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小學少先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位於洛寧縣興寧西路上的興寧小學(原洛寧縣回族鎮王東小學,以下簡稱興寧小學)創辦於1903年,是一所文化積澱深厚的百年名校。這所經歷百年風雨的學校,近年來將創建特色和提升品質作為奮鬥目標,力求將少先隊工作、家校合作、社團課程等特色項目做細、做精、做大、做實,形成特色效應。
興寧小學紮根教育實踐,堅持內涵發展,以「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成長,成就學生未來」理念為引領,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穩步向前,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成績斐然,學校曾榮獲「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實驗學校」「全國紅領巾小記者輔導計劃示範基地」「洛陽市規範化學校」「洛陽市特色學校」「洛陽市紅領巾示範學校」「洛寧縣課程改革特色學校」「洛寧縣義務教育星級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郭帥 陳琳/文 張歡歡/圖
推行新教育,打造完美教室、書香校園和陽光課程
走進興寧小學的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的中國地圖。「全體師生每天從這裡經過,久而久之中國地圖的輪廓會印入學生腦中,熱愛祖國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每一位師生的心中。」興寧小學的校長李志朋告訴記者,地面文化還有發源於洛寧的洛書圖案,同時,校標、校園文化牆、信息宣傳欄、樓層文化,甚至學校的一草一木都傳遞著以「禮」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充滿濃鬱文化氣息的校園正逐漸成為興寧小學一張亮麗的名片。
除了校園的整體文化,興寧小學還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力求創造一個個完美的教室,從班級名稱、班級標識、班級環境等方面打造溫馨和諧、充滿活力的教室文化,使每個教室都展示出不同的個性。
完美教室的硬體設施打造完畢後,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每個班級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打造書香班級。如在每個教室後面製作圖書架,開展讀書漂流活動,開闢圖書市場,舉辦我愛講故事、小小演講家、小記者說大事、好書推介會、親子共讀等活動,創辦班級小報,自創讀書報告單,使學生在校學習的一天也是與書為伴的一天。如今,晨誦、午讀、暮省等讀書活動已經成為興寧小學師生的生活方式。
注重學生精神成長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校將國學經典《三字經》《弟子規》,以及自編的《洛寧歷史文化名勝三字歌》和中國傳統武術有機融合,打造出富有特色的陽光體育大課間課程。學校「風雲」足球隊,多次參加「市長杯」和「縣長杯」比賽,曾獲「市長杯」足球賽小學男子組一等獎。
因為活動開展效果明顯,校長李志朋作為洛寧縣新教育實驗學校校長代表,在河南省民進河南省委 「同心助教」洛寧新教育開放周活動中作新教育敘事發言,受到各界的肯定。
社團活動,發揮教師特長、張揚學生個性
「我們一直認為,給教師和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們就可以演繹多大的精彩,給教師和學生多大的空間,他們就可以創造多大的輝煌。」李志朋說,有了這樣的認識和理解,興寧小學一直把打造特色社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
目前,興寧小學確立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特色社團。校級社團開設了足球、剪紙、美術;年級社團開設了書法、手工製作、詩文誦讀等;班級社團開設了猜謎語、成語接龍、下棋、兒歌等。校級社團定期進行大型交流和展示活動,年級社團定期有作品或節目展示,班級社團以本班教室外牆壁為展示區,作品定期更換。
學校還利用六一兒童節、校園開放日、家校交流等節日或特殊日子開展社團活動展示社團作品,先後有276件作品在省市縣評比中獲獎,78人次在省市縣活動中獲獎。每年舉行的校園藝術節,特色社團活動的展示也年年大放異彩。如今,輪滑、創客、科技製作等社團已經成為興寧小學的特色課程,補充了學生日常學習以外的生活,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全面發展。
做好少先隊工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興寧小學的少先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舉辦了「童心共築中國夢」「清明網上祭英烈」「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繪製抗擊疫情手抄報」「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等系列活動,做到紅色傳承進校園,傳統文化進校園。積極開展公益活動,走進濱河公園撿拾垃圾,走進果園幫助果農除草澆水,走上大街小巷清洗街道,走進交通要道協助交警執勤,做到人人爭做富有公益情懷的好少年。
同時,學校還積極完善少先隊各級組織,學校建立大隊,班級建立中隊,小組建立小隊。學校建有少先隊活動室、新時代好少年專欄、紅領巾廣播站,成立紅領巾監督崗,成立了軍樂隊,鼓勵少先隊員參加各種社團。校長李志朋、大隊輔導員李麗霞、學生張雨菲參加了市縣級少先隊代表大會。
「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我們少先隊工作一直堅持的原則」。李志朋說,接下來,學校會進一步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做好全面準備。
開設家校課堂、家長課堂,形成教育合力
興寧小學地處洛寧縣城鄉接合部,同時也是交通和經濟中心,學生中進城務工人員和商戶子女佔了70%以上,還有不少留守兒童。為了提升教育效果,興寧小學一直在家校合作方面努力探索,開創出「家長媽媽進課堂」特色課程內容,成功把家校合作這塊「頑玉」雕琢成為美玉。
「閉上眼睛想一想,從你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今天的陽光少年,都是誰的辛苦勞作?」9月,新教育種子班五二班杜佳佳同學的姐姐準時走進課堂,用真實的講解引發了學生情感共鳴,感恩教育在這次家校課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後又有不少家長走進課堂,帶來《優秀生所具備的品質》等不同主題的講座。
同時,興寧小學還多次邀請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子方法,提升家長的素質,使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更好地教育孩子。漸漸地,家校共育的種子在興寧小學順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借鑑家長進講堂的經驗,校園開放周、書香家庭評選、家庭教育報告會、親子共讀等家校共育活動相繼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是架設學校和家庭協同教育的橋梁,以求實現教育的最優化,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形成教育合力。」李志朋說。
興寧小學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穩步向前,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