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報告:2018年是1880年以來全球第四暖的一年

2020-12-14 網易科技

(原標題:2018年是1880年以來全球第四暖的一年)


王威/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2月7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全球氣候報告指出,2018年是自1880年有全球平均氣溫記錄以來第四暖的年份。

這份報告指出,2018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值高0.83攝氏度。188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記錄出現在2016年,排在二、三位的是2017年和2015年。過去五年是現代記錄中最溫暖的年份。這一數據來源於全球6300個氣象站,它們持續測量包括南極大陸在內的地表氣溫,同時也通過浮標和船舶測量海面氣溫。總體來看,全球氣溫較19世紀末期上升了約1攝氏度,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排放增多引起的。

科學家們發現,地球表面氣溫的變化並不一致,北極地區正出現最強烈的變暖趨勢,冰蓋的消失導致海平面的上升。2018年,有海冰覆蓋的海洋面積為自1979年以來的第二小。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有14個州的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美遭受14次損失超10億的天氣和氣候災害,損失合計910億美元,並造成247人死亡。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認清主流 把握趨勢——關於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
  • 過去130年全球升溫0.85℃
    科學家指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過去的130年全球升溫0.85℃。  近30年可能「史上最熱」  IPCC是一個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在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 2018年全球氣溫為四年來最低,但專家發出警告!
    進入2019年1月,2018年宣告結束,儘管如此,2018年那些異常的天氣事件仍然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吹襲我國廣東的颱風山竹,讓南北方一同酷熱的大範圍高溫。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去年的地球略有降溫,但這不是個好消息,因為2018年仍然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 聯合國秘書長痛斥人類未能對抗全球暖化現象
    氣候變遷加劇 過去6年史上最熱 隨著創紀錄的氣溫丶嚴重的乾旱與加速暖化的海洋都證明全球碳排放量仍持續上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再次呼籲全球努力達到碳中和。他也疾呼,疫情有疫苗,但暖化沒有。
  •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新興變冷理論:  地球將經歷「微型冰河世紀」  報導稱,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北極圈夏季海洋冰層增加了49.7萬平方英裡,升幅為26%,這意味著海洋正變得越來越冷,即便是那些最堅定的全球變暖理論支持者也對此發現無異議。
  • 美國發布全球氣候狀況報告稱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6月28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其網站上發布了《201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 中國氣象局局長:今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創歷史新高
    摘要:11月8日,《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6)》發布會暨落實巴黎協定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現場指出,今年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去年,成為自1880年有現代氣象觀測以來最高的一年。
  • 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
    野火吞噬了澳大利亞、西伯利亞、美國西海岸和南美的大片地區,煙羽彌散全球。我們看到,大西洋上颶風數量創了紀錄,其中,11月中美洲史無前例出現了連續的4級颶風。非洲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洪災導致了大量人口流離失所,數百萬人陷入了糧食不安全的境地。」他說。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基於1月至10月的氣溫數據。2020年的最終報告將於2021年3月發表。
  • 2018年科學界盤點:NASA太空探索、全球氣候變化、人工智慧、#Metoo
    今年在科學界中我們看到了一些重要的進展,其中也包括一些驚喜——但是,2018年許多極為重要的事件其實是持續進行多年的社會和政治趨勢的產物。2018年,在惡劣天氣事件和美國政府繼續放鬆環境監管的背景下,關於限制氣候變化政策緊迫性和有效性的辯論再次展開。
  • 過去一年,全球城市發生了這些⑤︱氣候變暖,城市做了些什麼
    氣候危機和城市應對成為過去一年全球的核心議題之一 澎湃新聞 龔唯 製圖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2018是1880年以來地球地表平均氣溫第四高的年份。
  • 德科學家挑戰暖化:全球或經20年"迷你冰河世紀"
    科學家們以太平洋、大西洋兩大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循環周期為基礎進行研究,對全球氣候暖化當中一些最核心、最傳統的理論發起了挑戰,例如到2013年,北極在夏季將完全沒有冰。  這批科學家的研究顯示,海水循環造成融冰現象是由於它們處在「暖化模式」(warm mode)當中。與此相對的是,當海洋處於「冷化模式」(cold mode)當中,全球氣候就會變冷。
  • 報告:氣候變化或致2100年全球人均GDP下降超7% 美國受影響更大
    報告:氣候變化或致2100年全球人均GDP下降超7% 美國受影響更大  Evelyn Zhang • 2019-08-22
  • 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根據最新報告,2020年海洋熱量處在創紀錄水平,全球80%以上的海洋均在某些時段經歷了海洋熱浪,對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遭受更多酸性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廣泛影響。報告顯示,極端高溫、野火和洪水等高影響事件以及創紀錄的大西洋颶風季影響數百萬人,加劇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健康、安全以及經濟穩定的威脅。
  • 全球年均氣溫:2000年以來幾乎年年創記錄
    據美國官方數據,201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自路透社) 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稱,隨著碳排放持續增長,吸收熱量驅動了氣候變化,自2000年以來的15年中,有14個年均氣溫破紀錄,換句話說,全球年均氣溫幾乎年年創記錄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將幾個主要的氣溫紀錄整合在一起,指出2014年確定為自1850年以來最熱的年份。
  • 全球變暖正走入新階段?
    中氣愛此前和大家說過,2018年5月,全球陸地和海洋氣溫大幅偏高,為100多年來的第四熱的5月。但另一組數據可能就更讓人感到震驚和恐慌的了——在今年的3 - 5月和2018年過去的5個月裡,全球氣溫也是一百多年有記錄以來第四熱的時期。
  • 河海大學舉辦「全球變化三連講」 秦大河院士作首講報告
    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舉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變化三連講」,12月7日起在河海大學開講。當日,現任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亞洲地理學會主席的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為河海師生作了題為「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首講報告,相關高校師生在分會場聽講。
  • 《柳葉刀》: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近日,首次發布的《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與高溫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已上升了四倍;到2019年,與高溫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已達到26,800人,其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140萬中國人的平均年收入。
  • 中國是全球暖化的救星
    百年大旱、最強風雪、北極渦旋、世紀泥石流、酸雨重落、PM2.5,這些標題你我幾乎見怪不怪,可是全球氣候危機愈來愈嚴重,地球暖化速度快到我們不得不馬上面對
  • 2018年全球腫瘤權威統計報告發布
    全球和中國腫瘤報告發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流行病學數據,對我們進行預防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帶來2018年發布的三篇重磅腫瘤流行病學報告,CA雜誌《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JAMA Oncology雜誌的《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和CHINESE J CANCER RES雜誌的《Cancer incidence
  • 全球碳排創新高 觸及氣候變化「紅線」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稱,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2010年的碳排總量已非常接近可引發全球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的「危險界限」。《衛報》援引國際能源署(IEA)尚未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隨著世界經濟逐步恢復增長,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16億噸,這是有記錄以來全球碳排的最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