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年輕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玩具,是當代都市年輕人最重要的安慰劑。
比如,男孩兒通過買兵人、手辦回憶自己兒時的浪漫夢想;而女孩兒也通過買盲盒、毛絨玩具獲得治癒的感受;甚至,連潮人們都開始愛上了玩具,用be@rbrick開始裝點自己的生活。
在大家眼裡,玩具是美好而溫馨的;它就像是好朋友一樣,陪伴著人們生活、嬉戲,好像通過這些可愛的東西,就足以洞悉到人類社會的所有美好。
按理說,這種對可愛、鬆軟或是炫酷玩具的消費追求,似乎是一種常理。
但最近,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發現:有些人會專門在eBay這種網絡電商平臺中,特意找一些樣貌恐怖、詭異且有靈異故事加持的玩具;花大價錢把它們買回家,放在枕頭邊一起睡覺,或是幹點別的。
這種追逐靈異的消費潮流令我好奇,於是我對這一現象研究了一番,結果發現在這些看上去就會令人不適的玩具背後,藏著更大的秘密。
不必像國內主播費盡心力、翻山越嶺地專門去荒郊野地撞大運式地碰靈異事件;也不必像《異教徒》裡的豪伊警官非得死乞白賴地去夏島,才能看見撒克遜德魯伊教的詭異柳條人那般努力。
現在,你只需要在一些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上動動手指,打上關鍵字,就能輕而易舉地發現一個靈異的產業:
「保證包含惡靈的靈魂匣」、「能夠帶來厄運的戒指」以及「有超自然現象的各式娃娃」,每一樣讀起來大有問題的靈異物品,都被整齊歸納到網站列表裡;在其中瀏覽,能讓你感覺就像在家門口菜市場逛街一樣輕鬆,一言以蔽之,這就是個靈異大賣場。
在eBay的Psychic & Paranormal Items板塊,你能發現裡面的商品像超市標籤一樣,都被公式化的文案詳細介紹。
只不過,賞味期限在這裡變成了形容物品鬧騰程度的副詞;而關於產品的描述,也變成了一段神秘、精彩且令人恐懼的超自然故事。
比如下面這個你看上去像板磚的東西,其實是位私人藏家從南卡羅來納州一個老頭手裡買來的惡靈匣。
在商品描述中,他聲稱這個匣子相當詭異,說自從擺在家庫房裡之後,半夜總能聽見小孩的竊竊私語。因此,他害怕了,希望儘快將這個小盒在eBay上脫手。為了更加顯示出這種恐懼,這位買家還在結尾處特別表明:
「購買需自擔風險,請不要再打開它!我不能確保它對你無害,所以對購買後的意外不承擔任何責任。」
「裡面時常傳出異響」
圖片來源:eBay
充滿克蘇魯味的警告,不僅僅是在這種惡靈匣的描述中出現,在eBay上超過2000個價格位於15−5600美元之間的鬼娃介紹裡,也頻頻出現:
甭管是聲稱因幽靈附體導致靈異活動頻繁、有著詭異面容的娃娃。
圖片來源:eBay
還是邪教儀式中,上肢被「肢解」、衣服被拔光後注入「黑魔法能量」的悲慘娃娃。
又或是被賣家強行跟日本都市傳說節目中「三面鏡」故事產生勾連的日本娃娃,賽博靈異超市裡的產品介紹都顯示出了趨同性:
不但每一個靈異產品介紹最後跟著的那句看似好心卻顯恐怖的售後警告是一種固定搭配,甚至,就連寶藏故事總會讓人有一種小時候在電視看鑑寶時,主持人問鑑寶人「東西哪兒得來的」之後,「我這是從鄉下收上來的/家裡老人留給我的」的即視感。
倘若多花時間在這個超市中遊覽,你會發現在這裡從5000美元無所不護佑的聖光印記、25美元的鬧鬼空酒瓶,再到3.99美元的鬧鬼硬幣應有盡有。
基本上,你能在人世間見到的所有東西都有被靈體賦能的機會。而它們就都聚集在了這裡,在這座賽博交易廣場裡被流通、傳播。
這些靈異物件,可能在很多人眼裡就像是廢品站裡被隨意碼放的垃圾,或是大柳樹鬼市地攤兒上賣相最不好的東西。
但事實上,在外媒眼裡這就是個新興的小眾市場。產品的豐富觀感給人感覺世界上最大的靈異博物館好像不在沃倫夫婦(世界上最著名的捉鬼大師)家,而是在電商平臺。
雖然尚未有一個機構對這個市場規模有過準確估算,但你能從紐約時報的獵奇報導中感受到這個市場的想像力——在2019年8月,一個高16英寸的靈異娃娃被拍到了5600美元。
為了保證這些物品背後的靈異能量真實有效,一些商家就像球鞋二級市場的鑑定一樣,會對它們進行各種測試。
比如在Etsy上專營鬧鬼物品的Kat Blowers在接受VOX採訪時就表示,他們會對每件物品進行長達1-3個月的測試,以鑑別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靈異,整個過程一般來說,分為四步:
一、先用EMF(電磁場探測裝置)來觀察娃娃身上是否有異常的能量波動,整體用時大約3-5天。
二、再把這些東西裝進一個密閉環境中,用收音裝置聽這個物品是否能發出奇怪的聲音:如果能聽見竊竊私語或是唱歌之類的異響,那麼就能證明這玩意靈異。
這種測量方法也叫EVP,即電子語音現象,儘管聽上去怪異,卻是美國超自然電子異象協會等靈異調查機構佐證靈體存在現象等重要依據之一,顯得十分科學。
三、把這些玩意跟紫水晶一塊放在枕頭邊,看看是否能做奇怪的夢,內核邏輯跟中國民間的託夢現象大差不差。
四、根據這些物品的測試表現,發布十五頁左右靈異鑑定報告,然後在電商平臺上架,售賣。
就差不多這麼測試
這種看上去很科學的評測方式,讓本來就相信這些的人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激起了一波消費熱潮:
一些收藏癖群體會把這些獵奇玩意買回家,擺好,作為自己的戰利品;而還有一些人則會像國內幾年前流行的養小鬼一樣,希望通過這些「靈異玩具」來獲得某種庇護。
而對於直播產業來說,鬧鬼玩具產業的日益興盛,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源源不斷的永恆選題庫。
賣家聲稱這個鬧鬼娃娃可以讓你捕獲真愛
圖片來源:Esty
在YouTube上,評測鬧鬼的娃娃是個大IP。
在成千上萬條「我在eBay上買了個鬼娃」的開箱視頻中,封面設計精細、標題驚悚、製作精良的視頻流量能達到百萬級。
圖片來源:YouTube
這些視頻的敘事結構,就像是eBay上鬼娃介紹一樣公式化。
一般都是上來先給你整一堆一驚一乍的花活兒,然後告訴你我今天在eBay上看見了個有著悲慘故事的娃娃,聽說它身上有鬼,所以我捨命給家人們買來看看它到底有多狠;然後收到之後就開始拿著各種儀器給大家講解,最後再跟娃娃玩個筆仙遊戲,給個似是而非的結尾就完事了。
圖片來源:YouTube
儘管有的主播面露難色、有的主播錄的時候嚇得滿頭大汗,但當你看多了他們的爆款開箱視頻,還是能從很多細節中窺見到他們嘴中語焉不詳的答案。
比如,你會好奇為啥這些聲稱兇猛的鬧鬼娃娃,咋就越看越像淘寶廉價玩具REMAKE版本;並且會疑惑它們為啥僅僅拿塑料薄膜一裹就送了過來,簡陋而不走心的包裝,甚至會讓你擔心發貨人的命運是不是也會受到詛咒。
圖片來源:YouTube
不單單是我這麼覺得,一些老外也發現了這門生意的奇怪細節,好奇為什麼靈異娃娃在賽博貨架上,能夠像福特汽車流水線一樣做到永不斷貨。
圖片來源:Twitter
甚至就連佐證靈體存在的命門,EMF儀器測試結果的可信度也遭到了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的質疑。
他認為,由於電磁場普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且人類並不知道什麼頻率才算是測鬼的範疇,因此無法證實EMF裝置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手持EMF的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
儘管靈異的存在與否沒人能說清,但它帶來的流量福利卻是無比真實。
比如一個叫GUAVA JUICE的主播花100美元買了倆鬼娃,做了一期評測視頻之後獲得了近200萬流量,而單從分成來說,他的收入就已超過了3200美元。
人傭,作為娃娃玩具的雛型,從出現伊始就是宗教儀式所用的符號和道具。因此,從進化的經驗來說,娃娃充滿的神秘始終不可知感,令人又愛又怕。
在心理學中,學者把這種效用叫做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放在恐怖娃娃裡來講,就是說當一個實物非常像真人的時候,人類腦中就會不由自主地對它產生一種排斥的反應。
就像弗洛伊德說的「人類的驅動只有死亡本能和性慾」所允諾的那樣,恐怖娃娃在人性的影響下,也意外地成為了流行文化。
從《鬼娃恰吉》到現在推特上人們把2020年的不好,歸結於著名的安娜貝爾逃出博物館的謠言,你都能感受到人們這種矛盾的情緒。
甚至因為Twitter的謠言實在傳得太廣,以至於現任沃倫夫婦博館館館長、沃倫夫婦的女婿Tony Spera不得不拍一個和安娜貝尓的同鏡視頻,好讓網民安心。
圖片來源:YouTube
但,謠言仍在流傳,而關於靈異的生意也在狂飆突進,人們用恐懼消解著無聊,那些像安娜貝爾這種被視為不祥的玩具,也在網際網路的解釋下重新被解讀成一種炫酷的標誌。
估計看到網際網路的這般景象,曾經費盡心力才把安娜貝爾封印在辦公室的沃倫夫婦,也會放下聖水和十字架,對著鏡頭默默鼓掌,並說上一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