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著力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學習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統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在持續發展鞏固黨建引領「3+N」群防群治模式的基礎上,按照「一鄉(街道)一品」部署,以研和街道為試點,積極打造「1+5」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模式,即:以1張「總指揮網」為核心,壓實「鄉村黨建網」「鄉村德治網」「鄉村法治網」「鄉村自治網」「鄉村智治網」建設,推動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問題在格中解決」新局面,全面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精細化治理水平,進一步深化「平安紅塔」建設。
以「總指揮網」統籌各層級工作高效運轉
為科學統籌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以研和街道為試點,制定《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快網格化平安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以街道主要領導任總指揮長的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研和派出所綜治指揮中心,由街道副書記(政法委員)任辦公室主任。指揮部按照屬地主責、行業負責的原則將研和轄區劃分為九個網格,實行「總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網格成員」四級網格化管理。街道黨工委書記、轄區內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為「總網格長」,即一級網格;街道聯繫社區的班子成員、社區黨總支書記及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分管領導、社區民警為「網格長」,即二級網格;社區「三委」成員、街道聯繫居民小組幹部、居民小組組長、支部書記及轄區企事業單位內保組織負責人為「網格員」,即三級網格;警務助理(治保成員)、基層黨員、居民代表、單位內部成員等專群力量為「網格成員」,即四級網格。總網格長負責組織網格成員單位建立聯動配合機制,根據工作進展下發網格長派單,推動轄區網格成員開展社區治理網格化工作;網格長是網格化管理的具體實施者,負責網格信息搜集、核實上報,落實核查管控要求和防控措施,加強網格員隊伍管理與考核;網格員負責協助、配合網格長及有關部門開展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網格成員負責落實網格長及網格員安排布置的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總指揮網通過發揮組織、協調、指導、推動的作用,保障四級網格化管理實體化高效運轉,確保了各個工作子網間聯動配合,實現資源互補、融合發展。
以「五治共融」帶動「五網合一」
研和街道以「五治共融」為帶動,建強融合「五網合一」,鄉村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一是突出黨建引領,建強「鄉村黨建子網」,組織保障建設得到新提升。堅持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探索「黨建+」模式,組建「黨員先鋒隊」「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利用支部黨員大會、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支部活動,將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能力作為支部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黨員開展網格化服務工作,推行積分化管理,激勵黨員主動融入網格。實行「小組黨員區域負責」的網格化鄉村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把黨的領導充分延伸到社會治理的末梢。二是突出宣傳引導,建強「鄉村德治子網」,鄉風文明建設得到新提升。為營造鄉村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紅塔區在全區積極推廣流動宣傳車、鄉村小喇叭等方式,在鄉村開展鄉村文明建設、法律法規宣傳。拓展村(社區)宣傳新陣地,將村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通過「紅板」宣傳,將反面典型通過「黑板」公告。結合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由網格長和網格成員採取集中檢查和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居民戶落實人居環境整治事項進行檢查並進行評議,根據評議結果進行公示,並將評議結果與年底集體資金分紅掛鈎。通過對比化、反差化宣傳,在社區群眾間形成了「比學趕超」濃厚氛圍。三是突出專業力量集合化,建強「鄉村法治子網」,鄉村法治建設得到新提升。以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信訪辦為主體,整合計生衛生、勞保、民政殘聯、環保等部門,將執法、普法主體納入全要素網絡。結合「法律六進」活動,各執法、普法力量結合網格實際,切實做好矛盾糾紛調解與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在調解矛盾糾紛中,充分發揮好司法職能,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工作,力爭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過程中更好地宣傳法律法規,通過宣傳法律法規促進矛盾糾紛化解。自試點以來,已發放宣傳資料2.2萬餘份。建立聯席工作機制,由指揮部辦公室定期召集相關部門對警情及矛盾糾紛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結合實際進行網格派單,為轄區治安防控和糾紛化解調解提供指導,治安防控針對性和矛盾糾紛調處率得到進一步提升。2020年上半年,研和街道各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2件,調處成功31件,成功率達97%。四是吸收社會力量多元化,建強「鄉村自治子網」,鄉村自治能力建設得到新提升。研和街道通過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倡導社會力量多元化整合,把黨的政治、組織、宣傳優勢轉化為引領、管理、服務優勢,以群團組織活動為載體,引導、吸收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凝聚社區基層黨員、「三委」成員、警務助理、駐區單位內部成員、社區志願者、小區物業與業委會、社會組織等力量,不斷織密網格。以網格為單位,科學整合社會力量充實治安防控力量,由指揮部辦公室協調,將專職輔警、警務助理(治保成員)、治安志願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實入網格布局開展日常巡邏防範,由各網格長建立網格自我巡查、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聯勤機制,對發現的各類問題及時上報。五是加強合作市場化,建強「鄉村智治子網」,鄉村「智」理水平建設得到新提升。為實現社區監控覆蓋全面化,最大程度實現數據集成,推動預警防控能力提升,研和街道積極與電信公司洽談,降低電信服務成本,本著自願購買的原則,由群眾自行與電信公司籤訂使用合同,推進「電信看家」業務落地,目前研和街道已完成「電信看家」業務攝像頭安裝226個,其中中村社區已實現監控全覆蓋。依託「雪亮工程」打造完成的基礎設施,將「電信看家」數據連線至指揮部辦公室,為開展「網上巡邏、網上巡查」提供有力支撐,在減少人、財、物力使用的基礎上,信息報送、分析研判、指揮調度、應急處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以制度、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以「協調統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排查報送、處置反饋、信息管理、督查考核、獎懲表彰」配套工作機制,構建橫向工作協調到邊、縱向工作壓實到底的工作網絡。建立公示制度,在社區懸掛網格示意圖,標明責任區位置,公布網格責任人照片、姓名、聯繫方式和服務管理職責等信息,廣泛向村(居)民發放網格責任人服務聯繫卡,確保網格化服務管理「有名有實」。健全綜合發現機制,強化主動發現情報線索能力建設,進一步拓寬線索來源渠道。建立就近支援機制,以「就近快速處理」原則,構建網格化快速指揮體系,強化社區警務就近支援能力建設,通過快速、有效的警情處置,避免矛盾升級和事態擴大。建立網格聯勤機制,由網格管理指揮部統籌,推動網格間聯動聯勤,實現無縫連接,推動網格化管理由點及面的協調統一。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將治保組織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的基礎性、關鍵性工作抓牢抓實,按照「村級推選、公安審核、鄉街道批准」的組織程序,嚴把選人用人關,對於在社區工作滿15年以上且工作表現優秀的治安群防力量,由街道優先推薦擔任治保主任或社區「三委」成員,以「對外選人嚴控質量關,對內用人激發活力度」為抓手,提升社區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 李建宏)
作者 張小良 中共雲南省玉溪市委常委、紅塔區委書記
2020年第9期《社會主義論壇》「專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