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課| 挑戰!20個小時學會一門語言,這是什麼神仙課程?

2020-12-11 澎湃新聞

探課 | 挑戰!20個小時學會一門語言,這是什麼神仙課程?

2020-01-0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世界語創始人——

Ludwig Lazarus Zamenhof

●●●●●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學校「多語種+」辦學戰略,強化通識教育,上海外國語大學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分批重點打造30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形成具有外語院校特色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世界語》這門課就是2019-2020年第一學期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

【課程名片】

周天豪老師在課堂上

1887年7月26日,波蘭眼科醫生拉扎魯·柴門霍夫化名「希望博士」,自費出版了《第一書》,介紹他發明、設計的一種全新的語言。這種語言的名字叫Esperanto,直譯為「希望者」,在中國被翻譯為「世界語」,上外周天豪老師所教授的就是這樣一種「有理想的語言」。

提及世界語的優點,周天豪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強調了它的規律性和中立性。他說,「世界語作為最廣泛的世界輔助語,它恪守其原則,始終服務於『人類和平與友愛』,助力跨文化交流,幫助全世界人民消除語言障礙。同時,世界語還是一種相對來說容易入門的語言,只學習了兩個周,同學們已經可以自主朗讀較完整的文本了。」

比起動輒幾萬的詞彙量要求,世界語的基礎詞根只有九百個左右,由詞根的組合就可衍生出世界語所需的複合詞彙。同時,由於它的結構簡單、富邏輯而且有規律,只有十六條語法基本規則,與其它語言相比,要達到同樣流利的程度,學生們學習世界語所需的時間只是其他語言的幾分之一。

學習世界語後,周天豪老師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能看到的世界變得更大了!全球各地的世界語愛好者們都可以通過這門語言相互聯繫、相互訪問。世界語構建了語言的『地球村』,每一位世界語使用者都是這個家庭裡的一員。」

【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世界語的書籍

上海作為世界語課程在中國推進的發源地,曾經見證過世界語傳入中國的發展歷程。周天豪老師表示,上外世界語課程的開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更多的同學知道世界語這一門語言的存在,通過開放窗口,播撒種子,以語言的力量溝通世界,聯通未來。

在新時代,上外提出「詮釋世界、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實施「多語種+」戰略,為培養全球化時代亟須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學校將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位為,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暢達進行跨文化溝通的區域、國別+領域的「多語種+」卓越國際化人才。世界語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接觸、了解這門世界通用語言的選擇,也為上外多語種教學的環境增添了五彩斑斕的一筆。

周老師回想起自己學習世界語的過程,「在80年代初期,教育部、全國世界語協會和上外聯合連續舉辦了5期,共計一年的高校教師進修班,選派的教師去到北京跟隨教授們學習世界語。」 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周老師踏上了一年的世界語學習之路,從此也愛上了這門語言。他說,「如今的世界語已經能夠從城市的集中開班教學,到現在發展為用更加簡潔平常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當年學習的百餘位學生目前也都走向了高校教師崗位,成為了推進世界語發展的中堅力量。」

周老師介紹世界語雜誌

除了採用語言教學的基礎模式,通過主題場景的形式,配合聽、讀、網際網路等資源讓學生對世界語有所認知和了解,周老師也會在課堂上加入情景模擬表演、播放世界語影片和歌曲、組織學生自主拍攝微電影拍攝活動等,營造一個「沉浸式」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們對世界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語言背後的精神內核】

周老師接受SISU融媒體中心採訪

周老師提到,世界語的發明者柴門霍夫博士在創立這門語言之時便放棄了有關此所有的版權,意在減少後人在編寫、引用世界語時的阻礙,讓其能夠更快更好的傳播,並且也符合其「世界性」的中立性,希望通過語言連結起整個人類群體的美好願景。他說,「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語依然閃耀著一種理想主義的光輝。」

周老師在教授世界語的過程中,時時想到,「從教書育人的立場出發,掌握和學習一門語言也是塑造學生人格的一種方式。世界語的內在理想是:中立+平等+語言共存+共同繁榮,世界語課程則是為了讓學生從中了解到人類相處之道的題中之義。」

周老師表示,世界語脫胎於印歐語系,雖然創立者自身的語言環境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對於有過英語學習背景的上外學生而言,掌握這門語言的困難不大,把學習課時加起來,也就構成了一個挑戰:20小時學會世界語!

周老師講述世界語故事

世界語原詞意為「希望者」,世界語背後倡導的價值觀是人人成為世界公民,用語言的力量點亮希望。如今,世界語上海進校園計劃也在穩步推進,周老師期待通過世界語的學習去構築成一道橋梁,用語言的力量連接世界。在上外的語言博物館裡也陳設著關於世界語的介紹,同時語言博物館也吸引著更多人的關注,它將無形的語言通過多模態的展陳方式向公眾呈現,並以此為基礎透視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

策劃 | 教務處 SISU融媒體中心

採訪 | 胡歆恬 淦丹

文案 | 淦丹 胡歆恬

攝影 | 劉嘉儀

視頻 | 劉嘉儀

排版 | 陳婷

原標題:《探課 | 挑戰!20個小時學會一門語言,這是什麼神仙課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天學會一門語言、一周寫作速成、這是普通人能夠學會的?
    三天學會一門語言、一周寫作速成、十節課帶你成為音樂大師。如果你真的覺得三天就能夠學會一門語言、一周就能夠寫作速成、十節課就能夠帶你成為音樂大師。那我估計你還沒睡醒?(好像有點殘酷!) 三天就能夠學會一門語言,神仙也不可能做到啊!
  • Lingvist:200 小時學會一門外語
    創見乾貨200 小時學會一門外語的網絡學習工具 Lingvist 一經推出就備受關注,利用科學算法提升學習效率,適用於任何人群,或許你一直要找的就是它
  • 這是什麼神仙課程?川大:深受學生歡迎
    「什麼神仙課程!川大攀樹課就是要讓你『掛高樹』!」近日,四川大學官方微博展出一段視頻,詳細記錄了攀樹課上課詳情。只見同學們三三兩兩懸掛在樹上,身手靈活地上上下下,迅速走紅了網絡。不,據四川大學官方微博介紹,這是一門正經科學的公選課程,總共32學時,分為兩個周末上完。課程容量20人。大家自由選課後,由教務系統隨機抽取。任課老師表示,攀樹應用廣泛,在這節課上,同學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的戶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鍛鍊自己的應變、身體協調能力,這也是對自我的挑戰。
  • 一年時間修完MIT課程,學會四國語言、還給自己畫了幅肖像……這位全能學霸的學習模式竟然每個人都能複製!
    斯科特·揚(Scott Young),今天的主角,1988年出生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他每天學習一般不超過2個小時,但他的平均成績總保持在A以上,曾經用了12個月的時間自學了麻省理工四年計算機課程,一年內學會四國語言,還有數不盡的愛好……那麼,這位學霸是如何通過個人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的呢?
  • 多學一門語言的好處
    但是我覺得如果完全取消英語考試我是不同意的,我覺得多學會一門語言好處真的很多。如今世界已成為地球村,信息的凝聚力更強,傳播的速讀也更快。多學會一門語言就等於打開了另一道認識世界的大門。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學會一門語言的好處吧!
  • 多學一門語言的19大好處
    「學會第二種語言,就擁有了第二個靈魂。」這是神聖羅馬皇帝查理曼的名句。如他所言,學習一門或多門外語的好處,除了顯而易見的知識增長之外,還有很多。雙語者對語言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周圍的感受力也會變強。孩子們通過學習外語,可以深入了解語言的功能,通過對語言的靈活運用,可以幫助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語言學家Cummins1981)2.
  • 講座分享:中文漫畫小說作為中級程度語言課程的優勢與挑戰
    感謝梁老師的引薦,很榮幸在這個平臺分享上個學期使用漫畫小說作為中級語言課程的一點體會。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工作的學校及其中文項目,也是我設計課程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我校是一所私立的4年制文理學院,學生1600名,所有學生享受4年全額獎學金,同時每個學生每周需要為學校有償工作至少10小時。所有學生都來自經濟、教育落後的地區,70%的學生來自美國阿巴拉契亞山區。
  • 讓孩子從小接觸英語原音動畫片,那麼真的可以學會一門語言嗎?
    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英語原音動畫片,那麼真的可以學會一門語言嗎?我們都是十分得羨慕那些可以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從父母那裡可以學的到兩種語言的人,因為我們普通人大多都是沒有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家庭環境,所以我們能夠學到的只是一種語言,自己的母語。
  • 來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小編探課》,感受精彩瞬間!
    想知道孩子在課堂上怎麼學習的嗎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特別開設《小編探課》版塊帶領家長朋友們走進這是一個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它賦予音樂教育以全新的觀念和方法,已經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本質出發,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這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
  • 原來海大還有這些「神仙課程」
    下面就請跟隨小海 一起探秘海大那些有趣的「神仙課程」吧~海洋航行器製作航海器製作課,這門聽名字就很「高大上」的課程,實際上十分的「接地氣」。這是一門注重培養大家動手能力的實用性課程,自己量尺寸、取材料、焊接零件…所有你能想到的環節,都可以親手去實踐!
  • 探課|「它完美滿足了我對一門課的渴望」
    初入南大,一門菜單課《媒介案例研究》為人文大類的新生們拉開了新傳學習的序幕。在這門課上,學生在專業背景多元、教學風格各異的新傳老師們的帶領下,在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感知新聞傳播學科的溫度與氣質。今天,「南大新傳」帶你回到去年秋天,再一次走進《媒介案例研究》課程背後的故事。
  • 如何用20個小時學會一項新的技能
    耶魯大學的一個牛人總結了學習一項新技能的四要素,關鍵他還實踐了,在二十個小時的有效練習時間裡學會了尤克裡裡。這個學習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步分解,第二步掌握評判標準,第三步全神貫注,第四步保障學習時間。就是這麼簡單的四部,可以讓你學會一項從沒有接觸過的技能。分解。
  • MIT挑戰(如何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MIT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內附MIT公開課程資源和學習順序)
    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我將在不去上課的情況下,學完整個MIT四年分的計算機課程。更新:MIT挑戰現在已經結束了。我在2012年9月26日完成了挑戰,距離開始時間2011年10月1日剛好12個月。下面將列出我所有課程的考試、官方解法以及我寫的代碼的連結。回答一些普遍的問題:我花了多少功夫來完成這次挑戰?
  • 知名外國博主:想知道如何學好一門語言,先看看如何學不好
    3826在他看來就是6283,很長一段時間,through, though, thorough, and although這幾個單詞,就像魔咒一樣給他造成極大痛苦,他難以分辨它們的區別,更別提記住它們了。所以英語是他學生時期最討厭的課程。
  • 賣紀念品的柬埔寨男孩,跟遊客學會9國語言,還挑戰抖音熱門歌曲
    賣紀念品的柬埔寨男孩,跟遊客學會9國語言,還挑戰抖音熱門歌曲能夠掌握一門外語就已經是很吃香的事情了,在中國如果很多人喜歡學習英語一方面確實在上學的時候接觸學習過,一方面也是因為它是國際語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學會一門語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合適的就是在相應的對話環境中學習,儘管上學的時候一直都有學但是只能學到書面上的東西,大都是學的啞巴英語。而對於這個八九歲的柬埔寨男孩來說貌似他的工作就帶給他很好的優勢,因為他會在景區賣紀念品給遊客,這樣一來交流的機會就非常豐富了。
  • 如何學會所有的程式語言?
    我將會在這篇文章裡給出我的答案。不過,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新程式語言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一個編程老手來說,學習新的程式語言應該很容易。他們只需要一個周末甚至是幾個小時就可以開始用新學的程式語言寫代碼了。
  • 挑戰者聯盟:這20個編碼挑戰和競賽網站請收好!
    雖然這確實不容易。但只要具備好奇心、決心和純粹的意志,就可以達成目標。編寫代碼本身也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是編程背後的基本概念。編碼經常被用來自動完成一項單調的任務。學習編碼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實踐,而且是大量的實踐,並養成編碼的習慣。還有什麼比通過參與編碼挑戰和和編碼競賽來提高技能更好的方法呢?以下是20個可練習編程和解決複雜算法問題的網站。所有網站排名不分先後,來看看吧!
  • 如何快速掌握一門外語?
    實際上,這種痴迷讓我每兩年就想學一門新的外語,現在我正在學第八門外語。人們總是問我,「你怎麼做到的?你的秘訣是什麼?」我也對此感到好奇,我和其他的通曉多種語言者到底是怎麼做的?我們有什麼共同點嗎?是什麼讓我們較之他人能夠更快地學習語言?我決定見見其他像我一樣的人,並試著找尋背後的答案。
  • 這是一門能讓你愛上統計學的課程
    《我「心」統計:學會愛統計》(I Heart Stats: Learning to Love Statistics)這門課,顧名思義,這是一門統計學入門課
  • 如何學習一門程序語言
    題圖:from bessiesbluedress.tumblr.com避免看到最後說我誆你,這篇其實應該是《我是如何學習一門程序語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