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前,要儘快培養這幾種能力,別等到孩子大了以後再後悔

2020-12-20 育兒的秘密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實在是太快了,真的是一天一個樣。沒過多久,媽媽們就會發現寶寶能抬頭了,然後又過了不久寶寶就會翻身、會爬了,不知不覺寶寶都已經一歲了……

孩子一歲之內,會有很大的變化,家長要抓住一歲前的時光,培養寶寶的一些技能,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多的好處。

因為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一系列的反射行為,這樣做一方面能幫助他們適應全新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自己。

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到四個月的時候,就會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而且由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完全,經常會一直重複做一個動作。這時候父母就要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技能了。

第一點要讓寶寶學會自己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不論有什麼病痛,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說上一句「多喝熱水」,大人需要補水,孩子更是如此。

在經過斷奶後,寶寶除了喝奶粉外,也要學會自己去喝水補充水分。

孩子一歲之前是否學會喝水,絕對不是一件小事,爸爸媽媽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充足的水分,可以促進寶寶體內的器官飛速成長,收穫一個健康的體魄。

第二點要釋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學會玩耍。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從出生到長大,哪一個孩子不想去開開心心的玩耍呢?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給孩子準備充足的、豐富的玩具。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有幾個玩具就可以了,玩具多了沒有用,還會將家裡弄得混亂不堪,其實不然。因為孩子對玩具的喜愛是一時的,如果只是單一的一些玩具,等孩子玩夠了之後,就會發脾氣,這時候很容易去破壞觸手可得的家具,破壞性更大。

而且在孩子一歲之前玩玩具,還能鍛鍊孩子手腳配合的能力。你發出伸手、伸腳等命令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能夠聽懂,並且可以做出相應的配合。

孩子天生就有愛探索的性格,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應該讓孩子盡情地動一動。

比如將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引導孩子主動去夠,或者把不同質地的大物品放在盒子裡,讓孩子去尋找這些都應該從孩子不到一歲之前,就安排上的訓練。

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一歲大的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語言來學習,這時要鍛鍊孩子說一些簡單的「媽媽」、「爸爸」之類的話。

孩子的溝通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他們開始漸漸地理解別人說了什麼,並且會給一些回應。他們利用新發現的語言,來吸引注意力,從而達成一個溝通的過程。聰明一點的寶寶,甚至會發脾氣來回應你的要求。

這時候就要順勢對孩子的溝通能力進行培養,表揚他的行為。越早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孩子以後的智力就會越高。很多媽媽以為寶寶還小不懂事,其實他比你想像的聰明,有些寶寶可是非常會「騙人」的。

比如當家長在身邊的時候,寶寶會又哭又鬧要媽媽抱,但是如果身邊沒有人,其實他們也可以自己玩的很好。這就說明雖然寶寶還小,但是已經有了簡單的分辨周圍環境的能力。所以家長在一歲之前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要儘早知道的三件事,別等到中年再後悔,可能為時已晚
    紀錄片《鏡子》中講述了14歲的少年辱罵為自己送飯的母親;16歲的男孩利用跳樓威脅自己的父母;17歲的高中生為了所謂的女朋友將父母趕出家......而這些孩子的行為都和父母的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人到中年才懂得,即使有再多的錢,與兒女之間感情破裂、有嫌隙,後半生的晚年生活不會太幸福。
  •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文|秘籍君孩子在3歲前,是培養他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具備了他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就不會落後於同齡人,而且越是長大也越自信,以後還能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靜靜等待,花開自然。
  • 孩子1歲前咀嚼能力要鍛鍊好,錯過了以後愛生病,別不當回事
    關於這類問題後臺收到過不少留言,大部分都是孩子不愛吃飯,挑食,不愛吃肉和一切硬的食物,每回放嘴裡嚼幾口就吐出來了,甚至還有乾嘔、吃啥拉啥的現象。之所以如此,其實根源大多是寶寶的咀嚼能力太差了。在1歲前就應該鍛鍊,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以後愛生病是必然的,別不當回事。
  • 寶寶3歲就會自己刷牙,家長到處炫耀,過來人:別驕傲以後會後悔
    寶寶3歲就會自己刷牙,家長到處炫耀,過來人:別驕傲以後會後悔開心果媽媽加了一位託班老師的微信,她的朋友圈動態,開心果媽媽也是比較關注的。然後一條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帶著孩子的鄰居都在一旁誇讚著,這時候,一位寶媽出聲了:"別高興太早了,小心以後後悔!我家那時候就是,2歲多開始就自己刷牙,早晚都沒拉下,5歲的時候滿嘴的齲齒。醫生說,就是因為讓孩子自己刷牙了!現在,我都後悔得不得了!
  • 寶寶2歲前,這幾種鞋再漂亮也別讓他穿,寶媽小心穿錯坑了娃
    寶媽們不要小看穿鞋,裡面的講究可大了。鞋子不僅管腳,還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和今後的走姿。所以,寶媽給寶寶穿鞋,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寶寶2歲前,以下這幾種鞋再漂亮也別讓他穿,寶媽小心穿錯坑了娃。鞋底軟硬不合格的鞋子2歲前,是寶寶穿鞋關鍵期,在選鞋上寶媽一定要上點心。
  • 3歲大的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
    有孩子後,媽媽們都會很關注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健康是其一,心理健康就是其二。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寶媽也是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充足的安全感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可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寶寶6歲前一定要玩的五種玩具,玩過3種,你家寶寶智力會快人一步
    歡迎大家關注訂閱、留言與分享】玩具是寶寶們成長過程中的必備品,能既讓小傢伙開心、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開發智力。但玩具並不是越多越好,太多孩子容易分心,一會玩玩這個,一會玩玩那個,甚至養成「喜新厭舊」的壞習慣。所以,家長別瞎買了,在孩子6歲前只需要這五種玩具,不僅有益於寶寶的身心發展,還能讓寶寶越玩越聰明。
  • 孩子未滿4歲,家長最好別帶娃做以下幾種運動,後悔知道晚了
    像我表姐,從兒子三歲起,她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尤其是偏運動的,用她的話說是:「普遍撒網,重點撈魚,萬一有一兩個孩子喜歡的,學了也有好處。畢竟,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孩子多掌握一兩個技能或才藝,以後就會比別人多一點機會。」我表姐這種教育孩子的勁頭,值得表揚,但是方法卻不值得提倡。
  • 一歲半寶寶必須培養的6種能力
    一、1歲半寶寶如何早教——語言能力培養:1歲半寶寶將迎來一個「語言爆發期」,寶寶的詞彙量猛漲,但多半發音不準,而且無法連成句子。因此在這一時期,家長要把寶寶的詞在生活中練成簡單的句子,如當寶寶說「媽媽,抱」時,家長需要為寶寶連成句子「你是想說『媽媽,我想要抱』嗎?」在生活中長期堅持,寶寶就會逐漸掌握短句子了。
  • 5歲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7大「核心能力」,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此書將育兒與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優秀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聯繫起來,通過腦科學數據論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養育的知識與商業成功人士、領導力、創新等所需必備技能相結合,提出了抓住 0-5歲期間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用心培養孩子勝任未來的「7大核心能力」!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所有人的犯罪心理都源於小時候,要想讓一個年輕人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李玫瑾還說,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問題,一般都是在12歲之前,還有可能更早,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後面再想糾正就難了。
  • 寶寶上幼兒園前,父母堅持培養這6種能力,入園後帶更省心
    現在不少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了,當然也有父母覺得3歲上幼兒園太早了,這件事到現在還存在爭議,在我看來不管家長是怎樣打算的,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讓寶寶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否則孩子就算到了幼兒園也會遭罪,甚至可能會被勸退。
  • 一歲前這幾類食物不要給寶寶吃,會危害孩子健康,家長要牢記
    這時候母乳或者奶粉還是主食,輔食一天吃一餐,一餐先少量再慢慢大量的增加。七個月到八個月的寶寶七個月後的寶寶身體發育得比較快,需要的營養也比之前更多了,原來的輔食、母乳已經不能支持身體營養的需要。身體很容易缺乏鐵這種微量元素,我們可以通過食物補充,菠菜泥、豬肝泥,胡蘿蔔泥或者含鐵的米粉讓孩子獲取,要注意不過菠菜也需要過水、焯熟之後才能打成泥。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把餵的次數變成2次輔食。
  • 寶寶2歲半,這五種能力發展快,父母抓緊培養
    文/可馨育兒 寶寶2歲半,這五種能力發展快,父母抓緊培養 1、能夠騎小三輪車如今年滿2歲半的寶寶,活動能力已經大大地增強了2、能夠模仿圖片畫畫 寶寶2歲半的時候,不僅手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模仿能力也增強了,這是因為此時寶寶的模仿已經更多的立足於認識的基礎上了。寶寶已經能夠辨別一些簡單的圖形,在這個從最初的感知到認識的前提下,寶寶開始會模仿著圖片畫畫了。
  • 3歲前,這5種食物最好別給孩子吃,尤其是第一種,很多寶寶吃過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們就對他百般呵護,吃穿睡,哪一樣都十分驚喜。其中,對於孩子入口的食物,家長尤其關心。不過一般的家長都是怕孩子餓,所以也有一句調侃的話是「媽媽覺得你餓」,但實際上,寶寶吃多少應該由他自己決定。
  • 學齡前,多鍛鍊孩子的這幾種能力,讓他輕鬆贏在起跑線上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模仿學習能力最關鍵的時期,擁有很強的的記憶能力。現在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教問題,想要從小就激發孩子的興趣,開發智力、思維能力。但大多數家長對於如何對孩子進行訓練沒有科學理性的認識,其實,學齡前,多鍛鍊孩子的這幾種能力,能讓他成長更順利,以後更加聰慧。
  • 「三歲看大」並非誇張!3歲前家長這樣培養寶寶,他以後會很優秀
    中國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說明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對以後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義大利兒童心理學家蒙臺梭利也說過「兒童出生後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這兩種說法共同強調了孩子人生前三年成長的重要性!
  • 3-7歲孩子,兩種能力培養別錯過,不然以後難彌補
    除此之外,鋼琴班、繪畫班也都要報一個,為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過,很多家長不知道,從孩子身心發展特點來講,3-7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裡面包含兩種能力的發育,一種是語言能力,一種是邏輯思維能力。在孩子3-7歲的年齡段裡,若這兩種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孩子不僅以後的語文、英語學習不在話下,而且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遠超同齡人。
  • 寶寶三歲前,培養好這四種能力,孩子將來會很感激你!
    寶寶的大腦發育在3歲時就已經發育到了成人的80%,這也是為什麼老話總說,三歲看大。3歲前寶寶的各項發育很大程度上就已經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表現如何。因此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寶寶3歲前的各項發育和能力培養。那麼3歲前,寶寶的哪些能力是需要特別重視的呢?
  • 有這幾種表現的孩子,智商比較高,仔細觀察,培養高智商孩子
    父母都希望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寶寶,總是期望自己家的寶寶能夠比其他同齡的寶寶智高一籌。寶寶是否擁有高智商,從幼兒時期的一些行為舉動就可以觀察出來。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他們智商比較高。作為父母,要仔細觀察,培養高智商孩子。十萬個為什麼。