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兒童為本是課程建設的根本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1月3日,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公布,難能可貴的是1355項獲獎成果中有4項來自幼兒園的項目獲得了一等獎,他們是北京市第五幼兒園的《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環境創設與指導策略研究》、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的《以綜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兒童——「幼兒園綜合課程」35年的探索與建構》、上海市靜安區安慶幼兒園的《指向個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兒發展評價研究》和無錫市實驗幼兒園的《共繪成長地圖:幼兒「經歷學習」的理念與實踐》。

這不僅是4所幼兒園長期辛勤耕耘的碩果,更是我國幼教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也為眾多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指引了方向,即以兒童為本、關注兒童發展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根本出發點。

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早已明確規定「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要以兒童為本,因人因時因地建構適宜的園本課程。幼兒園課程不是統一購買教材能解決的,也不是照抄流行課程能實現的,它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地選擇、組織和提供綜合性的、有益的經驗的課程建設。

上個世紀,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結合當時中國幼兒教育現狀,基於對兒童的細緻觀察研究,通過長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建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幼兒園課程體系,為中國幼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這些理念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性。

通過長期關注本次獲獎的4所園的辦園歷史,便能發現他們一直都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在繼承與發揚的基礎上,吸收借鑑了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教育先輩的課程理念,審時度勢,潛心研究探索,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堅持不懈中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特色。這4所園的教育改革探索,能看到陶行知「生活教育」、陳鶴琴「活教育」、張雪門「行為課程」的影子,同時也都彰顯了園長、教師教育信念的堅守和集體智慧的力量,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了成功的典範,也為所有幼教工作者回歸我國國情發展園本課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們的實踐探索告訴我們,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要遵循以下原則:

因人制宜。教師要研究幼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現有水平、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發揮教師專業性、聯合家長資源和社區人力資源共同構建年齡適宜性和個體適宜性課程。

因時制宜。課程不能脫離文化的背景,幼兒園應珍惜傳統文化,根據時令、氣候、節日,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構建時令適宜性課程。

因地制宜。幼兒園要以環境條件為背景,充分開發、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的自然資源,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利用幼兒所熟悉的周圍環境和身邊的事物,構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課程。

這三點體現著園本課程建設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教師只有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兒童,以兒童發展為本,把天時氣候、地域環境、個體諸因素等加以全面考慮,才能建構可持續的、有生命力的適宜發展性園本課程,才能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系南通大學教授)

(責編:陳藝嫻(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為什麼燈總要亮到深夜?誰搶走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國家要給中小學生減負,家長也在抱怨孩子越睡越少。這樣一個從上到下都重視的問題,為什麼成了難題?為什麼中小學生房間的燈總要亮到深夜?到底誰拿走了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詳細】

相關焦點

  • 下城區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推進會,「以項目活動為導向的課程模式」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沈蒙和5月22日上午,下城區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推進會的分會場——「以項目活動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展示活動在杭州市燈塔實驗幼託園舉行。給孩子搭建支架,以問題為導向,使用支持性戰略,落實以項目活動為載體,以幼兒全面、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為目標的課程深化改革。
  • 虞永平:把促進幼兒發展作為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根本目標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幼兒園課程,解決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最核心的問題,使其真正適合本園幼兒發展的需要,適合本園發展的實際,適合本園的資源和條件,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好地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 【課題研究】基於核心素養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園本課程是幼兒園按照國家與地方政府課程的基本精神而進行的課程選擇、重組與整合而形成的適合幼兒園特點的個性化課程體系。本研究選擇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的構建作為研究內容,以天津市河東區第八幼兒園的小、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力求從「核心素養」的精髓和內容入手,重點解決建設教學活動資料庫問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園本課程建設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
  • 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作品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西安高開保育院、內蒙赤峰紅山區第五幼兒園浙江寧波北侖區中心幼兒園的實踐探索告訴我們,在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文化資源,讓教師和幼兒感受體驗文化,形成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地方文化是幼兒身處其中可以感知和體驗的文化資源,包括獨特的生活方式。
  • 泰興靖江幼教工作者觀摩育紅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
    (記者 葉晶波)12月8日,慢時光·漫成長——「和樂課程」下的班本課程建設專題研訓活動在我市育紅幼兒園舉行。全市各鄉鎮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100多人,以及靖江市20家幼兒園園長參加。研訓活動中,育紅幼兒園老師用鮮活的實例,展現了近年來開展課程遊戲化項目取得的成效,並作《走近兒童,走進兒童——給孩子溫暖幸福的童年》《基於兒童本位的班本課程建設》主題講座。育紅幼兒園作為作為江蘇省課程遊戲化項目的共建園,著力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構建園本《和樂課程》體系,取得了豐富成果。
  • 讓兒童站在課程中央 實驗課改聯盟課程建設成果展示活動在東陽市歌...
    」為主題的實驗課改聯盟課程建設成果展——暨2020年東陽市區域推進「城鄉一體化」幼兒園課程建設成果展示活動在歌山中心幼兒園舉行。 為了進一步深化我市幼兒園課程改革,推進以「課改聯盟「「幼教聯盟」為基石的城、鎮、村幼兒園同步同頻進行課程園本化實施研究工作,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和幼兒園內涵建設,檢驗課程建設開展成效,促進孩子健康發展,市教育局以四個課改聯盟組為單位
  • 共享、反思、成長——市中心幼兒園「抱石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專題...
    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加強園所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提升教師的對園本課程駕馭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新餘市教科所及新餘市符春梅幼兒教育名師工作室的推動下,對市直4所公辦園開展了「基於兒童視角下的園本課程建設與實踐專題研討活動」。
  • 南通如皋市:推進課程遊戲化建設 讓兒童在幸福中成長
    南通如皋市全面推進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將學前教育的普惠發展作為建設美好如皋教育生態的重要基石。資源優先,夯實基礎。該市通過會議培訓、普及推進、研討沙龍、典型引路、項目創建、督查評比等系列推進舉措,幼兒園環境創設、資源開發利用、兒童發展作品精彩紛呈,充滿童趣與創新意蘊。全市各幼兒園創設「資源收集區」,將傳統遊戲材料、家園協作搜集的遊戲區材料匯總整合。幼兒園室外綠化環境、空置場地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體能鍛鍊區、輪胎攀爬區、沙水區、塗鴉區等。各園幼兒活動空間經過重新規劃布局,大幅增加遊戲活動區域。
  • 探索課改新樣態行動 推動課程園本化實施——嘉興市幼兒園課程園本...
    本次研討活動以課程園本化構建與實施為主題,交流我市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實施思路,探索規範適宜的幼兒園課程。嘉興教育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省特級教師彭小元,海鹽縣教育局副局長葉惠玉,海寧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園長、省特級教師周勤,海鹽縣教育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徐彩華以及各縣(市、區)的幼教教研員、園長、老師等共4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彭州市昇平中心幼兒園開展《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培訓
    為了讓教師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前期,成都市舉辦「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培訓活動,彭州市昇平中心幼兒園高萍園長參加了本次培訓。11月16日高萍園長就培訓的內容對幼兒園教師進行了二級培訓,她重點分享了專家們帶來的的經典課程案例和專題分享
  • 黑龍江大學副校長嚴明:堅持以本為本 踐行四個回歸 加快建設一流...
    一、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高等教育新形勢、新政策、新精神和新要求,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全面落實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和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兩個事關」「三個決定」「兩個大計」「六個下功夫」「九個堅持」,對教育做出了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內涵實質;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以本為本
  •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
    因此,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不是以兒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目的,也不是以系統地講授書本知識為手段,它是一個讓兒童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獲得綜合性經驗的過程,兒童通過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實現全面發展。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有強調學科知識的,也有經驗性的,還有活動性的。它們的理念和組織形式不盡相同,但都能實現教育的目的。幼兒園課程無疑是偏向活動和經驗的。
  • 幼兒園課程建設31:學習觀文化觀和教師觀
    編者按:當今,我國的幼兒園課程發展呈現多元化和本土化並重的走向,但無論哪種課程都要關注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特點,都要關注本地區、本園幼兒的發展需要,都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都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生成和發展。幼教改革的實踐證明,照搬照抄西方的課程模式是行不通的,把"園本課程"建設簡單地等同於幼兒園自己編寫教材也是不切實際的。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於12月11日在成都校區召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專題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江濤、院長張先庚、副院長陳勁松、副院長姚永萍、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系部負責人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本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由姚永萍副院長主持。
  • 以本為本 爭創一流——商學院一流本科課程候選課程遴選和教改...
    商學院堅持以本為本,堅持教學改革創新,始終將本科課程建設放在學院課程建設的首要位置,致力於培養具備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為建設融合型商學院探索一條創新發展道路。在2020年北京市教改課題申請、中國政法大學一流本科課程評定中,我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以實施語文新課程為本 指導語文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建設
    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培訓課程目標設立的依據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質是將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目標轉換為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這不僅系統性地為培訓目標的設立提供了有據可依、精準專業、具體可測的參照標準,也彰顯了為學生學習而研修、為學生成長而發展的培訓理念,解決了教師培訓與學生學習兩張皮的問題。  科學分層,為診斷培訓需求提供了反思工具。
  • 【學術專題】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
    因此,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不是以兒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目的,也不是以系統地講授書本知識為手段,它是一個讓兒童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獲得綜合性經驗的過程,兒童通過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實現全面發展。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有強調學科知識的,也有經驗性的,還有活動性的。它們的理念和組織形式不盡相同,但都能實現教育的目的。幼兒園課程無疑是偏向活動和經驗的。
  • 為每一個兒童設計課程——江蘇省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個性化教學的...
    原標題:為每一個兒童設計課程——江蘇省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個性化教學的實踐探索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歷史沿革,歲月變遷,區域調整,曾幾易校名,2017年定名為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為每一個兒童設計課程」是梅村實小在2002年提出的課程主張和辦學理念,其核心是強調兒童全面而自由的個性發展,強調課程對於學生的適應性。
  • 鹽城市大豐區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持續提升學前教育內涵發展,近日,鹽城市大豐區2020年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推進會召開。會議肯定了前一階段全區各幼兒園在課程遊戲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對2021年全區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進一步進行環境改造,在戶外改造的基礎上對幼兒園室內環境、區域遊戲環境進行改造,創設更加適宜兒童發展的遊戲環境。要注重幼兒園的內涵建設,關注孩子的深度學習和發展,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 指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南岸區啟動三期課程領導力建設
    新華網重慶教育頻道12月27日電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總結二期課改在促進區域教育綜合發展中所取得的成效。12月26日,重慶市南岸區課程領導力建設二期總結暨三期動員會在南岸區行政中心召開。會上,南岸區正式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繼續攜手三期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