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接近尾聲,北方寒冬凜冽,正如新冠疫情衝刷後的世界經濟,而在春意盎然的海南,國內倡導的雙循環背景下的消費新趨勢正在上演。後疫情時代雙循環背景下的電商紅利,消費回流,免稅政策的直接刺激,讓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消費行業煥發生機。截至11月底,A股大消費行業年漲幅高達42%,穩居十大行業榜首。
12月8日,由證券時報主辦的以「新循環,新消費,新品牌」為主題的「2020中國上市公司消費與投資論壇」在海口舉行,百位消費行業資深人士到場參會。專家和企業高管們就中國企業如何創新消費,引導消費;如何在大消費投資領域乘風破浪等問題展開了討論。證券時報社長助理朱麗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官方預計今年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5萬億元,並且一舉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我們堅信隨著14億人組成的超大規模市場逐步釋放消費潛力,中國經濟獲得足夠的內需支撐,一定能夠行穩致遠。
新品牌勢如破竹
「美妝行業的增長驅動來自於三個方向,第一是主力人群年齡擴張和性別擴張,第二是產品種類擴張,第三是單價提升。」
全民消費升級時代,直播電商中「捧紅」了很多國貨新銳品牌 。美妝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分析指出,傳統品牌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完美日記、花西子這樣的新銳品牌很短的時間內就走完了。
華安基金消費行業基金經理陳媛在會上發表的《2021年消費投資機會》主題報告指出,美妝行業的增長驅動來自於三個方向,第一是主力人群年齡擴張和性別擴張,第二是產品種類擴張,第三是單價提升。
根據阿里巴巴官方數據,11月1日零點至11月12日零點,2020年天貓「雙11」的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了4982億元。其中,美妝成為本屆「雙11」中最為耀眼的板塊之一,而網紅國貨品牌完美日記「雙11」銷售額突破6億元,蟬聯天貓彩妝銷售第一。
據《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消費者在天貓上消費的商品80%是國貨。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今年的「雙11」,完美日記、花西子、李寧、華為等國產品牌相關搜索熱度同比增長34%。阿里巴巴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1時51分,華為、小米等國產電子品牌成交額突破1億元。
這些品牌的崛起可以看出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中國本土品牌的認可度已經大大提高。
阿里雲新零售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海鋼就品牌數智化轉型升級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從實踐和案例的角度,為傳統消費企業以及新消費新品牌的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給出建議。其中,就數位化創新紅利,王海鋼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要重視新品牌的現象級崛起。據介紹,「雙11」預售期間,超過300個細分新品拿下細分品類第一的成績,品類創新已經成為本土品牌市場規模擴大的重要力量。
好賽道優勢盡顯
「投資者首先要關注的就是消費變遷。內循環的背景下,國內消費處在爆發期,中國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現是很好的佐證。」
好品牌需要好賽道的加持。對於投資而言,「整個大消費領域賽道邏輯非常重要,你處在一個好的賽道,長期趨勢向上、坡度比較長的賽道,這樣龍頭公司長期獲得一個穩定收益。」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大消費組組長曾光在會上指出。
回顧過去一年A股走勢,消費行業漲幅持續靠前,遠遠跑贏其他行業,並湧現出了一批優質股。特別是食品飲料行業,五年的累計漲幅接近300%,行業排名高居榜首。其次是家電行業,五年收益率超過一倍。曾光認為,大消費領域的投資已經進入黃金時代。
那麼在消費這塊大賽道上,未來還有哪些機會?
曾光在論壇上表示,投資者首先要關注的就是消費變遷。內循環的背景下,國內消費處在爆發期,中國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現是很好的佐證。曾光表示,以中國中免為例,雖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賽道、格局和質地的三維度模型。從賽道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免稅2019年收入達500億元,但是中國人每年的海外購物消費能達到約五、六千億元人民幣左右,國內消費僅佔海外消費十分之一,在內循環以及消費回流的背景下,免稅賽道長期增長空間十分可觀。
同時,他認為中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已經開始具備與國際大品牌競爭的實力,這種情況下A股不斷湧現新的消費行業機會,龐大內需市場提供了企業創新的沃土。以化妝品行業為例,中國的化妝品行業目前來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逐漸提升了製造能力,順應時代變化結合電商模式高速發展。曾光指出,國際品牌雖然品牌知名度比較大,但是他們的傳統優勢在線下,而目前本土品牌對於電商渠道的利用更接地氣,趕上了中國電商發展的黃金期。
新消費異軍突起
「短視頻內容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直播帶貨以更強的互動性贏得客戶,基於新技術的發展,加上網際網路消費下沉,新消費成為趨勢。」
隨著全國消費回暖,大消費主題基金表現可圈可點。華安基金消費行業基金經理陳媛認為,消費行業具有弱周期、防禦性等特點,是長期投資優質賽道之一。復盤2020年展望2021年,陳媛指出,受疫情影響,春節後,白電被小家電迅速趕超,這個時間內,新消費遠遠超越傳統的消費表現,代表性的個股漲幅明顯領先。
的確,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生活中很多消費場景快速轉移到線上,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網課、在線問診等新的消費趨勢顯現,給消費行業帶來新的方向和新的投資機會。在新消費、新零售的衝擊下,消費行業正面臨著深刻變革。
新榜副總裁周春雷在《短視頻與直播如何賦能新消費》的演講中指出,過去幾年,短視頻的發展,直播消費成為一個風口,直播帶貨憑借更強的互動性贏得客戶,基於新技術的發展,加上網際網路消費下沉,新消費成為趨勢。新榜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美妝類用戶人數5500萬,食品類用戶人數達2.5億。
陳媛坦言,新消費的公司客觀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趨勢在哪裡?因為不知道未來空間多大,所以估值體系也不明確。 第二,競爭格局尚未穩定,因此今天看到的龍頭未必是五年之後的龍頭;沒有經歷長期市場檢驗,無法清晰勾勒護城河在哪裡,不太符合經典價值投資理論。此外,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新消費公司市值也較小。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