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咪呀》巡演過半 主創講述中國音樂劇之路

2020-12-20 網易娛樂

在中國音樂劇領域,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熱衷音樂劇,他們見證了音樂劇在中國的成長,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因為熱愛音樂劇而真正從事與音樂劇相關的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音客。


中文版《媽媽咪呀》劇照。

網易娛樂12月19日報導 在中國音樂劇領域,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熱衷音樂劇,他們見證了音樂劇在中國的成長,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因為熱愛音樂劇而真正從事與音樂劇相關的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音客。

在愛音客成立的12年中,幾乎所有中國引進的西方音樂劇項目中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用熱情和實際行動參與到音樂劇在中國的推廣和發展中來,以至於連著名的「沙皇製作人」卡麥隆·麥金託什和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迪斯尼戲劇公司總裁託馬斯·舒馬克先生都曾為愛音客題詞致謝。

作為享譽全球的音樂劇《媽媽咪呀》的第14個語言版本,《媽媽咪呀》中文版的製作和演出過程中,同樣有愛音客的身影。提起愛音客與音樂劇,與《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淵源,我們特別與兩位資深「愛音客」——天津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肖明霞老師和親歷《媽媽咪呀》中文版招募工作的韓笑,展開了一場關於「中國音樂劇」、「關於《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對話。

中國音樂劇進入《媽媽咪呀》時代

音樂劇在中國若要落地生根,必須遵循三步走:引進-描紅-原創的原則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十幾年來,《媽媽咪呀》、《貓》、《劇院魅影》、《獅子王》、《42街》等諸多世界知名音樂劇先後引入中國,培育了中國音樂劇市場。

而在兩位資深愛音客看來,當觀眾被培養出興趣之後,對於經典作品的「描紅」變得更加有意義,要想讓廣大百姓都熱愛音樂劇,就一定要讓他們看懂和聽懂,這其中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因此「本土化」就變成了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隨著《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正式上演,在他們看來,中國音樂劇已經進入《媽媽咪呀》時代。

作為首部通過版權合作的方式製作的音樂劇中文版本,《媽媽咪呀》中文版能否出色完成「描紅」的作用?兩位愛音客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肖明霞老師表示:《媽媽咪呀!》中文版開了一個好頭,劇作優秀、題材可親,富有娛樂效果,通過票房即可看出,觀眾非常買帳!身邊很多看過戲的朋友(包括在現場聽觀眾反饋)都表示「第一次看音樂劇,原來如此精彩如此迷人……終於可以不用聽英文了」、「一遍不過癮!」,中文版《媽媽咪呀!》拓寬了市場群,音樂劇不再只是懂英文的年輕人看的時髦玩意,不會外語的中老年也可以通過「漢化版」接觸到這門精彩絕倫的藝術。而另外一位曾經親歷《媽媽咪呀》中文版招募工作的愛音客韓笑則給予了「超乎意料的好」來評價。與很多在演出前持質疑態度的音樂劇愛好者一樣,最開始韓笑對《媽媽咪呀》中文版同樣沒抱太大希望,直到演出正式登臺,直到太多值得稱讚的地方以及原汁原味的水準呈現在眼前,韓笑和身邊的音樂劇愛好者們由此戀上了《媽媽咪呀》中文版。

品質源於嚴謹,精彩源于堅持

提到《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品質,兩位愛音客都選擇了最為簡單直接的評價——「《媽媽咪呀》中文版非常棒!效果遠遠超過我的預期!」「現場超乎意料的好,覺得有太多值得稱讚的地方」。

曾經在《媽媽咪呀》中文版製作過程中參與演員招募工作的韓笑認為,《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品質主要源於對於細節的嚴謹,和對於標準的堅持。「《媽媽咪呀》中文版在演員選拔上非常嚴格,即便是增加的最後一輪面試,直到最後一天都不湊合,這些都是為保證品質所做的努力。」

作為西方經典音樂劇的第一個中文版本,語言的漢化是其中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限於中文特有的音調所限,有些西方的宣敘改用中文時會相當彆扭。因此,歌詞的譯配恐怕是漢化中最難的環節,《媽媽咪呀!》在這個層面完成的非常出色。」肖老師如此評價。對此韓笑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這次最受稱讚的首先還是歌詞和臺詞經受住了考驗,沒有生硬晦澀,清晰明確,琅琅上口。樂隊、演員的表現沒有讓觀眾失望。」

其實,製作方為保證《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水準和原汁原味,還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大到舞臺布景,小到一盞燈,為了保證原汁原味,都從國外進口。就連演出劇場的選擇,也嚴格遵循版權方的要求,在天津站的演出中,《媽媽咪呀》中文版為此不惜等三個月,直到天津大劇院落成並全部符合要求才開始投入演出。

《媽媽咪呀》中文版打造中國「音樂劇明星」

不可否認,在中國由於音樂劇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人才相對匱乏。因此《媽媽咪呀》中文版在製作過程中,在演員的選拔和招募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正是這樣的嚴格,不僅成就了《媽媽咪呀》中文版,也造就了中國自己的音樂劇明星。

談起主要演員,觀看了一場第一輪演出和兩場第二輪演出的肖老師如數家珍,尤其是對於2012年出演靈魂角色「唐納」的汪金源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並為筆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汪老師唱功堪稱完美。她似乎打通了各種唱法的界限,美聲通俗搖滾遊刃有餘。以至於同場很多觀眾都在說「唱得真不錯!」、「哪裡的演員?」她將溫柔、深情、堅韌和瘋狂、叛逆基因融於一體,Dancing Queen折射出曾經的青春叛逆,嗓音中帶有搖滾味道;The Winner Takes It All在高音區超強的爆發力和激烈的情感迸發,能讓人心頭一震;在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裡深沉那份母愛,讓我淚流不止。印象最深的是,她唱The Winner Takes It All那段,尾聲處她激動地擺手並向前一步高唱,結果竟撞翻了椅子,踉蹌了兩步!更加強了那種無奈、失落、自嘲、忿然和絕決的情感!事後在微博曾和她求證此動作是否特意設計,她說這是意外效果。但是足以證明演員的投入。」

隨著《媽媽咪呀》、、《貓》中文版的相繼上演,這也為中國音樂劇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了優厚的土壤。韓笑這樣評價《媽媽咪呀》中文版在人才培養上的作用:「演員們的表現可圈可點,這讓我們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音樂劇明星」。而經過英方團隊的磨礪,這批演員相信以後會有更好的發展。」

作為中國音樂劇發展進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對《媽媽咪呀》中文版不吝溢美之詞的同時,愛音客們也對《媽媽咪呀》和製作公司亞洲聯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媽媽咪呀!》為中文版音樂劇開了一個好頭,飄紅的票房和240的成績足以證明音樂劇的市場非常大!作為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音樂劇產業的開山者,希望她「永葆青春」,成為我們舞臺上長演不衰的作品。也希望亞洲聯創在未來能夠為音樂劇的普及和推廣做出更多的努力,除了製作更多經典作品的中文版以滿足日漸龐大的音樂劇觀眾群體外,更多的為青少年學生和百姓進行長期性的戲劇普及,讓熱愛音樂劇的人都能親身體驗戲劇表演,讓劇組演職人員轉化為師資力量,直接將表演技巧和製作經驗等分享給相關專業的學生,儲備後續力量。」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媽媽咪呀!》中文版華麗回歸
    《媽媽咪呀!》中文版演出劇照  《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創舉在於短短的三年,在全國走過了24個城市,巡演408場,超過60萬的觀眾,粉絲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成為中國第一音樂劇品牌。在本次發布會特意設置的「回憶殺」互動環節裡,就有前三季的粉絲代表上臺,訴說自己與《媽媽咪呀!》的難忘故事,更向主創人員送上珍藏多年的票根、照片等紀念品,其中不乏曾經轉戰多個城市「追劇」的「高階」劇迷。在身兼《媽媽咪呀!》中文版製作人的田元看來,該劇之所以如此「叫好又叫座」,很大程度得益於對「英國品質」和「中國鑄就」的雙重堅持;而《媽媽咪呀!》
  • 中文版《媽媽咪呀!》再回歸
    英國西區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由瑞典ABBA樂隊的22首金曲串聯而成,講述了一個有關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鼓勵女性勇敢、自由追夢的喜劇故事。自1999年在倫敦上演以來,這部音樂劇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440多個主要城市上演,截至2018年,共有超過6000萬觀眾觀看。
  • 《媽媽咪呀!》大銀幕誕生記
    時光網特稿 熱門音樂劇改編電影《媽媽咪呀2》明天(8月3日)將在國內上映,距離第一集全球大賣6億美元已過去10年,距離音樂劇首次公演也19年了,這也是該系列電影第一次來到內地。  ABBA樂隊也沒有逃過合久必分的魔咒,1982年ABBA默認解散,兩對夫妻的感情之路也走到盡頭。就在此時,《媽媽咪呀!》音樂劇的種子開始萌芽。
  • 《媽媽咪呀!》吸引13萬觀眾 獲百老匯特別推薦
    昨晚,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在世紀劇院迎來總場次第100場演出。隨著首輪200場的巡演計劃過半,作為第一部購買國際版權並「中國製造」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已吸引13萬觀眾走進劇院,並拿下4500萬元的票房成績。  在《媽媽咪呀!》
  • 《媽媽咪呀》開啟告別巡演 世紀劇院連演32場
    亞洲聯創8月18日宣布,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將於12月24日在北京開啟告別巡演。在之前的兩年,《媽媽咪呀!》中文版曾在19座城市上演,觀眾達到45萬。  音樂劇《媽媽咪呀!》由獲託尼獎提名的著名作家凱薩琳·詹森所創作,講述了待嫁新娘蘇菲為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邀請了三個可能的「父親」前來參加自己的婚禮,結果引發了一連串出人意料又輕鬆逗趣的故事。《媽媽咪呀!》中文版從2011年首演至今,在中國19城市上演,觀眾達45萬。12月24日,《媽媽咪呀!》將在世紀劇院開始32場的告別演出,屆時《媽媽咪呀!》的演出總場次將達到400場。
  • 媽媽咪呀
    創造了音樂劇種種奇蹟:2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超過4200萬觀眾的狂歡體驗、13種語言的翻譯版本、240多個城市的火爆演出,12年來在全球音樂劇的霸主地位無人撼動!    本報綜合《媽媽咪呀!》中文版第一輪巡演後的觀眾評論,總結出七大看點,帶領鄭州觀眾預熱這部經典音樂劇!
  • 《媽媽咪呀!》歲末強勢回歸 掀起二輪觀劇熱潮
    二輪歸來,再看「動力樂隊」  《媽媽咪呀!》大家族的成員在歷經150場演出之後,現場表現愈發成熟。「茉莉清香」的中國唐娜——田水經歷從「努力扮演唐娜」到「真正成為唐娜」的蛻變。被問及再回上海面對「米粉」(《媽媽咪呀!》的粉絲)存有怎樣一份心境,爽朗健談的田水異常自信地說:「只要進劇場看過《媽媽咪呀!》首輪演出的,必定會再買票進場。」
  • 大劇廝殺的2019,《媽媽咪呀》中文版霸氣返鄉上海!
    誕生於2011年的《媽媽咪呀!》中文版,不但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世界經典音樂劇中文版,也是中文音樂劇的第一品牌。她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傳播廣度,是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之一,也是全球超過6000萬人喜愛的超級IP。
  • 《媽媽咪呀》:異時共賞 異地共存
    《媽媽咪呀》:異時共賞 異地共存  慕 羽  《媽媽咪呀》故事簡介:上世紀70年代西方性解放時期,媽媽唐娜曾有三位男友。  《媽媽咪呀》畢竟不是等閒之輩,名稱來自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透世界的瑞典流行樂隊ABBA樂團1975年年度排行榜冠軍的同名單曲,表示驚嘆的語氣。ABBA源自於樂隊成員姓名的首字母。樂隊主創本尼·安德森和比約恩·烏爾法厄斯並不是音樂劇的新手,早年的《棋王》就已奠定了他們在音樂劇界的地位。
  • 《媽媽咪呀》的尷尬
    音樂劇是西方社會的文明產物,近年來被頻頻引入國門,其中不乏經典,比如《想變成人的貓》、《美女與野獸》、《42街》、《芝加哥》等,這其中也有因為政治、文化背景不同,難以引起中國觀眾共鳴的,比如,反映種族問題的《西區故事》就和中國觀眾產生了距離,因為很多東西在中國不存在,就產生了差異性。《媽媽咪呀》的故事更是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相悖。
  • 歌舞片《媽媽咪呀2》殺青原班人馬回歸
    《媽媽咪呀!》的片名來自ABBA的歌曲,並推出過音樂劇版,中英文版音樂劇均在中國內地巡演過。電影根據音樂劇改編,第一部《媽媽咪呀!》在全球收穫6.59億美元票房,可惜未引進到中國內地。  第一部的故事是講述阿曼達·塞弗裡德扮演的女兒蘇菲尋找親生父親的故事,她的媽媽唐娜(梅裡爾·斯特裡普扮演)的三個情人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布爾斯·布魯斯南和科林·費斯都可能是她爸爸。  從殺青特輯來看,第二集顯然是莉莉·詹姆斯扮演唐娜的年輕時代,影片的時間線將介於過去和現在之間。
  • 看《媽媽咪呀》治癒所有憂傷
    來自百老匯的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將從今日起在青島大劇院連演六場。昨日,該劇主創主演接受媒體採訪,他們認為這部戲會帶給島城觀眾「真正的音樂劇」概念,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治癒所有憂傷」,讓每個觀眾都帶著愉悅和希望走出劇院。真正的音樂劇來了    「這是青島觀眾的一大福氣」,主演之一的沈小岑曾以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紅遍中國,昨日她在媒體見面會上最為活躍,她認為《媽媽咪呀!》
  • 《媽媽咪呀!》中文版歡樂全面升級 廣州首發
    而巧妙融合的與時俱進的「中國式」幽默元素,更是《媽媽咪呀!》中文版的顯著特色。據田元介紹,在本季演出中,主創團隊將會設計出更多「接地氣」的情感表達,全面營造讓人「會心頷首」「意外爆笑」的歡樂氛圍。在國際團隊保駕護航的同時,在中方主創團隊的選擇上,田元也有著長遠的規劃和決心,以導演施亦駿、音樂總監趙繼昀、駐團編舞艾於涵為代表的中方主創,可以說同樣是升級的陣容。新老主創各自擁有專業經驗和紮實深厚的功底,助力新一季《媽媽咪呀!》呈現出最佳效果。  2018年是「《媽媽咪呀!》歡樂年」,《媽媽咪呀!》
  • 陳松伶《媽媽咪呀》音樂劇抵達蘇州 見面會談感悟氛圍熱絡
    由演員陳松伶領銜主演的世界經典百老匯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巡演繼八月份上海站後,將於本月15日-20日迎來蘇州站的演出。14日,陳松伶及眾主創參與了《媽媽咪呀》劇組見面會並接受媒體採訪,作為影視演員,陳松伶談到自己在音樂劇方面完全是新人,通過《媽媽咪呀》的演出在其他舞臺劇演員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並幽默打趣道「包括身材管理」,可見其對待演出的虛心與認真。提及巡演這麼久所感受到的變化,陳松伶稱會越來越愛自己的同伴,大家互相愛護,共同進步,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劇體驗。
  • 本土音樂劇的野望:中文版《媽媽咪呀!》為誰而生?
    2010年,看見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的潛在可能性,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和韓國娛樂巨頭CJ集團三方聯手組建了亞洲聯創,推出了中國第一部全版權複製的本土化音樂劇《媽媽咪呀!》。2011年7月,在上海的首輪32場演出總收入達1600萬元,隨後的三年,《媽媽咪呀!》在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超過400場,票房近2億,創造了當時的票房奇蹟。
  • 中文版《媽媽咪呀!》為誰而生,本土音樂劇的野望
    2010年,看見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的潛在可能性,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和韓國娛樂巨頭CJ集團三方聯手組建了亞洲聯創,推出了中國第一部全版權複製的本土化音樂劇《媽媽咪呀!》。2011年7月,在上海的首輪32場演出總收入達1600萬元,隨後的三年,《媽媽咪呀!》在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超過400場,票房近2億,創造了當時的票房奇蹟。
  • 《有一說一》熱議 中文版《媽媽咪呀》山寨嗎
    然而在這個夏秋季節,平日裡愛下館子、愛聽相聲的北京人,似乎又多了一道精神食糧,中文版的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熱浪來襲!150億人民幣的全球票房,超4500萬觀眾的狂歡體驗,13種語言的翻譯版本,240多個城市的火爆演出,這部源自倫敦西區的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現在也有了第14個版本——中文版,中國演員出演,歌曲臺詞中文演繹,完全本土化。
  • 《媽媽咪呀》中文版演出場次過半 深度對話愛音客
    作為享譽全球的音樂劇《媽媽咪呀》的第14個語言版本,《媽媽咪呀》中文版的製作和演出過程中,同樣有愛音客的身影。提起愛音客與音樂劇,與《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淵源,我們特別與兩位資深「愛音客」——天津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肖明霞老師和親歷《媽媽咪呀》中文版招募工作的韓笑,展開了一場關於「中國音樂劇」、「關於《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對話。
  • 《媽媽咪呀!》第四季空降廣州
    金羊網訊 記者艾修煜報導:一個純真女孩,一個「風流」老媽,三個魅力老爸,一個跨越兩代人的浪漫愛情故事,22首膾炙人口的ABBA金曲……這部充滿歡樂和正能量的音樂劇《媽媽咪呀!》,自1999年在倫敦上演以來,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40多個主要城市上演,而《媽媽咪呀!》中文版自2011年首演以來,在全國演了408場,吸引了超過60萬的觀眾。
  • 2019向經典致敬《媽媽咪呀!》中文版「返鄉」上海
    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劇照最近一個半月以來,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正式「再出發」,先後在廣州和北京創造了幾十場的熱力和驚喜,也收穫了來自當地觀眾的十足肯定。作為全世界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之一,《媽媽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