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男子開婦科化驗單」:別忽視電子病歷模塊化風險

2021-01-09 新京報電子報

  一家之言

  當下醫療系統正大力推進病歷電子化,病歷、檢查單、處方模塊的廣泛運用也是大勢所趨。針對這可能帶來的新風險,自然也該建立新的防錯糾錯機制。

  男子竟然被開出婦科化驗單?這兩天,一則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視頻中,男子手拿秦皇島市撫寧區人民醫院的檢驗申請單,但其「病史及特徵」一欄顯示內容為:近三個月月經經期延長至10餘天,1mp2019.3.18持續至今未淨,上環6年。

  據新京報報導,該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視頻拍攝的檢驗單確係醫院所出,該錯誤是醫生在開具化驗申請單時工作繁忙,對作業系統不熟練,沒有進行仔細核對導致。目前醫院已賠禮道歉,要求責任醫師寫出書面檢查、通報全院,並扣發其績效工資1000元。

  「醫院給男子開婦科化驗單」,看起來夠離奇也夠個案。但以我自己的從業經歷來說,在如今電子化驗單廣泛推行的背景下,出現類似錯誤的概率其實並不低。

  以該事件為例,化驗單上錯誤的內容之所以如此細緻,指標描述十分具體,大概率是剛就診完畢的女患者信息「亂入」。

  當下醫院們多採用電子病歷系統,不同醫院開發的系統可能各有特點,但是一般都由檢查套餐、處方套餐等固定模塊組成。

  也就是說,醫生在給患者診斷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個已經開過的病例,複製粘貼,再根據當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若醫生稍不留意,病例和患者張冠李戴的情況也就可能隨之發生。

  回到這起事件上,醫生很可能是失之大意,為之擔責也在情理之中。但在要求醫生提高責任心之外,從制度和規則層面規避類似事件更為關鍵。

  把男人當女人,這類常識性錯誤很容易被發現。但假如兩類差別不大的藥品也因複製粘貼出現錯誤,發現問題可沒有那麼簡單,後果也會嚴重很多,沒準患者診錯病吃錯藥的情況也會發生。

  因此,在這類事件中,醫院電子病歷作業系統普遍不具備智能審核和提醒功能、沒有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把關、糾錯制度缺失等問題,也該引起重視。

  當下醫療系統正大力推進病歷電子化,病歷、檢查單、處方模塊的廣泛運用也是大勢所趨。但針對其帶來的新風險,若實踐層面還停留在手寫病歷時代,那類似的「給男人開婦科化驗單」的錯誤恐很難避免。

  鑑於此,很多醫院及有關部門最該做的,是針對這類新風險展開調研和討論,建立更縝密的防錯糾錯機制,健全電子化病歷時代的醫療安全和風險防範制度,避免這類問題再現。

  □羅志華(醫生)

相關焦點

  • 婦科私密化驗單的完美解說
    婦科檢查對於我們多少有些恐怖和不便言說的色彩。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開放地討論一下:婦科檢查到底查些什麼?
  • 衛生院電子病歷和處方管理規範2018
    電子病歷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電子處方包括門(急)診、住院的普通處方。2.醫院設專業技術支持部門和人員,負責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維護;設立管理部門和人員,負責電子病歷的業務監管;建立、健全電子病歷使用的相關制度和規程;成立電子病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相應安全保障機制。
  • 男子為讓白血病女友安心治病屢次修改化驗單
    2007年,王彬從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因成績優異被保送成為本校研究生。今年6月,取得信號  生病前的王彬:清秀脫俗  頭髮被剪短的王彬,白皙的皮膚,纖細的手指,可以想像出生病前,她有著美麗的容顏。  「她有一頭長髮,濃密漆黑。」
  • 明明現在都有電子病歷了,醫生還問你病曆本帶沒帶?
    在現階段的生殖中心門診,醫生列印了主訴、病史、檢查、診斷和處理意見的電子病歷,但有的患者常常隨意亂丟,也不看醫生的處理意見,也沒按著做檢查或調整。這真令醫生抓狂呀?
  • 電子病歷:能否破除手寫病歷頑疾
    張強說,曾經有許多次,看著手寫病歷一頭霧水的患者在走廊裡、病房內,向他詢問病歷上的信息。「大部分都能看得懂,但有些醫生的字跡我也看不懂,確定不了信息就不能和病人隨便說,只能建議他們去詢問開出病歷的醫生。」雖然近年來很多醫院都在普及電子病歷,但還是有一些醫生習慣手寫病歷。在張強的印象裡,在《陝西省病曆書寫規範(2010版)》實施以來,醫院對醫生的病曆書寫有了更嚴格要求。
  • 怎樣輕鬆看懂白帶化驗單?稍微留心便可!
    讀懂化驗單 怎樣輕鬆看懂白帶化驗單?稍微留心便可!   婦科疾病讓女性的身體和心理承受重大的壓力。為了提早發現各種疾病,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尤為重要。通過白帶常規檢查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婦科疾病。那麼,自己怎樣看懂白帶化驗單呢?
  • 女性怎樣看懂白帶常規化驗單?
    女性去看婦科疾病時,有時需要做一個白帶常規,但是拿到化驗單後卻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像有的項目後面是一個+,有的後面是幾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雖然每個醫院報告單上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基本內容都差不多,下面就以一個常見的白帶常規的化驗單為例,來簡單說一說上面的指標都是什麼意思。
  • 教你看懂陰道分泌物的化驗單
    怎樣才能看得懂陰道分泌物的化驗單呢?女性陰道的分泌物能夠反映出身體健康的變化,陰道分泌物的化驗單更是診斷陰道感染的一個重要依據。今天,小編就教大家怎樣去看懂陰道分泌物的化驗單。  常見的陰道分泌物化驗單有5項,第一個是『「pH值」,表示陰道環境的酸鹼狀況,正常時pH≤4.5,如果出現陰道感染,pH值>5或者6。  第二個是羅馬字母「I、II、III……」,I度和II度是正常,Ⅲ~Ⅳ度表示有炎症。
  • 肝功能化驗單 如何正確看肝功能化驗單
    很多人每次去看病都是檢查,但是因為看不懂,都是把化驗的單子送給醫生看是什麼情況,其實可以自己學會看化驗單,比如說肝功能化驗單,那您知道怎麼看肝功能化驗單才是正確的嗎?很多人不知道上面的數據哪一個是用得著的,哪一個是不用的,那就來學習一下如何看肝功能化驗單吧。
  • 患者要求複印門診病歷,醫院該如何處理?丨醫眼看法
    圖2 關於印發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此規範中,對於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的保管也是有明確規定的:1.門(急)診病曆書寫內容包括門(急)診病歷首頁、病歷記錄、化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2.患者有權查閱、複製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以及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屬於病歷的全部資料。
  • 大數醫達林玥煜:「電子病歷+NLP」的實戰經驗全復盤
    首先,對病歷進行結構化提取,把病歷裡的臨床表現、體徵檢查、化驗值、家族史、既往史或者吸菸史、婚育史提取出來。接著,對同一個症狀、不同描述做歸一,最終形成結構化電子病歷。雖然,電子病歷系統已經越來越完善,也同時導致醫生選擇模板變得困難,經常都是直接選擇默認值,導致陽性或陰性症狀都沒有被重點突出,也就需要根據不同疾病模型獲得更高權重。
  • 肝功能化驗單上各項指標,代表什麼?別忽視,幾項指標預示肝損傷
    做完檢查後,拿到化驗單,也是有點懵,對於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都不知道啥意思。想要了解自己的肝臟好不好,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意義很重大,特別是有幾項指標,能夠告訴你肝臟是否受損,若你學會判斷方法,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肝臟情況。肝功能化驗單上,哪幾項指標預示肝受損?
  •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被告,病歷塗改的這些法律問題應該讓小夥伴知道
    化驗單粘貼錯誤,如將A的化驗單粘貼在B的病歷中,對於B而言,該化驗單應排除在證據之外。因為沒有相關性。 以上都不是塗改、篡改病歷資料。認定為筆誤或者失誤必須具備這兩個特徵:一是不影響整體病歷資料的真是客觀;二是沒有主觀故意的表現。2、塗改或者篡改塗改或者篡改則是指:為了一定的目的故意塗改、篡改病歷等資料,掩飾或者混淆病患真實情況的行為。
  • 美電子病歷供應商巨頭:電子病歷EHR該換個名字了
    電子病歷的英文縮寫是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以後,這個縮寫可能要變了。美國最大的電子病歷供應商之一Epic的CEO朱迪·福克納想把EHR中的「E」換成「C」,讓EHR變成CHR(Comprehensive Health Record,綜合病歷)。
  • 電子病歷在再入院風險預測模型開發與驗證中的應用
    電子病歷在再入院風險預測模型開發與驗證中的應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13:36:49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Elham Mahmoudi研究組,對電子病歷在再入院風險預測模型開發與驗證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回顧
  • 醫生開病假單全憑經驗,怎麼破?
    不少醫生都曾遇到類似被要求開病假單的場景,但殊不知一不小心就有法律風險。近日,由深圳市衛計委推出以案例為重點的普法活動「醫案說法」沙龍舉行,來自醫療界、司法界、高校的專家就病假單展開了討論。在現場,醫生開休假單被停職兩月的案例引起了專家及在場醫生的熱烈討論,各方立場不一。如何規範醫生處方權?
  • 看看這個化驗單,該吃什麼藥?
    如果你是醫生,你是不是經常有題目中這樣的神提問,親戚朋友或者同事給發過來一個化驗單,然後親切的問「幫忙看看,用吃藥不用?」。如果你是患者,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想法或者行為,會發化驗單給自己認為比較熟悉的醫生,詢問「幫忙看看這個化驗單,看用不用吃藥?」。如果你是醫生的朋友,你是不是經常也有這樣的患者朋友,讓你幫忙諮詢你的醫生好友,「幫忙看看這個化驗單,看看用不用吃藥?」。
  • 好醫友提醒:出國看病,別被病歷翻譯拖累
    Gabayan進行視頻會診  出國看病先會診,確保病歷萬無一失  一般來說,提交病歷資料後,若美國醫生或醫院接收了,就意味著此病歷在翻譯上沒太大問題。但出國看病不是小事,若想確保萬無一失,出國前最好先進行一次中美遠程會診。  中美遠程會診前,美國醫生會先審查病歷資料。會診時,醫生也會先核實患者病情,以確認預先提交的病歷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 病歷資料:醫療損害糾紛案件的證據之王
    依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規定,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理論和實務上一般都認為病歷資料包括客觀性病歷資料和主觀性病歷資料。
  • 發生醫患糾紛 複印病歷遭拒怎麼破?
    家屬懷疑其死因,向該醫院處提出複印病歷。醫院拒絕提供全部病歷。醫院說法是否有理?張某該怎麼辦?律師說法:病歷分為客觀病歷、主觀病歷。客觀病歷:是指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及衛健委規定的病歷資料。可複印、可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