開始周密地計劃子宮的恢復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