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建設27:課程與文化的關係

2020-12-12 華圖教師網

[摘要]課程是社會文化的適應性產物,課程的價值以其文化適宜性為前提。幼教課程應充分考慮所處文化的支持與制約作用,並發揮文化傳承與文化選擇功能。幼教課程應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尊重各地區的文化傳統以及教師和家長等文化主體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自主地位,建構適應我國社會文化的幼教課程。

[關鍵詞]參與;課程;文化

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幼教界有學者陸續介紹和分析瑞吉歐幼兒教育理念及實踐,指出其"尊重兒童""合作參與"等特點。然而,這種介紹分析與瑞吉歐人自己的解釋說明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這種解釋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反思不同社會文化對幼兒教育課程的影響。本文將以"參與"為例分析國內的解釋與瑞吉歐人的解釋之間的差異及其產生原因,進而探討課程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瑞吉歐課程對我國幼兒同的課程建設提供的啟示。

一、參與:民主與責任

瑞吉歐人反覆強調,瑞吉歐幼兒教育的首要特徵或根本價值取向是"參與"(Participation)。瑞吉歐幼兒教育中的參與發生在多個層面之上:首先,在班級活動層面上,兒童的學習是一個多方參與、共同建構的過程。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與環境、同伴、教師、家長和社區的對話與合作過程中完成的。在瑞吉歐的幼兒園中,教師會通過有意識地設計需要多個同伴共同完成的學習活動,提出需要幼兒走出幼兒園走進社區的學習任務等,為兒童提供與同伴、家長和社區互動的機會,讓兒童在與他人的對話中獲得經驗,建構自身的學習與發展。其次,幼兒教育事業不只是幼兒園或家庭自己的事情,而是多方合作、共同參與的公共事業。在瑞吉歐,每一社區都有一個由幼兒園管理者、教師和家長、社區成員、教學顧問(pedagogista)等組成的社區幼兒教育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管理、監督幼兒園事務,支持家長參與幼兒學習與幼兒園教學,從而使得幼兒教育事業成為整個社區和城市共同關注的公共事業。由此,發生在多個層面上的參與形成了以兒童為中心、以社區為依託的複雜的關係網絡。

在瑞吉歐人的觀念中,參與首先是民主的體現,是對權利的尊重。參與的核心就在於權力分享,因為幼兒教育涉及到不同主體的利益,不同利益主體都應有機會在有關幼兒教育的決策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聲音,而其他主體應當傾聽並充分尊重這一聲音,這意味著不同利益主體參與的幼兒教育決策是一個在對話中相互協商共同做出決策的過程。其次,參與是責任的驅動。在義大利,幼兒教育被視作國家與社會的共同責任,強調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雖然瑞吉歐幼兒園是由多方共同管理,但其經費來源主要來自市政投資。以2004年為例,瑞吉歐幼兒園73%的經費來自市政投資,18.7%來自家庭,8.3%來自國家政府和其他單位的投入。回顧瑞吉歐幼兒教育的過去與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民主參與貫穿其整個發展歷程之中,是瑞吉歐幼兒教育得以持續發展的靈魂。

這一"參與"特徵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政治文化傳統,蘊涵著民主政治、市民社會、權利和尊嚴等制度因素和價值因素。與南部地區的臣民文化不同,義大利北部地區是一種市民社會,有著深厚的公民文化,而公民文化的核心就是參與者文化。在這裡,作為社會契約的產物,政府只是公共權力的代表,因而,城市行政領導依據一定程序選舉產生,其管理有著合法的界限,而民眾可以參與公共決策,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重要途徑就是藉助中間組織的力量。根據普特南的研究,義大利北部地區的民主之所以比南部地區的民主更健康,關鍵在於北部地區有眾多的橫向社團,即中間組織,如鄰裡組織、合作社、協會、俱樂部等,這些社團將具有相同地位和權力的成員結合在一起,促進了成員之間橫向的社會互動和溝通。在瑞吉歐,人們經常在周末時間走出家門或聚集在城市廣場,或遊走於大街小巷之中,進行社交活動。這種人與人之間、社群與社群之間的溝通完成了信息傳遞與衝突解決。公眾通過中間組織形成與官方組織相抗衡的力量,從而可以與官方組織平等對話,影響決策過程。正是在這一政治文化傳統的影響之下,瑞吉歐的婦女聯合會、家庭和社區等才會自覺地承擔起創建幼兒教育體系的責任並努力爭取應有的權利。

與瑞吉歐人的解釋和理解不同,國內已有文獻更多是從教育的角度,在教育系統內部來理解這個問題,指出當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等多種教育力量參與幼兒教育時,能產生一種合力,能為兒童提供最好的經驗,促進其學習與發展。由此可見,國內學者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班級範圍內、發生在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過程,而較少考慮班級範圍之外的更深層次的民主和權利等政治文化原因。這與在我國的政治文化傳統之下形成的思維方式不無關係。我國是一種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傳統,強調的是君君臣臣的上下級關係,官員在公共決策方面具有更多的發言權和更強的影響力,而民眾很難參與其中。在中間組織參與方面,一是民眾參與的少,二是相當一部分組織具有"官辦"或"半官半民"的性質,其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和壓抑。由此,在民眾之間很難形成一種平等的橫向關係,而更多是上令下從的縱向關係。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下,外在的要求與限制逐漸內化成為我們自身的一種被動與依賴,我們已經習慣於被別人安排,習慣於被他人支配,我們更多地是等待他人來為我們自己的權利與責任負責,更多是在既定框架之下思考問題。由此,當我們面對瑞吉歐幼兒教育,我們的著眼點只能落在我們可以改變的範圍之內,我們的視角也只能囿於我們已經習慣的範疇。

相關焦點

  • 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在園本課程建設的實踐中,幼兒園在自然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利用生動的自然場所,有趣的自然現象和豐富的自然物品,成為幼兒園的普遍做法,但對文化資源的挖描和利用還需要深人的研究和實踐探索。2015年頒布的《幼兒園園長計標準》中也要求:把文化育人作為辦園的重要內容車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幼兒園文化建設營冶教師和幼兒情操的青人氛圍,向教師推岸優秀的文化作品和幼兒經典讀物,防範不良文化的負面來重視利用自然環境和社會(社區)的教育資源,些教育資源的功能和特點。利用這些資源豐富功兒器教育活動。
  • 共享、反思、成長——市中心幼兒園「抱石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專題...
    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加強園所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提升教師的對園本課程駕馭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新餘市教科所及新餘市符春梅幼兒教育名師工作室的推動下,對市直4所公辦園開展了「基於兒童視角下的園本課程建設與實踐專題研討活動」。
  • 幼兒園課程建設31:學習觀文化觀和教師觀
    編者按:當今,我國的幼兒園課程發展呈現多元化和本土化並重的走向,但無論哪種課程都要關注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特點,都要關注本地區、本園幼兒的發展需要,都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都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生成和發展。幼教改革的實踐證明,照搬照抄西方的課程模式是行不通的,把"園本課程"建設簡單地等同於幼兒園自己編寫教材也是不切實際的。
  • 幼兒園特色課程和品牌建設講座
    嘗試提供一個相對成熟的幼兒園品牌建設的解決方案。  今天我們的論題是特色課程和品牌經營,那麼我們首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幼兒園進行品牌運營?  對於品牌運營這樣一個概念,我想在座聽眾直接的反應可能會自然地分成兩類:對於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或者是經營者,可能會比較容易接受,而在座的很多公辦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可能會認為品牌運營與己無關。
  • 呂明凱:幼兒園課程建設是核心
    該如何提高保教質量,這就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幼兒園課程。關於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大家都非常認同:「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是課程」。這和中小學不一樣,當然,中小學的課程也可以這樣理解,但對於幼兒園來說,「一日生活皆課程」更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
    導讀: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對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決定性作用。現在各地都在積極推動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發生了可喜的轉變,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我們特邀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教授來幫助我們分析和解讀: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本質是什麼?為何要堅持把兒童作為課程的出發點?課程與生活、大自然的關係是什麼?
  • 以課程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質
    這份報告從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對2500多名學生和400多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對當前學校課堂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及學生的認可度等進行了摸底,綜合分析後提出三個建議:第一,課程制度文化建設需要從「他律」轉向「自律」。高品質的課程制度文化建設要「目中有人」,尊重師生的成長需求,打造諸如「勞動樹人」「體育樹人」「美育樹人」等「自律課程」,從而以制度文化塑造人、發展人。
  • 橫店中心幼兒園:帶動全鎮課程建設列車高速飛馳
    為進一步深化課改,提升橫店鎮幼兒園辦學品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日,全鎮幼兒園第一次課程研討活動在橫店中心幼兒園會議室召開,27所幼兒園的園長及課程建設負責人參與本次研討,開啟全鎮全面推進園本課程建設。「精準教研,項目引領,充分發揮教研的力量……」橫店中心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負責人潘玲萍老師正在分享前期課程建設的經驗與成果。
  • 湘西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
    然而,湘西民族文化又絕非只是兩大主體民族傳統文化的簡單延續,它既廣泛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精華,又在堅持本民族、本地區文化特質的基礎上, 勤於創造,勤於革新。作為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既立於以漢文化為主 的大環境中,又沉浸在土家族、苗族等傳統文化濃厚的多元 文化氛圍裡,這為湘西少數民族幼兒園進行本土文化課程資 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良好的條件。
  • 杭州上城區推進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
    日前,杭州市第二屆幼兒園精品課程成果交流暨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上城行動:區域推進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新書發布會活動在上城區教育學院舉行。探討了上城區幼兒園課改推進情況與實施典型經驗分享,呈現了上城幼兒園的課程文化。
  • 【學術專題】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
    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對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決定性作用。現在各地都在積極推動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發生了可喜的轉變,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我們特邀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教授來幫助我們分析和解讀: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本質是什麼?為何要堅持把兒童作為課程的出發點?課程與生活、大自然的關係是什麼?怎樣開展有效的課程審議?如何尊重教師的勞動和凝聚教師的智慧?
  • 【教育時空】辛豐中心幼兒園:建設特色課程 傳承運河文化
    近年來,辛豐中心幼兒園發揮地理優勢,創造性地將大運河文化與園本課程相結合,在加深幼兒對家鄉了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感知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辛豐中心幼兒園大二班的教室裡,記者看到,教師正在為幼兒們上一堂主題為「遇見古運河」的園本課程。
  • 專家視角|邢保華:科學認識幼兒園課程建設
    如今,不少幼兒園已經開始全面地關注並進行著幼兒園的園本特色課程建設開發,打造園本的特色課程,既是幼兒園事業發展的一種實力展現,也是當今幼兒園課程的發展趨勢。四、課程建設沒有學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立場,像牆頭草一樣風往哪吹往哪跑,讓老師疲憊不堪。
  • 專家:虞永平眼中的幼兒園課程建設思路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首先我想和大家講一下關於課程建設的思路。大家都會想:怎麼會說這個題目,而不是講課程遊戲化呢?幼兒園課程建設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貫穿著遊戲的精神。「課程遊戲化到底是什麼?」
  • 專家引領,推進園本課程建設 鄭州市實驗幼兒園開展園本課程主題...
    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主任姬文廣對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課程評價與項目資源部主任鄭漢波就課程的撰寫工作給予詳盡指導為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切實推進園本課程建設,10月26日上午,鄭州市實驗幼兒園開展了園本課程主題研討活動。
  • 消除「小學化」傾向 玉溪全面啟動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
    日前,玉溪市教育體育局印發《玉溪市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實施方案(試行)》,正式啟動全市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通過改造課程遊戲化方案、創建課程遊戲化環境、科學投放遊戲材料等項目的建設實施,引導全市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遊戲觀和課程觀,推進幼兒園課程實施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全力消除「小學化」傾向,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和內涵。 據市教育體育局基礎教育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遊戲是幼兒和周圍世界互動、學習的基本方式,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
  • 以兒童為本是課程建設的根本
    這不僅是4所幼兒園長期辛勤耕耘的碩果,更是我國幼教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也為眾多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指引了方向,即以兒童為本、關注兒童發展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根本出發點。 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早已明確規定「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要以兒童為本,因人因時因地建構適宜的園本課程。
  • 【課題研究】基於核心素養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基於核心素養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張民(天津市河東區第八幼兒園, 天津 300162) 摘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園本課程是幼兒園按照國家與地方政府課程的基本精神而進行的課程選擇、重組與整合而形成的適合幼兒園特點的個性化課程體系。本研究選擇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的構建作為研究內容,以天津市河東區第八幼兒園的小、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力求從「核心素養」的精髓和內容入手,重點解決建設教學活動資料庫問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園本課程建設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
  • 幼兒國學課程之中國文化幼兒園主題式繪本課程
    01幼兒國學課程簡介以國家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以國家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標準,順應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每學期四冊繪本故事,展開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全面、系統化的中華文化課程體系,多元、互動、體驗式的現代教學法,
  • 鹽城市大豐區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持續提升學前教育內涵發展,近日,鹽城市大豐區2020年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推進會召開。會議肯定了前一階段全區各幼兒園在課程遊戲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對2021年全區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進一步進行環境改造,在戶外改造的基礎上對幼兒園室內環境、區域遊戲環境進行改造,創設更加適宜兒童發展的遊戲環境。要注重幼兒園的內涵建設,關注孩子的深度學習和發展,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