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空】辛豐中心幼兒園:建設特色課程 傳承運河文化

2020-08-28 丹徒發布

近年來,辛豐中心幼兒園發揮地理優勢,創造性地將大運河文化與園本課程相結合,在加深幼兒對家鄉了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感知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在辛豐中心幼兒園大二班的教室裡,記者看到,教師正在為幼兒們上一堂主題為「遇見古運河」的園本課程。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大家了解了京杭大運河的地理作用以及辛豐段的悠久歷史。隨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們還動手摺疊了紙船,五顏六色的彩紙在幼兒們的手中,變出了整齊如一的紙船作品。

為了讓大家對大運河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辛豐中心幼兒園還創造性的設計了豐富多彩的遊戲。「辛豐運河大橋」、「運河裡的船」、「我設計的船」等一個個具有特色的戶外遊戲,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該園還不定期地帶領幼兒實地參觀大運河辛豐段,讓幼兒們在運河邊仔細觀察河水的流淌、船隻的航行,開展寫生活動,通過孩子們手中的畫筆來描繪大運河的魅力。

辛豐中心幼兒園幼兒晏雨熙說,老師教了很多大運河的知識,我會畫大運河,我會用積木搭大運河上的橋,我會用紙折輪船,我很喜歡大運河,我很喜歡我的家鄉。

為了進一步優化、拓展運河課程,幼兒園專門組建了運河校本教材的研究團隊,制定出適宜各年齡段幼兒的課程。其中,小班主要是通過講運河故事、唱兒歌、圖本塗色等,讓幼兒們初步了解、感知運河文化;中班、大班則通過做遊戲、開展實踐活動以及欣賞運河音樂等形式,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大運河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

辛豐中心幼兒園保教主任戴露說,運河課程主要是依據幼兒園大課程觀來設計的,課前會反覆的研磨;課後再進一步的完善,促進幼兒對大運河產生全新的認知,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運河課程資源的挖掘和開發,不僅讓幼兒們享受到了解運河文化、收穫課本知識的快樂,也使教師們在課程資源制定中拓展了思路、提升了課程實施能力。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辛豐中心幼兒園已開發了《立足幼兒視角,開發適宜運河課程》、《美麗運河》等一系教師用書以及《運河幼兒畫冊》等系列叢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辛豐中心幼兒園副園長吳丹青說,將繼續挖掘和利用運河資源,不斷豐富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呈現方式,加大運河文化的收集、整理、宣傳力度,並實現一名幼兒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形成社區、社會對運河文化的共同關注。

相關焦點

  • 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園本課程的建構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素和迫科學教育規律的過程,是努力尊重個體差異使每名幼兒都能得到適宜教育的過程,也是對周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和挖掘的過程,凸顯了傳承與發展性,滲透著思想和創造性,彩顯著個性和獨特性。
  • ...開展江蘇揚州「探索運河文化,共建一帶一路」主題思政實踐課程
    在三天的實踐中,課程團隊前往運河古都——江蘇揚州實地考察,赴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江廣融合區、古邗溝故道、鑑真紀念堂等地參訪,聚焦運河文化與城市發展,探索運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價值。探索運河文化,考察城市發展全世界共有運河800多條,運河城市3000多座,運河文化蔚為大觀。
  • 博物館教育產品成為運博會新寵,創意融合讓運河文化「活起來」
    日在無錫開幕,作為文化創意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1家省內外博物館紛紛拿出自己具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博物館教育項目和教育產品,尤其是運河文化教育項目,吸引公眾提升對博物館的認知和關注,這也是今年國內首個以展示運河文化博物館教育品牌項目、產品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集中展示。
  • 市領導專題聽取中國水工科技館、運河國際會議中心和運河文化中心...
    7月23日下午,我市召開中國水工科技館、運河國際會議中心和運河文化中心(山陽湖)片區策劃概念草案匯報交流會。市委書記蔡麗新認真聽取與會專家意見、方案匯報,並就下一步的方案完善、工程建設提出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程泰寧介紹了方案設計情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毅主持會議,市領導趙權、孫虎等參加會議。
  • 茗月幼兒園:傳承民俗文化 弘揚家鄉風採
    自2016年以來,茗月幼兒園一直致力於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以「弘揚遂昌民俗,傳承中華文化」為研究和探索的重點方向,積極開展民俗文化課程,立足園情,挖掘鄉土民俗資源,課程內容從班級文化環境建設、活動課程等多維度出發,挖掘出了涵蓋了民間美食、民間遊戲、民間工藝、戲曲文化、遂昌景點、二十四節氣等內容的課程,寓教於樂,致力於培養幼兒從小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
  • 共享、反思、成長——市中心幼兒園「抱石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專題...
    2020年12月28日上午,新餘市中心幼兒園在會議室開展了「運用本土文化建構園本課程」——「抱石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專題研討展示活動,符春梅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市直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縣區公辦幼兒園園長4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領導致辭、園本課程匯報、區域遊戲展示、研討交流四個環節。
  • 保護傳承運河文化遺產:天津西青打造楊柳青大運河公園
    2020年5月19日,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從更大範圍鼓勵對運河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利用,進而帶動流域片區的文化繁榮、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
  • 幼兒園特色課程和品牌建設講座
    嘗試提供一個相對成熟的幼兒園品牌建設的解決方案。  今天我們的論題是特色課程和品牌經營,那麼我們首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幼兒園進行品牌運營?  對於品牌運營這樣一個概念,我想在座聽眾直接的反應可能會自然地分成兩類:對於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或者是經營者,可能會比較容易接受,而在座的很多公辦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可能會認為品牌運營與己無關。
  • 湘西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
    1 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和園本化湘西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境內居住著土家、苗、回、瑤、侗、白等 40 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體民族, 佔人口總量近 80﹪,土家族文化與苗族文化一道,構成了湘西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
  • 彭州市昇平中心幼兒園開展《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培訓
    為了讓教師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前期,成都市舉辦「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培訓活動,彭州市昇平中心幼兒園高萍園長參加了本次培訓。11月16日高萍園長就培訓的內容對幼兒園教師進行了二級培訓,她重點分享了專家們帶來的的經典課程案例和專題分享
  • 幼兒園課程建設27:課程與文化的關係
    [摘要]課程是社會文化的適應性產物,課程的價值以其文化適宜性為前提。幼教課程應充分考慮所處文化的支持與制約作用,並發揮文化傳承與文化選擇功能。幼教課程應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尊重各地區的文化傳統以及教師和家長等文化主體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自主地位,建構適應我國社會文化的幼教課程。
  • 望亭運河文化,綿延流長~
    「活保護」,11月19日,蘇州還召開「運河十景」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同時將望亭老街風貌、遺址考古文化、中醫文化等特色內容融入其中。大運河文體館,佔地面積9541平方米,擁有運河文化展示館、遊泳館、健身中心等,將成為運河古鎮體育文化類建築的示範性代表,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影響力的現代體育中心。
  • 杭州上城區推進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
    日前,杭州市第二屆幼兒園精品課程成果交流暨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上城行動:區域推進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新書發布會活動在上城區教育學院舉行。探討了上城區幼兒園課改推進情況與實施典型經驗分享,呈現了上城幼兒園的課程文化。
  • 雅安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依託茶文化打造特色課程
    雅安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豐富實施載體,圍繞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從特色教學、特色實踐、特色環創三個板塊打造特色課程。茶文化+特色教學。立足幼兒園集體教學,以班級邊茶文化領域教學活動為基礎,實施傳統文化課程,組織幼兒學習茶禮儀、茶歌茶舞,了解茶馬古道歷史,開展茶苗種植和觀察,學習藏茶綠茶功效及衝泡方法。茶文化+特色實踐。設計組織豐富有趣的師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園內外實踐活動,實現課程的多主體實施。
  • 弘揚英雄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青島明德小學開展學校特色課程
    半島網11月30日訊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致力於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近日,青島明德小學開設了各種類型的特色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快樂成長。
  • 運河文化潤揚州
    南來北往的船家商人在揚州集成了風味獨特的淮揚菜系,建成了古樸特色的蘇北園林,還有精美絕倫的玉雕、漆器,美輪美奐的剪紙、刺繡……穿越揚州城的大運河宛如一條蜿蜒玉帶,勾勒出塵封的歷史畫卷,也把運河文化描繪的多姿多彩。進入新時代,作為擁有6段河道、10處遺產點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如何高質量建好大運河揚州段?
  • 「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在淮陰工學院舉行
    本網記者 王廣祿/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9月19日,江蘇省社科聯、淮陰工學院主辦,淮陰工學院蘇北發展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承辦,中歐運河文化研究與交流中心協辦的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在淮陰工學院舉行。國內外近百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展開研討交流。
  • 三山中心幼兒園:構建特色園本課程 讓幼兒快樂成長
    近年來,丹徒區三山中心幼兒園遵循「捍衛本真童年,享受幸福幼學」的辦學理念,以鎮江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幼兒園「三新」地方課程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實踐研究》為載體,與當地農耕文化相結合,豐富園本課程,讓幼兒快樂成長。
  • 鎮江市丹徒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珠心算實驗隊伍
    為進一步推進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建設,加快珠心算教育實驗骨幹教師隊伍的培養,近日,江蘇省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工作交流暨「種子教師」培養工程啟動活動在鎮江市宜城小學舉行,來自全省的珠心算基地學校負責人以及「種子教師」培養對象參加活動。
  • 濉溪百善:千年運河孕育歷史文化名鎮 柳孜運河碼頭獨領風騷!
    2001年,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百善鎮秉承"抓特色、創亮點、產城融合、打造魅力城鎮"的發展目標,依託柳孜碼頭遺址,挖掘文化潛力,激發城鎮建設爆發力,形成旅遊文化搭臺,鄉村新妝唱戲的大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