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其網站上發布了《201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報告稱,2010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兩個年份之一,多項數據顯示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該報告收集了來自45個國家的368名科學家的觀測數據,為全球氣候狀況提供了一個宏觀且詳細描述。今年的報告對41項指標進行了關注,其中包括低層與高層大氣溫度,降雨量,溫室氣體濃度,溼度,雲量,海洋溫度及鹽度,海冰及冰川融化率,積雪覆蓋面積等。與去年的指標相比,今年的增加了4項,更趨完善。
研究人員稱,雖然受到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等氣候現象的影響,2010年冬天歐洲和美洲東部等地區遭遇了罕見的寒潮,但從全球範圍來看,全球變暖現象仍在持續。
溫度方面,三大獨立數據顯示,2010年是自19世紀後期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兩個年份之一。
海冰和冰川方面,北極海冰面積仍在減小,在歷史最小記錄中排名第三;格陵蘭冰蓋的消融率達到了8%,超過2007年,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高山冰川連續20個年頭繼續萎縮;與此同時南極海冰卻在2010年增長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值。
海洋表面溫度和海平面高度方面,受拉尼娜現象影響,2010年下半年雖然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出現了持續偏冷的異常現象,但從全年來看,2010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仍然成為了有記錄以來第三個最暖值,相應的海平面也繼續呈現出上升趨勢。
溫室氣體方面,2010年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60ppm,該增幅大於1980年到2010年的平均值。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數據中心主任託馬斯·卡爾說:「我們正在密切跟蹤這些指標,因為過去的氣候數據是確定無疑的。對這些數據的跟蹤和觀測將有助於人們對未來氣候做出可靠的預測。」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