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既是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北方的朋友有一句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耳朵凍掉沒人管。意思就是冬至不吃餃子的人,就會凍爛耳朵。那麼,吃餃子為什麼會和耳朵扯上關係呢?
事情的起源其實是這樣子的……
某年冬至(那時候還不叫冬至),大雪紛飛,「醫聖」張仲景見許多人饑寒交迫,還凍壞了耳朵,心裡很難過。於是,他自己出錢包了鍋羊肉餡餃子。餃子的形狀與耳朵相似,人們連湯吃下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特別舒坦,所以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傳統。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為什麼還喜歡吃餃子呢?
我想那是因為……好吃!
過了冬至,全國就會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想要順利度過這個時節,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下面海之聲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冬至保健的小常識。
A、注意防寒保暖。氣溫下降要及時添加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通。
B、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宜早睡。
C、保持穩定的情緒,心情要安穩、開心,切忌發怒、煩躁和鬱悶。
D、進行恰當的禦寒練習,如用冷水洗手、洗臉等,保持機體對冰冷的習慣性和耐寒力。
E、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適當地曬曬後背有助於驅除寒氣,預防一些外感性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
另外,搓搓我們自己身上的「餃子」——耳朵,也有不少保健功效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輕拉耳垂15—20次,以發熱發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15—20次,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
摩耳廓:拇指位於耳廓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直到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冬至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最重要的還是吃好喝好,無事打擾。祝大家冬至快樂!
本文由海之聲聽力綜合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