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劇照
最近一個半月以來,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正式「再出發」,先後在廣州和北京創造了幾十場的熱力和驚喜,也收穫了來自當地觀眾的十足肯定。作為全世界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之一,《媽媽咪呀!》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傳播廣度,不但成為當之無愧的21世紀經典賣座大戲,更被譽為「世界第一音樂劇」。經由《媽媽咪呀!》版權方「一級授權」的中文版音樂劇,則於2011年7月在上海誕生,以其「英國品質、中國鑄就」的精神,開闢了國外經典音樂劇本土化製作的先河,突破了語言的障礙,為超過60餘萬的國內觀眾帶去了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也就此樹立了中國音樂劇產業的裡程碑,堅定了許多音樂劇人的信心與夢想。2018年11月,中文版全新演季正式啟動,而它也將在2019年夏天「回歸」上海,上海站的早鳥票更將在1月7日閃亮開售。
《媽媽咪呀!》用瑞典國寶級樂隊ABBA的22首金曲,講述了一個輕鬆又和煦的故事,為觀眾點亮了無憂無慮的迪斯科時代。在唱唱跳跳間,一段橫亙21年的謎團與誤解,在不經意就消散得雲淡風輕,愛和親情的真諦也得到了聰慧的解答,而「有情人終成眷屬,母女和睦、合家歡樂」的圓滿結局,更是治癒人心的不二之選。與早已成為殿堂之作的原版相比,中文版並未遜色分毫,遊刃有餘地完全復刻了這樣的情節與主題。儘管我們身處的時代和環境,較之當年都有了鮮明而深刻的改變,然而,新一季《媽媽咪呀!》中文版依舊傳遞著恆久的情感魅力,緊緊地把握住生活化的主線,讓人不但覺得親切、可接近,同時也得到了觸手可及的感動與啟迪。
的確,在第一季首演7年有餘之後,再次出發的《媽媽咪呀!》中文版,也油然地彰顯出中國音樂劇產業在這些年間取得的鮮明成長。在外方更為細緻的管理和「充滿各種限定」的情況下,本季《媽媽咪呀!》繼續深耕世界頂尖的音樂劇製作管理方法及質量管控體系,所有部門都遵照標準、交足功課,每處細節都經過了反覆錘鍊,只為了契合中國觀眾心中那最微妙、最柔軟的一方天地。作為本季中文版的外方導演,保羅·嘉靈頓在此之前已執導過多個語言版本的《媽媽咪呀!》,並將該劇的英文版巡演推向全球。在他看來,《媽媽咪呀!》的音樂品質毋庸置疑,近20年來全球各地觀眾在演出現場所表現出來的熱愛,早已證明了「ABBA出品」的經典旋律的無窮魅力。至於作為音樂劇本身的《媽媽咪呀!》中文版,其價值也從未隨著時光流逝而減退分毫。特別是本季演出,不論是燈光、音響、服裝、換場這些技術層面,還是演員的唱腔、肢體及表演,以及整體節奏的把控,都呈現出一種「全面升級」似的熟練和精確,讓各年齡段的觀眾都能感受到真摯的歡樂與熱情,並從中汲取鼓舞人心的力量。於是,當京廣兩地觀眾身臨本季演出現場時,超乎期待的精彩也讓大家真摯的觀劇感受呼之欲出:
無論從歌曲到編舞還是道具燈光都是國際水準,不虧是國內公認的第一音樂劇,哪怕是更換場景的細節或是聚光燈外群演的表現也都非常用心!
——廣州站觀眾 @Lex樂言
真的太震撼了!搖滾女王的天下,每個女性對婚姻、兒女、性別、責任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地,也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對「女性」這個群體的態度。每一刻都想同舞臺上的演員一起跳舞,唱得很好,表演也特別棒!
——廣州站觀眾 @梁仁韋
我的期待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裡面不一樣的人生,想要用充滿愛的世界的溫暖治癒增加對抗真實而平庸生活的力量,《媽媽咪呀!》中文版給了我這種溫暖。
——北京站觀眾 @靈溪要找到快樂的自己
2個小時的唱跳演,演員真的太棒了,第一次看中文音樂劇,視聽效果超棒!這是一部充滿「愛與理解」的音樂劇,流暢的劇本表達,達意傳情的漢化歌詞,演員們紮實的唱功、表演,唱出了媽媽對女兒的愛,女兒對自我與家庭認同的渴望。母女的矛盾,最終在對彼此的愛中化解;往時的誤會,最後因為愛而有了一個happy ending。希望這樣優秀的作品能場場爆滿,也希望能在某一天,大家能創作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中文原創音樂劇。
——北京站觀眾 @唉唉唉吖
在2019年伊始之際,《媽媽咪呀!》中文版「返鄉」的驚喜即刻開啟,那些在2011年夏天種下的劇場餘音,也會在相同的城市裡得到最為悠長的迴響。滬上舞臺從來不缺少「傳奇女性」,而《媽媽咪呀!》中文版裡那些活色生香的女性角色,也總能走進人們的內心深處,在輕快的躍動、笑鬧的歡愉、誠懇的反思之中,從未忘記探尋、挖掘人性中最美好的希望和力量。別忘了,上海站早鳥票開售就在1月7日,現在就設置好日程提醒,準備在劇場迎接陽光、溫情與歡笑,讓《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光彩環繞你的快樂2019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